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安机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 有关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几点思考

公安机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 有关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几点思考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5-12 15:20:02 推荐访问: 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2020年度党建工作总结 公安机关2021上半年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安机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 有关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公安机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 有关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王瑞

(中共河南省信阳市委党校河南信阳464031)

摘要:民生问题是一个与公民、社会和国家紧密相关的问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地形成了非均衡的发展路径。民生问题往往被政治化。找准民生建设的切入点,激发社会活力,激活公众参与的动力,是社会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要从政治的高度审视社会建设的意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词:民生历史地位发展趋势政治高度改善

一、民生的含义和几个视角

民生自古以来就是立国之本,国之大计。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

—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①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民生即人民的生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民生体现了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情,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民众的当前需求状况。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民生的聚焦点在于易被政治化的社会问题,它体现了民众的政治诉求,以及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状况等。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民生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它体现了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的运行状况。

二、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问题

(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政治、文化和社会,在性质和发展状况上由经济所决定。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发展逻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经济是中心,经济的发展优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原因,他们实际上形成了一种非均衡的的发展路径,如我国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使用“社会建设”概念。“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个方面,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之中,正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②这是党的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这些思想探索和实践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认识上的巨大转变,展示了其在执政兴国上的伟大智慧,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而且再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一步步坚定不移的走向新的胜利,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二)民生问题往往是一个被政治化的社会问题。从历史上看,民生备受君王和统治者的关注。对待“民”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是“重民”的政治文化。过去“民贵君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思

想,尽管是为维护政治统治而提出的,但却反映出统治者对民生的重视程度。现阶段,民生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民生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另外,公民普遍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社会群体性、突发性的事件增多,社会公权滥用和社会“潜规则”横生等现象日益增多。互联网这个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扩大了公民的社会视野,增强了公民的社会参与意识,加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信息传递的走样失真,导致谣言惑众,网络所推崇的一些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助推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好这些社会问题和矛盾,不能充分掌握网络话语权,不能有序释放民怨,必然使社会问题越积越多,使问题和矛盾逐步升级,导致社会矛盾集中,社会关系紧张,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能力产生怀疑,对其信任度逐渐下降,甚至产生对抗,反过来又使整个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导致社会的无序和混乱,最终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使社会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或被政治化。

(三)还权与民,还利与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路径。纵观我国30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路线:还权与民,还利与民。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开始,到以免征农业税为核心的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一轮的农村综合改革,使农民的权利和利益逐步得到保障。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按下18个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保障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了百姓普遍认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2006年,我国免除了在中国存在2600多年的农业税,农业税的免除,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农民再次获得了实惠,使农村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2006年,我国农村又启动了第三步改革: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村综合改革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三项改革为主要内容,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

(四)农民工作为社会结构的新生力量,其未来走势催生民生建设的新要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的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了24223万人(2.4

社会

思政探讨

111

--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