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工科建设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研究

新工科建设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6-29 18:55:04 推荐访问: 大学生 大学生(14篇) 大学生(23篇)

杨珂 王安东 冯广余

[摘 要] 新工科建设的全面推进,不仅改变了高校“教”与“学”的行为,也对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新工科建设要打破传统的工科教学模式,面向未来新科技、新产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工科人才;
从企业用人需求的角度出发,新工科建设要不断加强对工科大学生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团队素养和个人素养的培养和塑造,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新工科建设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新工科;
职业素养;
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研究专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思政功能发挥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SZZX202016);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于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性的路径研究”(SHYL-SZ201903)

[作者简介] 杨 珂(1979—),男,重庆合川人,硕士,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
王安东(1990—),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冯广余(1990—),男,山东泗水人,硕士,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9-0000-04 [收稿日期] 2022-06-21

一、全面科学地认识新工科和新工科建设

(一)新工科的内涵

1.新工科,是概念的延伸,是理念的递进。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工科应运而生,充分印证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传统的的工科教育以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为目标,而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瞄准新科技、新产业,所以新工科就应该是多个学科门类的交叉,既要体现出内容新,也要体现出理念新,即包括新工科建设所涵盖的学科建设理念和高等教育改革理念[2]。

2.新工科建设,要做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统一。新工科建设,不断丰富了学科的门类,持续推进了专业布局,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大量多样化与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3.新工科建设,体现四个“新”。一是培养人才的目标“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不断革新升级,这就要求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融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是对在校工科学生的学习要求,更是其毕业后5~10年还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根本保证。二是培养人才的模式“新”。工科教育不再局限于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而是要在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不断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三是培养人才的素养“新”。新工科建设是为了助力国家战略的需要,同时还需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所以,新工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工程素养,还需要具有家国情怀,拥有全球视野、自主终身学习等素养。四是培养人才的途径“新”。对以往的传统优势和已有经验要积极传承,对面向未来的新形势和新机遇要加快创新;
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是做好创新、创业的关键,也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支撑。

(二)新工科建设现状

近年来,新工科建设已形成百花齐放、日新又新的局面,“天大方案”、华南理工“F计划”、“成电方案”等全力推进,对国内外的教育界和产业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新工科建设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从轰轰烈烈做到扎扎实实,这对高等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乃至对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3]。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涵义和内容

(一)职业素养的定义

关于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学者们的研究观点相对一致,概括来说,职业素养可以分为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个方面。

显性职业素养包括从事相关职业所应具有的科学知识(既涵盖专业知识,也包括职场礼仪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职业技能(既涵盖专业技能,也包括其他可迁移技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培训、实践获得;
隐性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这些内容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4]。

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更应注重其隐性职业素养的养成。首先,应该确立正确的“三观”,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做人做事的标准;
其次,要盡早培养职业意识(团队精神、奉献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等);
再次,要能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职业竞争力。

(二)新工科发展对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新工科发展必将催生大量新工科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驱动能力,必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紧跟社会发展节奏,对标社会用人标准,把培养具有扎实职业素养的当代大学生作为核心任务。

新工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完善学生、教师、雇主、校友共同参与的培养体系[5]。但必须承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理念传递,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共享,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所以,对新工科大学生培养教育的过程,也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锻炼和提升。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显性职业素养培育不足,隐性职业素养培养重视不够。从学校层面来说,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大学生个人层面来说,大多学生主体能动性较差,同时,文明礼仪、团队合作等一些隐性职业素养也需要加强。

2.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强,而创新思维、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还不尽合理,诸如,为了应试而学习、为了获得奖学金而学习,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不良状况。面向大学生的一些科研工作或竞赛,如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挑战杯等,学生参与的范围比较有限,能够在大学期间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或发表学术论文者更是寥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科研能力欠缺[6]。

3.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整合规划不够。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所以,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是高校多部门、多维度、多内容体系协调联动的过程,但是在当前新工科建设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认识还不到位,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顶层设计缺乏规划,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乏力。

三、新工科的深入建设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新要求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对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与日俱增,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新工科人才将是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

相较于传统工科毕业生,新工科人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为突出,而且,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高校对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在本专业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职业和专业要求,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倒逼高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产教研紧密融合的良好态势。

(一)对高校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提出新要求

高等教育应该打破重教学轻育人的方式及亦步亦趋适应社会的桎梏,明确创新驱动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力量。同时,要对新工科的概念理解有准确的把握,新工科的“新”,不是工科独有,而是指工科所具有的新形态、新内涵,这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例如,工科与新理念的结合、工科和新专业的结合、工科和新模式的结合等。

在人才培养上高校要找准定位:一是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内涵式发展;
二是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卓越人才的培养体系;
三是从教到学,从理论到实践,走创新发展、交叉融合、协调共享的道路。

(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出新要求

新工科建设是对传统教学的进一步探索和革新,真正以学生为本,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本,不再以教师的知识限度培养大学生。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只是说、学生只能听,而是要充分利用慕课、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把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工程实践能力对新工科大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应在实验实践、专业实习加大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动员更多工科学生进入实验室、走进工厂企业,积极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能将理论认知内化为实践认知,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具备创新思维,拥有创新创业能力,也是检验新工科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创新创业课程、“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都能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从而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适应新工科的发展新要求

新工科发展是为国家战略服务的,所以,工科大学生首先要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这是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其次工科大学生要拥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将多领域知识融会贯通。

四、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以终身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提升职业竞争力为目标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宏伟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不会因为学生离开校园而消失,知识的应用、技能的锻炼、观念的更新、思维的跃进都会得到传承和提升,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因势而新,不断革新办学理念,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认识到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对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个人的职业幸福感、满足感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措施。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是要构建学校各部门“三全育人”联动格局,有机构、有领导、有分工,从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是推动课程改革,结合工科大学生专业特点,将专业课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起到协同育人的实效。

配齐配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的必要保障。高校教师不仅承担教书任务,还要承担育人工作,尤其是在教育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学生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落脚点开展教学工作,只有教师的育人理念跟上了,教育的措施和手段落实了,高校教师才能在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7]。

(二)重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自我提升的良好氛围

在大学生职业素养中,实践能力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很看重的能力之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协同配合,例如,教务处应加快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挑战杯、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赛事,积极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科创工作;
学工部门应充分利用好第二、第三课堂,积极营造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氛围,拓宽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途径;
服务部门应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与劳动锻炼机会等;
院系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交流,为大学生提供参观学习、顶岗实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尽快转换角色、调整观念,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三)不断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性是新工科的特征之一,实践和创新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所以,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教育。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就业创业平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共同协商(例如企业冠名、订单式培养等形式)、教学内容共同制定(高校教师担任企业的专业顾问,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向学生提供顶岗实习与观摩学习的机会。二是高校加大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利用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挑战杯和一些专业赛事,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从而不断强化青年大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意识。

(四)加强对大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塑造,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意识

在做好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外围”保障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关键。在新工科建设理念下,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首先,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成长有清晰的定位,有意识地通过文化学习、实践锻炼提升自身整体素养,并逐渐内化为职业素养。其次,加强对大学生道德规范、文明礼仪、职业态度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学生家庭成员素质水平的差异及社会不良风气对在校学生思想上的不良影响,对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素养提升造成障碍,所以,在新工科建设工作中,对大学生包括道德规范、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等素养的锻造就显得迫切和必要。最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水平,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要打造职业化、专家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不断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元素贯穿在授课内容中,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社会活动加深认识、学以致用。以科研为导向开展教学,以创新思维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和社会资源开展科创实践,组织和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科创工作,积极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五)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要条件。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融入其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价值评判能力和认知调节能力。一是扎实落实课程思政,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着力打造有理想、有信念、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锻造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通过课堂教学、团体辅导、实践体验等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坚韧勇毅、感恩仁爱的心理品质;
三是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线下的心理健康辅导站、素质拓展训练营和线上的心理健康慕课、校园流媒体平台等资源,全方位优化网络环境,将“虚拟”与“现实”充分融入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全过程。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全面推进,高校的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和社会各方只有共同发力,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學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苏永荣.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中思政教育对策分析:评《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J].塑料工业,2020,48(5):177.

[3]袁丹丹.大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育人模式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0):14-16.

[4]张苗苗.职业决策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J].黑龙江科学,2021,12(23):126-127.

[5]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6]杜静,杨根.论“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2):106-110.

[7]白银,蒋琳,郑凯,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创新[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3):38-40.

Research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Courses to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YANG Ke, WANG An-dong, FENG Guang-yu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deploy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20,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not only changes the behavior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changes the life destiny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puts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go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trategy,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shaping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so that they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ism; study

猜你喜欢职业素养新工科研究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9年4期)2019-05-21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计算机教育(2017年8期)2017-09-01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科技视界(2017年10期)2017-08-21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16期)2017-07-14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