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2023年)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2023年)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18 08:15:03 推荐访问: 乡村 乡村【最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12篇 乡村一体化村卫生室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2023年),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2023年)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 不仅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更是一座农业比较优势凸显的城市。她“三山两水五分田”,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早在新石器时代,凌家滩先民就在这片热土上种植水稻、酿造美酒。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质朴的人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先试先行、勇于创新,“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享誉全国;与“北寿光”齐名的“南和县”享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美誉;精米率高、饱满细长、晶莹剔透的“含山大米”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地理标志稻米产品。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更是将乡村振兴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中农办、农业农村部多次莅临我市指导调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我市乡村振兴先进经验,我市连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先进市,首次评比更是位列全省首位。

  一、强统筹、重布局。我市地形地貌多样、产业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特色田园乡村”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十四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战略定位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先导区、长三角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将通过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长三角现代农业创新创业高地等“三地”创建,形成“一横两纵四区多组团”(一横:跨江产业融合发展带;两纵:江南都市农业发展带、江北高效农业发展带;四区:跨江产业融合发展区、沿江平原高效农业区、浅山丘陵特色农业区)的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基础产业(优质粮油、现代畜禽)、优势产业(绿色蔬菜、生态水产)、特色产业(精品林果)、潜力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物流业)等协同发展、比翼齐飞。

  二、强机制、重推进。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完善机制、系统推进、狠抓落实。为此,我们在政策设计、调度推进、联络协调 3 个层面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在政策设计层面,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乡村振兴规划,发布了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分年度明确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确立了“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建设硬任务—产业项目政策”工作项目化推进的完整体系。在调度推进层面,实施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季度“大调度”、市委农办每月“小调度”的调度机制。通过“现场看、通报评、领导点”等形式,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调度。特别是在引导民间资金参与乡村振兴方面,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涉农资金整合管理,重点在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生态农业发展上持续用力。设立 2000 万的产业资金专项支持民营企业,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亿元,兴建了等大型农业企业个。在联络协调层面,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情况通报、领导约谈等制度,推进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如在申请专项债方面,申报农林类专项债亿元,绝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民间资金对乡村振兴投入的吸引力,等多家农业民营企业在我市投资兴业。在帮扶农业民营企业方面,实施领导带队“四送一服”工作,今年已帮扶农业企业完成各类问题 56 项,涉及土地审批、生态环保、招工招聘、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多个领域。

  三、强特色、重创新。乡村振兴是个长期工程,必须试点先行、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我们创新开展了乡村振兴“点线面”示范工程。在点上,创建农村“美丽庭院”。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 “院美”、“室美”、“人美”。目前,已成功创建 6000 户。在线上,创建“山水诗都环线”。重点建设环大青山、围乌路、省道等乡村振兴示范线,将特色山水资源、乡村旅游 点、特色田园乡村、精品民宿等“串珠成线”,构建我市“最美乡村大道”。在面上,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聚焦特色产业培育、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等要素,以 3A 景区或浙江 A 级景区标准,重点建设含山褒禅山片区、和县鸡笼山片区、当涂大青山片区等 7 个示范片区,打造“看得到徽风皖韵、记得住美丽乡愁”的特色田园精品片区,努力成为“长三角最美乡村打卡地”。

  四、强重点、重成效。乡村振兴涉及面众多,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执行、注重成效。率先实现禁捕退捕。推行禁捕退捕 “四有一畅” 工作法(有房住、有工作、有学上、有社保、心情舒畅),退捕渔户 2984 户,拆解各类渔船 5651 艘,在全国率先完成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工作。农民收入领跑全省。实施工业反哺促增收、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鼓励创新创业促增收等系列工程。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4 万元,增幅 8.3%,绝对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位居全省前列。和县台创园、当涂县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经开区食品经济开发区、花山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跻身全省加工园 20 强;现有亿元以上龙头企业 32 个,5 家企业(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 50 强。其中,蒙牛集团即将成为百亿农业产业规模企业。农业改革勇立潮头。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改革的落脚点,率先启动并完成农村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村均收入 44.35 万元,经营性收入 50 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126 个、占比 29.9%,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均居全省首位。

  今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升政治站位,高起点谋划乡村振兴工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要求,切实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治责任,积极谋划乡村振兴新蓝图。

  一是把紧“方向舵”,贯彻上级精神。县委、县政府、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示范带头,第一时间传达学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抓好贯彻落实。今年来县委常委会研究 15 次,政府常务会研究 14 次,高位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二是吹响“集结号”,推进乡村振兴。研究制定了《苗族自治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 年)》,为全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政策指引,工作机制运行顺畅。

  三是建立“联席会”,落实工作机制。为确保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落在平常,县委县政府每月一次专题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一次工作例会安排布置具体工作、每月一次县直部门联席会议调度相关工作;各乡镇、村每月一次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工作例会,动态摸排并清零相关问题。

  (二)突出工作重点,高站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着力抓了 9 个方面工作。

  1.抓延续,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制定出台了《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脱贫户和监测户帮扶的若干措施》,重点突出“四抓、四强化、二十四接续”,确保过渡期内对脱贫户尤其是监测户帮扶政策不留空档,保障全县 4.4 万脱贫人口和监测户直接受益,累计增收万元。《若干措施》得到了省、市乡村振兴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2.抓监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探索推行了“乡、村级例会收集数据+行业部门汇总数据+县联席会议分析比对数据”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监测对象户人。9 月 14 日,我县召开了全县结对帮扶和结对联系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会后,各乡镇和后盾帮扶单位迅速组织对有结对帮扶和结对联系任务的干部进行全面培训,并在 9 月25 日前,完成了走访、计算收入及汇总工作。按照“应统尽统、颗粒归仓”的要求,对全县脱贫户、监测户的收入进行了全面复核。

  3.抓巩固,不断夯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基础。基本医疗有保障。所有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参保率 100%。对农村脱贫人口中四类(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慢病患者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已完成脱贫人口和监测户中“四类”慢病人电子化签约,提供随访服务人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严格落实大病保险政策,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落实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 50%,报销比例提高 5 个百分点。1 月—10 月,全县大病救助人次,救助金额万元;严格落实医疗救助政策,1 月—10 月,全县住院医疗救助人次,救助金额万元;门诊医疗救助人次,救助金额万元。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今年发放家庭困难学生各类补助万元,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资金万元,秋季“雨露计划”正在开展摸底和申报工作,实现了对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资助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全县无一名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失学辍学。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等措施,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100%。住房安全有保障。扎实开展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全面完成10 户年度危改任务,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目标。饮水安全有保障。制定出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规范县农村集中供水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全县供水保障管护机制。今年投入资金万元,对万人的饮水安全进行巩固提升,其中脱贫人口万人。县财政安排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万元。全县 100%行政村通自来水,100%农户符合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4.抓整合,高效有序做好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管理。修订了《苗族自治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2021-2023 年延续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2022 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1.53 亿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 2022-2025 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对 2022 年项目库进行了第四次动态调整,2022 年项目库储备项目个,资金规模亿元,超过 2021 年。出台了《县扶贫资产管理细则(试行)》,完成 2013-2020 年扶贫项目资产的清点、登记、公示、移交、后续管护、录入国网系统及台账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共计登记扶贫项目资产 4924 个,资产原值9.5 亿元。全县扶贫项目资产权属清楚,所有权归属尽可能下沉到村、到户,管护责任明确,管护经费有保障,能够正常发挥效益。按照“应贷尽贷”原则,2022年新增小额信贷 792 笔,共计万元,预计 11 月底全面完成任务。积极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我县分 3 个批次共选送 70 人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10 月 9 日—17 日已完成第一批乡村建设型培训任务 24 人;11 月 21 日—28 日将选送 24 人参加乡村治理型培训,剩余 22 人将在今年 12 月份完成产业发展型培训。

  5.抓增收,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特色产业富民成效明显。突出抓好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持续打造杨梅生态产业园、茯苓科技产业园、飞山现代农 业产业园,建成全国品种最齐全的杨梅品种园和最大的杨梅生态博物馆,茯苓产业获批“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特色优势产业链——茯苓全产业链项目”,渠阳茯苓小镇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坳上杨梅小镇获批“湖南省首批十大农业特色小镇”、“湖南省乡村振兴 2021 年‘十大’优秀案例典型乡镇”。同时,积极采取“企业+村集体+脱贫户”“合作社+村集体+脱贫户”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等形式,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广泛的利益联结机制,特色产业联结带动脱贫人口万人,年人均稳定增收 3000 元以上。出台了《开展产业帮扶协议履行情况“回头看”和防返贫“五有”产业帮扶行动>的通知》,对所有的防返贫监测户开展了“五有”产业帮扶行动。出台了《过渡期县返乡在乡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方案》,对返乡在乡、有劳动能力、自主发展产业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奖补,根据户申报、村验收、乡复核、县兑付的奖补程序,各乡镇申报奖补金额共计万元,预计 11 月底发放到位。就业带动群众增收成效明显。通过点对点劳务输出、“311”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全力推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稳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个,2022 年全县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就业率为 91.06%,比去年有所提高。全县共创建“就业帮扶车间”21 个,带动就业人,其中脱贫人员人。

  6.抓易迁,扎实做好后续帮扶。通过“五个坚持”,即坚持规划先行、坚持“20 条措施”、坚持“志”“智”双扶、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就业固本、坚持管理提质,转移就业 1431 人,有能力就业和意愿就业率达 100%,增收覆盖率 100%;16 个安置点均已融入当地村组或当地社区,融合率 100%。

  7.抓建设,全力扮靓乡村面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制定了《县 2022 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工作方案》(靖农办发〔2022〕2 号),累计投入专项资金亿元,切实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效开展。投入万元,建成日处理 250 吨垃圾的台泥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建立村环卫保洁队伍 124 支,保洁人员 533 人,形成覆盖县、乡、村、组、户五级的垃圾收集处置网络。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农村垃圾定点清运率达 100%,无害化处理率达 95%以上。探索农村污水采取分散式“AO 生物脱氮除磷+微生态滤床...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