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8篇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22 16:55:02 推荐访问: 作文 作文(22篇) 作文(3篇)

篇一: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 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 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下面是的小学语文活动课教案, 欢迎来参考!

  美在学习中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出学习中的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乐学好学意识。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3、进一步弄清语文学习的范围和方法,表达语文“课内外衔 接”教学改革宗旨。

  4、渗透美育教育。

  1、分组完成学校校门设计,手工作品制作等工作,评出优秀作 品,准备参赛。

  2、准备录音机,朗读带,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等电教器 材。

  分组进展擂台赛 〈一〉导语:教师提出方法、要求,设奖等情况。

  〈二〉组织比赛:

  1、每组必答:

  ⑴在“美”和“丑”之间,你怎么选择?(总分值 1 分) ⑵用一句话评价大家的选择。(总分值 2 分) ⑶说出带“美”字的词语(各组不重复)。(总分值 2 分) ⑷投影显示问题:(逐行显示) 以下词语或句子,各指什么美?(每题 2 分)

   a、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c、对不起,请原谅!() d、拾金不昧() 2、抢答题:

  ⑴欣赏歌曲《什么是美》,然后抢答:

  歌曲中指到了生活中的哪几种美?最后一句歌词是(总分值 2 分) ⑵听录音带 教师播放课文《春》的朗读磁带(片断),谈谈你的感受。

  ⑶看投影,作简要评说 教师放一组学生作品投影片。

  ⑷看投影,快速记忆 (说明:②——④题思考 2 分钟,答复 1 分钟,每题总分值 2 分) ⑸“大宝,明天见!”,“大宝啊!天天见。”这是一那么广 告中的句子,请简要分析意思。(总分值 2 分) 3、才艺展示题:

  (说明:①凡参与者,不管答复是否出众,奖该组全体同学一 分。②出题后,可思考 1 分钟。答复 2 分钟。) ⑴投影:水、作文本、自行车 请讲一那么故事,分别用上片中三个词,注意不准简造句。

  ⑵展示你所设计的学校校门示意图,并加以讲解。

  ⑶入新闻录相,汇报你所写的新闻述评, 〈三〉算总分,发奖

   〈四〉教师小结。

  

篇二: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 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 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 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 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我们语文教师更多地吸 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 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2006-2007 年我们承担了县级课题《小学 生作文心理障碍与矫正》研究并结题。随着近两年的推广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 们的语文教师进一步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 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 义,使以往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3、基于我校农远应用的条件 我校为农远模式二学校,2005 年被评为县“优秀学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 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 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 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 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 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 务。

  二、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 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 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 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 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 入时代的“活水”。

  其实,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 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 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 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 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 过生活才生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 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 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 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 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 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 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 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 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 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 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 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 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 作文。

  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 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

   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 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 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 “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 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 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 存少得可怜,有怎能学得好呢?”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 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 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 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 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 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 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 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 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 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 自己的认知结构。

  (4)、新课程改革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 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 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 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 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 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

   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 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 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 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 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 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 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 长评价。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 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 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 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

  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 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 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 “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 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 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 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 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 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 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 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 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 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 班里朗读。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 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 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 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

  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 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 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 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 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低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 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 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

  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

  “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 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 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 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 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 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 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 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

   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 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 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 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 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 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 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 生活作文充满情趣。

  (5)利用电教,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 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 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 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 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 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 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 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 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 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 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 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 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 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 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 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 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 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 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 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 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 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 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 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 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 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 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 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 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化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六、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 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 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 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 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 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 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

   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 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 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 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 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 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 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 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 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 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 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 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 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八、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9 年 5 月~2009 年 6 月)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分析教师、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2009 年 6 月~2010 年 1 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 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 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 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10 年 2 月~2010 年 6 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 步完善实验的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 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 负责人:

  程劲松:男,39 岁,校长,本科文学学士,高级教师,安徽省“乡村教师育人 奖”获得者,东至县首届“教坛新秀”,池州市第三届骨干教师,池州市第二届小 语会理事,负责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十余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全国一 等奖 1 篇。

  彭春林:男,42 岁,副校长,农远管理员,本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 按期结题一项,5 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市一等奖 1 篇。

  成员:

  何东升:男,49 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1 篇论 文获县级奖。

  黄福田:男,52 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5 篇论 文获县级以上奖。

  十、课题实验成果表达形式,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

  1、《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生活化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材料与相关教学论文的汇编。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方式的有效转变。

  4、用实绩展览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篇三: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有怎能学得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执笔:程劲松 彭春林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 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 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 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 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我们语文教师更多地吸 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 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2006-2007 年我们承担了县级课题《小学 生作文心理障碍与矫正》研究并结题。随着近两年的推广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 们的语文教师进一步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 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 义,使以往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3、基于我校农远应用的条件 我校为农远模式二学校,2005 年被评为县“优秀学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 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 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 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 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 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 务。

  二、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 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 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 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 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 入时代的“活水”。

  其实,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 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 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 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 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 过生活才生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 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 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 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 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 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 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 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 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 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 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 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 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 作文。

   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 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 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 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 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 “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 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 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 存少得可怜,有怎能学得好呢?”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 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 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 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 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 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 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 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 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 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 自己的认知结构。

  (4)、新课程改革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 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 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 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 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 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 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 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 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 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 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 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 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 长评价。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 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 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 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

  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 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 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 “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

   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 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 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 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 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 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 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 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 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 班里朗读。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 ——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 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 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

  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 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 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 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 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低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 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 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

  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

  “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 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 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 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 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

   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 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 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 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 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 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

  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 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 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 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 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 “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 作文充满情趣。

  (5)利用电教,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 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 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 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 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 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 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 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 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 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 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 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 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

   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 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 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 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 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 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 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 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

  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 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 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 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 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 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 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 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化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六、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 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 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 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 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 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 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 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 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 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 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 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 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 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 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 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 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 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 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 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八、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9 年 5 月~2009 年 6 月)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分析教师、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2009 年 6 月~2010 年 1 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 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 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 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10 年 2 月~2010 年 6 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 步完善实验的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 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 负责人:

  程劲松:男,39 岁,校长,本科文学学士,高级教师,安徽省“乡村教师育人 奖”获得者,东至县首届“教坛新秀”,池州市第三届骨干教师,池州市第二届小 语会理事,负责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十余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全国一 等奖 1 篇。

  彭春林:男,42 岁,副校长,农远管理员,本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 按期结题一项,5 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市一等奖 1 篇。

  成员:

  何东升:男,49 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1 篇论 文获县级奖。

  黄福田:男,52 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5 篇论 文获县级以上奖。

  十、课题实验成果表达形式,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

  1、《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生活化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材料与相关教学论文的汇编。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方式的有效转变。

  4、用实绩展览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篇四: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执笔:程劲松 彭春林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 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 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 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 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我们语文教师更多地吸 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 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2006-2007 年我们承担了县级课题《小学 生作文心理障碍与矫正》研究并结题。随着近两年的推广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 们的语文教师进一步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 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 义,使以往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3、基于我校农远应用的条件 我校为农远模式二学校,2005 年被评为县“优秀学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 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 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 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 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 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 务。

  二、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 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 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 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 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 入时代的“活水”。

  其实,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 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 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 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 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 过生活才生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 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 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 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 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 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 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 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 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 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 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 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 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 作文。

   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 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 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 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 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 “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 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 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 存少得可怜,有怎能学得好呢?”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 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 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 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 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 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 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 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 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 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 自己的认知结构。

  (4)、新课程改革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 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 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 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 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 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 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 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 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 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 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 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 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 长评价。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 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 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 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

  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 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 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 “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

   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 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 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 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 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 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 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 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 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 班里朗读。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 ——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 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 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

  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 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 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 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 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低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 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 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

  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

  “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 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 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 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 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

   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 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 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 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 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 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

  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 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 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 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 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 “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 作文充满情趣。

  (5)利用电教,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 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 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 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 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 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 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 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 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 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 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 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 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

   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 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 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 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 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 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 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 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

  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 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 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 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 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 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 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 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化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六、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 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 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 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 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 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 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 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 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 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 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 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 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 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 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 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 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 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 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 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八、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9 年 5 月~2009 年 6 月)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分析教师、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2009 年 6 月~2010 年 1 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 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 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 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10 年 2 月~2010 年 6 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 步完善实验的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 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 负责人:

  程劲松:男,39 岁,校长,本科文学学士,高级教师,安徽省“乡村教师育人 奖”获得者,东至县首届“教坛新秀”,池州市第三届骨干教师,池州市第二届小 语会理事,负责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十余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全国一 等奖 1 篇。

  彭春林:男,42 岁,副校长,农远管理员,本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 按期结题一项,5 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市一等奖 1 篇。

  成员:

  何东升:男,49 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1 篇论 文获县级奖。

  黄福田:男,52 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5 篇论 文获县级以上奖。

  十、课题实验成果表达形式,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

  1、《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生活化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材料与相关教学论文的汇编。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方式的有效转变。

  4、用实绩展览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篇五: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探究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形成自己对节日文化的思考。

  2, 运用思维导图对所了解的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进行记忆和梳理。

  3, 学会在团队合作框架下的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

  1, 初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学会在团队合作框架下的探究性学习。

  2, 运用思维导图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记忆和梳理。

  教学难点:对所了解的传统节日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方华

  教学过程: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概述

  中华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 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课前每一个学生选定了某一个节日进行独立探究,内容包括: 节日的渊源和形成、相关 的文化习俗、相应的诗词介绍等,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文化现象的思考。以思维导图的形 式呈现。

  二, 分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在个人完成探究并制作思维导图后,全班同学根据选定的节日,组成了五个小组,分别

  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今天请各小组展示一下我们传统节日文化探究的成果。

  (由听课老师随机抽签,抽取的小组上台展示)

  三, 学生观察员总结 由学生观察员,从两方面进行点评:

  1, 传统节日文化的梳理是否完整清晰、重点突出?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2, 思维导图在理清思路和便于记忆这两方面,是否体现了作用?

  四, 教师归纳总结 1, 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探究是否充分? 明确: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如感恩意识、家庭温情等。传 统节日能增进人际和谐,传承中华文明,有着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 对节日文化的思考是否充分? 明确:在农业社会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现象,在 21 世纪也面临着不断 演化整合的过程。传统价值观念与新的价值之间如何更好的相互融合,如何继续传 承发扬中华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和实践。

  3, 关于思维导图的运用。

  明确: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更好的梳理和记忆相关知识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否 有收获有成长? 4, 探究过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了观察和思考,也并且初步体验合作学习。

  

篇六: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龙王庙小学

  201*年 2 月开始,我校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 度,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 路。课题研究方案如下:一、研究背景:

  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倍受争议,小学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 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不真事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原本丰富多彩、 生动自然、情趣十足的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竟很难留下印象,原本使人愉悦情感、 吟咏成趣的写作活动,竟成了令学生搜肠刮肚、望而生畏的苦差事。尤其在农村, 小学生由于见识少,知识面窄,作起文来更是闭门造车,内容空洞,情感缺乏,不 会从身边选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我校地处农村,教师的应试思想较为严重,作文在考试时由于阅卷教师往往在 分数上人为的缩小差距,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产生了惰性,平时不甚重视作文教 学,久而久之,有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处于应付状态,简单机械的让学生仿写或背 作文,竟不知如何教学生作文了。

  学生作文是一项集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等于一体的复杂的脑力劳 动,写作过程往往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 度,为生活而写,作文便成了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的过程,培养学生习作是语文教 师的重点工作,我们觉得确实应该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 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进行小学生活

  化作文的训练,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 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因而我校教研组的语文教师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出 发,尝试着迈上了“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二、研究的依据 新课标要求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 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是说在作文教学中,既要进行用字、谴词、造句、谋篇 的综合训练,又要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的能力。

  三、研究组织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学校首先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具体分工如下:

  领导小组 组长:王红梅,负责课题的主持规划。

  副组长张娟,负责课题的组织管理(负责课题组的组织、落实、检查、指 导)。

  成员:全校语文老师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 通过观察、提问、检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写日记、勤练笔等 做好监督引导工作。

  (2)行动研究法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多读、多写、多练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 在教学中加大作文教学的力度,勤抓落实,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

  (3)经验总结法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 现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以利于更深入、科学的继续实验、研 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分三阶段:1、准备启动阶段:(201*年 2 月)

   工作目标:为课题的启动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召开课题论证会;

  2、初步研究阶段(201*年 3 月) 工作目标:组织学习,培养实验工作的有关人员;广泛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 课题实验方案。

  主要工作:以听评课为研讨形式,组织作文教学活动,通过“听说评议思”的 方式,来初步完成。

  3、深化研究阶段:(201*年 4 月) 工作目标:全面实施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学习和吸收先进的作文教学 理念,努力在实践中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完成实验方案所规 定的实验内容,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主要工作:以理论为鉴,教师探索在实践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操作方 法,并进行交流,初定模式。4、结题总结阶段(201*年 5 月) 工作目标:全面形成课题成果,达成实验研究目标,课题结题鉴定。主要工 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检测报告,全面实施。

  六、对实验老师的要求:总体要求是:

  ①实验老师不断地自我学习、实践、反思;②实验成员之间经常性地交流和探 讨;

  ③课题专题课观摩: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开一节作文观摩课,拟挑选年轻有 为较适应课改精神的老师上较大范围的作文公开课;

  ④不断地积极探索、踊跃撰写有关农村小学作文的论文,课题组领导积极向教 科局推荐发表、入选汇编。

  大家必须明确的是:

  ①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实验老师要虚心学习,善于挤时间,认真 阅读报刊、杂志中有关理论文章,积极从网络上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②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验老师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提高农村 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途径,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

  ③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实验老师要经常和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实 验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④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实验老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 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⑤实验的过程应是一个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实验老师要转变观念,发挥自己 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老师和学生的素质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七、研究的预期效果教师取得的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推荐教学论文登报。2.结题报 告撰写 3000-5000 字左右 3.资料汇编。学生取得的成果:

  1.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大幅度、大面积提高。

  2.争取一部分同学能有习作在正规报纸、刊物上发表。八、成果呈现形式 1、按高标准要求作成果展示;

  2、向教育报刊积极推荐发表我课题组老师有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专题论 文;

  3、在不同阶段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习作,并对优秀作文发奖鼓励。

  扩展阅读:《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执笔:程劲松彭春林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基 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篇七: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名称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 Module1 Hobbies Unit2

  科目

  英语

  教学对象 八年级

  提供者 叶年好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爱好为话题,层层展开,内容主要谈论个人兴趣和爱好及其原因,表达 喜欢和不喜欢,对各类爱好的归类选择和简单评价。所选用的对话和短文都是学 生的爱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视野。教师可以根 据学生的不同爱好, 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爱好的问卷调 查,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所见各种爱好并做必要的取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家间的差异,学会尊重他人 并友好相处,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们学校八年级的学生虽然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可是英语的基础 都比较差,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反不如小学时候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 的方法,英语成绩不太理想,慢慢的对英语学习也就不感兴趣了,渐渐的不太喜 欢上英语课了,于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转变观念,能够 自主的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重新感兴趣,重新获得学习的自信和成就感是我们 老师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并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和小 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收获学习的乐趣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语音 能够正确使用语调,正确朗读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词汇 as, volleyball, sailing, creative, lazy, useful, develop, skill, camp, activity, workshop, professional, imagine, senior, teenage, teenager, result, enjoyment, success, should 词组 tidy up, take up, all the time, be interested in, mountain biking, as well as, such as, come out, as a result 语法 能正确感知句子的基本成份;掌握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和 There be 句型。

  功能 能够以各类兴趣爱好作合理的归类和选择,培养健康的兴趣及爱好。

  话题 以“兴趣与爱好”为话题。

  2、语言技能:

   听 能听懂有关表达个人兴趣爱好的话语,分辩和抓住话语中的细节信息。

  说 能够询问并表达个人的兴趣爱好。

  读 能够读懂有关个人兴趣爱好的描述,开展阅读技能训练。

  写 能够编写有关个人兴趣爱好的调查表或倡议书。能正确使用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来表达个人兴趣爱好。

  演示与表达 能正确使用简单句的基本句型来表达个人兴趣爱好。

  3、学习策略目标 学习一定程度形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交际、信息处理、英语思维能 力。自学策略 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预习教材并进行拓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注 意他人在表达兴趣时的表情及语言。注意学习策略共享。

  4、文化意识 了解不同国家人群不同的兴趣爱好,尊重对方的兴趣爱好,接纳对方的各种兴趣 爱好并更好的理解他人。

  5、情感态度: 通过对他人兴趣爱好的了解,学会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兴 趣爱好。通过各种不同的小组活动和任务的合作完成,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学生英 语学习兴趣,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并维持较强的英语学习动机。

  四、重点难点

  1、 重点:

  (1)、通过谈论兴趣与爱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使用简单句表达 兴趣爱好以及对兴趣爱好的简单评析。

  (2)、了解句子基本成份(主语,谓语,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宾语补足语,表语, 状语)。

  2、难点:

  (1)、句子成份的辨析(主语,谓语,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宾语补足语,表语,状 语) (2)、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和 There be 句型。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掌握正确并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老师只 是点拨,由学生自主预习,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老师提前布置预 习作业,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2.根据主题内容老师按照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提前分好小组, 选出各小组的组长,然后让小组长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 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最后由老师进行检查和验收,通过各小组的合作学习, 让同学们能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领会小组合作的 目的,学会更好的在团队中表达自己并学会与人沟通与协作,并在小组合作学习 的过程中让强的帮助弱了,好的带动差的,活跃的感染内向的,取长补短,全员 参与,进而缩小两极分化。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英语教材及相应课件、卡片 2.教学课件 ppt。

  3.设施完备的网络教室。

  4、学生自主准备的调查表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先播放 Unit1 的对话,然后 播放一首关 于兴趣的英 文歌曲

  合作学习单 词、短语

  游戏及练习

  边唱边动

  利用课件展示对话 和歌词——展示单 词和短语卡片—— 板书设计——领读 ——并抽查学生— —听写

  利用课件做游戏、 利用 ppt 做练习

  合作复习单词、短语 和对话

  跟老师读、学生互相 领读、小组轮流检 查、听写、组员交换 批改

  各小组进行比赛、集 体做练习

  利用英语课件为学生 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 把学生带入奇妙的英 语世界,并让学生相互 检查单词和短语,进一 步巩固知识。

  利用课件、ppt 卡片通 过传授让学生了解基 本读音,矫正读音,纠 正拼写然后互动,让每 个学生都掌握

  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猜 测游戏,将学生导入篇 章学习,激发学生对篇 章的喜爱,同时对不同 的兴趣爱好作简单评 述,将生词教学放入适 当语境之中,训练学生 对生词的猜测技能,也 为后续的篇章教学扫 除词汇障碍。

  合作完成对 话

  利用课件播放让学 生再次复习

  角色扮演,各小组进 行对话,然后抽小组 上台

  能力强的学生承担任 务大的角色,后进生也 得到了开口锻炼

  合作学习阅 读

  教师用课件提出一 些问题

  小组合作分工,带着 问题去完成阅读

  发挥团队精神,让学生 在小组合作中掌握阅 读材料,完成阅读任 务,并体验团队合作的 乐趣

   小组竞赛 解决疑问 总结

  老师逐个提出问题

  教师巡视,解答疑 问

  问学生你们的兴趣 爱好是什么

  在消化梳理阅读材料

  小组之间进行竞赛, 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竞

  通过翻译,转换,回 争意识,并通过比赛的

  答问题等对阅读材 形式加强组员间的合

  料进一步理解消化 作,增进组员间情感,

  提高学习的兴趣

  再次加强学生之间的

  学生对本堂课的教 学内容进行理解消 化,小组讨论,提出 问题

  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归 纳,提出问题,探讨问 题,再通过团队的力量 解决问题,进而强化小 组间的默契和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自己总结,看本

  学生用英语说出来, 最后一起读本课文

  节课掌握的情况,并能 用所学知识流利表达 自己及好友的兴趣爱

  好

  八、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是否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能否自己动手进行自主听、读,说,能否很好的与老师进行互动,能否与同学在 小组间很好的合作学习,能否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自己和发挥自己的所长。

  九、帮助和总结

  本教材所提供的课件对本堂课帮助很大,还有一些学生自己制作的学习卡片,通 过本节课,我觉得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特高,但是对一些语法学生有点茫然, 学生对小组竞赛和游戏特别感兴趣,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也非常喜欢,小组 合作学习让一些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大胆表达自己了,团队合作也让学习任务 完成起来更轻松有趣了,同学们压力没有那么大了,而且小组间的合作也让同学 们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更强了,小组合作也让同学间进行互动和互助,强扶弱, 好帮差,优带劣,如果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就完全可能打破了。

  所以平时应多采取这种方式,并且我发现课堂最后应该以没有时间限制的活动结 束,这样不会影响课堂进度。

  

篇八: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望天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望天门山》的网络课件,李白的一些诗歌和其他诗人 描写长江的诗词名句。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巧妙引诗文 在我们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师: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 现在请大家随着李白一同去游览长江吧。

  利用网络课件展示给学生的是:李白兴致勃勃乘船顺江而下欣赏天门山一处奇特 景象,配乐,李白诵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欣赏结束。

  师:你们游览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 指名答:天门山真雄伟啊!

  长江真浩瀚啊! 天门山真险峻,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可称奇观。

  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李白很有才华,作了这么美的诗。

  师总结:大家看得仔细,说得更好,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了诗中内容。听说

   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 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今天,老师带你们沿着当年李白的足迹去游天门山,怎么样?那我们就来学习一 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初读知大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那就与老师一起读吧!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 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 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 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品读悟诗情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通向天上的 门,可见天门山怎么样呢?(山:高大雄伟、陡峭险峻)(介绍天门山)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 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 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 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 丽神奇!(水:碧绿、波浪滔天,滚滚东流)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 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 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 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 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 这又是怎样的山呢?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 么?(诗人李白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 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老师展示天门山的图片) 既然大家都画出了这首诗,那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画上的景物说一说,谁来啊? (注释:中断:从中间断开。至此:又作“直此”。回:回旋,打转。天门山被 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 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的旁边悠轻快驶来。

  想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画面。

  学生质疑:(师预设文题) 生 A:东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动词“出”呢? 生 B:“出”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所提出的问题,正是理解的难点所在。

  师:把这句诗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学生个个摇头,表示不赞成。

  师: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学生冥思苦想,却张嘴结舌。

  师:请大家再来欣赏课件。

  学生看到诗人在茫茫长江之上,孤帆顺流而下,远处天门两山扑入眼帘,显现出 愈来愈清晰的身姿,这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 A:“出”比“立”好,“立”给人感觉呆板,而“出”给人感觉活跃。

   生 B:“出”表现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由远到近看到天门山的样子。

  生 C:“出”给了我们动感,天门山由远到近,由渺小到高大,显现在我们眼前。

  师总结:

  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称为“诗仙”。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 动态美,更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5 吟诵背诵古诗,默写并展示自己的画作。

  (1) 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 大家会背了,那会写吗?请大家把这首诗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默写在刚画好 的图画上,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好吗? (3) 3、请同学上台再次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升感情 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学生点击网络资源学习

  (白,眉州(今四川)人,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以豪放著称, 现存诗歌将近 1000 首,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 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试与同学共同吟诵:《独坐敬亭山》、《望 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不但大诗人李白写了很多关于 长江的诗歌,历史上好友其他很多诗人也写过歌颂和赞美长江雄奇壮美的诗词, 老师收集了一些名句,你愿意同我一起分享吗?读有关长江的诗词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