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陈友谅的性格对其事业成败的影响研究

陈友谅的性格对其事业成败的影响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5 13:40:05 推荐访问: 对其 对其他班子成员的批评意见清单 性格

【摘要】陈友谅是元朝末年著名的农民军领袖,在元末明初农民战争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陈友谅的性格复杂多样,既有坚毅果断、坚忍不拔、不断进取、骁勇善战等积极特征,也有猜忌心重、不讲道义、心狠手辣、迷信武力等缺点。陈友谅争霸征程的成败,与他的这种个性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陈友谅;
大汉政权;
性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3)22-006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2.021

陈友谅是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其影响遍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区,其领导的陈汉政权沉重打击了元王朝统治。在争霸天下过程中,陈友谅屡次与朱元璋交战,最终于鄱阳湖之战中战败而死,其政权也随之瓦解。陈友谅在元末明初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成败原因也为后人所深思。本文旨在从其性格特征对事业发展的影响来展开研究,以期加深对陈友谅成败原因的认识。

一、陈友谅的积极性格对其发展影响

(一)坚毅果断

坚毅果断是陈友谅的鲜明性格特征之一,这种性格使得他在关键时刻把握住时机,绝不犹豫。在处理与倪文俊、徐寿辉的关系时,陈友谅的表现极为干脆果决。陈友谅曾为倪文俊的主簿,但“倪为丞相,颇骄恣,待其下无恩” ①。倪文俊大权在握,他的存在不利于陈友谅在天完政权内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倪文俊逃往陈友谅处时,陈友谅“遂乘衅杀文俊,并其兵,自称宣慰使,寻称平章政事” ②。陈友谅没有因为曾为倪文俊主簿就心慈手软,而是果断将倪文俊杀死,使得自身权势大为增加,有利于自身发展。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进攻朱元璋,在部队进驻采石时,“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寿辉既死,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 ③,徐寿辉虽为天完政权的皇帝,但是本人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才干,只是外表英俊而被推举为首领,《国初群雄事略》中称其只是“姿状庞厚,无他长” ④。徐寿辉能力有限无法带领天完政权继续前行,所以陈友谅将其杀死夺取大权,这种坚毅果断可以使其抓住时机,是有利于起义军发展的。

(二)积极进取

积极进取也是陈友谅不可忽视的突出性格特征。元末百姓生活困苦,起义不断。与此同时,很多起义军领袖如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等虽起兵抗元,但只是劫掠一方,并没有进取精神。正如《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然皆阖门坐大,非有图天下之志也” ⑤。这些起义军领袖只是割据一方,并没有争取天下的雄心壮志。而陈友谅与这些起义军领袖大不相同,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取,这种积极进取的性格使得陈友谅始终能够保持积极奋发的态度,不断扩张疆域。谷应泰对此评价:“独陈友谅以骁鸷之姿,奄有江楚,控扼上流,地险而兵强,才剽而势盛。” ⑥陈汉政权最终能够因此而雄踞一方,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有胜利也有失败,但是无论遭到多大的打击和挫折,陈友谅都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意志萧条。高岱称赞道:“友谅之勇略,虽或未及项羽,而剽性狡悍,出没飘忽,大困而不馁,屡踬而复振。” ⑦陈友谅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打击,都能在短时间内卷土重来。

(三)剽悍好斗

陈友谅为人骁勇善战,其剽悍好斗的性格十分突出。这一性格也是成就其霸业的重要保证,对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宋濂的《平汉录》中记载:“友谅奋臂蓬湖,提戈荆楚,遂能屡破坚城,卒僣尊位,可谓勇矣。” ⑧陈友谅剽悍好斗的性格得到了宋濂的称赞认可。《陈张事略》记载:“陈友谅,沔阳鱼人子也,与其弟友仁、友贵至正中剽掠村落,官军累讨不能平。” ⑨这反映的是陈友谅与其弟凭借自身骁勇而剽掠一方的情况。这些史料都对于陈友谅的剽悍好斗,骁勇善战予以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这种剽悍好斗的性格有助于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这种性格帮助陈友谅在元末群雄并起的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将领的剽悍好斗对其部下的战斗力以及士气凝聚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有助于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对其争霸事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顽强执着

陈友谅的性格有着鲜明的顽强执着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不畏困难和坚持抗元两个方面。首先,陈友谅的顽强执着体现在他遭遇失败时候的态度,高岱曾经这样论述过陈友谅面对失败的应对措施:“观其龙江败归,还袭安庆;
九江之失,疾奔武昌。及徐达召还,不旋踵而有江州之入。是皆败衄之后,旬日之间,而能陷城摧敌。” ⑩这种顽强执着的性格使得陈友谅不被困难所击倒,不达目的不罢休,很快就能重整旗鼓。其次,陈友谅始终坚持抗元,抵挡住了元王朝高官厚禄的诱惑,这与其他起义军领袖对元朝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即使是朱元璋也曾对元朝短暂地采取了比较暧昧的态度。张士诚更是在至正十七年(1367)便投降元朝,也谈不上坚持抗元。只有陈友谅从参加农民起义军开始,从没有动摇过反元的决心,顽强执着地反抗元朝统治,绝不屈服。

吴晗先生曾对陈友谅的历史贡献有过评价:“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当时人民对他是同情的,怀念的,他的坟墓到今天还在新建的长江大桥下被保存着,供来往游人悼念。” ?陈友谅的积极性格推动了其事业的发展,对元末农民大起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陈友谅的消极性格对其发展的影响

(一)猜忌心重

陈友谅为人好权术,有极强猜忌心,对他人缺乏信任。《明史》称其:“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 ?这种性格也被朱元璋反复利用,严重阻碍了其事业的发展。赵普胜是陈汉政权的重要将领,深为朱元璋所忌惮。朱元璋曾经说道:“普胜虽勇而寡谋,友谅挟主以令众,用间以离之,一夫之力耳。” ?朱元璋利用陈友谅的猜疑心,施以离间计,使得陈友谅和赵普胜的关系破裂,“普胜出迎,至雁汊登舟,友谅杀之,并其军” ?。朱元璋对于陈友谅猜忌心重的深刻把握,挑拨二人的关系,使得陈友谅杀掉赵普胜,自毁长城。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维持统治集团内部上下之间亲密关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群体至关重要,没有猜忌怀疑而能成大事的。中国古代豪杰对待下属多采取不同的方式,诸如恩惠、利益等等,这些方式各有优劣,但都有利于团结统治集团,提高凝聚力。陈友谅中了朱元璋的离间计杀害赵普胜,丁普郎、傅友德等都因此归顺朱元璋,削弱了陈汉政权的力量。这种单纯以权术驭下,对部下充满猜忌的行为,使得统治集团内部关系脆弱,争霸天下更是难上加难。刘辰对此明确论述:“陈友谅有赵普胜,疑而杀之,卒致群小离心,尚欲与我太祖角胜,难矣!” ?这种猜忌性格影响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英雄豪杰欲大有为于天下,其成败有几也。推诚结纳者无不成焉,怀疑猜忌者无不败焉” ?。猜忌心重很难取得争霸天下的胜利。

在陈友谅攻打应天之时,朱元璋也充分利用了陈友谅的猜忌性格。朱元璋知道康茂才与陈友谅有旧交,让康茂才写信给陈友谅,诈为内应,诱其轻进,欺骗陈友谅行军至江东桥。但当陈友谅至江东桥时,“见桥皆铁石,乃惊疑,连呼老康,老康无应之者” ?。陈友谅为人猜忌多疑,没有得到康茂才的回应,心中猜疑有诈就不愿前进,只能被迫改变作战计划,最终遭到埋伏而全军溃败。陈友谅这种猜忌性格对其争霸事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明太祖实录》中对于这种性格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进行了论述:“友谅有权术,兵强一时,及弑主称帝,群下多不服而叛,遂至灭亡,死时年四十四。自称帝至死,仅四年。” ?可以说,陈友谅悲惨命运与其这种猜忌多疑性格密切相关。

(二)不讲道义

陈友谅对仁义道德嗤之以鼻,不讲道义。陈友谅杀掉倪文俊而掌握大权,后在采石杀徐寿辉称帝,这种坚毅果断有利于农民起义军的向前发展。但弑主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为人所不齿,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但陈友谅却对此毫不重视,毫不掩饰地弑主使得统治集团内部人心浮动,影响了政权的凝聚力。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在杀死徐寿辉后,就引起了同为天完重臣明玉珍的严重不满,明玉珍气愤地说:“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 ?陈友谅的弑主为明玉珍所不齿,就断绝了和陈友谅的来往。正所谓师出有名,陈友谅不讲道义,也对事业带来了消极的舆论影响。徐达说道:“师直为壮,今我直而彼曲,焉有不克?” ?《明史纪事本末》对此也有记载:“友谅弑徐寿辉后,将士离心,政令不一,骁勇如赵普胜,又忌而杀之,虽有众,不足恃也。” ?可见陈友谅的不讲道义,使得其对仁义礼法不屑一顾,不注重舆论形势,导致将士离心、统治集团内部向心力大为下降,对其争霸天下产生了消极作用。

(三)轻浮随意

陈友谅性格轻浮随意,对战争缺乏严谨全面考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用兵大多都是率性而为,缺乏定式和严密的战略规划。这种轻浮草率的性格使得陈友谅不能在取得进展后,采取合理的行动来推动事业进一步发展。《国初群雄事略》中就对陈友谅这种随意性格表示了惋惜之情:“惜其昧强弱之势,失先后之著,据形胜之地,不能进取襄邓,以窥中原;
昧观衅之法,漫焉轻涉龙江,已取覆败。及我方有安丰之后,金陵空虚,则又老师洪都而不为扼捣之计。用兵之道,当如是乎?岂可尽委天命耶!” ?

这种性格使得陈友谅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往往以个人情绪为准而发动战争,缺乏对局势的准确冷静分析。比如朱元璋进攻安丰时,陈友谅没有抓住大好时机攻打应天,而是选择攻打洪都。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后,对陈友谅不直取应天而攻打洪都的行为表示了庆幸,对刘基说:“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 ?陈友谅这种轻浮草率的性格,使其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对征战进行细致全面的部署。朱元璋也曾对陈友谅这种轻浮随意的性格有过批评,“今日适劳于东,明日又驰骛于西,失众心也” ?。没有稳定的战略部署,军事行动经常随性而为,将士们苦不堪言。这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将帅离心,统治集团内部怨声载道,不利于其争霸事业的发展以及政权的巩固。

(四)暴虐无情

陈友谅的性格中还有一突出特点就是暴虐无情。倪文俊、赵普胜及徐寿辉都与陈友谅关系密切,但陈友谅为了权力将其全部残忍杀死。在征战中,陈友谅更是多次杀害朱元璋方的文臣武将。宋濂称其“然既戕主帅,复弒天完,凶戾罕俦,残虐无厌,人谓项籍矫杀冠军,阴弒义帝,大抵同矣” ?。可以说,陈友谅的暴虐无情是显而易见的。

陈友谅的暴虐无情不仅体现在杀将领,还表现在杀俘虏中。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一怒之下尽杀俘虏,这种心狠手辣、惨无人道的行径与朱元璋形成了鲜明对比。朱元璋在战后释放俘虏,对其疗伤,并下令说:“但获彼军,皆勿杀。” ?陈军人心浮动,将士们愈发不满陈友谅的暴虐无情,加速了陈军的瓦解,也加快了陈汉政权的灭亡。陈友谅这种心狠手辣的性格,虽然能够取得一定震慑效果,但不利于争取士兵的拥戴和广大人民的支持,这种暴虐无情也使得他丧失了人心,加速了陈汉政权的灭亡。

(五)骄傲自大

陈友谅十分的骄傲自大,嚣张跋扈。朱元璋也曾对此有过精彩论述:“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圆,故先攻友谅。” ?可以说陈友谅狂妄自大的性格是显而易见的。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后便登基称帝,“既僣号,尽有江西、湖广之地,恃其兵强,欲东取应天” ?。陈友谅刚愎自用,自认为兵强马壮而顺江而下攻打朱元璋。在面对坚固的太平城池的时候,陈友谅凭借自身船舰优势,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太平,这次胜利使得陈友谅更加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在攻打应天时,陈军却大败而归,损失惨重。陈友谅没有从这次失败中反思自己,而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实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认为上次战败的教训在于没有发挥水军优势,仍然迷信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在攻打洪都时,陈友谅依旧狂妄自大,丝毫没有考虑过失败会有何后果,而是盲目自信,孤注一掷。这种狂妄自大的性格也给陈友谅以沉重的打击,在鄱阳湖之战中,陈军大败损失惨重,陈友谅兵败身亡,陈汉政权元气大伤。至此鄱阳湖之战,以朱元璋的全面胜利而告终,陈汉政权不久也随之瓦解。

朱元璋也对于陈友谅的狂妄自大提出批评:“陈氏之败,非无勇将健卒。由其上下骄矜,法令纵弛,不能坚忍,恃众寡谋,故至于此。” ?可以说骄傲自大是陈友谅灭亡的重要原因。正如《明史》中总结道:“友谅、士诚起刀笔负贩,因乱僣窃,恃其富强,而卒皆败于其所恃。” ?可以说,陈友谅的失败和他这种狂妄自大是密不可的。

三、总结

作为元末大起义中的重要领袖,陈友谅及其陈汉政权沉重打击了元王朝的统治,在元末明初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陈友谅的性格鲜明突出,我们应当全面客观地分析其个性特征对事业发展的影响。陈友谅性格中如坚毅果断,骁勇善战,不断进取,坚忍不拔等积极正面的因素使得他为加速元的灭亡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人无完人,陈友谅过分迷信武力,不讲究道义,好猜忌而无容人之心,性格随意,心狠手辣等消极方面,又注定了其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

注释:

①(明)叶子奇:《草木子》卷3上,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8页。

②③?(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23《陈友谅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688页。

④(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3,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4页。

⑤⑥(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0页。

⑦⑩?(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4,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09页。

⑧?(明)宋濂:《平汉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⑨(明)吴国伦:《陈张事略》,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页。

?吴晗:《吴晗说明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8页。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23《陈友谅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687页。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2页。

??(明)刘辰:《国初事迹》,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3页,第17页。

?《明太祖实录》卷8,第6页,至正二十年五月庚申,史语所1962年版。

?《明太祖实录》卷13,第4页,至正二十三年八月壬戌,史语所1962年版。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23《明玉珍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702页。

?(明)吴国伦:《陈张事略》,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4页。

?(清)谷應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8页。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太祖本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2页。

?《明太祖实录》卷13,第4页,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壬申,史语所1962年版。

?《明太祖实录》卷12,第10页,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丙戌,史语所1962年版。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3《太祖本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6页。

作者简介:

侯俊腾,男,山东威海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明史。

猜你喜欢性格特征关于日本人不让座行为的思考商情(2016年32期)2017-03-04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东方教育(2016年13期)2017-01-12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青年文学家(2016年32期)2016-12-23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12期)2016-12-23《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9期)2016-12-08抓住人物性格,塑造潮剧女丑戏剧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1期)2016-08-06浅析《飘》中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6期)2016-08-01以“小”见“大”: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个性化学习实施路径微探新课程·上旬(2015年6期)2015-08-26合作原则视角下《大地》中阿兰的性格特征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4期)2010-11-18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