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14篇【优秀范文】

2023年度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14篇【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23 18:45:03 推荐访问: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14篇,供大家参考。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14篇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1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58322.2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4678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5971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391万元,财政支出1112万元

㈡重点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区形成了以农业镇、商贸镇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两镇发展概况如下:

1、××镇

××镇镇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人。2002年12月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粮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发展传统相枣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甜瓜产业,2005年已形成了4万多亩的种植规模。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环路等镇区主要道路;大力实施××镇防氟改水工程,使7个行政村2.2万人用上了符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60%以上。

2、××镇

××镇位于××区城区东南7公里处,镇区建成面积60万平方米,镇区人口0.5万人,驻镇单位12家,个体工商户200户。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使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几年里,先后投资60万元,完成了主街道1300米的地下排水管网工程;投资12万元,实施了主街道两侧3.6万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砖铺设工程;投资40万元,开通了长500米,宽5米的混凝土××路。

二、我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

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管理不严格,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情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

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人员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编制,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长期难以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镇,虽然被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镇,但是,没有配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省级改革试点镇也只是一顶空帽子。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区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2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58322.2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4678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5971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391万元,财政支出1112万元

㈡重点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区形成了以农业镇、商贸镇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两镇发展概况如下:

1、××镇

××镇镇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人。2002年12月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粮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发展传统相枣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甜瓜产业,2005年已形成了4万多亩的种植规模。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环路等镇区主要道路;大力实施××镇防氟改水工程,使7个行政村2.2万人用上了符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60%以上。

2、××镇

××镇位于××区城区东南7公里处,镇区建成面积60万平方米,镇区人口0.5万人,驻镇单位12家,个体工商户200户。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使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几年里,先后投资60万元,完成了主街道1300米的地下排水管网工程;投资12万元,实施了主街道两侧3.6万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砖铺设工程;投资40万元,开通了长500米,宽5米的混凝土××路。

二、我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

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管理不严格,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情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

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人员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编制,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长期难以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镇,虽然被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镇,但是,没有配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省级改革试点镇也只是一顶空帽子。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区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3

我镇把城镇经济作为发展重点,精心经营城镇,大力聚集和培育产业,努力推动农民工就业。一是形成了服务“三农”的窗口。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镇人口达到8000多人;初步发展起来的商贸服务业、加工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工作与生活;健全的民生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周边”、“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产业集聚的载体。我镇形成了生资批发、建材批发、生猪购销等市场。“全天候”商贸城的建成使用,为城镇商业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镇区各类工商业户发展到400多家,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充分发挥镇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

密集型企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目前城镇企业发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属铸造、足球加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毛衣针织、纺织等支柱产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构建起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平台。扶持创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充分发挥外出打工农民技术、资金、经验丰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优势,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宣传,组织实施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本领,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目前我镇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6家,吸纳农村劳动力500多人。四是建设城镇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今年在镇政府驻地正式启动了农民新社区建设项目。农民新社区根据城镇聚集的需要,坚持“尊重民意、规模开发、集约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则,规划建设新型农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农民新居主体完工,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农民新社区建成后不仅可集聚人气,更为农民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4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繁荣发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所有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积极协调,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分类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5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繁荣发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所有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积极协调,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分类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6

**乡位于鲁西平原,北距汶上县城13公里,南距济宁市30公里,东临旅游胜地曲阜,西接水泊梁山,人口3.5万人,总面积40.18平方公里,4.1万亩耕地,辖29个行政村。为进一步摸清当地妇女对家庭致富项目的需求和目前所掌握的手工业技能情况,**乡妇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乡29个行政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乡家庭创业项目的现状

**乡自然条件优越,地属平原,土地肥沃。全乡农业基础稳固,已建成5大高标准方田。初步建成6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形成了大蒜、桑蚕、速生林、棉花、蔬菜5大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现有养殖专业村8个,养殖小区6处。工业基础雄厚,民企发展迅速,现有骨干企业12家,形成了有机肥生产、机械制造、木材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加工、建筑建材等为主的民营产业体系。家庭创业项目也随之发展,为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就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发展不平衡、规模小、带动面窄,提供就业机会少。绝大多数的家庭创业项目仅仅需要一家人即可,像养猪、养鸡、养奶牛、养羊、养蚕、种棉花、种大蒜等,限于专业户水平。真正雇人,解决农村妇女就业的项目需要的人数大多也只有几十人,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待遇工资低,多数在300—600元左右,劳动强度大,技术水平低。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努力,我乡妇女在参与家庭创业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高涨的积极性,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创业妇女整体素质偏低。据调查,我乡农村妇女劳动力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80%,只有应付简单的程式化劳动。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低,很难适应家庭创业的需要。

2、思想观念存在误区。许多妇女受传统思想、历史文化影响,闯市场的勇气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只求稳稳当当,不愿冒风险。部分妇女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的思想,阻碍了她们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由于女性创办的项目起点低,投资少,规模小,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技术和信息。加之,当前部分单位办事效率低,收费项目多,法律服务保障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妇女参与创业的积极性。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宣传,营造妇女参与创业的氛围。大力宣传女性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妇女破除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小成即满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干、敢冒风险精神,抓住机遇,闯出路子,积极参与家庭创业。

2、加强培训,提高创业妇女整体素质。建立女性创业辅导机构,定期举办生产技术、科技进农家、经营管理、法律知识等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新技术、新知识培训,为家庭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3、搭建载体,拓展妇女创业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女农民技术员、女科技示范户,发挥她们的传、帮、带作用,扶持一批以女性为主的`企业项目。对规模小,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在贷款担保、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让更多妇女投身创业。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7

20xx年5月23日,大河镇党代表一行17人对巴里坤县花园乡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畜牧业发展、劳务输出等一系列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本次活动,代表们感触很多、很深,对于兄弟乡场在以上工作中好的做法深受启发,通过对比,看到了他们的优点,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将本次考察活动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产业结构调整

花园乡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作出了成绩,就马铃薯种植、青贮玉米这两块,在连片种植方面的确发展到了一定阶层,集中连片面积较大,其中有500亩的马铃薯种植田,1400亩的玉米连片种植田,之所以连片种植面积较大,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水资源较丰富,土地相对集中,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流转工作做的比较到位,这是连片种植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引导培育的种植大户较多,加之政府的扶持,他们有能力大面积种植。再就是花园乡人均耕地要比我镇的人均耕地大。

二、畜牧业生产

(一)、花园乡本就有着多年养殖的历史,广大养殖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同时他们有优越的自然优势,距离县城较近,牛奶不论是交售还是零售都十分方便,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解决了他们出售牛奶困难是问题,相对,我镇在此方面条件就比较落后,这也是导致我镇广大养殖户没有养殖信心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花园乡政府在对养殖大户的政策扶持方面花费的精力及财力较大,使养殖户偿到甜头,既相信政府又提高信心,政府不再花费过多精力去宣传引导,使之自觉的发展养殖业,做大做强畜牧业生产发展,加之奥科公司奶牛养殖业的影响及带动,他们的养殖户养殖户都有信心发展养殖业。

三、加强组织管理

xx年度,花园乡在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的连片种植田,养殖户及林木管护工作高度重视,对这些工作均有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具体抓,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切切实实的为农民出谋划策办实事,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第一,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较高,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信任。第二,政府重视信誉承诺,对xx年度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及扶持资金能及时的让老百姓享受到,提高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誉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及开展任何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的好榜样,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xx年花园乡在马铃薯种植、玉米种植、林木管护、奶牛引进等方面,政府出资或垫资80余万元,做好了后续管理工作,解除了广大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体现出了政府对工作的一种态度。

总之,**年度花园乡对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抓的紧、抓的及时、抓得到位,各项工作落实的力度比较大,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为今后的工作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方面,我们的代表一致认为,这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深刻体会,同时要把这些学到的用在今后的工作实际中去,为大河镇的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8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近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迅速推进,如何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繁荣农村经济“双赢”?最近,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到××镇进行了典型调查。

××镇是××县的一个边远乡镇,距县城57公里,与重庆市××县××镇毗邻。该镇小城镇建设自1995年起步,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征地200余亩,建房11.7万平方米,改造旧房3.2万平米,新建街道12条,硬化道路33600平方米,新增程控电话1500余门,水、电、气、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等设施逐步完善。20xx年全县文明场镇竞赛考核评比中,该镇以99.5分获得第一名。原创:发展小城镇,不仅改变了××的场镇面貌,而且使××镇成为周边乡镇的商贸集散中心,场镇呈现出人气旺、商气活、财气浓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全镇可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433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元,同比增加150元。该镇的主要作法是:

一、坚持“四高标准”,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和扩张

××镇作为一个农业镇,工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就农业抓农业肯定不行,引进大企业的可能性也小,怎么办?镇党委、政府经过思索,决定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强镇利民、寻求新的经济支撑的第一要务来抓,作为农村经济起飞的载体来抓。于是,“城建兴镇”战略便成为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整个场镇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以“四高”为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整个场镇进行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的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综合性、超前性、效益性和可行性。始终着眼发展,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做到既保证阶段目标的实现,又不改变规划或降低标准。为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镇党委、政府还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到重庆、泸州、宜宾等地参观学习,为场镇规划布局提供超前的思维构想和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是高水平设计。先后邀请××市建筑学院、××市设计室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现场设计,在立意上突出新、特、美、实用,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择优选样后再付诸实施。今年新建、改建竣工的8幢楼房,都注重了立面造型新颖美观、滤布色调搭配适宜和谐、功能结构合理完善,改变了以往规划设计中“一般化、一溜齐、一个样”的现象。

三是高投入建设。仅今年1-11月,全镇共投入146万元资金加快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在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上做文章。硬化场镇道路4200平方米,修下水道1120米,新装路灯65盏,新建花坛81个,新增绿化带1440平方米,全面改造了水电、通讯、电视及排污系统;大力加快“四个一”工程建设进程,总投资55.7万元修建的一个中心广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汽车站、一个垃圾处理场,预计明年初可以全部竣工。四是高标准把关。集体和私人的建筑工程,均发包给建设水平高、完成质量好、社会信誉佳、具有资质的建筑单位和能工巧匠修建。镇党委、政府组织国土、建设等有关单位现场监督,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并严格把好验收关。

二、立足“四个到位”,着力提升小城镇质量和水平

一是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搞好小城镇建设,压滤机滤布对于加速商品流通、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度重视场镇建设工作,牢固树立起“抓场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场镇建设和发展工业、农业摆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副组长,建设、工商等乡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征地、规划、设计、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又将各项工程和建设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一位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并与其工资、奖金挂钩,逗硬奖惩。

二是宣传到位。镇党委、政府响亮地提出了“××镇是我家,文明城镇靠大家”,“创建文明场镇就是抓经济发展”等口号,号召全镇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创造优美的场镇环境;组织居民学习《城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文明常识,加强“三德”和“三个主义”教育,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中普遍形成了一种勤奋创业、爱镇爱家,有利于加快场镇建设的思想舆论氛围,加深了人们对推进小城镇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资金到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在投入。镇党委、政府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把场镇作为商品来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大力吸引外资投入参与小城镇开发,因地制宜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吸农、加速发展”的路子。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统征统管,并着力建立场镇资本的生成机制,以政策性投入和生产要素投入为主,选择让开发商能够赚钱的项目,使无利变有利,资源变资金,让土地在流动中升值。今年1-11月,新增建设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达625万元,全部属个人投资。今年城镇建设收益约80万元,除拿出20万元用于合金会个人股金兑付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场镇建设再投入。

四是管理到位。镇上成立了专门的场镇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考核管理制度,派出所、建设、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齐抓共管,整治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效果突出。镇上购置了垃圾车,聘请了保洁工,对垃圾实行定时清运,街道随时保洁。对“乱摆、乱放、乱建、乱倒、乱停、乱贴”等现象进行坚决整治,实行“四归”,即坐商归店、行商归市、车辆归点、广告归栏。切实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反对欺诈暴利,要求经营者明码实价、亮证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在各行业中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居民中开展争做文明镇民活动,居民的思想素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明显增强。形成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和睦友善、尊老爱幼的良好社风。

三、注重“四个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特色经济。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党委、政府立足镇域经济特点,着重抓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确立了蔬菜、水果、竹木、畜禽四大支柱产业。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通过市场源源不断销往外地,特产“仁”字豆腐干更是远销重庆、达州等大中城市。随着场镇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和功能的日益完善,××镇还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场镇从事二、三产业。几年来,全镇就地安置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小城镇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开启了希望之门。村民周××搞养殖业,投资20余万元养蛋鸡1万余只,年收入达15万余元;朝阳村9、10社蔬菜种植形成规模产业,今年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将增加13元。市场的吸收,利益的驱使,政策的开放,使农民不再囿于有限的土地,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纷纷告别以往传统农业单一、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进城入镇,建房经商,自觉走上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2、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工业强镇。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向场镇集中,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支撑力强的骨干支柱企业。如矸砖厂一年可生产矸砖1200万匹,原创:产值达108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该镇农民与*县业主合资70余万元新建的页岩砖厂,预计年产值可达196万元。彩瓦厂系回引工程,由打工青年周*等回乡创办,今年可初创工商税5万元左右。

3、与商贸流通相结合,繁荣场镇经济。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发展,旺盛的人气有效地剌激了商贸流通。××镇不仅将周边乡镇的农民群众吸引了过来,连重庆的商人都云集赶来搞展销会。镇中心黄金地段的地价已攀升至每平方米3000元。以运输、餐饮、服装、文化娱乐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600余户,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424人。

4、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文经互促互进。场镇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观音镇适时引导兴建中心广场等一批开放性的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同时,活跃的场镇文化集聚了旺盛的人气,带来了商贸流通的新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9

近年来,湖北各地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为支撑,以大中小城市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乡村集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扩大对农业的服务领域,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社会中心,带动了全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但同时,湖北的小城镇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加快湖北小城镇建设任重道远。

一、湖北小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xx年以来,湖北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为重点,以“产业兴镇”为目标,从现实条件出发,突出小城镇发展重点,不断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大力提升小城镇功能和改善小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有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小城镇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城镇化的基础支撑。截至20xx年底,湖北省城镇化水平达到45.2%,比上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湖北省现有小城镇942个,其中建制镇735个,乡集镇207个。

(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一批特色城镇成长为新的区域中心。近年来,湖北各地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扭在一起抓,全省小城镇迅速崛起,涌现出了宜昌龙泉、荆州容城、襄樊双沟、阳新富池等一批各具特色、闻名遐迩的明星城镇。小城镇已经成为全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聚的中心,成为湖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如监利县容城镇是一个紧镑长江的著名历史古镇。为了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镇委、镇政府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发展城郊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机械、化肥、造纸、陶瓷、铸造、棉纺、毛纺、制药、食品、酿酒、木材加工、电器仪表等行业生产的优质主导产品驰名省内外。目前,该镇城内各村拥有较大规模的村办、组办企业,市场、商店等经济实体近100家,城区大部分村级收入超过了100万元,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全镇经济规模效益明显,已率先形成了农村产业化格局。同样,夷陵龙泉镇在多年的实践中,坚持把实现龙泉率先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推动镇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出一条“城镇工业化、农村集镇化、镇村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他们一方面扶持本土企业稻花香集团打造百亿产业集群,一方面做大做强以三峡泵业为龙头的机电工业集群,科学规划建设魏家畈轻工业园。20xx年该镇规模工业企业7家,中小企业197家,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7.0亿元,同比增长5.9%;税收入库额完成4354万元,同比增长12.3%。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实现10757元,同比增长10.3%,成为夷陵区经济重镇、全市工业第一镇、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和全国文明村镇。

(二)小城镇的城乡融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几年,全省各地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实施一批农业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全省乡镇企业正迅速突破“三就三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为生产、为生活、为市场)的分数布局模式,向农村小城镇、工业小区集中。20xx年全省乡镇企业进城办企业和异地办企业6923家,创增加值24.35亿元。全省70%以上的乡村企业集聚在小城镇,已设立乡镇工业小区78个,一批经济发达的乡镇以企业为支撑,把发展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如近年来,钟祥市以中小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86家,拥有7个省级农产品名牌产品,6个湖北省著名商标,28个绿色食品。初步形成了以中粮集团为主的粮油加工集群,以雨润集团为主的肉类加工集群,以汇源集团为主的饮料食品加工集群,以进鑫公司为主的棉纺加工集群。钟祥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6%,农产品加工业集群被评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去年全钟祥市农业总产值达到79.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78元,增长14.4%。

(三)小城镇的产业经营,夯实了县域经济的经济基础。20xx年,湖北省79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达6060亿元,增长14.0%,增速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4%。其中21个县市区的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比前年新增10个,仙桃、潜江和曾都区的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县域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高出全省4.2个百分点,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45.1%。同时,县域和农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xx年,湖北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09.9亿元,增长25.2%,其中县以下农村消费增长22.8%,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56%。

(四)小城镇的园区建设,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年来,湖北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已超过1000万人,其中跨省转移700万人。20xx年全省乡村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0xx.77万人,比上年增加48.16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达到35.92万人,比上年减少0.59万人,同比下降1.6%;非农业劳动力达到20.45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49万人,同比增加7.8%。小城镇的迅猛发展,使城镇吸纳就业、集聚人口能力快速提升。

(五)小城镇的城郊经济,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近几年,全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作为基本方向,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同时,一批重要城镇的城郊经济发展迅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帮助了农民增收。如十堰市张湾区立足城郊优势,围绕丰富城区市民“菜篮子”、“果盘子”、“餐桌子”、“茶杯子”、“钱袋子”,采取政策驱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科技助动“四轮驱动”措施,全力打造“蔬菜、林果、畜禽养殖、打工经济”为主导的“四个亿元”工程,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去年,全区仅蔬菜专业村达到43个,菜农达到3万多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年蔬菜上市量8500万公斤,实现产值1.3亿元,为当地农民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二、湖北小城镇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目前,全省734个镇是近年并乡并镇的结果,大多为“小镇区、大农村”,甚至未脱离集镇的痕迹,城镇平均人口不足1.2万人,多数建制镇不足1万人,最小的镇人口仅千余人。由于小城镇存局不合理,人口规模小,产业不集中,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经济实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在20xx年、20xx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两届全国“千强镇”的名单,湖北由3个变成空白。而中部的湖南和河南各有9个,山西有7个,安徽和江西各有2个。在20xx年的中部百强县(市)名单中,山西有15个、安徽有12个、江西有9个、河南有41个、湖南有17个、而湖北有11个,与湖北在全国和中部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二)产业层次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多数城镇属于自发形成的传统农业服务型的行政中心,结构单一,没有使得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缺乏产业支撑。全省小城镇产业发展基本上还是呈现出以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为主体、二、三产业比重很小的结构特征,总体产出功能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特别是饮食服务业、商品零售业等第三产业仍处于落后状态,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文教卫生、金融保险等高层次的行业比重偏低。20xx年湖北农产品加工率45%,低于全国50%的水平。湖北农产品加工值相当于江苏64%、广东51%、山东41%。

(三)环境设施不全,生态污染严重。随着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废水、废气、废渣不断增加,噪声加剧,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居民的健康。有关调查显示,在建制镇中,工业废水有专门处理装置的镇只占33.7%,居民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的镇只占49.4%,加上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废物总量增加,造成城镇周围的大部分水体制质量在三类水以下,大气、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加上小城镇受财力所限,环境治理差。

(四)市场网络落后,产品销售不畅。当前,全省大多数城镇市场特色不明显,为农服务、为主导产业服务的功能不完善。其中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都不到位,资源和产品输出渠道不畅;工业主导产品市场规模小,销售乏力,产品外销的售后服务水平不高。生产要素市场刚刚起步,缺乏强有力的经纪人队伍。各乡镇大多是处于独闯独干状态,秉持“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团结互助、合作发展”的服务理念的少。同“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抓好100个小城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100个年营业收入过20亿元、50个年营业收入过30亿元的小城镇的目标相比,任务还比较艰巨。

三、制约湖北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规划起点低,体制改革滞后。小城镇的暂住人口虽然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人们长期居住的愿望并不迫切,难以发挥其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一是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进城经商的农民,形成了既非市民又非农民的夹心阶层。也限制了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事业的农村劳动力取得城市户口的机会。二是现行的土地的买卖、出租、抵押、转让、入股存在很多问题,农民放弃土地难以获得合理补偿。三是城乡不平衡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数农民连基本的养老保险都无法满足,更谈不上像城镇居民那样还拥有医疗、失业、生育、意外事故等方面的保险,使农民顾虑很多,不愿意放弃土地迁居城镇。同时,城镇管理机构和法规不健全,市容市貌、环境卫、社会治安、市场管理、文化娱乐以及街道交通管理等社会问题没有列入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城镇脏、乱状况较为普遍,城镇建设活动失控,城镇总体环境严重失调。可见,我省小城镇建化设还处于一个低水平阶段。

(二)资金投入不足,延缓了小城镇建设。20xx年省财政安排了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其中5000万元用于100个重点镇建设,5000万元用于示范村的整治),带动全省100个重点镇计划投资8.31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1%。但全省城镇建设投资只占gdp的比重为2.59%,比全国5.22%的平均水平低2.63个百分点。与江苏、四川、重庆、湖南等省市相比,分别低1.15、0.70、3.24、0.50个百分点。20xx年全省重点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亿元,示范村完成投资5.2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3.1%、20.9%,启动了500个示范村的村庄整治任务。但国内不少省份对小城镇的发展实质性的政策扶持和投入都大大超越于湖北。如广东省在20xx年下发了《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意见》,明确提出了对277个中心镇给予10个方面来源的建设资金以及土地政策、管理体制等的支持,并从20xx年开始连续三年,省财政每年拨出2500万元作为全省中心镇规划补助经费。仅20xx年省直部门就对中心镇的各方面建设投入达数亿元,广州市则明确规定从20xx年开始每年安排每个中心镇1500万元统筹建设资金,一定5年不变。相比之下,湖北省财政加入小城镇建设的投入相差明显。

(三)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限制了城镇化的进程。1979-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累计减少了478.74千公顷(717.11万亩),年均每年减少15.96千公顷(23.94万亩),人均耕地由1978年的1.24亩减少到20xx年的0.81亩。可见,小城镇化的土地利用已成为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城镇建设利用率低,许多城镇盲目外延,土地利用粗放现象严重。二是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工业用地等生产性用地普遍偏大。

(四)以小产业为龙头的乡镇经济,其聚集效应先天不足。目前,全省多数镇级财政基本都属“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分有限,在城镇基础建设上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小镇融资能力较弱,建设资金短缺,导致小城镇建设吸引力不强,集聚效应难形成。同时,引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镇的建设规模,延缓了小区的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显现。如20xx年全省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5万家,其中一半以上落户中小城镇,但70%以上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产品质量不稳,缺乏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弱小。

(五)科技创新水平低,创业领头的人才不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人才的需求。当前,全省小城镇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懂生产、会管理的开拓型的青年人才贫乏,虽然近两年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选调下乡,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对城镇建设是杯水车薪。另外由于小城镇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留住人的机制不够健全,现有人才常有流失。因此,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一线,为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作为扩大内需的有效抓手,小城镇的建设应重点发挥重点小城镇的示范效应,优先支持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城镇;优先支持有资源、有特色和有主导产业支撑的小城镇;优先支持经济发达、城镇密集的小城镇,通过重点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方式,形成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1、加强重点镇建设,提升城镇集聚发展能力。当前,要重点地建设和发展中心城镇。高起点编制中心镇镇域、镇区和中心村三个层次的规划,并与城市总体概念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交通、水利、土地、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应当在积极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效益,推动小城镇发展,应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强化小城镇的集聚功能。要克服单纯把小城镇视为培育市场、聚集人口的场所,而应以实现现代化、社会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高度,着眼于从提高小城镇的整体功能上去完善小城镇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消费中心。

2、依托城镇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村主导产业。当前,中小城镇的发展要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分类指导,扶优扶强,梯次推进”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以经济大发展促进小城镇的大发展,做到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努力实现兴一座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转移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致富一方群众。一是把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工业化结合起来,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合理确定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型小城镇。二是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建设小城镇工业集中区,以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小城镇发展。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开展生产经营,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到小城镇经商办企业。四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相关商贸流通业。五是引导发展小城城镇房地产业,鼓励引导城镇居民向现代化住宅消费模式转变,提升小城镇的品位。坚持在“好”优先的前提下注重小城镇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拓宽小城镇投融资渠道。加快小城镇建设,资金是关键。一是充分发挥市场筹资功能,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推进小城镇土地资产经营和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二是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小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投资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轨道。

4、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现阶段,管理体制与小城镇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迫切问题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对新入户的居民,在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农民离土离乡,加快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镇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坚持不懈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和推进“百镇千村”工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农村承包土地依法流转,发挥产业的集聚效益;进一步完善收入和分配机制,吸引城市国有、集体企业中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熟练工人充实到乡镇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去;进一步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10

我镇把城镇经济作为发展重点,精心经营城镇,大力聚集和培育产业,努力推动农民工就业。一是形成了服务“三农”的窗口。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镇人口达到8000多人;初步发展起来的商贸服务业、加工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工作与生活;健全的民生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周边”、“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产业集聚的载体。我镇形成了生资批发、建材批发、生猪购销等市场。“全天候”商贸城的建成使用,为城镇商业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镇区各类工商业户发展到400多家,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充分发挥镇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

密集型企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目前城镇企业发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属铸造、足球加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毛衣针织、纺织等支柱产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构建起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平台。扶持创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充分发挥外出打工农民技术、资金、经验丰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优势,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宣传,组织实施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本领,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目前我镇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6家,吸纳农村劳动力500多人。四是建设城镇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今年在镇政府驻地正式启动了农民新社区建设项目。农民新社区根据城镇聚集的需要,坚持“尊重民意、规模开发、集约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则,规划建设新型农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农民新居主体完工,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农民新社区建成后不仅可集聚人气,更为农民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11

一、概述

十八大后,我国城镇化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虽然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问题也日益凸显。而解决当前的矛盾和问题是城镇化提升的重要内容。本文浅析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些问题,并就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给予了相应的分析。60年城镇化发展,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在一个农业分量很重、正在加速工业化的大国,如何发展城镇化,是一个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全新事业。60年间,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走出了一条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60年前刚刚建立的新中国,面对贫弱的局面,首先升腾起的是工业化的梦想。正是工业化的发展,带动着城镇化的进程。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大项目带动了城镇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了5个百分点。而在改革开放后,城镇化的步伐明显加速,关于城镇化路径的选择也成为议论的焦点。

二、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是由我国学者创造的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与城市化的概念一样,“城镇化”也有众多解释。一般学者定义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四个方面: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四,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概括起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对进一步理解其本质特征是有益无害的。

三、城镇化发展的问题

1、城镇人口增长过快。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城镇化既可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会加重城镇水、电、燃气等资源消耗的负担,增加生活垃圾、废气、污水等废弃物的排放。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自然伴随着人口增长。但增长过快,一旦其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排泄量超出了城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就会带来城镇环境污染。然而据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来我国的小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大量的人口流进小城镇,这无疑给小城镇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带来严重的考验,同时大量的待业者就业困难,这将给严重影响城市的社会治安。

2.小城镇建设缺乏宏观规划,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仍局限在大城市,新兴小城镇的建设基本处于缺乏规划的无序状态,小城镇的建设带有很

大的随意性,城镇布局零乱,工业区、居民区等交错分布,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不仅给城镇的管理带来不便,同时也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了环境治理的难度;有的小城镇甚至放弃已经形成的原有集镇,重新征地建设新城镇。城镇的水、电、煤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布局、存在重复布局、施工的现象,不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降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农村人与地之间的矛盾变得更为突出。

3.乡镇企业中的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核心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我国乡镇企业的显著特点是布局分散,在环境管理不便、污染治理困难的难题。此外,乡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设备陈旧,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企业短期行为严重,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由于乡镇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和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是乡镇企业在经济上所不能承受的,同时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也缺乏应有的环境意识,致使现今众多乡镇企业中严重环境问题的产生难以避免。

4、谓“被城镇化”,可分解为土地的“被城镇化”和农民的“被城镇化”。最近舆论热炒的“鬼城”蔓延,就是土地“被城镇化”的集中体现;而农民的“被城镇化”,则是指一些地方的农民被强制交出原有的承包土地、宅基地和住房,得到的只是新型社区的一套楼房和少量补偿,社保、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都付诸阙如。这样一种“城镇化”,实际上演变成了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其本质是对农民利益的剥夺。它一方面加剧拉大了贫富差距,制造和激化官民矛盾,埋下社会不稳定的种子;另一方面又制造出大量“空城”、“鬼城”,放大并积累了房地产业本已存在的泡沫,催生出产业危机和金融危机,与中央推进城镇化的宗旨和目的南辕北辙。

四、城镇化过程中婚姻问题

我们根据问题发布了调查问卷

如果您选择恋爱对象[矩阵单选题]

您父亲对您选择结婚对象的意愿

五、问题分析: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儿女婚姻的问题上有些许的小改观,北京的家长都愿意自己的儿女找北京的对象,同时也有部分家长的观念改变了,同意自己的儿女找个外省事的对象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然而儿女的个人意愿,也有所转变,婚姻是一般社会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美满幸福的婚姻离不开对婚姻本身恰当合理的认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是如何看待“婚姻”这一概念的呢?对于婚姻与爱情的关系,0.74%的受访者认为“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其余9.26%的受访者认为“婚姻中有爱情最好,没有也无所谓”。同时在如何定义婚姻的问题上,81.48%的受访者选择“婚姻是爱情的升华”,3.7%的受访者选择“婚姻是爱情的坟墓”,1.85%的受访者选择“婚姻是繁衍后代的义务”,另有12.96%的受访者发表了其它看法,在此不一一列出。另外对于婚姻与金钱的关系,88.89%的受访者表示“要累积一定的经济基础才与相爱的人结婚”,5.56%的受访者表示“只要有爱情就可以结婚,不需要考虑金钱”,5.56%的受访者表达了其它观点,在此不一一列出。由此不难看出,在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心中,“爱情”仍然是决定婚姻的关键性因素,但这个“爱情”并不是独立于其他一切存在的,而是与现实环境紧密相连的,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证才能做出结婚的决定。当然也有小部分人(5.56%)把婚姻看做“纯粹的爱情”,不需要其他东西,这种看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但我们并不提倡,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只有爱情的婚姻其实是难以维系的。在回答“结婚是否只是两个人的事”这一问题时,72.22%的受访者选择“不是,要考虑家人或朋友的感受”,20.37%的受访者选择“是”,7.41%的受访者选择“不是,要为下一代着想”。而在看待大学恋爱与婚姻的关系上,87.04%的受访者表示“真心相爱的话,大学恋爱有可能会发展成婚姻”,7.41%的受访者表示“大学恋爱只是玩玩而已,与婚姻无关”,5.56%的受访者发表了其它看法,在此不一一列出。可以看出,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恋爱时就已经多多少少地考虑以后会不会结婚的问题,在考虑这一问题的时候,他们还会顾及身边其他因素,而不光是两个人之间的感觉。在恋爱的时候我们只是与对方的“现在”相处,只认识他或她目前的一切或大部分。一旦结婚,就意味着不仅要接受对方“现在”的所有,而且要接受对方的“过去”并与之一起开展新的生活。“过去”包括他或她的父母至亲、生活习惯、成就或挫折,以及可能影响现在的一切往事。恋爱不必涉及家庭,而婚姻必须涉及家庭,并且婚姻本身就是为了建立新的家庭。这样看来,用概念来形容恋爱和婚姻更为妥当,这是人生的两个有密切关系但很不相同的概念,互相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替代互换。虽然都是以两个人,即使是相同的两个人为主体,但涉及的内涵却有很大的差别。恋爱与婚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各自针对两个不同的范畴,如果在一个范畴里运用属于另一个范畴的概念,并被这个错位的概念引导行事,则做错事的机会就会大增。也就是说,如果在恋爱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在结婚时要考虑的问题,那么你的恋爱就难以得到真正的快乐。例如,交男女朋友时就要立即考虑家里人是否同意接受,而不是关注两个人本身是否真的适合一起生活?如何使两个人相处得更快乐甜蜜?等等。反过来,到了结婚的时候考虑的问题却与恋爱时仍然一样的话,婚姻也难以圆满。

六、结束语

城镇化的更好发展将推动我国城市与农村、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合理发展。因此,认识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建设生态的、和谐的发展模式,以推动我国城市、农村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12

20xx年10月22日镇政协活动小组对我镇小城镇建设进行了周密调研,了解了镇小城镇建设的实际状况,听取了一些意见和推荐,从中受到了许多启示。现将此次调研状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现状

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镇今年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集镇卫生环境显著改善,“脏、乱、差”现象初步得到遏制。调查中,无论是路上的行人、商贩还是集镇街道两边的居民,都一致的认为的街道较先前干净、整洁。今年以来,街道居民用心响应镇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及时拆除违章建筑、厂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二是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突出问题进行长效管理。每条街道增设了垃圾池,成立城管中队,定时清扫收集清运垃圾,持续镇区内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洁卫生。三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透过书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城乡卫生同治的重要好处和具体做法,全镇掀起了城乡卫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规划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房屋建设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建筑房屋参差不齐,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

1目前集镇市场规模过小

这是在调查中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的集镇市场规模偏小,许多小商贩便占道经营、随地摆摊、随意搭建厂篷,由此成为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根源。街道两边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满意一些商贩在门前占道经营,许多商贩也饱受“脏、乱、差”之苦,迫切需要政府来来统一划线。

2道路设施配套性差

(1)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

从镇政府至集镇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2)绿化覆盖率低,绿化树不足,分布零乱。

在我镇城管中队制定的《镇区“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镇区居民户新建房屋实行自主绿化,绿化的树种务必一致,但绿化的树种并未做统一规定,而且执行效果不明显。

(3)电线杆新旧并立,参差不齐;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分布无序。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潜力较弱,直接影响了我镇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推荐

(一)高度重视前期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尊重。与其它乡镇相比,我镇在规划设计上稍显落后。当前,全国正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委、县委也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据本地条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把规划设计与城乡同治结合起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开拓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主要应做好以下建设工程:建设具有必须规模的集镇农贸市场;硬化镇区内的主街道;改造电线杆和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楼,配套建设宣传专栏、阅报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楼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民众,扩大宣传的舆论阵地。

(三)用心筹措建设资金

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因此,务必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充分利用级差地租,透过对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出让、转让和出租,筹措建设资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将准经营性和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推向市场。要放宽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建设镇的公用设施,如农贸市场、医院、校园等。要鼓励能人大户以参加某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成立公司,负责筹措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或项目承包,并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和收费。同时,还要用心探索项目融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外商、外资到投资建设,逐步构成“市场主导,多方投资”的新格局。

总之,就是要摆脱单纯依靠财政的被动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13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近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迅速推进,如何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繁荣农村经济“双赢”?最近,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到××镇进行了典型调查。

××镇是××县的一个边远乡镇,距县城57公里,与重庆市××县××镇毗邻。该镇小城镇建设自1995年起步,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征地200余亩,建房11.7万平方米,改造旧房3.2万平米,新建街道12条,硬化道路33600平方米,新增程控电话1500余门,水、电、气、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等设施逐步完善。20xx年全县文明场镇竞赛考核评比中,该镇以99.5分获得第一名。原创:发展小城镇,不仅改变了××的场镇面貌,而且使××镇成为周边乡镇的商贸集散中心,场镇呈现出人气旺、商气活、财气浓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全镇可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433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元,同比增加150元。该镇的主要作法是:

一、坚持“四高标准”,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和扩张

××镇作为一个农业镇,工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就农业抓农业肯定不行,引进大企业的可能性也小,怎么办?镇党委、政府经过思索,决定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强镇利民、寻求新的经济支撑的第一要务来抓,作为农村经济起飞的载体来抓。于是,“城建兴镇”战略便成为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整个场镇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以“四高”为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整个场镇进行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的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综合性、超前性、效益性和可行性。始终着眼发展,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做到既保证阶段目标的实现,又不改变规划或降低标准。为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镇党委、政府还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到重庆、泸州、宜宾等地参观学习,为场镇规划布局提供超前的思维构想和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是高水平设计。先后邀请××市建筑学院、××市设计室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现场设计,在立意上突出新、特、美、实用,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择优选样后再付诸实施。今年新建、改建竣工的8幢楼房,都注重了立面造型新颖美观、滤布色调搭配适宜和谐、功能结构合理完善,改变了以往规划设计中“一般化、一溜齐、一个样”的现象。

三是高投入建设。仅今年1-11月,全镇共投入146万元资金加快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在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上做文章。硬化场镇道路4200平方米,修下水道1120米,新装路灯65盏,新建花坛81个,新增绿化带1440平方米,全面改造了水电、通讯、电视及排污系统;大力加快“四个一”工程建设进程,总投资55.7万元修建的一个中心广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汽车站、一个垃圾处理场,预计明年初可以全部竣工。四是高标准把关。集体和私人的建筑工程,均发包给建设水平高、完成质量好、社会信誉佳、具有资质的建筑单位和能工巧匠修建。镇党委、政府组织国土、建设等有关单位现场监督,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并严格把好验收关。

二、立足“四个到位”,着力提升小城镇质量和水平

一是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搞好小城镇建设,压滤机滤布对于加速商品流通、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度重视场镇建设工作,牢固树立起“抓场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场镇建设和发展工业、农业摆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副组长,建设、工商等乡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征地、规划、设计、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又将各项工程和建设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一位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并与其工资、奖金挂钩,逗硬奖惩。

二是宣传到位。镇党委、政府响亮地提出了“××镇是我家,文明城镇靠大家”,“创建文明场镇就是抓经济发展”等口号,号召全镇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创造优美的场镇环境;组织居民学习《城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文明常识,加强“三德”和“三个主义”教育,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中普遍形成了一种勤奋创业、爱镇爱家,有利于加快场镇建设的思想舆论氛围,加深了人们对推进小城镇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资金到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在投入。镇党委、政府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把场镇作为商品来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大力吸引外资投入参与小城镇开发,因地制宜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吸农、加速发展”的路子。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统征统管,并着力建立场镇资本的生成机制,以政策性投入和生产要素投入为主,选择让开发商能够赚钱的项目,使无利变有利,资源变资金,让土地在流动中升值。今年1-11月,新增建设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达625万元,全部属个人投资。今年城镇建设收益约80万元,除拿出20万元用于合金会个人股金兑付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场镇建设再投入。

四是管理到位。镇上成立了专门的场镇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考核管理制度,派出所、建设、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齐抓共管,整治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效果突出。镇上购置了垃圾车,聘请了保洁工,对垃圾实行定时清运,街道随时保洁。对“乱摆、乱放、乱建、乱倒、乱停、乱贴”等现象进行坚决整治,实行“四归”,即坐商归店、行商归市、车辆归点、广告归栏。切实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反对欺诈暴利,要求经营者明码实价、亮证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在各行业中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居民中开展争做文明镇民活动,居民的思想素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明显增强。形成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和睦友善、尊老爱幼的良好社风。

三、注重“四个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特色经济。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党委、政府立足镇域经济特点,着重抓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确立了蔬菜、水果、竹木、畜禽四大支柱产业。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通过市场源源不断销往外地,特产“仁”字豆腐干更是远销重庆、达州等大中城市。随着场镇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和功能的日益完善,××镇还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场镇从事二、三产业。几年来,全镇就地安置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小城镇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开启了希望之门。村民周××搞养殖业,投资20余万元养蛋鸡1万余只,年收入达15万余元;朝阳村9、10社蔬菜种植形成规模产业,今年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将增加13元。市场的吸收,利益的驱使,政策的开放,使农民不再囿于有限的土地,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纷纷告别以往传统农业单一、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进城入镇,建房经商,自觉走上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2、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工业强镇。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向场镇集中,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支撑力强的骨干支柱企业。如矸砖厂一年可生产矸砖1200万匹,原创:产值达108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该镇农民与*县业主合资70余万元新建的页岩砖厂,预计年产值可达196万元。彩瓦厂系回引工程,由打工青年周*等回乡创办,今年可初创工商税5万元左右。

3、与商贸流通相结合,繁荣场镇经济。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发展,旺盛的人气有效地剌激了商贸流通。××镇不仅将周边乡镇的农民群众吸引了过来,连重庆的商人都云集赶来搞展销会。镇中心黄金地段的地价已攀升至每平方米3000元。以运输、餐饮、服装、文化娱乐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600余户,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424人。

4、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文经互促互进。场镇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观音镇适时引导兴建中心广场等一批开放性的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同时,活跃的场镇文化集聚了旺盛的人气,带来了商贸流通的新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14

近年来,湖北各地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为支撑,以大中小城市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乡村集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扩大对农业的服务领域,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社会中心,带动了全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但同时,湖北的小城镇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加快湖北小城镇建设任重道远。

一、湖北小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xx年以来,湖北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为重点,以“产业兴镇”为目标,从现实条件出发,突出小城镇发展重点,不断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大力提升小城镇功能和改善小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有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小城镇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城镇化的基础支撑。截至20xx年底,湖北省城镇化水平达到45.2%,比上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湖北省现有小城镇942个,其中建制镇735个,乡集镇207个。

(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一批特色城镇成长为新的区域中心。近年来,湖北各地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扭在一起抓,全省小城镇迅速崛起,涌现出了宜昌龙泉、荆州容城、襄樊双沟、阳新富池等一批各具特色、闻名遐迩的明星城镇。小城镇已经成为全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聚的中心,成为湖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如监利县容城镇是一个紧镑长江的著名历史古镇。为了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镇委、镇政府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发展城郊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机械、化肥、造纸、陶瓷、铸造、棉纺、毛纺、制药、食品、酿酒、木材加工、电器仪表等行业生产的优质主导产品驰名省内外。目前,该镇城内各村拥有较大规模的村办、组办企业,市场、商店等经济实体近100家,城区大部分村级收入超过了100万元,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全镇经济规模效益明显,已率先形成了农村产业化格局。同样,夷陵龙泉镇在多年的实践中,坚持把实现龙泉率先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推动镇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出一条“城镇工业化、农村集镇化、镇村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他们一方面扶持本土企业稻花香集团打造百亿产业集群,一方面做大做强以三峡泵业为龙头的机电工业集群,科学规划建设魏家畈轻工业园。20xx年该镇规模工业企业7家,中小企业197家,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7.0亿元,同比增长5.9%;税收入库额完成4354万元,同比增长12.3%。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实现10757元,同比增长10.3%,成为夷陵区经济重镇、全市工业第一镇、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和全国文明村镇。

(二)小城镇的城乡融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几年,全省各地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实施一批农业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全省乡镇企业正迅速突破“三就三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为生产、为生活、为市场)的分数布局模式,向农村小城镇、工业小区集中。20xx年全省乡镇企业进城办企业和异地办企业6923家,创增加值24.35亿元。全省70%以上的乡村企业集聚在小城镇,已设立乡镇工业小区78个,一批经济发达的乡镇以企业为支撑,把发展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如近年来,钟祥市以中小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86家,拥有7个省级农产品名牌产品,6个湖北省著名商标,28个绿色食品。初步形成了以中粮集团为主的粮油加工集群,以雨润集团为主的肉类加工集群,以汇源集团为主的饮料食品加工集群,以进鑫公司为主的棉纺加工集群。钟祥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6%,农产品加工业集群被评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去年全钟祥市农业总产值达到79.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78元,增长14.4%。

(三)小城镇的产业经营,夯实了县域经济的经济基础。20xx年,湖北省79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达6060亿元,增长14.0%,增速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4%。其中21个县市区的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比前年新增10个,仙桃、潜江和曾都区的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县域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高出全省4.2个百分点,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45.1%。同时,县域和农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xx年,湖北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09.9亿元,增长25.2%,其中县以下农村消费增长22.8%,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56%。

(四)小城镇的园区建设,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年来,湖北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已超过1000万人,其中跨省转移700万人。20xx年全省乡村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0xx.77万人,比上年增加48.16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达到35.92万人,比上年减少0.59万人,同比下降1.6%;非农业劳动力达到20.45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49万人,同比增加7.8%。小城镇的迅猛发展,使城镇吸纳就业、集聚人口能力快速提升。

(五)小城镇的城郊经济,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近几年,全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作为基本方向,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同时,一批重要城镇的城郊经济发展迅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帮助了农民增收。如十堰市张湾区立足城郊优势,围绕丰富城区市民“菜篮子”、“果盘子”、“餐桌子”、“茶杯子”、“钱袋子”,采取政策驱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科技助动“四轮驱动”措施,全力打造“蔬菜、林果、畜禽养殖、打工经济”为主导的“四个亿元”工程,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去年,全区仅蔬菜专业村达到43个,菜农达到3万多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年蔬菜上市量8500万公斤,实现产值1.3亿元,为当地农民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二、湖北小城镇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目前,全省734个镇是近年并乡并镇的结果,大多为“小镇区、大农村”,甚至未脱离集镇的痕迹,城镇平均人口不足1.2万人,多数建制镇不足1万人,最小的镇人口仅千余人。由于小城镇存局不合理,人口规模小,产业不集中,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经济实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在20xx年、20xx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两届全国“千强镇”的名单,湖北由3个变成空白。而中部的湖南和河南各有9个,山西有7个,安徽和江西各有2个。在20xx年的中部百强县(市)名单中,山西有15个、安徽有12个、江西有9个、河南有41个、湖南有17个、而湖北有11个,与湖北在全国和中部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二)产业层次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多数城镇属于自发形成的传统农业服务型的行政中心,结构单一,没有使得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缺乏产业支撑。全省小城镇产业发展基本上还是呈现出以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为主体、二、三产业比重很小的结构特征,总体产出功能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特别是饮食服务业、商品零售业等第三产业仍处于落后状态,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文教卫生、金融保险等高层次的行业比重偏低。20xx年湖北农产品加工率45%,低于全国50%的水平。湖北农产品加工值相当于江苏64%、广东51%、山东41%。

(三)环境设施不全,生态污染严重。随着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废水、废气、废渣不断增加,噪声加剧,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居民的健康。有关调查显示,在建制镇中,工业废水有专门处理装置的镇只占33.7%,居民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的镇只占49.4%,加上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废物总量增加,造成城镇周围的大部分水体制质量在三类水以下,大气、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加上小城镇受财力所限,环境治理差。

(四)市场网络落后,产品销售不畅。当前,全省大多数城镇市场特色不明显,为农服务、为主导产业服务的功能不完善。其中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都不到位,资源和产品输出渠道不畅;工业主导产品市场规模小,销售乏力,产品外销的售后服务水平不高。生产要素市场刚刚起步,缺乏强有力的经纪人队伍。各乡镇大多是处于独闯独干状态,秉持“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团结互助、合作发展”的服务理念的少。同“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抓好100个小城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100个年营业收入过20亿元、50个年营业收入过30亿元的小城镇的目标相比,任务还比较艰巨。

三、制约湖北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规划起点低,体制改革滞后。小城镇的暂住人口虽然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人们长期居住的愿望并不迫切,难以发挥其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一是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进城经商的农民,形成了既非市民又非农民的夹心阶层。也限制了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事业的农村劳动力取得城市户口的机会。二是现行的土地的买卖、出租、抵押、转让、入股存在很多问题,农民放弃土地难以获得合理补偿。三是城乡不平衡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数农民连基本的养老保险都无法满足,更谈不上像城镇居民那样还拥有医疗、失业、生育、意外事故等方面的保险,使农民顾虑很多,不愿意放弃土地迁居城镇。同时,城镇管理机构和法规不健全,市容市貌、环境卫、社会治安、市场管理、文化娱乐以及街道交通管理等社会问题没有列入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城镇脏、乱状况较为普遍,城镇建设活动失控,城镇总体环境严重失调。可见,我省小城镇建化设还处于一个低水平阶段。

(二)资金投入不足,延缓了小城镇建设。20xx年省财政安排了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其中5000万元用于100个重点镇建设,5000万元用于示范村的整治),带动全省100个重点镇计划投资8.31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1%。但全省城镇建设投资只占gdp的比重为2.59%,比全国5.22%的平均水平低2.63个百分点。与江苏、四川、重庆、湖南等省市相比,分别低1.15、0.70、3.24、0.50个百分点。20xx年全省重点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亿元,示范村完成投资5.2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3.1%、20.9%,启动了500个示范村的村庄整治任务。但国内不少省份对小城镇的发展实质性的政策扶持和投入都大大超越于湖北。如广东省在20xx年下发了《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意见》,明确提出了对277个中心镇给予10个方面来源的建设资金以及土地政策、管理体制等的支持,并从20xx年开始连续三年,省财政每年拨出2500万元作为全省中心镇规划补助经费。仅20xx年省直部门就对中心镇的各方面建设投入达数亿元,广州市则明确规定从20xx年开始每年安排每个中心镇1500万元统筹建设资金,一定5年不变。相比之下,湖北省财政加入小城镇建设的投入相差明显。

(三)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限制了城镇化的进程。1979-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累计减少了478.74千公顷(717.11万亩),年均每年减少15.96千公顷(23.94万亩),人均耕地由1978年的1.24亩减少到20xx年的0.81亩。可见,小城镇化的土地利用已成为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城镇建设利用率低,许多城镇盲目外延,土地利用粗放现象严重。二是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工业用地等生产性用地普遍偏大。

(四)以小产业为龙头的乡镇经济,其聚集效应先天不足。目前,全省多数镇级财政基本都属“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分有限,在城镇基础建设上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小镇融资能力较弱,建设资金短缺,导致小城镇建设吸引力不强,集聚效应难形成。同时,引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镇的建设规模,延缓了小区的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显现。如20xx年全省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5万家,其中一半以上落户中小城镇,但70%以上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产品质量不稳,缺乏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弱小。

(五)科技创新水平低,创业领头的人才不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人才的需求。当前,全省小城镇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懂生产、会管理的开拓型的青年人才贫乏,虽然近两年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选调下乡,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对城镇建设是杯水车薪。另外由于小城镇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留住人的机制不够健全,现有人才常有流失。因此,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一线,为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作为扩大内需的有效抓手,小城镇的建设应重点发挥重点小城镇的示范效应,优先支持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城镇;优先支持有资源、有特色和有主导产业支撑的小城镇;优先支持经济发达、城镇密集的小城镇,通过重点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方式,形成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1、加强重点镇建设,提升城镇集聚发展能力。当前,要重点地建设和发展中心城镇。高起点编制中心镇镇域、镇区和中心村三个层次的规划,并与城市总体概念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交通、水利、土地、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应当在积极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效益,推动小城镇发展,应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强化小城镇的集聚功能。要克服单纯把小城镇视为培育市场、聚集人口的场所,而应以实现现代化、社会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高度,着眼于从提高小城镇的整体功能上去完善小城镇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消费中心。

2、依托城镇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村主导产业。当前,中小城镇的发展要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分类指导,扶优扶强,梯次推进”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以经济大发展促进小城镇的大发展,做到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努力实现兴一座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转移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致富一方群众。一是把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工业化结合起来,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合理确定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型小城镇。二是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建设小城镇工业集中区,以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小城镇发展。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开展生产经营,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到小城镇经商办企业。四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相关商贸流通业。五是引导发展小城城镇房地产业,鼓励引导城镇居民向现代化住宅消费模式转变,提升小城镇的品位。坚持在“好”优先的前提下注重小城镇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拓宽小城镇投融资渠道。加快小城镇建设,资金是关键。一是充分发挥市场筹资功能,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推进小城镇土地资产经营和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二是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小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投资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轨道。

4、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现阶段,管理体制与小城镇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迫切问题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对新入户的居民,在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农民离土离乡,加快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镇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坚持不懈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和推进“百镇千村”工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农村承包土地依法流转,发挥产业的集聚效益;进一步完善收入和分配机制,吸引城市国有、集体企业中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熟练工人充实到乡镇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去;进一步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推荐内容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