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8篇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12 09:50:21 推荐访问: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8篇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篇1

  我们的党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20世纪20年代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同志敏锐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决心在中国大地上传播中国共产党的种子。在无数中国人不断发起救亡图存反抗的时代,资本家、学生、工人,多少有才华的人举起全身的热血,只为留下我从横刀笑天,留下两只昆仑肝胆的绝命诗。无数的流血和失败无法阻挡中国儿童拯救中国的决心,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似乎在无数中国人探索前进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长明灯。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一个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衷和使命,始终与人民并肩而立的党,才能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找到最光明的转折点。

  我们的党是一个永远年轻的新党。自1921年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的党带领人民开始了反抗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革、坚持改革开放的漫长征程。经过内忧外患和战争磨难,短短40多年,创造了经济腾飞、科技快速发展的中国奇迹,用7%的耕地喂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我们党并不像一个沧桑颤抖的老人。相反,她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一种勇于创新、不断审视自我进步速度的态度,大踏步走在时代的前列。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有时会转向弯道,有时会发现光明。在这条不平坦的道路上,我们党选择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指出自己可能犯的错误,勇于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平时,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只为坚定一颗怀着百年初心。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吸引我的地方。她让我看到,这是一个前途光明,百年后依然会发光的党。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在参加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时说,人类社会正处于十字路口。无论是国际形势的变化,还是工业4.0的提出,人工智能、5G、大数据的涌入都在以不可预测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我觉得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未来,一定是传统产业碰撞、反应、洗牌的时代,一个中国崛起、国际社会力量变化的时代,一个见证人类历史、世界变迁的时代,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站在决定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的时代。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写:这是一个和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和怀疑的时期。

  志向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今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时代带来的机遇,无论我们个人的力量有多小,我们都可以承担责任。我相信每个中国青年此时的选择都会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许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也许我们有自己的困惑,我们责任的来源和构成也不同。我们年轻的时候要立志高远,不仅要立足岗位,学好业务,还要时刻关心祖国,思考自己能为国家甚至人类社会做什么,能改变什么。不必过分关注结果,过分怀疑个人的微小力量能否有所成就,只要大胆放手去创造,朝这个方向努力就足够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奇迹。此时此刻,我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的接力者,我们应该时刻学习和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时的奋斗精神,永远对人民有一颗纯洁的心。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篇2

  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引擎”。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百年党史是一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发展史,孕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其中最宝贵的是为民初心和斗争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激活“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以为民初心“强基”,擦亮乡村振兴“底色”。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无往不胜的法宝。在乡村振兴这场硬仗中,人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唯有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以“守”字聚民心,为乡村振兴“铸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唯有坚守初心、严守底线,才能扛起兴农惠民的重任。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在乡村振兴中多做顾大局利全局的事、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惠民生解民忧的事。要聚集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多到乡村一线、田间地头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着力解决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收入不平衡、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以“合”字汇民力,为乡村振兴“壮骨”。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都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关键难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灾难。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首先要让群众聚起来、干起来。主动邀请专家学者“把脉问诊”,积极引导乡贤能人致富带富,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唤醒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建设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

  以斗争精神“赋能”,提升乡村振兴“成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战,才换来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同样,乡村振兴的创新型探索,既面临旧矛盾的累加,又存在新挑战的增长,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唯有发扬攻坚克难、慎终如始的斗争精神,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蓄足攻坚克难的“冲劲”。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乡村“整形”。有的地区仅仅把农村“脏乱差”整治、环境污染治理等简单的“整形”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旋律”,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乡村振兴应该是“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三者并驾齐驱、有机结合,而不是单一地扫扫马路、修修树枝,只有从外到内、从表到里的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让乡村“强身健体”,这就需要基层干部敢于医痛点、疏堵点,在企业帮扶、人才关怀、资源整合等工作中出实招、出硬招、出新招。

  铆足慎终如始的“韧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慎终如始地打好这场硬仗。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向前的动力。乡村振兴的探索过程往往伴随着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激发接续奋斗的动力。针对有的地区农户松散、土地零散、市场分散、资金闲散等问题,可将分散农户聚合成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金字塔”。另一方面,畅通要素循环,延续向上的合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要将“产业红利聚人才、人才优势兴产业”“生态资源助产业、产业发展优生态”等要素互融共促的合力发挥好,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开拓新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这幅“画卷”,既要看得见绿水青山,也要留得住金山银山,“内外兼修”的乡村离不开“红色基因”赋能。我们要在学党史、悟党史、践党史中,充分激活“红色基因”,让百年党史的智慧和力量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篇3

  百年党史厚重深沉,普通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现象。给党史插上“四种”翅膀促“四变”,让党员收获满满,激活普通党员“红色细胞”,方能实现活络全党“精神经脉”的效果。

  给党史插上“大众”的翅膀,变“厚重深奥”为“浅显易懂”。要找准确入口,注重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普通党员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去繁求简,把《中国共产党党史》等党史书籍这种“厚书”变成“薄书”,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添加备注说明、分章节小段录制成音频学习资料和开发“短小精”辅导教材、课程等形式,让党史“活”起来,让党员一目了然、一看就懂。在内容上创新和突破,采取“一图读懂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大事记简表”等形式,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出来,具体化为一个个红色小故事,把真理和智慧蕴藏在故事中,以润物细无声方式教育感染党员知党史感党恩、一心一意跟党走。

  给党史插上“创新”的翅膀,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触动不了的心灵,自然不会有效。在形式、手段和方法上要下足创新功夫,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发挥线上资源丰富的作用,将学习资源搬到线上,构建线上学习矩阵,开发微信、微博小程序,推送党史小知识,开设学党史每日打卡、我对党史有话说等栏目,打造网上课堂。要丰富学习载体,更加注重开发视频类型学习资料,通过视频、动画等手段让党史可视化,把《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短视频等新颖的做法推广开来,采用符合时代特点与受众乐于接受的认知形式,制作《山河岁月》纪录片、动画、短视频、VR等,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和事件生动还原,呈现给受众,让党史在“走新”中更“走心”。

  给党史插上“地气”的翅膀,变“遥不可及”为“触手可得”。要在接地气上下功夫,注重用好本地革命、建设和改革等红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组织开展展陈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等,让亲身体验的“实景教育”成为常态,使党味更浓厚、情景更真实,更具代入感。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在活动阵地、街头巷尾等地点打造微课堂、图书角,让党史离党员更近一点;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机会,创新开展红色小课堂、诗歌朗诵、故事分享等,让党课进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楼宇社区。要注重党史宣讲,利用优秀党员组成宣讲队,通过文艺演出、巡回报告等形式,组织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开展送党报党刊、送理论政策、送学习礼包等活动,在党员心中播撒信仰的种子。

  给党史插上“实干”的翅膀,变“理论学习”为“工作实践”。要与工作实践做好“结合”文章,两手抓、两促进。要学史力行,广大党员自觉将个人的小我与国家的大我结合起来,将个人工作与党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到工作岗位一线,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发扬钉钉子精神,用奋斗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靠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固本开新,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把初心落实在工作中,把使命体现在行动上,建设梦想迸发的新时代,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在完成任务、履行职责中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党史“飞入”千千万万寻常党员家中,让每一名党员接受思想的洗礼、党性的锤炼、能力的提升,促进每一名党员奋发有为,以“1”的力量和信念汇聚成“9191.4万”的奋斗合力,在挥洒青春中为成就更美好的未来叠加力量。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篇4

  百年党史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为初心使命前仆后继、不懈奋斗的历史。我们要从党史中坚定信念、汲取智慧、凝聚力量,谱写盐化发展新篇章。

  常学常思常新,坚定政治担当。甘振维在动员会上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历史重任,在新时代谱写“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新篇章,在新征程中展现江汉油田的新作为。我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从党史中厚植爱国爱企之情、激发产业报国之心、砥砺攻坚创效之志,推动盐化工调结构促转型高质量发展。

  务实创新融合,助推建设一流。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务实创新,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聚焦筑牢本质安全根基,开展“五查五严”保安全专项行动,狠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打造压实安全责任的坚强阵地。聚焦盐化工建设一流,探索实践“党建+”项目化管理等,打造创佳绩争一流的组织高地。聚焦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引导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引擎。

  强化宗旨意识,牢记为民初心。甘振维强调,要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坚定不移推进油田高质量发展;要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我们要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目标,抓住储气库建设契机,加快培育消毒剂“产品巨人”。坚持“人民至上”,把员工群众的小事做好、实事做实,同员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员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篇5

  ‍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激发党课“活力”。回眸百年荣光,唯有“新味”方能“回味”。党史学习教育要立足创新,形式才能更“新”,只有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本土红色资源,以实物、实景、实事为载体,着力增强“自学+领学”增添学习内容“鲜活度”,激发干群学习党史的热情。同时,聚焦微信、抖音等线上“云课堂”“指尖课堂”及线下“行走的党课”“田间课堂”“板凳课题”,以一批记录党史创新理论、发展成就的短视频、专项答题等学习论述丰富学习内容,坚决摒弃换会标式学习、摆拍式留痕的形而上学,真正实现课堂可“移动”、课程可“选择”,构建“立体式”“全景式”教学模式,不“走套路”,做到“规定动作做实、自选动作出彩”,学习入脑入心凸显新意、更接地气,既有广度更有温度,使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更具“新范儿”,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党员干部的终身“加油站”,让百年党史成为新征程的“风向标”。

  ‍党史学习教育走“芯”,收获满满“干货”。党史学习教育要把学习党史与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用好“四史”教育主题地标,契合当下直播、网红打卡、沉浸体验等时代潮流,综合用好5G、AI、VR等新手段,派发红色文创产品,推出革命故事路演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陕煤集团开展“十名(党委)书记讲党课、百名(支部)书记诵党史、千名党员学党史、万名职工颂党恩”“十百千万”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学习工程;成都温江区清泉社区从民生实事梳理问题清单,脏乱差变身微绿地,构建起农耕体验式党课及老党员关怀为一体的“暖心农田”党群互动基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的始终……“理论学+实践学+创新学”“固定动作+自选动作”,不断以丰富党史学习核心内容,拓宽学习渠道之“钥”,筑党史学习教育之“硬核芯片”,以汲取“生动教材”中的“党味”,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是否触动心灵、党员精神是否受洗礼,信念是否受锤炼,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中收获满满“干货”。

  ‍党史学习教育走“心”,接续红船“星火”。今日之中国,接续昨日的荣光,开启明日的希冀。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学史崇德,党员干部就要做立政德的表率,在学史力行中躬身自省,以先辈先进为镜,争做“四个表率”。要确保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掉队、不断档,就必然要从“心”做起,当好群众“贴心人”,通过“走田坎”“进院坝”“板凳党课”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采用“联动式滴灌”,有经验的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用、草根宣讲员以大众党员听得懂的“群众语言”,从听一个红色故事、看一本红色书籍、忆一件红色物件等历史发展的“小视角”着手,在潜移默化中让党史学习融入日常生活,让党员群众由“倾听者”变为“参与者”,撬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大主题”,最终实现人人争当教员,人人学党史、悟思想,使党史学习由“一人讲”变为“大家讲”,从“50”的“星火”萃取出的“红船精神”,不断孕育、指引9100万的燎原之火,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史为镜、以史鉴今,守初心践使命,当好党史的“倾听者”“授课者”“实践者”,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的经验、智慧和力量,奏出党和人民期待的“好乐章”,切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篇6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向前的一门“必修课”,这门功课每个广大党员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学习党史国史是对宝贵初心的回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任务,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真正了解了这些,才能追根溯源,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才能坚守住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历尽沧桑而不曾改变的宝贵初心,才能更深地爱国爱党,更加明确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所有的使命和担当。

  学习党史国史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之后,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8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在这其中沉淀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发展的经验,也走过了不少的险滩和弯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挫折的教训,这些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鉴今,以史资政,成为今后改革发展前进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学习党史国史是对精神力量的传承。100年的党史,71年的新中国史是一部精神上的史诗。像无数英雄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像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心怀祖国,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像“铁人”王进喜,时传祥这样的劳动者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像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人民干部心系群众,造福一方的无私奉献精神。像黄文秀、王继才这样淡漠名利,爱岗敬业,牺牲自我的奋斗精神。这些英雄先烈和时代楷模用生命和汗水所谱写的精神史诗是注入心灵的一汪清泉,学好用好这笔“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精神力量,能够激励感召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广大党员要把党史、新中国史学习作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养料。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这门党史国史的“必修课”中修心、修德、修身,坚定地走好中国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奋斗之路。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篇7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100年辉煌的历程。这10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救国之路,成成败败,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我们的前辈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就算只剩一丝希望,也要用尽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紧,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

  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从1949年建国到2021年,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升,这一切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心得体会篇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凝心聚力推动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强化使命担当,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的原动力。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从党史中深刻认识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落地,推动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历史是的教科书,也是的营养剂。在沧州这片革命老区,无数革命先辈和党的优秀儿女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他们舍身为国、艰苦奋斗,书写了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壮丽篇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赓续党的精神血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凝聚起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沧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沧州贡献。

  “重在抓落实,关键看行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确保不折不扣完成任务。这次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内容多、工作要求高、时间跨度长,只有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求,以过硬的作风来推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经世致用的作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教育中来,坚守为民情怀,注重方式创新,把学习党史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真正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努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新局面。

推荐内容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