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红色文化符号:内在表征、衍生逻辑与价值深化

红色文化符号:内在表征、衍生逻辑与价值深化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02 12:15:04 推荐访问: 深化 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报告 深化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李月玲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甘肃定西 743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1]红色作为一个鲜明的政治符号,深刻烙印在党的旗帜和共和国的旗帜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伟大斗争实践中,逐渐孕育凝结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以红色为标志性符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范、思想理念、价值追求与政治信仰,并作为一套集体的逻辑观念和行为规范,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党文化特质。

(一)相关研究综述

在中国知网通过“篇关摘”方式检索“红色文化”发现,截至目前,其数据库总库中相关中文研究论文共计2.09万篇,其中社科类研究论文2 708篇,包括学术期刊论文1 149篇、学位论文1 061篇,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红色文化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价值、区域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分支领域展开。

总体来讲,近年来,红色文化相关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在研究视角上,逐渐展现出多元学科趋势。学者分别从哲学、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文学、美学等学科角度对红色文化及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红色文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第二,在研究主体上,区域性研究成果显著。尤其是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如遵义、赣南、井冈山、延安等地,立足自身历史优势,展现出充分的学术自觉,广泛借助各类研究平台,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基金支持,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第三,在研究内容上,应用型研究较多。尤其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如何进行区域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如何加强红色文化传播等议题展开路径分析。

但是在现有文献中,从文化符号理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阐释的研究并不多见。胡继冬基于皮尔斯三元符号理论,从红色文化符号的选择、解释、再现角度出发,梳理了社会记忆的建构过程[2];
冯淑华着重进行了红色旅游符号化研究[3];
王金玲等则从地域文化入手,探讨了南雄及海南等地红色文化的符号化问题[4];
黄晓通等着重分析了红色文化符号具有的审美育人功能及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5];
许婷芳等基于全媒体视域,探讨了红色文化符号传播体系的构建问题[6];
许婕等则将天安门广场作为红色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深入讨论了这一红色建筑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7]。

可以看到,上述文献注意到了红色文化的符号本质,并以此入手,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功能、传播及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展开了初步探讨,为红色文化符号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关于“红色”何以被符号化,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符号指称,并未展开系统性讨论,因此,还需要结合历史叙事回本溯源,进一步厘清红色文化符号的本质含义、衍生逻辑及时代价值,而这也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二)理论基础:文化符号理论

文化概念本身纷繁复杂,在关于文化的众多界定中,文化符号理论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文化符号理论认为“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符号则是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够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事物的东西。”[8]70将文化看作一种符号或表征体系,突破了哲学、人类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单纯学科范畴,是一种透视文化现象更综合化的理论视角。狭义上的文化符号常被理解为某种实物性标志,广义上的文化符号包含人类感知的各个层面[9]。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历程中共同创造了众多红色文化符号意群,如革命遗址、革命文物文献、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文学艺术作品、红色影视歌曲、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碑纪念日纪念仪式等,连同党的指导理论、宗旨性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等话语的凝练表达,共同构成一整套红色文化符号系统。

作为文化符号理论的奠基人,索绪尔认为一切文化符号都是围绕“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展开,某个特定的“能指”和某个特定的“所指”之间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10]96,普遍的社会心理让文化符号与指代物联系起来并产生特殊意义。在红色文化符号系统构建过程中,其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一起经历了共同的社会情境,拥有共同的社会心理,因此,其符号的选择与表征为大家所共同理解、认同并使用。

皮尔斯进一步将符号划分为三元关系,着重强调对符号意涵的解释,也就是符号使用者对符形所传达意义的赋予和阐释。在历史回溯过程中,符号除真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之外,还在重叠和添加现象中产生了多重意涵,这使文化符号的所指内容进一步复杂化[10]99。红色文化符号系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情境中不断演化发展,其所指意涵也不断叠加拓展,成为越来越丰富的政治文化体系。

从文化符号理论角度审视红色文化,可以更清晰地透视到红色作为文化符号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性,如指代性、表意性、阐释性及演化性等,以及红色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系统的标志性符号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符号本身的指代性,让人们在更简洁的表述量中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和隐含意义[10]94。在红色文化中,人们可以跨越红色这一符号指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意涵。

(一)符号底色: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精神基因

马克思深刻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1]35,“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的自我救赎才能实现自我的解放”[11]67。在近代中国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一支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引的革命政党,以其鲜明彻底的斗争精神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舞台。28年间中国共产党人书写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文化叙事,这些文化叙事无不以敢于斗争、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为鲜明底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成为中国共产党从个人到集体的行动逻辑与价值追求,共同指向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崇高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伴随艰辛的革命斗争实践,逐渐在社会各阶层网络结构中得以深入传播,实现了以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为基础的符号编码,通过广泛的文化动员与再动员,实践与再实践,将其解码形成全党的集体行动逻辑和价值指引,熔铸起这支政党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政治追求。红色文化带着鲜明的斗争品格,发挥出巨大的文化力量,激发起亿万民众的凝聚力量和抗争精神,投身至抗战的伟大历史洪流中,书写了近代中国最伟大的革命实践。在新的历史情境下,经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改造建构,革命意向被褪去,但是斗争精神依然作为政党基因被写入红色文化符号的所指中,成为最坚实的底色。

(二)符号阐释:共产党人忠诚为民的价值旨归

《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1]4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2]9讲话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同一性,共产党人始终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发展至今,民有所呼,党有所应;
民有所向,党有所为。忠诚为民从来都是其红色文化中的根本宗旨与核心理念。这一宗旨理念既是红色文化符号系统的逻辑起点,也是符号表征的价值旨归,并在不同社会情境中不断被强化传递,对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方式和行为逻辑都起着重要的规范制约作用,保证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自觉地将组织行动与人民期待统一起来,朝着有利于人民整体利益的方向前进。这从根本上赋予了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使红色文化符号彰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

(三)符号演化: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新的观念、规范、物质等的发展,因而文化的变迁既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8]81。文化符号伴随时代发展,必然会融入新的时代特征,产生多重意涵,红色文化符号也不例外。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红色文化符号的现实表征依托不同时代的实践主题不断叠加演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这一时期,红色文化符号侧重于对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凸显,从而锻造了红色文化的鲜明底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题是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在一穷二白和西方敌对势力封锁禁运的艰难局面下,红色文化符号展现出对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塑造与动员。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社会主义发展踏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红色文化符号融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推动中国发生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得到全面张扬,赓续传统却又守正创新成为推动红色文化全方位发展的基本准则。

“文化不是天然的,而是需要一代一代通过社会交往方式加以习得,不断累积的。”[8]63红色文化同样具有习得性和继承性,它不仅是记录历史、印证历史的符号载体,也是在现有社会框架下稳定发展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通过回应实践、总结实践,强化时代特征,增加时代内涵,不断加强自我塑造,从而实现文化的变迁与革新、传承与发展。同时,红色文化符号所不断纳入的新的精神价值也为实践注入了更强劲的文化力量,有力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与变革。

文化作为一种认知系统是在实践基础上对现实世界的能动反映,是人们生动实践的回望映照。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政治文化形态,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显著特征是红色。然而,红色何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标志性符号和象征性指称,何以成为政党文化形态的总括,需要回到这一符号生成衍化的历史语境和实践基础上。

(一)历史逻辑:中国传统文化偏好红色文化符号

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红色偏好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文化塑造中,红色本身就是寓意丰富的文化符号。首先,红色象征誓约。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在部落与部落结盟时,会歃血为盟,原始巫术认为,当事人通过共饮血酒,彼此的命运也会连接在一起,因此红色的血液成为盟誓的重要媒介,红色也逐渐符号化成为誓约的指称。其次,红色象征权威。周朝易学认为阴阳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对应五德,其中红色对应火德。根据相生相克的原则,每个朝代都有对应的颜色。自周而下,周朝、东汉、唐代武周时期、宋朝和明朝都是火德,因此选国色为红色。儒家也对红色推崇备至,将朱色与雅乐、国家相提并论,认为朱色是大雅之色,代表着正统。因此,被儒家学说规范下的红色也被视为帝王之色。最后,红色象征喜庆。由于红色受到至高尊崇,被赋予了丰富的吉祥内涵,因此,也逐渐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在年节及婚礼庆典时均以红色进行装点,寄托了人们对重大节日和活动的美好祝愿和期盼。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红色文化符号所纳入的内涵逐渐扩展,被赋予了强大、希望、雅正、吉祥、华贵、喜庆、美丽、勇敢等丰富所指,在中华大地上传承至今,成为自上到下的集体行为偏好。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将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勾连,承继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理念以及红色文化符号的丰富意涵,并融入革命、救国、斗争、牺牲、解放等新的时代意涵,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政党文化形态,选取红色为标志性符号,昭示着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革命政权的正义性和必胜的光明前途。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催生红色文化符号

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理论之基。俄国率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他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3]。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解放,革命是唯一的手段。文化的功能就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使其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通过革命反抗压迫,进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相应的社会经济结构。因此,无产阶级自身的文化形态既是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精神武器,也是改造社会的行动指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众多“主义”中脱颖而出,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立足于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现实阶级矛盾,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出路。红色文化最初就是革命的文化,是革命文化的符号化表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直接来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开启了进入中国后的本土化诠释与理论再造。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工农武装割据”,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化的革命叙事和话语表达,使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基本规律与普遍原理植根于中华大地,生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伴随着本土化的文化实践向各阶层社会网络结构中延展,对各个社会阶层尤其工农群众形成强有力的理论影响力和动员力。以红色为标志的政党文化在实践中完成了符号编码,又在再实践中解码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人民群众共同的革命行动。红色进一步塑造了以革命为目标指向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也进一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引和政治追求,从而推动并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三)现实逻辑:共产党的革命实践铸就红色文化符号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发展过程中,无一例外都选择红色作为政治主张、政治理想的标志符号与象征颜色。马克思早年曾明确表达最喜爱的颜色是红色。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其标志的颜色就是红色。苏俄和之后的苏联,国旗与军旗都是红色。红色作为标志与指引也成为共产党以及无产阶级政权的代称,因此广义的红色文化就是指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以来各国共产党所创造的文化形态。

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同样由红色书写。中国共产党打出的第一面军旗就借用苏俄的红色象征革命,用五角星和镰刀斧头象征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与无产阶级立场。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与红色息息相关,党的一大召开在南湖的红船,组建的第一支军队命名为工农红军,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称为红都[14],井冈山的红旗、长征的铁流、抗日的烽火等都以红色为标志,展现出鲜明的政治寓意。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红色成为共产党人文化塑造与动员的符号指引。中国共产党深入工农群众中,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的文化动员,围绕红色旗帜的指引逐渐形成一种广泛的革命文化氛围,内在地塑造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与政治追求,完成了文化的再生产,并进一步内化为共产党人的集体行动逻辑。在这一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理想信念流血牺牲。红色的鲜血熔铸起钢铁般的革命意志,锻造出作风优良的革命传统,染就了共和国飘扬的旗帜,书写了宏大丰富的革命叙事。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文化形态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红色也由政党文化标志上升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文化象征,融入全体国民的精神塑造中,伴随着国家建设实践不断拓展演进,指引了中华民族磅礴的现代化转型。

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叙事书写到关键节点,亟需通过文化符号价值深化与动员,整合全体国民的政治认同,构筑时代精神风貌,塑造中国文化魅力,充分发挥文化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磅礴的文化力量。

(一)深度诠释红色文化符号内涵表征,广泛凝聚国家政治认同

红色文化是对历史的有力凝结,是中国共产党牺牲、奋斗与创造在文化层面的书写。当前,国家分裂势力挑衅动作不断,试图割裂国民的政治认同。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试图解构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历史来源。而国家政治认同正是一个国家公民对自己所属国民身份的认知和对国家政权的支持。人们只有对国家政权达成一致的政治认同,才会将国民身份意识和归属情感投射到国家共同体上,展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服从[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使命担当的有力证明,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提供了有效论证,为凝聚国家政治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需要立足于国家内部不同群体认知差异的实际,在充分唤起全体国民集体情感和价值认同的层面诠释红色文化符号。一是激发和强化全体国民同属一体的情感想象。通过对红色文化符号内涵的提炼挖掘阐释,将之与国家共同体意涵进行联结,加深国民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强化身份归属意识。二是有效展现和诠释历史反复证明的一些观点,比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等,使全体国民充分理解和感受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理解和感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中国人民及中华民族的政治担当和政党自觉,从而激发全体国民产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最终转化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热忱和集体努力。

(二)多维打造红色文化符号传播载体,深度构筑时代精神风貌

红色文化符号也是时代精神的载体。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力谱写的百年奋斗史诗中,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16],都是红色文化在不同时代淬炼出的精神符号,在不同社会情境中发挥了鼓舞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需要全方位凸显红色文化符号,弘扬核心价值理念,构筑时代精神风貌。一是加大研究力度,构建红色文化研究共通性话语。符号在表意的过程中,对象是基本固定的,但是解释项的生成却完全依赖于接收者的解释、解析,只有正确的解释才能还原符号发送方原有意图[10]98。所以,需要加强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确保对红色文化的编码和解码表达阐释清晰准确,并且能充分适应时代需求。二是拓展表现形式,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符号和有效载体。系统梳理红色文化遗存,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或VR虚拟再现,增强人们的现实体验感;
同时,加大创作力度,通过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及现代表现手法,创作红色主题相关作品,增强红色文化符号吸引力。三是拓展传播途径,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在全媒体时代适应媒体生态,对红色文化符号进行再设计,利用各种媒体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力量,引发大众共鸣,凝聚起全体国民的核心价值体认,进而转化为日用而不自觉的行为规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道德基础。

(三)全力推动红色文化符号话语突围,充分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代表。红色文化百年发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实践于宏大鲜活的国家现代化转型历程,是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范、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态。但是近代以来,西方世界的迅速崛起带来西方中心论的兴起和强势发展。在西方话语主导下,红色文化成为“异文化”,被西方世界视为洪水猛兽,当作被攻击和围剿的对象。而中国话语表达在国际层面上却面临失语失声的问题,自身文化的优越性无法得到充分展现。

因此,要注重红色文化符号推广传播的国际化表达,加强对西方语境中红色文化符号意涵的重塑。一是消解对红色文化的误读。加强红色文化意涵阐释,褪去其中革命暴力的色彩,赋予其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符号意涵,充分展现中国自古以来秉持的“和为贵”“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融入现代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塑造国家形象和国家担当。二是实现话语的有力突围。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深刻揭示“话语即权力”[17]。当前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愈演愈烈,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红色文化学术话语体系构建[18],让红色文化能紧扣时代机理,做出可以融通中外的理论概括和理论阐释,在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的集体污名化围剿中实现话语突围,并给予强有力的理论回击。三是推动红色文化交流互鉴。打造丰富多彩且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名片,传递红色文化符号意涵,充分展现中国文化魅力。让世界人民乐于接受并主动认同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生动实践的文化展示,进而理解在具体历史情境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行为逻辑和价值追求,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符号表征,也是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和欣赏的文化宝藏。

猜你喜欢符号中国共产党红色《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学符号,比多少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符号的由来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9年11期)2019-11-25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变符号小学生导刊(2017年13期)2017-06-15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