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共二十大语境下高校统战工作路径创新

中共二十大语境下高校统战工作路径创新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02 13:35:04 推荐访问: 二十 二十七 二十七大心得体会

晁金典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0 )

党的二十大报告5处提及“统一战线”、27处提及“团结”,并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这既描绘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宏伟蓝图,也突显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统一战线工作重点对象和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信息网络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而作为“象牙塔”的高等学府又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高端人才“荟萃地”。因此,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创新优化统战路径, 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1],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2],由此可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

当前,我国党外知识分子有着人数多、层次高、影响广、作用大等显著特征,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资料显示,当前,在国务院现任参事39人中、中央文史研究馆现任馆员60人中,无党派人士分别有16人和24人,占比分别为41%和40%[3]。在2021年新增选的149位两院院士中,有35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我国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高达1.7亿,其中,党外知识分子高达1.3亿,占比为76.5%[4]。何秀荣、石勇、何茂春、柯锦华、徐宪平、忽培元、王选、刘彭芝、葛剑雄、张胜友、王明明、潘建伟、施一公、彭雪峰等都是党外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群英荟萃地,党外教师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校高层次人才为25531人,其中,党外教师有12000人,占比为47%[2],已成为高校知识分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关键力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坚守真理、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身心地投入科技文化创新最前沿和社会服务最前线。他们既是高等教育实施、创新的“引领者”,也是推动科技文化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先锋”,还是信息时代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智囊团”。“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5]。“知识分子是生产力的开拓者、文化的创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必须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1]。因此,将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6]127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团结、大联合”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本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高校统战工作的着力点、“同心共圆中国梦”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最终目的。“没有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7]。同理,新时代,没有党外知识分子的参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是不可能的。

总之,将高校统战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既是党的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在新时代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又是党团结带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凝心聚力、汇聚伟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还是党的统战工作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处理知识分子问题的历程,可以看出,什么时候处理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蓬勃发展; 什么时候处理得不好,党和人民事业就容易遭受挫折。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一定要牢牢记取”[5]。

当前,我国已步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者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再加上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迭代更新、世纪疫情、俄乌冲突等复杂因素,使得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一)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变化新趋向,倒逼高校统战工作创新机制、优化路径

随着国内、国际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网络开放教育的社会化,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年轻化、高学历、高层次、国际化趋向日益突显。资料显示,中央统战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库中有25%在高校工作。高校重要任职人员拥有留学经历的比重达80%以上。以某省属高校为例,党外知识分子共计556人,占全校教职员工人数的32%,40周岁及以下青年群体232人,占比41.7%,具有高级职称53人,占比22.8%。在被调查对象中,52.63%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并系统接受了东西方思想文化、学术前沿的培养熏陶,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科研能力[8]。另据资料显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普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高级职称,拥有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六成以上。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的数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年轻化、高学历、高层次、国际化趋向,倒逼高校统战工作应创新机制、优化路径,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二)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意识多样性,增加了高校统战工作思想引领、政治吸纳的难度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背景阅历差异大、成分复杂、价值观念多样化、政治诉求个性化、独立意识较强且变化性较快,致使他们公共性较弱、群体性不强,缺乏有旗帜性、象征性意义的意见领袖。另外,在西方“反华”网络政治、网络新闻、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尤其是以“智库”“学术调研”等变相政治骗局的蛊惑下,极少数党外知识分子经不住西方“糖衣炮弹”的政治煽动和利益诱惑,容易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消极甚至抵抗情绪。网络复杂舆情、海量信息、多元化价值观使得极少数人思想意识异化、西化倾向有所抬头。这就增加了高校统战工作思想引领、政治吸纳的难度,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热情高、诉求表达意愿强,但政治鉴别力、政治组织力、参政议政能力等有待提高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就使得党外知识分子对党和国家表现出极强的政治信任感,政治参与热情也随之高涨、诉求表达意愿更加强烈。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疑难杂症”建言献策,并渴望在政治参与中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路径和渠道。他们关注时政热点、针砭时弊,民主观念较强,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由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多数比较年轻,对国情、社情了解不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政治鉴别力、信任度尚待提高。也由于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有着不同海外留学背景,组织化程度较为松散,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西方普世价值侵染下,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洗脑”及不当利益诱惑下,使得他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易于迷失方向。还由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政治历练和社会实践相对不足,参政议政能力、社会参与能力也有待提高。所有这些,都给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课题,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四)高校统战工作重视不足,方式、方法也尚存短板,亟须加强

当前,高校统战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似已常见。办公室里“搞统战的较多”、“深入一线”的较少,“发文发帖”的较多、“调查走访”的较少,“空谈高歌”的较多、“助困解难”的较少。这反映了高校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仍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统战效果不佳。另外,高校二级学院等基层部门的统战资源配置“聊胜于无”、统战部“单兵作战”、高校与外界联系不畅“关起门来”搞统战等现象也时为常见。这也使得高校统战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战略地位,健全、完善统战工作的机制、方法,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已成为当前高校统战工作不得不回答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高校既是党外知识分子汇聚地,也是展现新时代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重要窗口。高校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将“藏龙卧虎”的党外知识分子转变成为“龙腾虎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为此,应着重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路径方法、构建统战合力,鼓励支持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第一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展现他们的才华和抱负。

(一)制度创新:创新思维,完善统战工作制度,保障高校统战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9]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10]。由此,高校统战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制度建设是关键。

1.树立“圆心”思维,强化党的领导制度,力戒虚化、形式化

党的领导既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征,也只有强化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统一战线有最坚强的主心骨和最坚强的资源后盾。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形式化、虚化还比较严重,“九龙治水”“都管都不管”似为常态。对此,高校统战工作应强化党委和党的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强化统战部门参谋运作、组织协调、具体执行、督促检查的职责,强化人事、宣传、组织、教师等工作部门协同参与共建的职责,由此才能形成统战合力,突显党的圆心地位。同时,还应跳出高校外,加强与教育工委、机关工委、国资委等部门的联合,共商共议统战事宜、共描共画统战同心圆。还有,对统战工作人员执行统战条例、规章制度的情况及工作业绩应纳入考核范围,并吸收党外人士无记名投票、量化打分,以此作为对他们评优评先、奖优罚劣、执纪问责、巡视巡查的依据,以增强他们的统战责任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统战工作,而且要带头做好统战工作;
不仅要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而且要模范贯彻执行统战方针政策,亲自做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仅部署统战工作,还要认真督促检查统战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11]。

2.树立“半径”思维,不断扩大统战半径,力戒“关门主义”、短效化

实践表明,联谊交友、结对子等统战工作制度是党与党外人士打交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有裨益。为此,高校统战工作应不断拓展联谊对象的范围,做到“广交友”;
应深化联谊内容的方式、措施,做到“善交友”;
应完善计划执行和总结报送制度、理论学习与心得交流制度、党内党外结对子制度等,做到“深交友”。通过上述科学化、体系化的制度建设,以期实现高校统战工作制度长期化、常态化、规范化,最终使得这一制度不因高校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高校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树立“圆面”思维,保障高校党外人士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充分调动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力戒“一言堂”“非党人士靠边站”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不同于普通党外群众,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有着较深造诣或较大影响,且常常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其他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或系领军人物,有着较广泛的社会联系、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是推动高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聚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课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12]。为此,高校应畅通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健全完善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人文关怀等制度建设,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为高校及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以“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可以通过恳谈会、座谈会、职代会、教代会和通报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将高校建设发展大事、校企联合攻关项目、高校服务地方政府项目、高校重点攻关课题等事项向他们公开、公布,积极动员他们参与其中或征求他们意见,畅通参政议政渠道,完善建言献策反馈机制,以激励他们为高校及地方发展献计献策。

4.树立“圆撑”思维,强化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力戒作风不实、素养不高

当前,高校统战工作中“懒、散、庸、怠”“等、靠、要、冷”等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这就严重窒息了党的统战活力、制约了统战效能。“要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统战干部要发扬优良作风,做到诚恳谦和、平等待人、廉洁奉公,真正赢得党外人士尊重和认同,团结他们同我们党一起奋斗”[13]。

由此,配齐、配强一支高素质的统战工作干部队伍,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应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精神振奋”的总要求,充实并打造一支统战铁军。具体而言,一是要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统战工作是政治工作,统战部门是政治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要求统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在纷纭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扣好党纪党规的扣子,做政治上的老实人、明白人。二是要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专题培训、传帮带、学习先进模范等形式,增强他们的实战技能,以厚实的专业素养、精湛的服务技巧、靓丽的工作形象,赢得党外人士的尊重和认可。三是要加强作风建设。统战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不能丢。当前,尤其要注重培养他们平等待人、礼貌随和、坦诚真挚、积极向上、以理服人、外柔内刚、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和品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寻求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开创生动活泼的统战工作新局面。

(二)方法改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引领方式,拓展引领渠道

“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14]。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坚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做到“守正创新”

线下统战模式有着现实接触性真、人文关怀深、亲和凝聚力强等传统优势,我们不能丢。“互联网+统战宣传”“互联网+统战联谊”“互联网+统战论坛”等新媒体、融媒体有着即时交互性、多元融合性、迅捷传播性等显著特点,较之以传统线下科层制单向静态传播模式,优势比较明显,是党的统战工作与党外知识分子之间组织、协调、沟通的理想桥梁。为此,我们应与时俱进,在统战工作中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拥抱互联网,积极打造“互联网+统战”工作平台。比如,通过搭建统战网站、创建统战微信群、QQ聊天群、民主决策腾讯会议室、统战论坛云之家等新媒体,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内容可以涉及统战政策、时政热议、建言献策、学习强国、温馨交友、生活关怀、学术争鸣、疑难诊治、专家解读等多个方面,并定期推送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路线及高校统战工作具体任务、措施等。在网络平台的助力下,将高校统战工作打造成为“至亮品牌”,奏响新时代民族复兴最强音,共同谱写高校统战工作新篇章。

2.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做到“有的放矢”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活跃而又希望被认同、个性较强而又希望被尊重、利益迥异而又希望被满足、价值观念多样而又希望探索共识。由此,统战工作不宜“一刀切”,而应注重分类施策“有的放矢”,努力做到一致性与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统一。“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6]36。在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前提下,高校统战工作应尊重包容党外知识分子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和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当前应重点关注四点:一是培养政治吸纳对象。对政治可靠、发展潜力较大、富有作为的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早发现、早培养、早安排”,及时将他们充实到党的队伍中来,充实到国家建设的重要岗位。二是确立统战重点范围,树立模范统战对象标杆。将高校中具有高级职称、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担任国家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领导职务及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列为统战重点对象,以扩大统战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三是支持党外知识分子组织的“大营”建设,尤其在经费、场所、设施、政策、对外联络等方面应提供全方位“刚性”支持,使他们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关爱与支持,使他们自觉与党的领导同向而行。四是拓展统战工作的渠道。可以采取恳谈会、专题论坛、培训班、主题沙龙、读书班、联谊会、走访慰问等便利形式,分主题、分层次地开展民主党派主委培训、党外知识分子骨干联谊、知联会会员调研走访等活动,力求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

3.坚持人文关怀、利益激励并重,做到“义利兼顾”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具有学术理性的人,更是富有情感、渴望受到尊重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只有尊重知识分子,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这是做好统战工作的首要前提。“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15]。为此,高校统战工作应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活化为丰富生动的活生生的现实。以“润物细无声”的耐心、“金石为开”的恒心、“有容乃大”的包容心,做党外知识分子的好友、挚友,做到感情留人。“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人、团结人”[16]。“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17]。另外,还应高度重视他们的利益诉求。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一员,其利益诉求应当得到尊重和认可。高校统战工作应当秉承利益共赢的理念,努力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奖励、激励方案,努力做到“异中求和”而不是“求同存异”,以切实保障和满足他们的利益。这样才能使作出贡献的党外知识分子有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价值感,才能充分释放他们的才华和能量,从根本上做到事业留人。“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18]。

4.坚持团结和斗争的统一,做到“有理有节”

大团结、大联合既是统一战线的本质,也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高校统战工作要从团结出发,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扩大党外共识之间的关系,既要站稳政治立场,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大旗,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又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注重工作方法和艺术,充分展现新时代统战工作者至亲至爱的亲和力及光明磊落的良好形象,从而实现构筑牢不可破的真团结。另外,高校各部门各单位还应增强统战合作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促进党外知识分子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汇聚伟力。

总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和国家弥足珍贵的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科技人文创新的开拓者,是集教育、科技、人才于一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力量。“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9]。由此,新时代,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并作为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来抓,通过不断创新优化高校统战路径和方法“共画同心圆”,这对于共同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绚丽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都有着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知识分子政治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中国青年(2017年10期)2017-06-15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3期)2014-03-01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浙江伦理学论坛(2014年0期)2014-03-01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1期)2013-04-27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