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9篇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9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2-23 12:18:47 推荐访问: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9篇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篇1

▼▼目录▼▼毛相林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白晶莹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刘虎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李玉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张小娟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张桂梅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赵亚夫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姜仕坤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夏森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黄文秀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篇2

下庄的地形像一口井,三面是绝壁,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米,村民住在井底,外出只能沿着东面的缓坡爬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悬崖上摔死的村民有23人,摔伤的有60余人,摔残的有15人。

山外的东西运不进来,下庄的东西卖不出去,一村人就守在下庄受穷。

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修路。他在动员大会上说:“不修路没得出路,不修路还会死更多的人!”

于是,村民每人捐资10元,凑了3980元;每户每年卖一头肥猪,又凑3.84万元;党员干部捐款,再凑两三万元;凡是在村里有承包地的村民,要么投劳力、要么交钱,每天20元……

绝壁上修路就是赌命。毛相林带头在绝壁上悬空钻炮眼、安放炸药雷管,带头搬石头、铺路。晚上,他睡在窝棚最外面,在腰杆上拴根保险绳,另一头系在老树根上,怕夜里翻身掉下悬崖。他说:“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

1999年,刘恒玉的女婿、28岁的沈庆富,第一个死在修路的悬崖上。50多天后,落石裹着黄会元坠向深渊。

毛相林问大家:“这路修还是不修?”大家举起了紧握的拳头:“修!”

七年修路,没钱没物资了,毛相林带头贷款1万元,他甚至将妹妹临时寄存在他那里的3000元钱“挪用”了。

七年修路,6条鲜活的生命留在了这条绝壁路上。毛相林带领村民强忍悲痛,咬牙修路。

2004年3月,一条2米多宽、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篇3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篇4

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先后有6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04年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05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16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篇5

在巫山县竹贤乡,大巴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天路”的崎岖山道。道路尽头的下庄村,四面被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包围,因其仿佛置身万丈深井中,而得名“下庄”。

在竹贤乡一带,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20多年前,时任村支书的他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开凿天路,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

如今,这条路已被拓宽、加固,村里先后发展起柑橘、乡村旅游等产业,“绝壁天路”又成为村民的致富路。

不甘“坐井观天”

带领村民绝壁开路

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群山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路的一侧连着绝壁,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毛相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毛相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毛相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正如歌谣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

2004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不甘落后

发展产业铺就致富路

“天路”改变了下庄人的命运。

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光修路还不够,下庄的村民更盼着脱贫致富。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不甘落后的下庄人向贫穷发起了挑战。

“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每次院坝会,毛相林都给村民们打气。

听说曲尺乡柑橘种得好,果农一年可收入好几万元,毛相林眼热了。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不已。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把“触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见缝插针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脚板磨起了泡,他套双袜子又出门,直到把结满西瓜的瓜地“复制”到下庄为止……

与此同时,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南瓜、芝麻、小麦等农作物,配套开设了厂房,加工麻油和麦子面条,使下庄村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刚回家时,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树深深吸引。在毛支书的带领下,这几年,下庄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下庄村“电商达人”王石感慨道。21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前年,刚刚中专毕业的他放弃沿海的工作机会返乡创业。他巧识商机,将村里的农产品放在网上销售,第一年就挣了十多万元,“尤其是村里的柑橘,每年刚一上市就成了网红‘爆款’,行情最好时,我一天共销售出200多单。”

在下庄村,这几年,像王石这样的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为下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比20年前增长了4倍。

打造民宿村落

实现效益叠加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谣。站在“天路”的尽头,他心里还有着一箩筐打算。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篇6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谣。站在“天路”的尽头,他心里还有着一箩筐打算。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篇7

11月17日,本报报道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数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展现了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一锤一凿,凿通出山路,现在又带领村民迈向致富路。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驻村干部周勇说。

“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篇8

“天路”改变了下庄人的命运。

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光修路还不够,下庄的村民更盼着脱贫致富。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不甘落后的下庄人向贫穷发起了挑战。

“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每次院坝会,毛相林都给村民们打气。

听说曲尺乡柑橘种得好,果农一年可收入好几万元,毛相林眼热了。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不已。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把“触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见缝插针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脚板磨起了泡,他套双袜子又出门,直到把结满西瓜的瓜地“复制”到下庄为止……

与此同时,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南瓜、芝麻、小麦等农作物,配套开设了厂房,加工麻油和麦子面条,使下庄村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刚回家时,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树深深吸引。在毛支书的带领下,这几年,下庄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下庄村“电商达人”王石感慨道。21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前年,刚刚中专毕业的他放弃沿海的工作机会返乡创业。他巧识商机,将村里的农产品放在网上销售,第一年就挣了十多万元,“尤其是村里的柑橘,每年刚一上市就成了网红‘爆款’,行情最好时,我一天共销售出200多单。”

在下庄村,这几年,像王石这样的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为下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比20年前增长了4倍。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篇9

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先后有6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04年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05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16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推荐内容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