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立足单元,巧用比较

立足单元,巧用比较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15 13:00:07 推荐访问: 单元 单元作业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教版 单元房买卖协议(二十四篇)

周素颖

摘要:教好《紫藤萝瀑布》对学生自主学习《一棵小桃树》有着重要的意义。《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围绕“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展开:“单元提示”导入,明确单元目标;看图写话,比较课文,感受作者的独特发现和独有情志;小组合作,多角度比较,理解紫藤萝瀑布对于作者的意义;总结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一般路径。

关键词:比较法;托物言志;散文教学;《紫藤萝瀑布》

“托物言志”是贯穿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条教学线索。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理之思”,所选的课文大多寄寓了作者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语文要素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并掌握“比较”这一阅读方法。

《紫藤萝瀑布》是本单元中一篇重要的教读课文。全文只有873个字,短小精致、语言流畅、情感细腻,萦绕着一种柔婉之美。《一棵小桃树》则是本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因此,教好《紫藤萝瀑布》对学生自主学习《一棵小桃树》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对托物言志类文章有一定的解读能力,但往往比较肤浅,具体表现在:(1)对“托物言志”这一概念有了解,但不精准,尤其是分不清所言之“志”和借景抒情的“情”的区别;(2)尽管上一个单元已经学习了《陋室铭》和《爱莲说》,但还是不太会勾连“物”和“志”的相似相通点;(3)能读出景物的特点,辨析写景的方法,但读不透景物背后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尤其是碰到不熟悉的作者,不会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具体的写作背景思考;(4)对于比较阅读,许多学生还是不明晰其具体方法和应有的价值。

基于以上对单元学习目标和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学围绕“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核心任务,巧用比较的方法展开。

一、教学过程

(一) “单元提示”导入,明确单元目标

师同学们,之前请大家预习教材第五单元的提示,提炼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生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予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师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还有吗?

生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开阔视野,加深理解。

师学会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读这一类作品,是吧?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借助课本的助读系统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非常棒!那么,什么是托物言志?

生就是借一个物体来抒发自己的某种志向,比如说通过竹子来抒发自己坚韧不拔的情感。

师这位同学举例来形象说明,非常好。确切地说,是通过竹子来抒发自己坚韧不拔的志向或意愿。“志”就是作者想要借物体表达的志趣、意愿、理想、爱好等。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走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一起学习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

(教师出示: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

[说明:关注单元学习目标,聚焦单元核心知识,为具体展开课文教学做好铺垫。]

(二)看图写话,比较课文,感受作者的独特发现和独有情志

师课前,同学们看了两幅紫藤萝的图片,并描绘了图片中的紫藤萝。同学们写得不错,我们来分享一下。

(教师出示学生创作的片段,见图1。)

师我们请这些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文字。

(学生朗读。)

师大家觉得这三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鼓掌)写得好!

师和课文第1节至第6节比较,他们的描写和宗璞的描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南禹舟把紫藤萝比作柳树、辫子,而课本中是把紫藤萝比作瀑布。

生赵一漪把紫藤萝的花瓣比作蝴蝶,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她和作者都写到了紫藤萝深深浅浅的紫,南禹舟也写到紫藤萝“紫得逼人眼”。

师南同学、赵同学也运用了比喻描写紫藤萝,但他们想要表现的紫藤萝的特点和作者的是否一致?

生南禹舟把紫藤萝比作柳树、辫子,是从外形上做比较,写出了紫藤萝纤长的特点,赵一漪把紫藤萝比作瀑布,是抓住层层叠叠、繁密的特点;而作者把紫藤萝比作瀑布,是想表现紫藤萝的壮观、盛大。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一句中,“辉煌”给人的感觉就是盛大、壮观,生命力旺盛。

师很好,你抓住了“辉煌”一词。除了盛大、壮观,你们还读出了紫藤萝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

师这样,我们也读一读这段话,大家体会一下,作者还发现了紫藤萝的什么特点?

(学生齐读:“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生宗璞写紫藤萝“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照应“辉煌”,写出了紫藤萝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有一种动感。

师怎样的动感?

生不停地生長,写出了紫藤萝生命力旺盛、生生不息的特点。

师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这片紫藤萝生生不息的特点?(学生点头)是啊,同样的紫藤萝,有同学发现了它们的繁密、纤长,而作者看到了它们生命力旺盛、生生不息的特点。所以说,所托之物的特点都是作者独到的发现。

(教师板书:独到发现。)

生我特别喜欢斯玟写的这句“缓缓张开了两片嫩绿的小翅膀,像是在扑棱着生命的明媚与喜悦”。“缓缓张开”,用慢动作写出了紫藤萝开花的状态,好像非常珍惜生命绽放的那一刻,又因生命的绽放而喜悦。“扑棱着生命的明媚和喜悦”则凸显了作者的这种理解与感受。

师课本中也有一段描写紫藤萝开花时的喜悦,在哪呢?

生第3—6节。(学生朗读)这几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嚷嚷”写出了紫藤萝的欢乐,有生的喜悦。

生我关注到了一串动词,像“挨着”“接着”“推着挤着”,这些词表现了紫藤萝的活泼俏皮,这是一个很热闹的场景。

师是啊,这几句话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喜悦。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作者,总能在他的所托之物中发现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思考和感受,并以此物寄托自己的独有情志。

(教师板书:独有情志。)

师我们一起来演读一下这几段文字。同学们只要读“我在开花”,其余老师来读。跟着老师的指挥,老师指到哪一组,哪一组就读这句话三遍,没读完不停下。还有,要带着“笑”的表情,要有嚷嚷的感觉。我们一起来体会紫藤萝那种争先恐后开花的生的喜悦之情。

(师生朗读。)

[说明:该环节的比较,是为了让学生品读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同时明白两个道理:(1)这些独特的发现正是作者独有的感受。每个人感受事物的角度和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对事物特点的感知就会不一样。作者看到的是紫藤萝的“生之喜悦”和“生生不息”。(2)描摹景物的特点和后面作者抒发的情志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作者是有感而发。]

(三)小组合作,多角度比较,理解紫藤萝瀑布对于作者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就用了比较阅读法,把自己的描写和作者的描写进行比较。其实在本文中,作者多处运用了比较法来展开叙述。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立足全文,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对比,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比较。给大家4分钟时间讨论,最后派代表回答。

(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我们一处一处来说,不要急,也不要一口气把找到的都说完了,给别的组留一点机会。哪个组先来?

生第8节和第9节有比较,作者想起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十多年前的紫藤萝稀落、伶仃、小心翼翼的,第9节写道:“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生老师,我觉得第9节写的紫藤萝就是第1—6节描写的紫藤萝。

师对的。紫藤萝“一盛一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较呢?

生通过对比突出眼前紫藤萝的旺盛。

生文中写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觉得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背后可能有故事。

(学生笑。)

生我也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和作者应该会有什么关系,因为第10节作者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觉得作者可能遇到过什么不幸。

生我在预习的时候看到第7节写道:“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这些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是什么?

师真好!你关注到了文章中隐藏着的和作者的经历有关的文字。这些文字可能是我们读懂作者的关键信息。

生老师,我在预习时也看到了这几句话,于是去查了一下资料。宗璞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生了一场大病,而这个时候,爸爸也在住院,弟弟又在生重病,她比较绝望。

师大家会去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了,真好!说到宗璞,老师也插入一些介绍——

(教师出示图2。)

师现在,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宗璞说的这句话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生人和花都会遇到不幸,为什么人就不可以像花一样经历磨难之后再重新绽放自己的精彩呢?

生我觉得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因为在这条长河中,除了个体的生命,还有一些精神、品质、文化需要不断地延续下去。每个人只是万花中的一朵,个人的痛苦在生命的长河中是很渺小,很微不足道的。

生我觉得这个紫藤萝花就像是作者自己的人生,虽然之前经历了很多不幸,但现在依然开得如此茂盛,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所以自己也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去轻松面对生活。这是心态的转变。

师正是因为作者经历了这些生离死别,看到了紫藤萝,联想到可贵的生命;看到紫藤萝瀑布,联想到生命的长河。一朵一朵花就像一个一个生命,花的不幸就是人的不幸。十年前的花可以凋零,而如今依然繁盛,生生不息;那么,个体的生命即使凋零,也不会影响生命长河的奔腾不息。生命也像这花儿一样生生不息。这就是紫藤萝给予作者的启示。

(教师板书:一盛一衰,生生不息。)

师作者所抒之志和他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有关。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情况,也就更能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抒发这样的志了。

(教师板书:知人论世,读懂情志。)

师这段话充满了哲理,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示范朗读)第一句带着沉思,语气平缓一点;第二句带着豁达,语气激昂一点。最后一句老师来读。

(师生变式朗读。)

[说明:学生能找出文中的两处紫藤萝描写,一处是眼前旺盛的紫藤萝,一处是十多年前稀零的紫藤萝。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学生隐约能感觉到十多年前的时代环境,也能从文本中找到“生死之谜”之类的词句。这时候引入“知人论世”,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為什么会有“生生不息”“生之喜悦”这样的独特感受。正是因为作者经历了生死之痛、病痛之忧,才会从悲痛中走出来,感受到喜悦,感受到生命的不停止。所以,第二处比较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独特的感受正是来自自己独特的经历。独特感受、独特发现、独特经历交织在一起,才使得这篇文章充满独特的意蕴。]

师还有比较吗?

生我们组还发现,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也是比较。第一节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最后一节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停下脚步”,是因为她看到这些繁盛的花时非常惊诧,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不幸经历,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死观,理解了生命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从而有了宽容豁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师老师想问一下,文中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去干什么了?

生去开始新生活了。

生走出阴霾,乐观迎接未来。

师也就是说,这“一停一走”,外化的动作其实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作者的情感由之前的——

生由之前的煎熬痛苦到现在的豁达乐观、积极向上。

生由之前的沉重到现在的释然。

师说得很好。由沉重到释然。想明白了,豁然开朗,要走出阴霾,坦然面对过去的苦难;要振奋精神,乐观迎接美好的未来。这就是作者寄托在花中的愿望、理想。

(教师板书:一停一走,豁然开朗。)

[说明:这处比较不仅能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外化在行动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加快脚步”实际上是“志”的体现。如果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万花一朵一朵组成生命的长河”只是作者从紫藤萝中感受到的生命哲理,那么,“加快脚步”则体现了她要振奋精神去迎接新生活的理想、愿望,这才是本文真正要表达的“志”。学生要明晰概念:什么是“悟”?什么是“理”?什么是“情”?什么是“志”?不能“记糊涂账”。]

师说到“一盛一衰”“一停一走”,其实老师也想加一个比较,叫“一花一人”,为什么这样说?

(教师出示节选的白居易《紫藤》,见图3。)

师同样是紫藤,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诗人笔下的紫藤萝是怎样的?诗人在紫藤萝上又寄托了自己怎样的“志”?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师读完了。哪个同学来说说?

生我觉得白居易笔下的紫藤是一个攀炎附势的小人、奸臣,因为诗中写道:“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紫藤把那些忠臣都束缚成了“枯株”。

生我觉得白居易笔下的紫藤是一个谀佞之徒,附着权势,奉承献媚,是社會的毒瘤,所以诗人说,“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要以此为戒,不做像紫藤萝这样的人,而要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

生诗人写这首诗时应该是在唐玄宗晚年,当时唐朝黑暗动荡,白居易希望唐玄宗能加以警戒,不要被这些小人迷惑,而是要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师同学们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诗句,通过对白居易所处时代的了解,发现白居易在紫藤萝中所寄寓的“志”。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所表现的作品主题也会有所区别,这就形成了一花一人,独具匠心。

(教师板书:一花一人,独具匠心。)

师谁能说说“一盛一衰”“一停一走”“一花一人”都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的吗?

生我觉得,“一盛一衰”是从景物前后变化的角度进行比较的,“一停一走”是从作者情感变化的角度进行比较的,“一花一人”是从文章表达主旨的角度进行比较的。

(教师板书,如图4所示。)

[说明:此处是两个作品之间的比较。同样是紫藤,白居易寄托的“志”与本文作者截然不同。学生通过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诗句,调动以往阅读白居易诗的经验,读出其笔下的紫藤是一个谀佞之徒,附着权势,奉承献媚。诗歌最后一句“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表达了诗人要以此为戒,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的“志向”。这就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人,出于写作目的的不同,同样的事物寄托的情志也会不一样,“一花一人”,各有千秋。三处任务,三处比较,三个角度(事物本身前后变化、不同人对事物的态度、不同作品的主旨),形成了“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核心知识。]

(四)总结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一般路径

师说得真好!学到这里,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到底学了些什么?大家可以从阅读方法、语文知识或者思想感悟等角度来进行总结。

生首先通过三位同学的作文和课文的对比,发现作者和我们写紫藤萝瀑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得出: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表达自己独有的情志。接着,又对比文章中其他的不同之处,如10年前的紫藤萝和眼前的紫藤萝瀑布。联系作者的经历之后,我们又发现:要知人论世,才能读懂作者的情志。

生我们可以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读托物言志类文章。比较可以是多角度的比较,如景物的前后比较、作者的情感比较、和其他作品的比较等,通过比较就会明白,“一花一人,各有千秋”。

生通过学习,我懂得了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不能消沉,而是要放眼未来,看到生命长河的奔腾不息,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师结合同学们说的,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读懂《紫藤萝瀑布》的。我们通过比较不同人对花的态度,比较花前后的变化,抓住了一些关键词句,分析出紫藤萝两个独特之处:生生不息、生之喜悦。花跟人之间是有一些关联的。我们结合宗璞的情感经历,读懂了藏在花中的“志”,即坦然面对过去的苦难,乐观迎接美好的未来。那么,我们把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迁移到阅读其他托物言志类的文章中,又该怎么去读呢?

生 我们可以把“花”变成“物”,同样通过比较不同人对“物”的态度,比较“物”的前后变化来把握“物”的特点。然后,我们再结合人的情感经历的变化,来读懂作者在物中所寄托的“志”,这就是我们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方法。

师(出示思维导图,略)迁移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自读《一棵小桃树》,读的时候同学们就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最后,让我们在朗读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学生配乐朗读。)

[说明:教读课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读一类文章的方法,起到“一朵花里看世界”的作用。在教读课《紫藤萝瀑布中》的最后环节,学生在总结中逐渐明确如何“用比较法阅读《紫藤萝瀑布》”——通过比较花前后的变化、比较不同人对花的描写,分析出紫藤萝的两个特点。花跟人之间是有关联的,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可以读懂藏在花中的“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请学生思考如何“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引导学生进一步迁移:只要把“花”变成“物”,同样通过比较 “物”前后的变化、比较不同人对“物”的态度来把握“物”的特点;再结合人的情感经历,读懂作者在物中所寄托的“志”。最后,教师出示“用比较法读懂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思维导图,使学生领会本单元的核心知识。]

二、教学思考

(一)围绕单元学习目标构建教学体系

统编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双线组元,单元学习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所以,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聚焦单元学习目标,借助人文主题理解和语文能力培养,来落实语文素养,更好地体现单元整体教学。

本节课在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学习目标,首先树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后续的学习中,围绕单元目标构建起教读课(《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体系。

(二)以核心知识构建内部合力串联教学

在单元整体学习目标的引领下,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是:用比较法学习托物言志类散文。《紫藤萝瀑布》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担负着示范教学的任务。围绕“比较法的运用”,本节课通过四处三类不同角度的对比,巧妙揭示了运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基本路径。这节课教给了学生阅读散文的核心知识,后续的自读课和写作课,学生就可以将这一核心知识加以迁移、运用并巩固,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核心素养。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节课可以打开一个单元,关键是发掘单元核心知识,并以此为链条构建内部合力,从而串联起整个单元的教学。

(三)以三处比较构建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路径

本课重点设计了三处比较,即一盛一衰、一停一走、一花一人,聚焦了三个角度,即事物本身前后变化、不同人对事物的态度、不同作品关于事物的认识,形成“用比较法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基本路径,也让学生明白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之间的区别,从而更好地理解“志”的内涵。

猜你喜欢散文教学比较法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2021年11期)2021-12-22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20年7期)2020-09-10比较法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究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6年7期)2017-05-31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巧抓散文教学之根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11期)2016-12-01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新课程·中旬(2016年4期)2016-11-19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美文美教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7期)2016-07-28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年11期)2015-12-03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6期)2009-07-30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