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14篇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14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14 21:59:59 推荐访问: 下乡 下乡交流教师工作总结 下乡入户扶贫心得体会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14篇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1

阿门其中图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深得民心,短短半年时间,中图村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村里泥泞的土路没了,多了几条黑油油的柏油路;以前毛培土房没了,多了一色红砖瓦房;以前看病购物需要到几十里外的公社,现在村民门前就是乡村诊所和超市,曾经落后贫瘠的村社,现在整齐干净,走进新中图,第一感觉就是农村在发展,城乡差距在缩短。

村民居住环境改善了,但是生产生活还需提升。“十个全覆盖”工程初步任务算完成了,紧接着要帮助农牧民搞经济,增收入。精准扶贫应声而来,各单位干部职工一对一进行帮扶村民牧户,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研,干部与村民的沟通,最终帮助农牧民确定脱贫致富的农牧业项目。有的村民想搞养殖,有的想种经济作物,有的想发展农家乐,有的想搞农牧产品销售,想法很多,点子很广,这些都是见多识广的干部和务实肯干的农民相结合的成果。初步发展方向定了下来,接下来就要去实践。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农牧民热情高涨,有镇党委政府的鼎力相助,有职工干部的出谋划策,农牧民脱贫致富之路就此起航。

当然,在扶贫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养殖业中遇到的产量不高,牲畜的疾病预防,渔业的养殖环境,产品的销售市场等相关问题;再比如发展农家乐的客源,农家饭的特色,服务与管理等问题;再比如种植业中灌溉上电、经济作物产量、销售市场、产品质量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提前谋划,未雨绸缪。

当然,也许有人要问,精准扶贫目的就是帮助农民脱贫,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改革开放国家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说的是没有错,可是,对于锡尼镇这样的贫穷乡镇能折腾几次。

时过境迁,过去那种摸着石头过河,凭经验办事的老路不好走了。此外,我们也要沉下心想想,为什么自治区要提出“十个全覆盖”工程,为什么我们要搞精准扶贫,这与国家提出的要在20_年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任务有关系,20_年党的十九大离我们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国家要交一份答卷,我们也要交一份答卷。时间之短,任务之重,若步子迈不对、走不正,很容易事倍功半。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的意义和重量需要我们每一位领导和干部斟酌,我们不仅要让锡尼镇的农牧民脱贫,还需帮助农牧民踏上小康生活的征程。我认为,不妨运用一下毛泽东思想,对农牧民进行一下分析分类,哪些农民需要帮助,哪些农民不需要帮助,哪些需要大帮,哪些需要小帮,哪些可以组成合作社,哪些可以抱团取暖;勤劳的农民可以帮一下懒散的农民,有经验的农民可以把经验传授给没经验的农民,没有劳动力的农牧民是否可以集中起来做一些其他工作等等。先分析人,再分析产业,最后实施帮扶。帮扶的过程中,也要讲究科学,一切从实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发。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2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3

为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建设家乡,服务家乡,回报家乡。团县委于2017年年底启动实施了招募全国突泉籍大学生脱贫攻坚志愿者计划,一年来广大志愿者用热情与汗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奉献青春,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突泉镇双山村脱贫攻坚志愿者王亚男在基层的工作经历和成长感悟!

机缘巧合下得知突泉县团委招募扶贫志愿者,本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却没想到在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扶贫工作虽细碎繁琐,却极为重要。

入职以来,我遇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儿,从小小的数据统计到各家各户的入户调查,无一不体现着扶贫工作的精致和细腻。记得刚入职时,会因为工作细碎繁琐而头疼不已,不过在渐渐熟悉深入后,才发现这本就是扶贫工作的魅力所在。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双山村村民的情况,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员以及镇上的扶贫干部,无论路途多遥远天气多恶劣,都会细心地挨家挨户走访,认真了解村民基本情况,认真听取各户意见建议,及生产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仔细的做好记录。走访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与留守家中的老人交谈,见到的年轻人并不多,这我才知道,原来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老人一般留在家中以种田为生,都是年老体弱,经济来源不充足,甚至无法保障自己生活的,很多老人甚至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了负担,每当遇见这样的情况,帮扶工作队队员都会耐心地和老人交谈,体谅他的心情,同时为他树立信心,给他带来生活的希望,为实现早日脱贫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扶贫一线的工作队员这份认真与细心,这份不怕困难与艰苦的工作作风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我想这份感触一定会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双山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无论开展工作有多困难,环境有多恶劣,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都在尽着自己的努力,为实现早日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出于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主要的工作是协助整理档案资料,工作过程中每每感到身体疲惫时,只要看到村民们一张张朴实友善的脸时,就如同炎热夏季的一缕微风,寒冷冬季的一抹暖阳,身体的疲惫一下子就消散了。

扶贫工作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需要各方的全力支持与协助,尤其是对于基层扶贫要尤为重视,与此同时,要意识到扶贫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并非易事,但我们也坚信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解决困难需要的往往是我们的勇气与坚持。

青春本应燃烧热烈,青春也应充满挑战。这一年为自己选择扶贫工作而无怨无悔,为自己成为脱贫攻坚队伍中的一份子而骄傲自豪。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4

“扶贫开发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湖北省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不断消除贫困问题。2014年,湖北省共解决6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超年度减贫任务的15.5%,成绩值得肯定。但在2015年,扶贫攻坚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使扶贫工作能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取得突破,则必须把握住“精、准、狠”这一工作要点。

要找“病因”,准确把握扶贫方向。“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能不能找到贫困的根源。只有准确把握贫困人口状况、贫困程度,准确识别“病灶”,找准“病因”,扶贫工作才有着力点,扶贫责任才能具体化。30年前,贵州海雀村平均海拔2300米的小村庄,山上没树,地上没草,风沙漫天,缺水缺电,如此的环境,别说致富,就是生存都成问题。村支书文朝荣清晰认识到这点,并以“要致富,先种树”,“不种树,没出路”的思路,带领海雀村植树造林、科学种菜,30年后,海雀村创造了四千多万的经济效益,早已没了贫困的影子。

要出实招,精确瞄准扶贫“靶心”。广撒网不如深挖井。精准扶贫要找准“靶心”,不能用“手榴弹扎跳蚤”,也不能用“平均主义”使用扶贫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扶贫虽有效果,但毕竟是“蜻蜓点水”,成效甚微。精准扶贫要见成效,必须出实招,要根据贫困程度,贫困类别,瞄准扶贫对象,推进专项扶贫;要根据贫困原因、资源环境,完善扶贫思路,推进产业扶贫;要根据脱贫难度,拓宽扶贫渠道,推进社会扶贫。贵州扶贫正是在“靶心”上下了功夫,变“抽象”为“具象”,才有了如今“精准扶贫看贵州”的成效。

要动真格,拿出“狠”劲率先垂范。“千难万难,领导带头就不难”,村支书文朝荣如是说。为了解决村计划生育问题,文朝荣自己带头结了扎,又动员大儿子家做绝育手术。就是因为他的这份“狠”劲,海雀村的计生工作成为了全县先进。“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在干部的带头下也能被攻破,那扶贫工作亦能如此。贫困地区的干部要带头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要拧成一股绳,发挥集体的力量,要心往一处想,多找脱贫的路子,要劲往一处使,下功夫动真格发展经济,要汗往一处流,率先垂范,发动群众。必要时,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冲劲,要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量,只有干部带头干,以上率下效果才能凸显,脱贫的脚步才能更快。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中央对各地扶贫攻坚的总要求,也是百姓共享小康社会的迫切期待。各地方政府只有牢牢把握住扶贫工作“精、准、狠”这一要点,扶贫攻坚战才能打好、打胜,“不落一人”的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实现。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5

媒体报道了山东、广西精准扶贫工作中贫困户识别不准等问题。媒体报道之后,山东和广西的精准扶贫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精准扶贫,有硬骨也有软肋,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问题如出一辙。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基层这个视角探一探究竟。

作为一名基层精准扶贫工作的执行者、参与者,苦和累我们毫无怨言,遗憾的是,上级的决策是否有问题?我们的付出是否有意义?下面的是我们的看法和切身感受:

一、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精准扶贫的专项贷款、安全农宅、产业发展等输血造血措施,出发点是好的,但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是政府的初衷和农户的打算难以“情投意合”!你让我建宅,我不能建,孩子找对象嫌山区条件艰苦,不愿到山区居住;你让我养殖,我不能养,市场经济萧条,有亏本的人做前车之鉴;你让我种植,我没有技术也没有劳力;你让我易地搬迁,政策资金投入不足,条件目前尚不成熟。你有你的美好愿望,我有我的难言之隐。看似天上掉下个大元宝,我却无能为力把它捡起来!残酷的现实,使“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措施成了农民难以完成的考题!

一些农民打着产业发展的旗号贷款或买小汽车、或为子女还房贷、或归还陈年旧债,改变贷款用途的现象时有发生。精准贷款,本来是政府借鸡生蛋的远景规划,到头来被农民变通为杀鸡取卵的应急措施。啼笑皆非的投机取巧之术,使政府的良苦用心陷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徒劳境地!

在一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农户眼里,政府就是慈航普度、救苦救难的菩萨,欲壑难填的依赖心理,使他们躺在救助的温床上裹足不前,特惠政策“断奶”之日,也许就是他们返贫之时。因为贫困户的特殊身份所获得的优惠,使一些位处贫困边缘的农户心理失衡,为了讨个说法到处上访,新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反思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认为是执政者人为地现在知识网了农民的自身素质,忽视了农民先天禀赋的内在决定因素和所处地理位置的客观局限性。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为此,我们不禁想说:政府啊,您管得太宽了,若他们真是先天性气血不足、后天性营养不良,您管得了他们一时,还能管得了他们一世!保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完整配置和公共服务政策的全面配套,让他们在服务平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脱贫姿态,这才叫做真正的公平公正!真正跟不上步伐的,让救助托底机制兜底吧!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早在远古时期,春秋时期的圣贤大哲老子先生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以清静之道来治理国家,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实事求是的精髓所在。过多地对农民指手划脚,大包大揽、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主观意志为农民设计发展蓝图,甚至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反倒捆绑了农民的手脚、限制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身板“量体裁衣”、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或许才能在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快!

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泛滥。精准扶贫站在理想主义的制高点,做着与实际脱节的公式化设计。大量的表册(每个户涉及表册约21种)雪片般飘向基层,看似疏而不漏、细针密缕的设计,企图把涉及扶贫的所有信息都打捞上来,遗憾的是设计主次不分,工作精力平均分配,重要信息因精力投入不足被平庸化!回想上级一年来的精准扶贫信息采集,每次任务分配都是军令如山倒的气势、急急如律令的节奏、怠慢者斩立决的魄力!为了强调责任,文件规定每个信息都必须进村入户采集!

现实情况是,即使坐在办公室里“5+2”、“白+黑”拼命地加班加点、分秒必争地“纸”上扶贫,也跟不上上级救场如救火般的催促,我们那里还有时间进村入户?除非你有金猴分身术!请理解下级的闭门造车,这一切都是被迫无奈!如果我们进村入户,把时间消耗在往来的路上和群众交流的时间里,也许早已错过了上级限定的工作时间,按期完不成任务,跟不上大局部署还得接受纪律惩处。因为一些严重脱离实际的“聪明”设计,形式主义被演绎到极致。基层提供的数据基本上都是领会上级的政治意图编造的,而不是客观现实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精准扶贫的纸质资料和系统数据,大多数和户内的实际情况不符!请谅解我们的苦衷,我们也不想昧着良心弄虚作假,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纸上谈兵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实在是人在局内身不由己!我们想不明白,刚刚经历了群众路线教育洗礼的决策高层,怎么还是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幽灵阴魂不散!与其繁文缛节搞繁琐哲学,不如删繁就简抓实质要害,像广西一样把干部的精力解放出来进村入户摸清底子以后再确定战略部署。

三、朝令夕改、无所适从。“下级早已过了河,上级还在摸石头”,这是今年精准扶贫业务指导的形象写照!扶贫基础资料整建和“1+17”措施落实过程中,指挥者“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的笼统指导使基层干部走了不少弯路和回头路。我们不禁想问,如果精准扶贫还处在探索和试点阶段,又何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地反复折腾?如果到了一锤定音、铁板钉钉的落实阶段,又何必改弦易辙,举棋不定?如此出尔反尔,“折腾”的恐怕不是财力人力,而是政府的诚信和形象!

四、准备不充分,滥养违规。20_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时,上级只提了人均纯收入这一条准入门槛,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约束限制,今年动态管理时提倡民主(如今的民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达成统一的共识)评议,即以自然村为单位召开群众会民主评议。与其说是民主,倒不如说是民粹!群众说了算嘛!

也许有人会说,基层干部干嘛去了,为什么不好好把关?我们想问贫困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有具体明确的量化尺度吗?仅凭人均纯收入就能准确地界定贫困户吗?测算人均纯收入,农民能够把一些隐性收入和盘托出吗?银行存款是个人隐私,你有权力到银行查询吗?还有一点决策者可能有所不知,一些邪恶势力为评上贫困户反复缠访,基层干部的安全谁能保障?维护行政秩序需要法制保障,可惜基层的法治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评议贫困户之前,上级态度暧昧、三缄其口,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严明的制度约束。等评议有了结果,具体措施落实了,上级象小孩变脸了:吃了我的糖你给我吐出来!理由是,贫困户评判不准,给出的措施和优惠我要收回。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小朋友玩游戏还得有规则呢,如此严肃的工作有关部门不提前制定规矩,坐观事态不妙之后突然有了新规,这不是“养违规”吗?上级调查研究不深入、事前准备不充分、具体措施不明确,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盲动主义和“养违规”现象。

“梨子什么滋味,吃了才知道;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顶层设计与基层基础怎样珠联璧合?政策创意怎样接上地气?实践会给出答案!如果有可能,我们殷切期盼决策者按照自己的设计,深入基层,重走一次精准扶贫路!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6

在上级扶贫工作精神的指引下,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扶贫助学活动。根据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的自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摸底和家访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及其他的相关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能安心的学习幸福的成长,我校在扶贫助学上做了一些工作。

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有目的的向特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召开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学校成立了扶贫助学领导小组,由孙莉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做为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落实,通过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班子成员与部分特困生结成扶贫互助对子,同时教师在五个一系列活动中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学校党支部为贫困学生购买了一些日常的学习用品,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在校期间的幸福和快乐。

学校在研究确定特困学生名单时,对上报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具体细致地调查。通过家访等形式如实地掌握了这些贫困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另外,学校还根据他们特困的不同程度对其进行了不同金额的资助,对家庭特别困难、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实施全免;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实施部分减免。同时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座谈及时了解特困生家庭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吉林造纸集团老干部资助了2人,每人每年1000元;学校先后资助了特困学生18人,区妇联资助了2人另外每人每年定期资助200元。

在开展手拉手互助的活动中,在2009年5月1日到来前夕,学校教师带着自发捐助钱所购买的大米、豆油等生活用品的,一起到三年一班韩雪同学家去家访,老师的情谊,使韩雪同学充分感到了集体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一年来,在学校的资助下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深知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将扶贫助学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未来。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7

阿门其中图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深得民心,短短半年时间,中图村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村里泥泞的土路没了,多了几条黑油油的柏油路;以前毛培土房没了,多了一色红砖瓦房;以前看病购物需要到几十里外的公社,现在村民门前就是乡村诊所和超市,曾经落后贫瘠的村社,现在整齐干净,走进新中图,第一感觉就是农村在发展,城乡差距在缩短。

村民居住环境改善了,但是生产生活还需提升。“十个全覆盖”工程初步任务算完成了,紧接着要帮助农牧民搞经济,增收入。精准扶贫应声而来,各单位干部职工一对一进行帮扶村民牧户,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研,干部与村民的沟通,最终帮助农牧民确定脱贫致富的农牧业项目。有的村民想搞养殖,有的想种经济作物,有的想发展农家乐,有的想搞农牧产品销售,想法很多,点子很广,这些都是见多识广的干部和务实肯干的农民相结合的成果。初步发展方向定了下来,接下来就要去实践。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农牧民热情高涨,有镇党委政府的鼎力相助,有职工干部的出谋划策,农牧民脱贫致富之路就此起航。

当然,在扶贫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养殖业中遇到的产量不高,牲畜的疾病预防,渔业的养殖环境,产品的销售市场等相关问题;再比如发展农家乐的客源,农家饭的特色,服务与管理等问题;再比如种植业中灌溉上电、经济作物产量、销售市场、产品质量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提前谋划,未雨绸缪。

当然,也许有人要问,精准扶贫目的就是帮助农民脱贫,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改革开放国家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说的是没有错,可是,对于锡尼镇这样的贫穷乡镇能折腾几次。

时过境迁,过去那种摸着石头过河,凭经验办事的老路不好走了。此外,我们也要沉下心想想,为什么自治区要提出“十个全覆盖”工程,为什么我们要搞精准扶贫,这与国家提出的要在20_年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任务有关系,20_年党的十九大离我们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国家要交一份答卷,我们也要交一份答卷。时间之短,任务之重,若步子迈不对、走不正,很容易事倍功半。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的意义和重量需要我们每一位领导和干部斟酌,我们不仅要让锡尼镇的农牧民脱贫,还需帮助农牧民踏上小康生活的征程。我认为,不妨运用一下毛泽东思想,对农牧民进行一下分析分类,哪些农民需要帮助,哪些农民不需要帮助,哪些需要大帮,哪些需要小帮,哪些可以组成合作社,哪些可以抱团取暖;勤劳的农民可以帮一下懒散的农民,有经验的农民可以把经验传授给没经验的农民,没有劳动力的农牧民是否可以集中起来做一些其他工作等等。先分析人,再分析产业,最后实施帮扶。帮扶的过程中,也要讲究科学,一切从实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发。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8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9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县下乡办的直接领导安排部署下,局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下乡扶贫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工作思路及下乡扶贫计划

根据_局村的实际情况,结合乡党委、政府的主导意见,经过与支部、村委和部分老党员群众代表商定,首先是先解决人们的基本生活,其次考虑发展、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创三优,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在定点下乡扶贫期间努力完成下列五项计划。一是修好户户通道路,做硬化路边沟;二是计划发展苹果、葡萄、仁用杏、核桃等经济林。达到全村人均果树1亩以上。三是村内主干道修建垃圾池,向硬化、绿化、香化、美化环境迈进;四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培门的优势,针对果树、农业生产的各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每月开展一次科技培训,咨询工作,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二、目前进展情况与努力方向

围绕上述制定的定点下乡扶贫计划,我们立足实际,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把迫在眉捷的人畜吃水,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种植仁用杏100亩,树势看好,生长旺盛。积极发展中药材,要先引进后示范,在看好市场的基础上种植,不让农民花冤枉钱。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创三优工作是我县今年农村工作的主旋律,也是大禹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和努力实现的目标任务,良好的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建设好文明街这项工作要先从治理脏乱差开始,要组建一支卫生队,建好五个垃圾池。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优势,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紧紧围绕粮、果、菜,教会农民科学种田,输血为造血,扶贫先扶志,发挥科技生产力。针对果树、粮食、蔬菜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我们对农民已进行培训三次。

总之,中小企业局驻石白头乡_局工作组,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由于__局村的村情复杂,还有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对完成好今年的下乡扶贫计划并不乐观,要办的事很多很多,可需的资金太少太少,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感情做工作,不畏艰辛攻难点,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与党委、政府一道理顺村内领导班子,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创造科学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绞尽脑汁谋思路、千方百计找出路,当好参谋助手,拓宽致富门路,尽职尽责向县委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10

媒体报道了山东、广西精准扶贫工作中贫困户识别不准等问题。媒体报道之后,山东和广西的精准扶贫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精准扶贫,有硬骨也有软肋,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问题如出一辙。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基层这个视角探一探究竟。

作为一名基层精准扶贫工作的执行者、参与者,苦和累我们毫无怨言,遗憾的是,上级的决策是否有问题?我们的付出是否有意义?下面的是我们的看法和切身感受:

一、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精准扶贫的专项贷款、安全农宅、产业发展等输血造血措施,出发点是好的,但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是政府的初衷和农户的打算难以“情投意合”!你让我建宅,我不能建,孩子找对象嫌山区条件艰苦,不愿到山区居住;你让我养殖,我不能养,市场经济萧条,有亏本的人做前车之鉴;你让我种植,我没有技术也没有劳力;你让我易地搬迁,政策资金投入不足,条件目前尚不成熟。你有你的美好愿望,我有我的难言之隐。看似天上掉下个大元宝,我却无能为力把它捡起来!残酷的现实,使“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措施成了农民难以完成的考题!

一些农民打着产业发展的旗号贷款或买小汽车、或为子女还房贷、或归还陈年旧债,改变贷款用途的现象时有发生。精准贷款,本来是政府借鸡生蛋的远景规划,到头来被农民变通为杀鸡取卵的应急措施。啼笑皆非的投机取巧之术,使政府的良苦用心陷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徒劳境地!

在一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农户眼里,政府就是慈航普度、救苦救难的菩萨,欲壑难填的依赖心理,使他们躺在救助的温床上裹足不前,特惠政策“断奶”之日,也许就是他们返贫之时。因为贫困户的特殊身份所获得的优惠,使一些位处贫困边缘的农户心理失衡,为了讨个说法到处上访,新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反思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认为是执政者人为地现在知识网了农民的自身素质,忽视了农民先天禀赋的内在决定因素和所处地理位置的客观局限性。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为此,我们不禁想说:政府啊,您管得太宽了,若他们真是先天性气血不足、后天性营养不良,您管得了他们一时,还能管得了他们一世!保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完整配置和公共服务政策的全面配套,让他们在服务平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脱贫姿态,这才叫做真正的公平公正!真正跟不上步伐的,让救助托底机制兜底吧!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早在远古时期,春秋时期的圣贤大哲老子先生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以清静之道来治理国家,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实事求是的精髓所在。过多地对农民指手划脚,大包大揽、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主观意志为农民设计发展蓝图,甚至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反倒捆绑了农民的手脚、限制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身板“量体裁衣”、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或许才能在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快!

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泛滥。精准扶贫站在理想主义的制高点,做着与实际脱节的公式化设计。大量的表册(每个户涉及表册约21种)雪片般飘向基层,看似疏而不漏、细针密缕的设计,企图把涉及扶贫的所有信息都打捞上来,遗憾的是设计主次不分,工作精力平均分配,重要信息因精力投入不足被平庸化!回想上级一年来的精准扶贫信息采集,每次任务分配都是军令如山倒的气势、急急如律令的节奏、怠慢者斩立决的魄力!为了强调责任,文件规定每个信息都必须进村入户采集!

现实情况是,即使坐在办公室里“5+2”、“白+黑”拼命地加班加点、分秒必争地“纸”上扶贫,也跟不上上级救场如救火般的催促,我们那里还有时间进村入户?除非你有金猴分身术!请理解下级的闭门造车,这一切都是被迫无奈!如果我们进村入户,把时间消耗在往来的路上和群众交流的时间里,也许早已错过了上级限定的工作时间,按期完不成任务,跟不上大局部署还得接受纪律惩处。因为一些严重脱离实际的“聪明”设计,形式主义被演绎到极致。基层提供的数据基本上都是领会上级的政治意图编造的,而不是客观现实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精准扶贫的纸质资料和系统数据,大多数和户内的实际情况不符!请谅解我们的苦衷,我们也不想昧着良心弄虚作假,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纸上谈兵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实在是人在局内身不由己!我们想不明白,刚刚经历了群众路线教育洗礼的决策高层,怎么还是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幽灵阴魂不散!与其繁文缛节搞繁琐哲学,不如删繁就简抓实质要害,像广西一样把干部的精力解放出来进村入户摸清底子以后再确定战略部署。

三、朝令夕改、无所适从。“下级早已过了河,上级还在摸石头”,这是今年精准扶贫业务指导的形象写照!扶贫基础资料整建和“1+17”措施落实过程中,指挥者“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的笼统指导使基层干部走了不少弯路和回头路。我们不禁想问,如果精准扶贫还处在探索和试点阶段,又何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地反复折腾?如果到了一锤定音、铁板钉钉的落实阶段,又何必改弦易辙,举棋不定?如此出尔反尔,“折腾”的恐怕不是财力人力,而是政府的诚信和形象!

四、准备不充分,滥养违规。20_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时,上级只提了人均纯收入这一条准入门槛,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约束限制,今年动态管理时提倡民主(如今的民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达成统一的共识)评议,即以自然村为单位召开群众会民主评议。与其说是民主,倒不如说是民粹!群众说了算嘛!

也许有人会说,基层干部干嘛去了,为什么不好好把关?我们想问贫困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有具体明确的量化尺度吗?仅凭人均纯收入就能准确地界定贫困户吗?测算人均纯收入,农民能够把一些隐性收入和盘托出吗?银行存款是个人隐私,你有权力到银行查询吗?还有一点决策者可能有所不知,一些邪恶势力为评上贫困户反复缠访,基层干部的安全谁能保障?维护行政秩序需要法制保障,可惜基层的法治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评议贫困户之前,上级态度暧昧、三缄其口,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严明的制度约束。等评议有了结果,具体措施落实了,上级象小孩变脸了:吃了我的糖你给我吐出来!理由是,贫困户评判不准,给出的措施和优惠我要收回。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小朋友玩游戏还得有规则呢,如此严肃的工作有关部门不提前制定规矩,坐观事态不妙之后突然有了新规,这不是“养违规”吗?上级调查研究不深入、事前准备不充分、具体措施不明确,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盲动主义和“养违规”现象。

“梨子什么滋味,吃了才知道;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顶层设计与基层基础怎样珠联璧合?政策创意怎样接上地气?实践会给出答案!如果有可能,我们殷切期盼决策者按照自己的设计,深入基层,重走一次精准扶贫路!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11

2019年8月5日,早上8点10分,我同检查组的成员一起乘车赶赴中江县,拉开了“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的帷幕,三天半的入户走访,略有所得。

8月6日,排查工作正式开始。早上7:30出发,行驶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中江县柏树乡观井村村委会,一下车村书记很热情的和我们握手,介绍柏树乡观井村的基本情况。村主任为我们准备了雨伞和雨靴,待大家装备就绪,入户工作顺着雨季乡村小路徒步开始了。

丘陵地带多雨,凹凸不平的泥巴小路不时的还可以看见半露出土层的石块,一间间摇摇晃晃破旧的土坯房感觉快要塌了。穿着雨靴在泥潭里行走稀泥巴都能甩到后脑勺,走了半个小时左右终于到了第一户贫困户家里。大爷高兴的招呼我们,同时也不善言表,能感觉到他掩饰不住的激动与不知如何表达的心情...家里收拾的很干净,柜子上的盘子里放了几个洗好的苹果。我们说明了来意,老大爷激动得一直说谢谢!我们走出院门的时候,依稀听见老大爷在后面喊着:“喝口茶再走哇”。

在走访中,还有一户人家,我印象很深刻。那是一对年迈的老夫妇,老大娘生病在床上躺着,老大爷身体看起来也不太好。他们住的破旧的老房子歪歪斜斜,屋里是黑乎乎的,空间狭小,家居也很简陋。老人的手好像老树皮一样,一道道深深的黑色的沟,那是艰辛的劳作筑成的。虽然有很多感触,但为了让生病的大娘好好休息,我们在排查完问题后便匆匆的离开了。

通过几天的排查,我发现观井村贫困人口基数大,乡镇到村路途较远,交通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较差,地灾多。一旦下雨路断树倒的情况时常发生,农作物容易受灾减产。但是,这里的群众思想朴素,最为突出的就是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虽然他们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但是和他们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们的热情纯朴对我触动很深!同时,通过走访,我们看到,对于扶贫工作,他们的群众满意,干部给力,帮扶责任人每周六入户了解情况,每月17日作为扶贫日,专门对于扶贫工作进行整改落实。我相信,虽然他们的条件是还比较艰苦,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一定能早日实现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12

为进一步深化扶贫帮困工作,保持和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积极做好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_月27日,武警8661部队政治处主任席海发深入则克台村走访慰问8户贫困群众,赠送了米、面、食用油等慰问品。

每到一家,政治处主任席海发首先向慰问对象转达部队党委、首长和全体官兵对他们的亲切问候。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要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勇敢面对生活,并为每户贫困群众赠送了食用油和米面等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意。当高主任来到哈萨克族群众沙依提?斯迪克家里,了解到沙依提患有轻度精神病,智力水平仅相当于6岁儿童,只能靠政府的生活补助勉强度日时,高主任深情的说:“维护民族团结、关心民族群众生活是我们部队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遇到困难需要解决,我们责无旁贷,以后有困难请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解决”。沙依提从高主任手里接过慰问品时激动地热泪盈眶,不停地说道“感谢共产党,感谢武警官兵,感谢部队首长”,以此表达对部队官兵的真诚谢意。

在走访慰问贫困群众的同时,团还派出医疗巡诊组,深入则克台村为患病贫困群众送医、送药、送温暖。一系列帮民困、解民忧的扶贫活动,得到了驻地各族群众的一致赞誉。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13

在上级扶贫工作精神的指引下,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扶贫助学活动。根据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的自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摸底和家访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及其他的相关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能安心的学习幸福的成长,我校在扶贫助学上做了一些工作。

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有目的的向特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召开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学校成立了扶贫助学领导小组,由孙莉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做为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落实,通过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班子成员与部分特困生结成扶贫互助对子,同时教师在五个一系列活动中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学校党支部为贫困学生购买了一些日常的学习用品,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在校期间的幸福和快乐。

学校在研究确定特困学生名单时,对上报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具体细致地调查。通过家访等形式如实地掌握了这些贫困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另外,学校还根据他们特困的不同程度对其进行了不同金额的资助,对家庭特别困难、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实施全免;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实施部分减免。同时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座谈及时了解特困生家庭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吉林造纸集团老干部资助了2人,每人每年1000元;学校先后资助了特困学生18人,区妇联资助了2人另外每人每年定期资助200元。

在开展手拉手互助的活动中,在2009年5月1日到来前夕,学校教师带着自发捐助钱所购买的大米、豆油等生活用品的,一起到三年一班韩雪同学家去家访,老师的情谊,使韩雪同学充分感到了集体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一年来,在学校的资助下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深知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将扶贫助学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未来。

扶贫下乡心得感受篇14

自从参加精准扶贫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年头了,心里也有一些感触。今年秋天入户慰问的时候,其中有一户人家让我印象很深刻。那是一对年迈的夫妇,老大娘生病在床上躺着,老大爷的身体看起来也不太好,他们住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家里空间狭小,家具摆设也很简陋,我们把慰问品送到他家,说明来意后老大爷很激动,一直说谢谢,为了让生病的老大娘好好休息,我们并没有呆很久就离开了,出来的时候依稀听见老大爷在后面喊:“喝口水再走哇”。

回去的路上,随行的村干部说,我们发的这些米、面、油等的价格稍微高一些,所以他们都舍不得吃,平时他们连的油、米都吃不起。有些贫困户的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来源,全靠政策兜底,加上家庭成员疾病等因素,造成贫困加剧。

我认为,在做扶贫工作时,做好物质上扶贫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思想扶贫,生活困难的人在压力面前总是处于低谷阶段,他们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穷,再怎么努力也没用。有了这种思想,他们失去了自立自强的精髓,缺少雄心壮志和苦干创业的精神。

我个人觉得要想帮助他们,首先应该让他们从思想上站立起来,鼓足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其次是要实干,国家大力推进完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保体系,我们也要始终把贫困户的冷暖放在心上,让他们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且老有所养,这才是真正的脱贫。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