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变革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变革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06 17:35:03 推荐访问: 互联网 互联网+ 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怎么写

张 静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老年教育人才是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所培养的、能够为老年人直接或者间接提供各种教育服务的人才。伴随着老年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加,构建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体系、培养社会所需的老年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而通过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构建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体系。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破解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规模与特色等难题,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服务,重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为“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转型与变革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一)“虚实相生”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内容

伴随着互联网络信息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人—机—物”三者有机结合的世界。人类社会与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将实现融合贯通,密切联系不可分离,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智能社会空间[1]。在“虚实相生”的智能空间,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内容也正在发生变化,新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内容,包括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等内容的设定都会发生许多变化,网络的开放特性,使得学校不再是封闭的社会单元,而是动态的、开放的、联通的发展空间。通过运用网络可以搜集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数据,为老年教育发展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行政人员可以从事网上办公、教师也可以进行线上授课、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总之,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等内容都发生了转变。

(二) 精准、个性化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方式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方式将向精准、个性化的供给方式转变。精准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的前提是要对当前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其次,汇聚海量的数据和资源,提供给老年教育发展所需的环境、政策、服务等外部条件。最后,依据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机构的个体差异,选择最合适的服务。大数据技术会对老年教育当前发展现状(优势、劣势、机会、挑战) 进行精准分析。从宏观方面来说,通过精准深入地对具体老年教育进行分析,实现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定位、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特色、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环境、课程设置、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精准化,有助于实现老年教育因校制宜的精准化、个性化发展。从微观方面来说,通过对具体老年教育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实现老年教育课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教学精准化,有助于实现老年教育因材施教的精准化教学,有助于推进老年教育因材施教的精准化、个性化发展。

(三) 社会协同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形态

伴随着“互联网+教育”在老年教育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入推广应用,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内容及来源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老年教育既是教育教学的集聚者同时还是传播者。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服务形态由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者和家庭为主体逐步转变为“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组织之间、层级之间、领域之间,形成动态关联、高效互黏、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社会化协同的新型分工形态。”[2]而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协同的新型社会分工形态,将会实现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分工形态,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个体等利益相关群体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实现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人、财、物、时、空等要素的优化与资源的有效配置[3],改变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形态,为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新的分工形态。新型的社会分工形态能够兼顾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使得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能够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及时获得支持或者扶持,并最终有助于老年教育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特色化;
新型的社会协同分工形态有利于帮助老年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化、缩短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新型的社会分工形态还能够还能够重新组合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资金来源、教育教学的消费者、教育内容的提供者、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决策的咨询机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监督反馈都可以来自于社会供给机构,企业、政府、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爱好者个体都有可能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者。教育教学资源的多元供给,政府、社会、个人为老年教育提供资源供给,使得老年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供给范围,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

(四) 供需协调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结构

正如生产引领消费、消费决定生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促进的关系,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供给结构变革与需求结构变革相适应、相协调。从现实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来看,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与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机构的形成与演变是不同步的,传统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提供的服务往往面向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互联网+教育”为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解决供需结构不均衡的问题。运用网络信息推动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需结构的转型与变革,可以形成老年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全覆盖,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等都可以实现全范围的覆盖结构。新型的供给结构不仅能够满足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者个性化、特色化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如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等。新型的供需协调结构性改革,还将形成同时满足教育需要的应用型高质量老年教育人才和创新创业型高质量老年教育人才的格局。而要形成这种格局需要从改变老年教育供给的数量、质量、资源配置、服务治理机制入手,在新的需求理念导向下引领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

(五) 多种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决策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资源库、云平台这些方面快捷的交流沟通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沟通诸多利益群体,作出科学的供给决策。这就能够避免以往老年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老年教育举办者举办,采用自上而下的一元供给出现供给问题。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问题,是指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出现不匹配现象的问题。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进行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决策的时候,考虑的相关利益群体的信息不全。为此,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决策要充分考虑诸多的利益群体,让与老年教育发展相关的利益群体都能够参与到老年教育发展的决策,而要让其参与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去就应该有相应的参与渠道,建立网络信息基础资源库[4],云平台能够为多种利益群体参与决策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实现多元、跨界的相关利益群体重新融合,进而实现老年教育发展供需趋于平衡的生态格局。供给什么、如何决策这不仅仅是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者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社会、家庭、高校、个体等相关利益群体的事情。通过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交流沟通渠道,可以催生高校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者与政府、社会、家庭、高校、个体等相关利益群体进行有效的互动,助力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者及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作出科学的决策。

(六) 基于数据的实时管理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

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的依据不能够局限于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者的原有经验,而是应该通过确切的数据确定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数据资源在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成为老年教育人才供给的重要依据。大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真实状况,揭示出背后存在的问题,为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体而言,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管理变革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是从供给硬件的管理转变到供给软件的管理。以往老年教育的管理主要侧重于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场地、基础设施等硬件达标状况,但是相对来说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软件显得更为重要。

二是从诊断评性管理转变到全过程管理。以前对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管理主要是结果式的诊断性管理,网络信息技术的嵌入使得全过程的管理变成了可能,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快捷地搜集数据,利用数据可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三是从事后监管到实时预警。原有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事后监管,而之所以事后监管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通畅、观念更新不足。而借助互联网这一先进的交流沟通工具就可以实现实时的监管。

四是从一元主体的管理到多元主体的管理。以往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监管主要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负责,但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具体到老年教育发展的状况不仅和政府部门有关,而且还和家庭、用人单位、受教育者个体紧密相关,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事关全局,为此,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交流沟通工具互联网方便快捷地沟通信息,这不仅解决了以往以偏概全的问题,同时还符合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

随着以移动电视、数字传媒等新媒体为主的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其特征体现在个性化、智能化、开放化,信息技术革命会对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环境处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环境,教育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如慕课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
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经验、发展思路等可以通过网络征求意见;
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机遇、合作途径等方面也伴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变得更加广阔。互联网重新构造了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形态,提供了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新环境。

一是重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环境。未来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环境将会更加开放化、智能化,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丰富的资源。

二是重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内容的供给。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供给不仅包括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创新型的高质量人才,而且还包括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内委培等多种方式途径结合,这为学校、家庭、社会提供符合其发展需要的供给内容。

三是重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泛在学习[5]、仿真探究学习、远程实时协作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等都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教育教学更为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互联网服务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是重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监管评价。监管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也是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只有建立在客观精准的大数据上,才能够确保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监管评价更客观公正,实现全过程的监管和评价,使监管评价科学化。

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新形态,将助力形成全新的“互联网+教育”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新体系,新的供给体系是突破以往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中供给同质化、计划指令发展的供给体系,实现传统供给与网络供给相互补充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体系,最终形成一种特色化、市场需求驱动为导向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新取向,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的新体系[6],包括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新理念、新制度、新实践。

一是供给理念的新转型。从单纯依靠老年教育人才培养者单向供给,转型为供需诸多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特别要强调的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驱动供给。办人民满意的优质老年教育服务,以需求为导向[7],按照市场需求供给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例如,某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机构在办学实践中更新理念,让学校、地方、社会用人单位等多方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实践中,将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与需求在实践中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依据实践中实时的、各方的供需变化不断更新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案,就是供给新理念的体现。

二是供给制度的转型。从单纯依靠老年教育自身制定制度,转型为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的制度供给。通过互联网构建诸多利益群体参与的制度供给平台,让与老年教育利益相关的群体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老年教育的各项制度建设中去,为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集思广益,最终助力形成既符合老年教育又符合各方利益群体的供给制度。

三是供给实践的转型。这里的供给实践主要是指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实践应转型为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8]。例如,某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机构在办学实践中坚持需求导向,依据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来调整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也就是说,在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方面一定要坚持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同时还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材施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老年教育发展的特色化[9][10],进而实现特色化、市场需求驱动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体系。

推进互联网时代的老年教育,既是创新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事关老年人生活的民生工程,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 教育”在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形态、供给结构、供给决策、供给监管等方面为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只有抓住“互联网+教育”在以上方面带来的新机遇,才能够与“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进而促进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进步。也就是说,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只有抓住“互联网+教育”的新机遇,才能够真正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助推老年教育的向前发展。

加强网络资源建设,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社会功能,多措并举推进“互联网+老年教育”,提升老年教育信息化综合素养和应用技能,服务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享受智慧生活。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让各方力量充分参与到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体系中,根据实践发展需要,不断获取有效的信息,能够构造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生态,形成特色化、市场需求驱动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新体系。

各类学校可以开设老年教育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挥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作用,实现多层次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新技术背景下,各方应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利用好各级老年教育体系的网络、平台和资源优势,增强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供给发展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四川党的建设(2016年6期)2016-12-28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军营文化天地(2016年10期)2016-06-15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