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集团企业工作制度【通用文档】

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集团企业工作制度【通用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集团企业工作制度【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集团企业工作制度【通用文档】

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 原则和宗旨 第一条 为了夯实与规范 xx 公司(以下简称“xx 公司”)人事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 xx 公司的制度体系,强化人事工作的开发与管理,促进人事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规定,结合 xx 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符合 xx 公司体制机制所需的人事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领导与员工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三条 xx 公司以“服务、监督、指导、协调”为宗旨,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明确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维护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 xx 公司员工的管理,除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令外,都应依据本制度办理,本制度所称员工,系指 xx 公司聘用的全体从业人员。

  xx 公司如有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或特定性工作,可聘用临时员工,临时员工的管理依照合同或其它相应规定,或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章 录用 第五条 用人原则及标准 (一)用人原则 1.以“吸引和培养适用人才”为目标,体现“人是第一资源”的人才理念。

  2.“量才为用,量职聘才”,既要选择优秀的人才,更要选择适合的人才。

  (二)用人标准 1.突出的专业能力:在本岗位要成为“专家型人才”,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主动沟通和理性沟通,体现良好的团队意识;

  3.务实的作风: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

  4.服务的意识:尽职尽责,为其他管理链条提供全方位服务。

  5.高尚的职业道德:xx 公司为己任,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六条 新进人员报到时应向公司提供下列资料:

  (一)学籍档案或个人档案、报到证及原工作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或持有乡(镇)级提供的证明和劳动就业服务部门的推荐书、下岗优惠证等;

  (二)学历(学位)或技能等级证原件,近期免冠一寸彩色照片1 张;

  (三)身份证及户口本复印件各一份;

  (四)地方符合要求的,有资质的医疗部门出具近期的体格健康状况体检证明;

  (五)其它必要的资料。

   第七条 经审查新进人员所提供的材料均齐全并真实有效的,由用人单位组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事宜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执行。

  第三章 劳动合同管理 第八条 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员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法律形式确定劳动关系的一种用工手段。

  第九条 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

   1.办公室负责人代表用人单位在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前与员工进行一次面谈与互动交流,提前三个工作日将劳动合同草本交给员工,使其提前了解劳动合同的内容及其他约定事项,如特殊约定、岗位责任、工作目标、聘用时间和解除或终止的规范性程序等,进一步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者在了解合同内容后,回复办公室,提出疑问、意见或要求,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填写劳动合同书正本,并签名盖章。

  3.劳动者在进入用人单位试用期届满后,由本人提出转正申请,所在部门予以评价,对于符合用人条件的人员办理有关录用手续,不符合用人条件的予以辞退。

  4.劳动合同签订后,由办公室统一编制劳动合同签订花名册,到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年检,并存档备案。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时间:新录用的员工,自录用之日;续延劳动合同的,自原劳动合同期满之日;变更劳动合同的,自变更之日。

  (二)劳动合同由员工本人与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理人签订,不准他人(在没有获得授权委托的情况下)代签。

  (三)新聘用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约定试用期一个月;一年以上三年以下试用期三个月。

  (四)劳动合同的约定事项,应根据岗位设置进行。对技术含量高、有一定操作技能水平的岗位,要根据岗位要求具体约定。

  第十条 劳动合同的变更 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由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对劳动合同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劳动合同的未变更部分继续有效。

  第十一条 劳动合同的续订和终止 (一)续订 1.劳动合同届满前 30 日,由当事人提出申请,所在部门予以评价,办公室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办理续签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

  2.劳动合同续订前,要求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根据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并结合其工作业绩,确定续订期限及其他约定事项。

  3.对续订者考核鉴定或身体状况检查后,不符合用人条件的,协商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二)终止 劳动合同期满或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关系)的解除 (一)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用人单位或员工提出,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员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应提前 30 日(试用期内提前 3 日)以书面形式向所在部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申请,如员工未提前告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不辞而别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依法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

  (三)员工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随时与其解除劳动合(关系),不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1.试用期内表现不佳,不符合所要求的录用条件的;

  2.因粗心大意或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3.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兼职劳动关系,或经本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依法被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员工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将提前 30 日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1.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五)员工违法违纪符合本条第 3 项规定的,由所在部门提出书面辞退报告,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行政部,经有关会议研究决定,办理解除劳动(关系)合同手续。

  第十三条 退休、退职 (一)退休 1.员工符合法定退休年龄的(男性员工 60 周岁,女性员工 50 周岁),由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要根据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定,办理其退休手续。

  2.员工退休后实行社会化管理,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和发放退休基本养老保险金。

  (二)员工的退职 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员工,经指定医院和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办理退职手续。

  退职后员工的待遇按国家及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关规定执行。

  (三)对退休、退职或因工、非因工死亡的员工,劳动合同自行终止。

   第十四条 离职手续办理 (一)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员工离职前应停止以公司名义对外从事的一切活动,并将经手的工作移交给其他员工或部门负责人。

  (二)用人单位财物、文件资料返还及债务清偿。

   1. 用人单位财物的返还:员工在单位期间,由单位配发的或由员工本人掌管的属于公司的财物,如汽车、电脑、办公用品等应返还单位,由单位指定专人签收;

  2. 文件资料的返还:将员工在职期间保管和使用的全部文件资料进行清理,如客户名单、财物账本、工作笔记、电子文档资料、技术资料(图纸、图片)等;

  3. 债务清偿: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财务部门应清查该员工在职期间是否欠有单位债务,如借款、赔偿款、罚款等。

  (三)员工持有经各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的,无任何疑义的离职清点通知单到行政部办理离职手续。

   1.用人单位为员工出具一式三份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内容包括解除原因、解除日期及其他重要事项,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双方各执一份,当事人本人档案存档一份;

  2.证件退还:因公司需要而收取或保管员工的有关证件,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退还员工;

  3.结清工资:将员工离职时公司所欠工资一次性付清;

  4.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离开用人单位时,本人档案及社会保险关系同时转移。

  (四)员工未按用人单位要求退还公司财物、资料(包括电子文档资料)及清偿债务的,本人档案及社会保险关系不予转移。

   第十五条 劳动争议 (一)劳动合同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在争议发生后 15 日内向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 请调解(也可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在当事人申请之日起 30 日内调解完毕。

  (二)劳动争议经调解无效,当事人可以在争议发生 60 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书 15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书是用人单位用人的主要依据,由专人对劳动合同文本进行管理和入档。

  第四章 工作时间与休假 第十七条 工作时间 (一)员工正常工作时间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用人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法定休假时间,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出勤、公出 (一)员工按规定时间工作的视为出勤;

  (二)经公司批准参加培训、考试、函授的,按出勤对待;

  (三)经单位批准,护理工伤病人和因公外出的,按公出对待;

  为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用人单位提倡在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不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因工作任务确需加班加点完成的,每日加班时间一般不得超过 1 小时;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 3 小时,但每月累计不得超过 36 小时。

  第十九条 假别、假期及请假条 (一)事假:员工因私事离岗时,应请事假。事假以半天为起点,一次最长不得超过 15 天(不含法定节日),一年累计事假最长不得超过 30 天。

  (二)病假(含非因公负伤):员工因病或非因公负伤,经医疗机构(旗县、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确需休息治疗的,可请病假。员工请病假实行医疗期制度。医疗期是指用人单位员工因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须休息治疗的期限,自员工病休第一天起累计计算。

  (三)工伤假:员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需要治疗或休息可请工伤假。工伤假期,一般情况不得超过 12 个月,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经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 12 个月。

  (四)婚假:符合结婚条件的员工结婚时可享受婚假,假期为 3天;晚婚(女 23 岁以上,男 25 岁以上)的另加假 15 天。

  (五 )丧假:员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可请丧假,假期为 5 天,死者在外地的可适当给予路途假。

  (六)女工特殊假 1. 保胎假:女工在孕期需要采取休息保胎的持市(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可以办理保胎请假手续,请假时间按实际情况而定,最长时间不得超过 90 天。

  2. 产假: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女工批准生育的可享受产假,假期为 90 天,其中包括产前休息(预产假)15 天,产后休息 75 天。

  第二十条 请销假手续及审批程序 (一)员工请假,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凭据如实填写用人单位统一的请假条,办理请假手续;

  (二)请事假 5 天之内由部门负责人批准;超出 5 天(不含 5 天)的,由分管领导审批;中层管理人员请假统一由分管领导审批;

  (三)员工请工伤假,需凭当地工伤认定机构出具的《工伤认定书》,治疗工伤的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注明休息期或工伤医疗期),行政部审核、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审批;员工请婚、丧假,需所在部门审核后经分管领导审批;

  (四)女工请产假,必须附有医院诊断证明及户籍所在地发放的准生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审批;

  (五)员工请病假(非因工受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必须备有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注明病休时间)、检查结果报告单等,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审批。

  第五章 薪酬管理 第二十一条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是指在一个日历年度内直接支付给本公司全部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以各种形式支付的报酬。如:各种津贴、补贴,各种奖金等。

  第二十二条 工资方案的制定 一、方案的制定权限及审批程序。为充分发挥工资激励的扛杆作用,工资方案既符合 x 责任公司实际,同时又能以激励的手段适时调整。

   二、工资方案的制定原则。以公平、激励和满足员工的归属感为出发点,遵循“以岗位为主体,以业绩为依据”的分配原则,确保分配形式的公平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水平及贡献大小拉开差距,向专业性突出,综合业务能力高的岗位倾斜。

  三、工资结构。员工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工资结构由岗位、绩效和要素工资三部分构成。

  (一)岗位工资 以岗位责任、专业性为基本要素,对岗位进行分类和评价,作为岗位工资的制定依据。

  (二)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的确定以员工月度绩效考核得分依据,制定分配细则。

  (三)要素工资以员工的工龄和学历为基本要素,确定工资单元的比例。

  第二十 三条 新录用员工试用期工资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转正后执行定级工资;

  第二十四条 假期工资 (一)员工在婚假、丧假期间的薪资以岗位薪资作为支付标准;女工产假期间享受生育保险,生育保险由当地社保经办机构计发。

  (二)员工请事假单次超过 15 天的(包括 15 天)期间一律不予支付工资。

  (三)病假工资:员工病假期一个月以内的执行岗位薪资的 60%;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内的执行岗位薪资的 40%,岗位薪资的 30%低于 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三个月以上的按单位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支付。

  第二十五条 工资支付。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员工工资。

  第六章 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第二十六条 凡与 x 责任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均属参加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对象。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属个人承担部分从员工当月工资中代扣代缴,如因请假等原因,从当月工资中无法扣除的,应在次月工资中一并扣除或以现...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