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待还是参与

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待还是参与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31 08:15:03 推荐访问: 参与 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 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都有谁

金平

在教育数字化成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战略、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实践层面的大背景下,借助数字化赋能学校教育,已不是讨论“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不能被动等待,但如何主动参与?

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40余年的教学管理者,笔者深深体会到,教育理想与格局再大,一线学校的改革还是要遵循学校教育的特性与规律。教育数字化转型,概念之大、内涵之深,需要学校管理者在行动之前进行智慧地洞察、理性地分析、谨慎地选择,更需要在行动中与教师一起一步一个脚印、长期不懈地实践探索。因为对于一线学校,环境建设、资源统整、素养提升、管理升级等,每一个改革举措,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效果,背后更是联系着一个个鲜活的家庭,牵一发而动全身。学校变革的愿景之美好、期待之迫切,离不开行路之谨慎、选择之智慧。这首先考验的是学校管理者的判断力和定力。

那么,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我们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又如何开展实践探索?笔者将自己多年实际工作中的探索与思考与同行分享。

一、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基点

(一)明晰数字化发展方向,助力教师思维范式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着育人方式的转变,尤其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在线网课、居家学习一度成为常态。特殊时期的催化之下,教师的数字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但学校管理者如何让一线教师从“被逼着用”到“自觉地用”?在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方便、有效、有目的地形成数据记录?依据哪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最终服务于教师教的改进和指导学生学的自我发展,让数据进一步赋能教与学质量的提升?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面对客观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对标学科课程标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有方向、有章法、有定力地实践与探索。这既需要学校管理者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也需要让教师明晰在改变思维范式后如何守正创新。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之深远,不仅在技术工具层面,更在思维理念层面。而思维范式的转变绝非易事,一个成熟的范式包含了某种理念、诸多概念和许多实操方法。当下,绝大多数教师是在传统教育的范式下被培养而成的,每位教师都已内化了一套强大而系统的教育理念、概念和方法。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教师旧有的思维范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学习的第一阶段往往是困惑,因为固有认知的边界被打破,新信息挑战着教师原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困惑产生的焦虑需要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和创造力。相对于“理念—概念—方法”的学习,教师更需要“观察—实践—提炼—总结”的探究过程。教师所处的数字化环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面對各种眼花缭乱的概念和技术,教师们要从技术应用的实践中发现效果、提炼经验、总结规律。恰如毛主席所说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教师更应该在实践中转变思维范式。

(二)梳理教育自身逻辑,明确业务是数据挖掘的基础

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的过程,学校和技术之间始终有不协调、不一致之处,表现为信息化时代统一学习和个性化需求、作为学科专家的教师和无处不在的“知识”、教师控制与学生自我控制等之间的矛盾。其中,数据的作用与价值,为谁所用、用在何时何处,需要进行深入的教育研究。在“教育大数据”“智慧教育”成为热门话题的当下,数据从何而来,数据是否可靠,便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在十多年后的今日,依然引人深思。为什么?因为教育实在是一个庞大和深邃的工程。其庞大,意味着面对着亿万孩童,教授各类知识 ;
其深邃,意味着触碰思想灵魂,承载文明教化。教育有别于衣食住行,它是长周期、强结构的社会化行为。教育数字化的逻辑一定是教育业务的逻辑,教育数字化首先也是教育业务的数字化,在此之上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数据。教育业务从整体上大致分为教育行政管理、教学业务管理、教学应用实践三块。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因有着清晰的业务制度,其数字化相对成熟,而真正核心的教学活动却要困难得多。做此说明,是因为许多所谓的教育大数据将各类业务数据混为一谈,实则是对教育业务的分类不清晰所致。

我们所说的数字化赋能教育,其核心当然是对教学实践赋能,对教与学效果赋能,这就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即基于教学的核心要素与环节。学校基于客观条件,将可数字化的要素、环节进行数字化,才能为数据挖掘提供基础,否则就容易成为空中楼阁。

(三)重构人与数据的关系,发挥数据支持教学优化的作用

数字化赋能的核心价值,具体来说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各教学环节效率的显著提高,对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支持。在笔者看来,这个过程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迭代升级的过程。教育系统寄希望于某一技术公司提供一个满足自己理想需求的大平台,显然不太现实。如前文所述,数字化赋能教育首先要遵循教育业务的逻辑,采集什么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优化教学,无一不需要教育工作者主导参与。

要想让数据的采集与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并实现个性化学习,数据的产生就必须来源于日常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对师生身份、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进行数字化。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场景:基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师生围绕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查看教学结果,整个过程实现数据的记录。这样的数据是以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为基础指标,呈现出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效果。

基于这样有内在结构、目标指向的数据,才能分析出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亮点与缺陷,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实现个性化学习。当然,要实现上述场景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通过学校某几个信息化项目便可实现,而是需要教育系统各管理单位、专业机构协同努力,迭代升级。

二、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

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在牵头学校数字化变革的工作中,从环境建设、资源建设、数据挖掘几个重要模块展开实施。

(一)升级学习空间,建设智联教学环境

教学是发生在具体空间中的人类活动。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学习空间的技术属性越来越强。传统的教室,包括多媒体教室,都是单一地点和场景的教学环境,在物理空间上彼此独立,使得学校不同场域的教学过程割裂,教学交互不足,学习状态难以追踪。实现数字化赋能教育,师生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已然是基本保障。

由此,学校对学习环境进行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智联教学环境,提供支持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反馈、高清直播录播、智能感知等设备,并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一体化建设。主要包括:智能工具(智能监控、交互式电子白板、全自动录播系统等)、专用教室(数字教材应用实验教室、STEM体验中心、金话筒创新实验室、京剧脸谱创新实验室、书法创新实验室、视频教研室、阅读空间等)、专项网络(教育专网、专项校园Wi-Fi全覆盖)。

智联教学环境的创建,为学校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打下了技术基础,实现了数据共享、设备协同、知识互联、群智融合,也使学习环境能自适应、自优化地运行。

(二)借助教材平台,整合多级资源体系

优质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教育信息化发展多年,各类数字化内容资源可谓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然而,对于学校而言,能使用的数字资源系统多数各自孤立,且存在海量资源重复使用率低的情况。对此,学校分析梳理了已有的多个孤立数字化资源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教材作为核心学习资源和资源扩充的基础脉络。

在持续推进市、区、校多層级资源共建融合的基础上,学校借助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材平台的现有技术架构与资源分发体系,从教学应用需求出发,构建了“市级通用资源、区级课程资源、校级特色资源”三级资源体系。其中,市级通用资源主要包括数字教材、空中课堂资源、三个助手、活动库、练习库等。区级课程资源主要包括金山教育阅读平台图书资源、基础教育智慧课堂课程资源、金山区教研平台的教研资源。校级特色资源主要包括导学平台视频资源、画展平台资源、数字图书资源等。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校本特色资源作为落实三级资源体系的有力抓手,坚持开发并实施丰富多样的校本资源(如图1),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本校教育特点的多级资源技术架构(如图2),并完成了各平台间统一身份认证,为用户提供资源的统一检索服务。

(三)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学校数据中心

正如前文所述,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的过程。对学校而言,必然要打破各应用的壁垒,构建起学校数据底座。在实践中,学校通过整体设计和项目实施,将原有的各基础应用平台整合对接,建立统一的认证接口,并对校级数据进行汇聚、清洗、分类、分析,形成可视化的应用,从而支撑学校统一的电子办公、业务管理、数据交换以及集成管理信息服务,满足学校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如图3)。

学校数据中心的构建,可以不断拓展平台的功能字段,逐步接入学校新的应用平台,从而为学校、教师及学生建立起数字画像的基本数据(如图4)。在此基础上,大数据的优势可得到充分发挥。

基于科学的数据证据,学校和教师就可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学生数据被采集和分析后,每位学生都将有一个数字画像,详细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进展、学习效果、学习特征、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指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制订学习规划,帮助教师进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如,教师将学生阅读数据和选课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寻找阅读与学科、学生选课数据的各种关联性,了解学生选取了某个兴趣课程与对应此类的图书借阅量是否具有相关性等。

(四)应用数字化成果,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在每位教师。基于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成果,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采集、统计数据,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情,进行更精准的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力。

1.充分利用资源,提升教学素养

基于学校的数字化资源体系,教师可以便捷获取并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包括学校视频号、公众号、学生作品展示平台、导学视频资源平台、电子阅读平台、学校综合管理平台,以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海市空中课堂平台等。学校同时组织教师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资源交流与生成机制。如此开放而便利的资源获取环境,也激发教师以更开放的心态,打破资源的边界,不断自我精进专业技能,提升个人教学素养。

2.精准教学设计,优化作业管理

(1)依托平台功能,布置前测作业,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课前有效地设计导学任务,有助于教师开展精准的课堂教学。教师提前设计难度适中的课前导学单,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发布给学生,作为新课学习的任务前测,便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提前预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整合平台功能,分享切片视频,提升学生预习能力

空中课堂视频资源融合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智慧。 学科教师在授课前,先仔细观摩空中课堂视频,梳理核心知识点,并将视频根据教学要点进行切片,通过数字教材平台发布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时使用。学生可以充分借助这些视频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丰富的学习内容与载体,能多维度拓宽学生预习视角,提升学生预习能力。

(3)收集实时数据,助力精准指导,提高课堂效益

课前,教师整合练习册、校本化作业等资源,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以互动答题等形式复现与该堂课相关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教学平台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如正确率与答题速度)。教师基于数据诊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准确定位仍未掌握某知识点的学生,从而可以在课堂上实时关注并加以辅导,提高课堂效益。

3.创设学习情境,采集分析数据

(1)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媒介呈现真实事件并以此作为学习背景;
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课件模拟需要的场景,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
还可以借助多种平台的相互协作,完善情境创设。例如,在自然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DIS传感设备让学生通过数据直观看到不同水深压强的变化,水越深,压强越大,并将抽象的声音现象用图像和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

(2)记录真实的学习过程

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屏”上的学习过程能够被“读”下来,形成过程性数据。例如,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助手软件,实时记录学生的解题过程,并以小视频的方式呈现。根据记录的数据,教师不僅可以了解某位学生解题的思考过程,还能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解题情况。再如,数字化的书法教室可以记录学生的书写过程,便于教师点评与学生改进。全程的数据记录不仅为教与学改进提供了数据依据,还为每个学生留存了成长轨迹。

(3)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

借助于各维度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学校教学管理平台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加以记录。平台上的评价方式多元,能实现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家长也可以查阅记录与评价数据,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一目了然。此外,学校综合管理的课程系统,可以基于学生的选课、评价信息为学校课程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依据,从而促进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总结与展望

农民的收获在田野,教师的收获在课堂。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一定是在课堂应用中。为了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常态应用,整个教育系统都将做出各自的努力。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有着30多年历史的实验性学校,在推进自身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始终着眼于教育自身的规律,梳理出各层级资源、服务的建设与应用逻辑,专业人做专业事。学校一方面借助市级平台,获取官方的数字教材资源,利用成熟的资源架构形成校本化的多级资源体系;
另一方面,通过统一身份认证与数据标准打通学校各应用平台,实现数据的互通采集。这样形成了校本化的资源、数据底层框架,为教学环节中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并采集分析数据打通了渠道,也为提高教学效率与实现个性化学习打下了基础。

面向未来,我们依旧保持“参与还是等待”的理性思考,无论是面对不足还是困惑,从教育的规律与目的出发,以学生的成长为本,化负为正,为我所用,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能动作用,推动数字化更好地赋能教育。

(作者系上海市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牟艳娜

猜你喜欢数字化资源学校基础教育资源展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2-01-14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5期)2020-06-11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资源回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