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读后感 >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7篇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7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22 16:07:40 推荐访问: 《荀子》读后感 作文 作文(22篇)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7篇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篇1

荀子的这篇《劝学篇》,流传了千年,而至今仍然被我们视为经典。探究原因,少不了审慎严密的逻辑说理和有亲和力的语言、修辞,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循循善诱,谆谆劝诲。

首先从文章的题目上来看,“劝学”,要注意这个“劝”字。我们可以想象,教师是对学生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才会用“劝”呢?不是毫无感情的强硬命令,也不是宠溺无度的哀求,而是苦口婆心的劝诫,条分缕析地讲道理,以正确的学习观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充满了人情味儿,使学生更愿意接受。

《劝学篇》中出现了大量的比喻论证,这也是荀子循循善诱、谆谆劝诲的一大表现。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篇2

《劝学》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开篇。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它告诫世人要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

做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样去行动,像实干家那样去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带着目的`、带着思想、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读书还贵在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学习前人的智慧,思考自己进步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心得,用行动来实践。

荀子所云“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学习的态度需要达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有的人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岂不惜哉!

《劝学》让我读懂了“粗实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凭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正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篇3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自然他自己对儒家会有独到的见解。我读的是《修身》篇,从中领会到一些东西!

这是一篇专门论述修身之道,即如何进行道德修养以及最后所达到的文章。文章首先指出,修身养性是一件关系到个人安危、国家存亡的大事。然后指出,君子有所谓“遍善之度”,即无往而不善之道,用次可治气养心,可修身自强,其功堪称重大。

本篇章以“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开始,讲述修身先要自省,查看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情理,见到不善就要惊心警惕,反省自己是否也有此不善,自己身上的善,一定要固守。我们还要认清身边的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献媚阿谀我们的人,是小人还是贤能的人,这是基本的修身之道,做好自己。我们可以从荀子的修身中看出做符合道义的事,尊崇最基本的道德,体貌恭敬,内心忠诚,尊崇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从内寻求外在的修养,以一颗朴实平静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幸与不幸。也不要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别人,远离祸害,对于道义所在,要极其勇毅去担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更是讲求实践的原则。面对为问题,光是思考没有实际行动,就好比做梦一般,什么事要想成功都是要亲力亲为才能有所收获的,也能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修身就要内外兼修,心里想到的,实际也要做到,做到言行一致才是君子所为。

修身还要敢于面对自己的过错。认识自己的不足也是修身一部分,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坚持对就是对的,错就是错的,才能称得上是明智的人。这里荀子是用极其简练的话来阐述深刻的道理,遵循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以礼待人,尊卑有度,赏罚分明,惩奸扬善,与人和睦,这才是做人之道。

在我看来,修身就是要让人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充分的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发扬自己的优势,并且还能弥补自己的缺陷,这才是修身的目的。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篇4

《诫子书》写于公元234年(属汉建兴十二年)。是时任属汉丞相的诸葛亮为劝勉八岁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家书。全文共八十多字,以其凝练的笔法阐明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劝勉儿子勤学励志,奋发图强要从淡泊宁静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系统地归纳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围绕静字劝学,指出了险躁的危害性。

围绕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诸葛亮教导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鼓励儿子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因而指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立志与学习的关系;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放纵怠慢的严重后果。

《诫子书》体现了诸葛亮重视子女教育方面毫不马虎,作风严谨的精神。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容情于理。读后实在让人感佩不已!

写《诫子书》时,诸葛亮尚在前线与劲敌鏖战。他为了属汉国事日夜操劳,直到生命的尽头,始终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只能于戎马倥偬之际把想念儿子的情丝与指望儿子茁壮成长的希望凝结在纸笔上,留做儿子成长的永恒动力。

《诫子书》以独到的卓见,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做人的道理。特别是俭以养德的教育思想,对于封建社会身居显要位置的诸葛亮来说,提出这样的观点,很不容易,由此看来,诸葛亮是很重视子女教育的。他的这些闪烁着智慧的家教思想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不仅在当时对受劝者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而且在今天,对于我们广大做父母者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毕竟它浓缩着诸葛亮这位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英雄人物的毕生生活经历和成功的人生体验。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篇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化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强调“静”与“俭”,是学习,才干和志向的基础,是自我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关键。那什么是真正的静呢?“静”在身体外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泰然,稳重,礼节,娴静,含蓄等等。“静”在身体内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激情,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达到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

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达到“静”的最佳状态。

在众多名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得住寂寞。盛大网络公司CEO陈天桥说过:“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诫子书”给了我许多启示,大家可以看一下哦!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篇6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是一个告诫诸葛瞻的书信,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忠军典型《诸葛亮集》。《诫子书》是其中之一。

本文大概的意思是:有才德的人行为操守,依靠屏蔽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险朴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要专新,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不励志,就无法学有所就。放纵懈怠则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则不能修养性情。年龄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月色而丧失,最终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穷困潦倒之人住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贡献社会。本文的立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养的要求途径。阐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阐发“静”价值。论征:一、“静”与“学”“才”“志”关系。二、“淫慢”和“险躁”的害处。三、惜时勤学、奉献社会。谆谆告诫,修身治学。

在本文中我最喜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句,因为这一句说明了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却不随波逐流。迷失方向,这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但是对于后人也要警示作用。

本文主要告诉我们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奉献社会。

荀子书的读后感作文篇7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读来给我们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得不说《诫子书》,令我们受益匪浅。

古言今象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独生子女人口的大幅度增长,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处在溺爱的环境中。在家庭中,子女们大多被溺爱,这就使得他们越来越肆无忌惮。渐渐得欲望愈来愈大,相比对于学习的热情愈来愈少,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其他孩子与之竞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任何的学习紧张感。最终当他们的成绩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时,他们就会丧失信心,自此一蹶不振,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走上“下坡路”。此乃“淫慢则不能励精”也。

而下一句则更符合如今的一部分独生子女,那就是“险躁则不能治性。”即轻率和浮躁的行为会让人无法陶冶性情而失去自己高尚的气节和品性。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想一想几年前的一个新闻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因为母亲不给他买心爱的东西,于是就用力地撕扯母亲的头发,对母亲发泄心中的不满,而这时一位善良的女路人过来劝解,也被这名孩子恶语相加赶走。这难道不是因为轻率浮躁的行为失去了中国应传承至今的“百事孝为先”的品性吗?是啊,品性丧失了,传统丧失了,反观现在不少的孩子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不给买一些东西就对父母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挑战自己

难道这些孩子只得像文中所说的一样“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吗?不,我相信这是不会的。只要我们仍有一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心。就仍会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用的正人君子,而不会最终悲伤困守自己贫穷破旧的家,而是变成一位有着光明前途的志士。在当代,《诫子书》仍然可以是我们的行为规范,是我们的人生信条,为我们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所以《诫子书》不愧为一篇流传至今的古文,它的价值,对后人的警醒,都是值得我们为之深思的。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