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开辟式创新理论的高职院校在线教育研究

基于开辟式创新理论的高职院校在线教育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07 08:35:07 推荐访问: 创新 创新与科技的作文 创新为主题的团课心得

奚 康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为应对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病毒,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延缓全国高校开学时间并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高职院校纷纷响应,广大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在线教学,认真落实有关部署要求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

国内外学界对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研究成果从建立理论体系、实证课程研究到实际精细化应用发展逐层展开。Linda Harasim(2015)从协作学习的视角,通过剖析在线教育的理论路径,丰富在线教育的内涵。李真(2017)从服务功能的角度探讨了高职在线课程对于社会的影响。杨兴波(2016)、蔚莹等(2016)以具体专业在线教育平台为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评估结果进行特征提取,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但目前学界从开辟式创新理论角度结合经济学视角切入高职院校在线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在此次新冠疫情背景下,以具体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在线教育,并借助开辟式创新理论研究其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辟式创新理论的内涵

“创新理论”源于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教授在《经济发展概论》的论述,他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1]。20世纪70年代,门施(Mensch)、弗里曼(Freeman)、克拉克(Clark)等用现代统计方法验证熊彼特观点并进一步形成“新熊彼特主义”。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丰富和完善该创新理论。而在1997年哈佛大学创新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则提出颠覆性创新理论,用于描述新技术变革对于公司的影响。此后,他于2019年提出开辟性创新理论,阐述了创新通过开辟新的行业拉动前沿经济体,促进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以往开辟式创新理论普遍适运用于经济方面,但在近期开始运用在教育方面并取得较好成果。其中,克里斯坦森从教育的适应性、教学的转型、未来的课堂三个方面提出了开辟式创新的教育方向,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2]。可见开辟性创新作为创新理论的延续,与教育市场相结合将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二)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在线教育历经教育平台远程化、教育机构信息化到教育企业在线化三个阶段。2000年教育部批准68所高校成为全国远程教育试点院校、“三分屏”网络视频课件诞生及新东方网校上线运行标志着在线教育市场的开幕。之后,2010年美国可汗学院的成功运用以及同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提高了在线教育在中国投资市场的地位。随后,美国“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交互模式,冲击着国人的观念进而促使国内在线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直到2019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在线教育的服务属性。在2020年新冠疫情背景下,腾讯课程、钉钉等直播技术更是打破了以往录播视频的局限性,5G商用时代在线教育客户端参与人数的拓展更是使得开辟式创新理论中未消费市场的规模得以扩大。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线教育对于高职教师而言,符合从传统独立设计课程到团队开发优质教学资源的开辟式创新理论的运用。

图1 开辟式创新理论的发展基础

图2 在线教育发展趋势

(三)开辟式创新理论对于教育的作用

通过对开辟式创新理论内涵和外延发展脉络的梳理,归纳出其内容对于教育有以下作用:

1.产品和服务的延伸。作为开辟式创新最基本的特征,让人们接触之前无法获得的产品和服务,在此次疫情下的高职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受到空间限制使得教学产品和服务地域分化严重。以宁波大学为例,能享受到高质量课程内容的学生最多覆盖到宁波大市区域范围,其他县市的学生无法获得相关教学资源。但此次疫情下,宁波大学的开设抖音直播课程使得全省所有抖音用户可以在家享受免费的课程。随后,各大高职院校更是利用钉钉、腾讯课程、MOOC等软件开展线上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课程以及服务。而各大教育平台也借助提供免费课程的形式,积累了广泛的学生客户群体,同时也使得课程制作者获取更多收益。

2.扩大规模。作为大多数人能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扩大规模是开辟式创新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传统意义的高校校际选修课已逐渐成熟地开展,如宁波市南高校园区的校际互选选修课等,让不同院校的同学可以得到园区内高校优质课程的互补,但其受众范围也仅仅局限于小范围的高校内。随着慕课、超星泛雅、尔雅等高校优质教学视频平台的发展,教师资源不再局限于学校本身,全市甚至全省、全国范围的学生都可以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在此次疫情下,各大高职院校更是纷纷设立在线课程,学生只要分享课程链接就可以相互学习,这意味着以往的高校课程对象由本班级学生发展为同专业乃至感兴趣的的外校学生。通过课程平台线上视频的播放,甚至是抖音、快手等拥有千万级别在线受众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在线教育的受益者,推动了线上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契合了开辟式的扩大规模的特征。

3.未消费市场的扩张。传统教育模式需要借助现实的教育场所得以实现,如高职院校受教室、实训室的规模限制,这势必导致教育市场对象的局限性。而我国目前贫困地区未受高等职业教育适龄人群占比较大,他们急需通过较低的成本去提升职业技能水平[3]。因此,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去扩张未消费市场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高职教育扩张100万的招生规模。由于扩招的社会人员存在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时间有限等综合性因素,开放式教学更能做到在不稀释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广泛群体的知识技能,保障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

(一)跨学科融合性不足

相对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应体现其实践能力的一面。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金融课堂教学仍旧延续着理论主导的教学模式。2019年8月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要求高职院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对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进行完善。随后,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了“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可以发现,从“专业教学标准”到“专业群”的表述,反映出高职教育更进一步体现出开放性、职业导向性的特点。金融专业的实践课程促成的巨大市场是当下高职院校应该深入研究的领域,通过对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组织进行整合和重构,突破传统专业作为教学单位,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专业集群是金融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发展方向。当下高职院校金融课程仅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媒体报道的一些职业教育工作者把金融类课程作为“水课”看待,缺乏跨学科的融合实践。因此,高职院校亟需跳出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出一套集聚跨界整合资源形成交互融合的专业群科学方案。

(二)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有待提升

根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资料显示,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师生比接近1∶16,且有将近百所院校师生比高于国家的合格标准。另外,高职院校具有丰富金融企业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占比明显不足,且承担的授课数目和课时数较理工类专业明显数量繁多、耗时较长。根据2019年末对宁波市四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老师的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老师需要同时教授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金融学等多门课程,课时偏多是普遍现象。加之金融课程源于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深入,对于缺乏良好学习基础的高职学生而言,理解难度颇高进而造成抵触心理,这也反映出金融课程本身缺乏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百万扩招的形式,高职院校在办学成本、办学效益、教师质量、师资待遇四方面需要开拓出一条科学有效的解决路径,着力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提升高职院校金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教师的职业倦怠

由于高职类金融课程相对较多,加之满负荷的课时量长期运作容易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此外,相对于本科教师,高职教师在论文发展方面面临一定的“歧视”现象导致的科研压力进一步加深这种职业倦怠。处于长期职业倦怠状态下又缺乏实践经验的高职金融教师在授课时容易将课程演变为枯燥的概念推理、数学模型推导,对于学习自主性不强的高职学生而言,这种匮乏创新课程的现状加重了其不适性,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4]。

此次疫情期间,高职院校通过在线教学的形式实现“停课不停学”,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在5G技术的背景下,以高职金融课程为例,结合开辟式创新理论,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性

相较于传统线上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和教师难以实时监督的问题,超星学习通、职教云、钉钉、腾讯微云等网播平台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智能辅助和实时监控功能。高职院校开展金融教学活动前,学生可以借助中国大学MOOC上的国家精品课程、推荐课程等自主选择金融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并反复观看。在金融教学活动开展后,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和重组金融课程的知识点,以方便学生通过自测系统来反馈学习效果,同时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时调整教学进度。此外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国内外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的经济政策、各行业的应对措施以及企业的迫切需求等相关信息均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及时推送给学生,实现金融课程的高效性。

(二)仿真模拟软件的实践性

传统高职院校的金融教学主要以情境模拟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形成金融氛围,这种效率偏低、现实感不强的虚拟模拟无法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且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环境,势必会导致高职学生对相关金融实践课程内容的理解产生偏差[5]。通过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如东方财富数据库模拟个人投资理财的实践教学,借助仿真模拟搭建无异于现实交易的虚拟交易场所,促使学生通过体验投资理财流程并获得真实的投资结果,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在线教学实践中的开辟性创新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金融课程的直观理解,更有助于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大大超越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受众的扩张性

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中促使高职教师面临同样一门课需要重复讲授的现象,极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受到教学条件等限制,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作为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基础》可能出现非金融专业教师讲授的现象,不同班级的学生会产生不平衡的学习效果。此次新冠疫情给教师线上直播教学带来了受众的扩张。以“钉钉在线课堂”为例,教师通过视频直播、录播的功能可以一次性授课实现多个班级的同步教学。同时直播连麦功能加强了师生之间在直播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唤醒了教师教学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对信息化技术不强的教师而言,可以通过线下研究课程、准备案例、课后批改作业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一对多的师资服务,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6]。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迅速发展和5G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作用下,高职院校教育会逐步占领未消费市场,以更低的成本为未消费群体提供延伸的产品和服务。在未来的教育中,开辟式创新理论会以智能信息技术为手段,在更加高效的人工智能服务下利用仿真模拟软件进一步为职业教育领域提供更多可操作性的研究方向和实证案例,以帮助高职院校进行跨学科融合,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体验,推动高职院校在在线教育实现高质量地发展,引领教育模式的变革。

猜你喜欢金融理论院校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央企金融权力榜新财富(2017年7期)2017-09-02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