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第三学段思维支架的建构与运用

第三学段思维支架的建构与运用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18 17:10:04 推荐访问: 建构 思维 思维创新的心得体会

【摘 要】思维能力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第三学段的学生而言。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适切性”“启发性”原则,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本,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使用时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落实语文要素。

【关键词】思维支架;
第三学段;
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多次提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第三学段的学生而言。那么,随着阅读难度的加大,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难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与运用指向思维能力提升的思维支架,可使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一、第三学段思维支架的建构原则

在搭建思维支架之前,必须先明确建构原则,以便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整体性原则。即以学段为基点,考虑支架的建构范围。对照2022年版课标,梳理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可以发现涉及阅读理解的要求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感受;
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等等。教师据此可以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阅读能力,进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思维支架。

二是适切性原则。即以单元为支点,明确单元语文要素。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梳理各板塊内容,可以发现整个单元是围绕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进行编排的。如此,教师在设计思维支架时就能精准把握方向,融合单元语文要素,从而引导学生分步掌握知识点,锻炼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三是启发性原则。即以学情为起点,针对学习难点,给予学生启示,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此,教师要借助前测分析学情。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时,可设计如下前测题:(1)读完课文,你觉得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简单写出一两点判断依据。(2)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水手拿猴子取乐—(     )—(     )(3)你认为是谁让孩子一步步陷入了危险的境地?(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如果有,请写下来。根据前测,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误以为男孩才是《跳水》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一些学生在梳理事情的经过时,容易省略船长“逼”孩子跳水的内容。他们认为是猴子一步步让孩子陷入了险境。如果学生的理解出现问题,那么很多环节都无法在课堂中落实。因此,需要针对学情设计思维支架,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

二、第三学段思维支架的搭建与运用

明确了思维支架的建构原则之后,教师又该如何搭建思维支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根据第三学段常见的几类文体,可以筛选出以下几种比较常用的支架类型(如表1)。

(一)“设疑辩论类”思维支架

“设疑辩论类”思维支架结合了“设疑”和“辩论”两个实施步骤。这种支架的优势是先“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辨力,然后利用“辩论”环节,引导学生充分进行思维碰撞,最终达到学习目的,落实语文要素。接下来就以五年级下册《跳水》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前测,本课中,学生的认知盲点是对主人公把握不准,难点是分辨不清“到底是谁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于是,笔者根据文本、学情等多方面因素,重点结合课后第二道习题,设置驱动性问题“如果船长事后追责,他会追究谁的责任”,搭建思维支架,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和“理由”两个方面展开思考(如图1)。

学生借助支架,从文中找到理由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水手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1.小组合作,概括理由。①观点相同的学生就近成组。②小组中每人轮流发言。③发言完毕后,小组归纳1~2点理由,写在卡纸上。

2.三组辩论,亮出观点。①发言时举牌亮出自己的观点。②表达观点时,要能从文中找出依据说服别人。

3.学生板书,梳理关系(如图2)。

如此,通过思维支架把人物关系梳理清楚,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变得可视化,学生一看图就能明白:只有水手对猴子和孩子的行为都起到推动作用。

(二)“链式逆推类”思维支架

“链式逆推类”思维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分解问题,更透彻地分析人物的思维过程,锻炼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时,对于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如果仅是在脑海中凭空想象,学生很难真正把思维整理清楚,所以需要支架作为辅助。于是,笔者设立了“链式逆推类”思维支架(如图3),让学生从做法和结果倒推人物的想法,再从人物的想法倒推,进而明白人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会有这样的判断。

在具体运用时,笔者将其分为几个步骤,把支架融合到学习过程中。首先,出示学习任务一(如图4),让学生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画出来。

其次,出示学习任务二:从文中找出描写孙膑语言、动作等的句子,完成下列表格(如表2)。学生从文中找细节,将关键信息罗列在表格当中。

最后,引导学生从“结论”倒推“现象”,深入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如图5)。

如上所述,这样的思维分析是有文本依据的。学生借助这样的方法,再遇到同类的文本,就可以使用类似的支架进行分析。

(三)“开放发散类”思维支架

“开放发散类”思维支架能让学生的思维从“单一”走向“多元”。这类支架使文本解读变得“个性化”。以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为例,对于武松,课后习题提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据此设计了思维支架,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图6)。

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评价人物时,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就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式思考,同时还能结合原文中的句子,说明自己这样评价的理由。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开放发散类”思维支架,要找到一个“点”进行发散。比如,探究武松时,人物的性格就是这个“点”。在进行发散式思考时,可以先概括出他的性格特征,再去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也可以先找依据,再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图7)。

“开放发散类”思维支架使思维真正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学生之后遇到类似的文本,就不会用单一的视角去看待主人公,而是会用从文中找依据的方法来概括人物的性格,文本解读的视角也会变得更加开阔。

综上所述,“设疑辩论类”“链式逆推类”“开放发散类”思维支架的搭建与运用,使学生原本单一、模糊、隐性的思维变得多元、清晰、显性,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

[2]刘荣华.质疑   反思   批判: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0(27):15-18。

[3]舒平,刘荣华.搭建思维阶梯   提升思维质量:五年级下册《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5):19-21.

(浙江省杭州市永正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思维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20年2期)2021-01-07培养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12期)2020-01-04培养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10期)2019-12-23培养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11期)2019-12-18培养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9期)2019-10-15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9期)2019-10-15培养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7期)2019-09-25培养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8期)2019-09-10培养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6期)2019-08-05培养思维能力意林(儿童绘本)(2018年6期)2018-07-14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