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让音乐意境融入学生的心灵

让音乐意境融入学生的心灵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5 14:40:05 推荐访问: 心灵 心灵与健康演讲稿 心灵作文【范本合集】

摘 要:意境是音乐的“基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切入点,挖掘歌曲意境,运用多样化的策略营造意境,丰富学生体验,鼓励学生创造,使学生建构认知、发展能力,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文章从挖掘意境、营造意境和创造意境这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
新课程改革;
意境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4-0073-03

引  言

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意境是音乐的“基因”,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存在于音乐表现中,倡导感受音乐意境,体悟音乐。新课程改革提倡生本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体验活动,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建构认知。纵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部分教师忽视音乐中的意境,单向地向学生解读音乐的节奏、旋律等,机械地引导学生歌唱[1]。如此做法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体验意境是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表现,是学生认知音乐表现、感知音乐审美的必由之路。学生通过体验意境,可以进入广阔的想象空间中,触景生情,增强歌曲认知,获得审美体验,继而歌唱出最美的旋律,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音乐意境,实施意境教学。

一、研读教材,挖掘意境因素

意境存在于歌曲中,而教材是歌曲的承载。研读教材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了解歌曲、挖掘意境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走进教材,以歌曲为基础,认真研读,挖掘意境因素,为营造意境奠定坚实基础。

以《阿细跳月》为例,这是一首彝族民歌,表现了彝族人民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场景。每到欢庆的节日时,彝族的“阿细们”会在月夜相聚,以“跳月”这种传统民族舞蹈形式,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欢乐。这首歌曲由3+2拍组成,旋律鲜明且优美,音色、劲度不断转换,营造出热闹、欢快的意境。通过研读歌曲,教师发现节奏、训练、音色、劲度是重要的意境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准备以这些意境因素为抓手,应用多样的方式营造意境,如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意境,引导学生与彝族的“阿细”们一起在月下翩翩起舞,体验热闹、欢乐的意境,深刻认知歌曲内容,建构积极情感,获得审美体验。

二、多样方式,营造音乐意境

营造意境是意境教学的重头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式,突破单向灌输的局限。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以歌曲意境为基础,发挥教学智慧,采用多样方式营造相应的意境,引导学生体验,认知歌曲内容。

(一)语言描述,营造意境

教学语言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工具”之一。新课程改革关注教学艺术性。现有实践证明,教师应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尤其能引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进入具体意境中,自主感知、理解[2]。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无形地受到语言美、意境美的熏陶,发展审美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艺术性语言的作用,用语言营造意境。

以《打麦号子》为例,这首歌曲营造出了热闹、欢欣的丰收意境。在体验校园种植区活动之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种植了各类作物,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品尝了劳动成果,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和歌曲意境,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我们在种植区种植了小麦。大家觉得种植小麦辛苦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迁移生活经验,纷纷诉说种植小麦的辛苦。教师把握时机,继续引导:“种植小麦是很辛苦的。经过辛苦付出,我们的小麦茁壮成长。要收获小麦了,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此时,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畅所欲言,如“紧张”“兴奋”“喜悦”“高兴”等。立足于此,教师继续引导:“一群农民伯伯和我们一样,也在收获小麦。农民伯伯割下小麦后,用连枷打麦。一颗颗饱满的麦粒从麦穗上跳下来。农民伯伯看到一颗颗麦粒,脸上挂满喜悦,情不自禁地用力打麦,喊出号子。”在教师语言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想象收获小麦的场景,同时自觉移情,感受热闹、喜悦,初步体会歌曲意境,为进行深入感知做好准备。

(二)运用色彩,营造意境

色彩是营造意境的“法宝”。亮丽的色彩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比如,当学生看到大红色的事物时,会不由得联想热闹的场景,产生欢乐的感受。此外,不少歌曲展现了亮丽的色彩,为营造意境提供了便利。因此,在音樂课堂上,教师应以歌曲中的色彩为抓手,应用色彩营造意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

以《春天来了》为例,这是一首欢乐的德国民谣,展现了春天里鸟儿欢乐歌唱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赞美。结合歌曲内容,教师可用鲜艳的色彩在纸卡上绘画小鸟、绿地、蓝天等,营造出春天来了的场景。在课堂上,教师将纸卡展现给学生。学生很容易被艳丽的色彩吸引,自觉在具体场景中与小鸟、绿地、蓝天互动,同时迁移生活经验,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教师则把握时机,带领学生歌唱。在歌唱的过程中,学生自发结合想象的场景,唱出喜悦之情。然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增强对歌曲的认知。然后,教师继续利用纸卡,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歌唱,唱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三)演奏乐器,营造意境

乐器进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同时,乐器是音乐学科的基础内容,也是营造意境的重要“工具”[3]。著名的钢琴家肖邦就曾通过弹奏钢琴,将调皮的孩子们带进宁静、朦胧的意境中,为孩子们诉说大森林的故事。由此可见,乐器在营造意境方面有独特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歌曲内容为基础,选择适宜乐器,精心演奏,营造意境。

以《雷鸣电闪波尔卡》为例,教师在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打击乐器,如将沙子装进塑料瓶。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接着敲击乐器,鼓励学生想象。在听觉作用下,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电闪雷鸣的画面。然后,教师播放这首歌曲,引导学生倾听。在学生倾听时,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想到了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维,畅所欲言。例如,有的学生说想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有的学生说想到了人们在欢乐地跳舞。教师及时赞赏学生的丰富想象,并继续播放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意境。在学生了解了歌曲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对身边物品加以改造,展现出电闪雷鸣的意境,强化认知,同时锻炼乐器演奏能力。

(四)形体演示,营造意境

形体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发达,往往在与直观形象互动的过程中建构认知。形体表演契合小学生的上述思维特点,便于他们想象,有助于他们在美的意境中建立认知,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以歌曲意境因素为着手点,进行形体演示,引发学生想象,体验歌曲意境。

以《野蜂飞舞》为例,这首乐曲用上下翻滚的音流,描绘了野蜂在海面上盘旋、飞翔的情景。在课堂上,教师播放乐曲,同时化身为野蜂,伴随着歌曲“飞舞”。在视觉和听觉的作用下,学生积极想象,自觉走进具体的场景中。在体验场景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欢乐。甚至一些学生模仿教师,自主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动作展现内心的欢乐,初步体会歌曲意境。教师则把握时机,引导学生继续倾听,深入体会歌曲意境,为建构深刻认知打好基础。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做出野蜂飞舞的动作,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作及场景,呈现乐曲意境,增强认知。

(五)演唱歌曲,营造意境

演唱歌曲是音乐课的主要活动,同时,演唱歌曲是一项艺术性活动。教师演唱歌曲,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倾听的时候,会自觉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描摹具体场景。同时,一些学生会自觉迁移自身经验,产生相应情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演唱歌曲,以便营造意境。

以《铃儿响叮当》为例,这是人们在圣诞节滑雪橇时所唱的歌曲,表达了喜悦之情。同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其建构了认知。基于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发挥专业能力,动情演唱歌曲。在演唱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大家认真倾听老师演唱的歌曲,想象画面,然后讲一讲你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积极想象,尤其迁移已有的经验,将歌曲内容转化为具体场景。然后,学生畅所欲言,介绍场景及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及时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情感。在歌唱的过程中,学生联想场景,用歌声赞美意境,从而受到音乐的熏陶。

(六)技术辅助,营造意境

音乐教学处于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阶段。在此阶段,信息技术成为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已有实践证明,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化静止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小学生会积极发挥形象思维作用,切实体会歌曲意境,增强对歌曲的认知,同时发展审美能力。

以《江南好》为例,这首歌曲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为基础,歌颂了江南美景。在语文课堂上,不少学生了解了古诗《忆江南》的内容,体会了古诗意境,感受了江南美丽的自然风光。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教师可结合古诗内容,在电子白板上播放视频,直观展现美丽的江南风光。同时,教师播放歌曲。在视觉和听觉的作用下,学生进入美丽的江南,欣赏远山、溪流等,顺其自然地产生向往和热爱之情。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觉得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呢?”“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表达了对江南的喜爱之情呢?”在已有认知的作用下,学生积极作答,对古诗内容建构认知。教师把握时机,继续提问:“刚才我们听了《江南好》这首歌曲。大家觉得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怎样的特点?”提出问题后,教师继续在电子白板上播放视频和歌曲,使学生借助歌曲意境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增强对歌曲的认知。最后,在学生整体建构歌曲认知后,教师再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伴随视频动情歌唱,自主展现歌曲意境。

三、音乐实践,创造音乐意境

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学生音乐实践力。实践是学生迁移学习认知,展现自我的方式。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增强对歌曲的认知,顺其自然地发展音乐实践力,增强自我展示的信心。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多样的意境,建构了歌曲认知,体会了意境之美。学生的学习所得,为自主实践提供了便利,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歌曲意境的认知。基于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所得,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音乐意境。

以《水草舞》为例,在课堂上,教师表演动作,营造意境,使学生感知了水草摇曳和海水波动的形象,感受了水草的清秀和柔美,建构了积极情感。尤其,在教师可演示动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把握时机,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化身为“水草”和“海水”,伴随着音乐舞动身体,展现出水草摇曳和海水波动的形象。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歌曲内容,把握歌曲旋律、节奏、情感等。然后,学生发挥想象力,做出各种水草摇曳和海水波动的动作,形象演绎歌曲意境。最后,教师鼓励小组轮流上台合作表演。在小组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在具体意境中反复品味,强化认知。不少学生因亲身实践,发展了想象力和实践力,提高了音乐学习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音乐意境教学可以使學生在认知歌曲的同时,发展多样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时机,以歌曲意境为抓手,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歌曲意境因素,发挥教学智慧,灵活应用多种方式营造意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这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感,品味歌曲之美,还能使学生迁移认知、积极实践、创造意境,加深对所学的理解,获得审美体验,建构积极情感,达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罗昳丽.小学音乐课堂中意境教学运用之探[J].新课程,2021(44):211.

温自新.让意境推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程[J].教育艺术,2021(8):23.

张敬学.关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99.

作者简介:邵小丽(1986.10-),女,江苏泰州人,任教于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新课程改革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10-28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写话教学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8期)2016-10-20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