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支教中的信息传播研究——以晴隆孟寨小学为例

大学生支教中的信息传播研究——以晴隆孟寨小学为例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6-26 17:30:05 推荐访问: 为例 支教 支教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伍娇娇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文化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了文化,教育也就不复存在;
而失却了教育,文化也就无由传递、无由发展,甚至失却了意义[1]。同时,文化本身是一种复杂的信息,是很多信息的组合。教育是文化的形式[2],信息发生互动是文化传播的表现。本文以兴义晴隆光照镇孟寨小学为例,通过对大学生支教开展农村教育信息传播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集体指导信息传播的互动机制分析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提出信息传播相互刺激不断调整的传播对策,以期能以此为契机培育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使乡村教育思想持续更新,以此来助力乡村振兴。

支教,简而言之旨在提升乡村素质教育,改善偏远地区教育环境,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加要求广大青年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中加强志愿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

2.1 当地学生受教育情况。光照镇目前有一所全日制小学,约有学生200 名。通过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当地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当学生升到六年级,将参加一次统一考试,中学到县内就读,接受更好的教育。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当地村民有能力教育自己小孩的数量有限,繁重的劳动使得多数家长都寄希望于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同时负责监管几个班级,所以教师的负担很重。

2.2 学校硬件设施等情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两不愁,三保障”切入,以搭建教育扶贫、“扶智扶志”为主线,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一步步见证了孟寨小学农村教育文化传播硬件的发展,老校翻修,新建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多功能媒体教室,更换整套新课桌,铺上塑胶跑道和草地等,整个校园环境焕然一新,但计算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工会室、活动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功能教室尚差缺。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多媒体教育资源缺乏利用,多数教师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照本宣科。

2.3 学校师资力量等软件情况。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教师年纪普遍偏大[4],大都是转正了的本地民办教师。也会有年轻的教师过来教书,但坚持不了多久就走了。深入了解发现,主要是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工作任务繁重,年轻人毕业不愿意回到农村当教书匠,出现了农村教师队伍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以上现状充分说明了原生农村教育文化传播中教师队伍人员不足,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农村教育文化传播更好发展、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5]。

3.1 对传播者的影响。这里所说的传播者是指支教大学生,对传播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政治信念、教育观念等对信息传播者的约束,如支教大学生投入课堂教学时,往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因此支教大学生在掌握授课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加强自身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是支教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与学生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别,这些差别也会反映在支教大学生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互动之中。传播者的行为需要摆脱特定个人和社会环境的束缚,否则不同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传播者所传送的信息,也有可能因为受传者没有相同的经历经验而造成对传播信息的错误解读。

3.2 对受传者的影响。学生作为受传者,其对传播者的信任程度、形象构建也会影响对信息的选择和反映程度。农村地区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需支教大学生特别关注和帮助、引导。通过了解受教育学生的生活、家庭等情况,从思想上、精神上给予温暖的陪伴和真挚的关怀,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让学生对支教老师更加亲近和信任,为信息传播打下坚实基础。

4.1 调整实践任务设置,拓宽学生认知结构。补充专职音体美等科目的老师缺口,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主观能动性;
利用好学校资源,重视实验科目,改善“在图片里、在视频里看别人做实验”现象;
发展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先天认知结构和后天认知结构的协同发展意识[6]。

4.2 改善留守学生教育缺失现象。支教老师可以通过家庭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信息,加强对监护人教育文化传播思想观念的引导。与当地人交流,多方面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日常等等,了解留守学生父母离开家的具体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改善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成长状态,用日常生活中最常提到、最常关心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立自强[7]。

4.3 重视信息反馈,完善传播过程,健全传播系统。支教团队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应留意学生对接收新信息所表现的言语或非言语反应。通过重视信息传播中传、受双方的沟通、反馈,新的沟通、新的反馈的良性循环,促使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提高认知和行为,进而达到最佳状态。传播的行为和过程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进行的,健全传播者队伍,配备资深老师或者老队员随队,有利于克服关于应急指导、安全、回访等方面存在的支教经验不足的弊病。

综上所述,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农村教育信息传播的效果显著。本文以大学生深入支教兴义晴隆光照镇孟寨小学开展农村教育信息传播工作进行分析,支教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具体情况作出行为选择,改善留守学生教育缺失现象,完善信息传播相互刺激不断反馈的传播过程等,对农村教育信息传播以及带动思想的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传播者支教农村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华夏教师(2021年28期)2021-05-23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华夏教师(2021年28期)2021-05-23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中国粮食经济(2018年10期)2018-01-23我的泰国支教之旅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7期)2017-07-24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新闻传播(2015年15期)2015-07-18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