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三农研讨材料9篇

三农研讨材料9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1-15 09:20:15 推荐访问: 三农 三农工作下一步计划 三农工作会议精神

三农研讨材料9篇三农研讨材料  农行五大举措助三农交流材料  近几年,农行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大力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蓝海”战略,创新思路,创新产品,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农研讨材料9篇,供大家参考。

三农研讨材料9篇

篇一:三农研讨材料

  农行五大举措助三农交流材料

  近几年,农行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大力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蓝海”战略,创新思路,创新产品,咬定“三农”不放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新路子,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

  一、五大举措:为“三农”发展提供充分的金融服务1.健全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农行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机制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组织保障机制,支行安排一名副行长具体分管“三农”事务,在客户部内部专设了“三农”管理岗位,配备了2名农户客户经理,并在4个营业网点配置了专职“三农”客户经理;制定了《“三农”客户经理营销管理考核办法》和《农行资产营销奖励管理办法》,利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充分发挥信贷人员发放“三农”贷款的积极性,确保“三农”信贷需求的充分满足。2.按照普惠制、广覆盖要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农行为解决部分乡镇无营业网点的困难,专门成立了惠农卡发卡工作组,深入乡镇、深入农户家中,通过实行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惠农卡和对账折工本费、减半收取年费的“三免一减半”优惠措施,创新发卡方式,完善服务渠道,改善用卡环境,在乡村设立了17个助农取款服务站,初步建立了“营业网点+ATM+助农取款服务站+电子银行”

  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农民“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的问题,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取到现金,大大方便了农民生产和生活。到20xx年底,农行共发行惠农卡19514张,通过惠农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余额4278万元,仅20xx年就累放5580万元。

  3.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全过程的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农行抓住这个关键,从结算、现金供应、信贷服务方面,着力扶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用于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不足、信用等级不高等问题,农行通过与省财政担保中心、省农业产业化担保中心合作,有效满足了企业正常流动资金周转需要,使其产、销、利同步提高,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20xx年底,农行已向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信贷资金2760万元,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贷款金额1460万元。

  4.大力支持农民创业致富,提供全身心的金融服务。随着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定居于城镇,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农行抓住这一机遇,组织精干力量走进园区、走进乡村、走进市场进行“扫园、扫街”活动,大力拓展个人助业贷款和农村生产经营贷款业务,20xx年就累放个人贷款14756万元,其中:发放养殖业贷款1391万元、林业大户贷款445万元、农资经营户贷款1280万元,农产品加工户贷款1531万元。

  5.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手段,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农行

  主动适应和引导县域金融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牢固树立客户就是上帝的观念,为各类法人和个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投资理财、电子银行、代收代付、消费贷款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引领县域金融服务升级。仅20xx年就增设离行式自助银行一个,增布自助设备6台,布放金穗支付通65台、POS机21台,发行金穗卡20249张,开通电子银行5537户。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使县域广大客户感受到了现代金融服务的快捷方便,巩固了农行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二、四大成效:“三农”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1.“三农”信贷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20xx年农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4466万元,其中: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5580万元,农户消费和其他生产经营贷款14756万元,农林牧渔业贷款10804万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3326万元,与上年相比均有大幅度的增长;涉农贷款占其全部贷款的68.73%,同比多增1067万元,增幅比全部贷款高4.35个百份点,较好地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的目标,有力地支持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农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2.贷款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加大“三农”信贷支持的同时,农行不断加强信贷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切实降低了信贷资金风险,提高了资产质量。20xx年底,农行不良贷款余额101万元,不良贷款率仅0.27%,保持了资产的高质量,实现了“双降”目标,3.促进了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行在按照普惠制、广覆盖要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将差异化服务理念带入农村,重点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支持优质稻、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促进县域农业产业步入规模经营、集约化发展的快车道,支持了本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4.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20xx年,农行实现利润2816万元,在多年连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又实现了同比36.24%的增幅;各项业务也取得长足进展,在全市综合评比中排位前移。与此同时,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在社会上展示了农行惠农工作的良好形象,营造了多赢格局。

  

篇二:三农研讨材料

  M

  三农工作汇报材料

  工作的简要回顾过去的一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努力做好“三农”工作这篇文章。三农工作汇报材料8月16日下午,“三农”工作情况汇报会召开,听取各县(市、区)和国家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今年以来“三农”重点任务、重点目标、重点项目完成情况,按照全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对下一阶段“三农”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委副书记戴元湖出席并讲话,副市长吴晓丹作工作总结部署。

  戴元湖指出,各地要紧紧咬住全年目标,强化组织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切实抓好重点工作,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把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力抓好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招商引资,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位。继续提升农村环境,坚持一手抓绿色农业发展,一手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农

  M

  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要全力以赴推动落实,以优良作风保障全市“三农”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三农工作汇报材料16日下午,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听取当前全省“三农”工作情况汇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全省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1+10”工程建设的意见》《XX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和有关建设用地事项。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申联彬,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小鹏,副省长牛仁亮、陈川平、刘维佳、张建欣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当前山西“三农”工作总体平稳,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冬春连旱的影响,也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全省上下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要求,进一步抓好“三农”工作,努力实现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稳定增收。当前要重点抓好中央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并结合山西实际,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实施“五个全覆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业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等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毫不放松地抓好抗旱保春浇、保春播工作,力争夏粮有一个好的收成,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M

  会议指出,近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能否抓好安全生产,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大考验,必须进一步明确《XX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推动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地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整顿,严格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严格安全生产工作指标考核,坚决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1+10”工程建设的意见》,确定在全省服务业18个领域中,每个领域选择1个旗舰项目和10个示范带动项目,从市场准入、税收、土地、资金、价格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总投资约2700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带动服务业投资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促进全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确保服务业“1+10”建设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推动全省服务业迈上新的台阶。

  M

  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全省就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各企业、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要多种渠道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要切实关注和做好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回乡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大力开展对转岗、待岗和新就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抓好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确保全省就业形势的稳定。三农工作汇报材料记者罗盘报道:近日,山西省委召开“三农”工作督察情况汇报会,听取情况汇报,分析“三农”形势,研究工作措施。省委副书记、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组长薛延忠同志主持会议并讲了话。

  从这次督察情况看,上半年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75元,同比增长%,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在认真听取情况汇报后,薛延忠指出,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全省“三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M

  他强调,做好下半年“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强化工作措施,努力解决好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针对夏粮因灾减产的实际,切实抓好秋季农业生产,努力做到以秋补夏;要针对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在继续落实好省里关于稳定农资价格五条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以降低农业成本,减少农民支出,提高生产效益;要针对奶牛养殖业出现的牛奶销售不畅、价格下跌等问题,一方面要着眼长远,积极鼓励和引导养殖户改良品种,科学管理,提高品质,扩大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兼顾当前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保护和调动好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要针对当前正处灾情多发阶段的实际,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做好防疫、防灾、防汛工作;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篇三:三农研讨材料

  三农工作汇报材料范文(通用多篇)

  三农工作汇报材料3篇第一篇:三农工作汇报材料三农工作汇报材料一、06年三农工作的情况汇报(一)、06年农资分销业务收入总体情况:1、截止11月底,全省共计完成农资分销收入228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高于我省邮政业务收入同比增幅41%(我省邮政业务收入同比增幅7.56%);完成全年收入计划112%,超计划进度12个百分点。其中,由省物流公司发货形成收入1110万元,占收入比重48%,各市州自主开发业务完成收入1179万元,占完成收入比重52%。2、截止11月底,有9个市州局较好地完成了计划任务:(按绝对值)邵阳局(460.07万)、衡阳局(304)、永州局(251万)、常德局(229.29万)、湘潭局(148.85万)、郴州局(147.12万)株洲局(137.75万)、娄底局(119.75万)益阳局(97.3万)。3、全省收入按绝对值排名的县局前十名:耒阳(81.2万)、隆回(81万)、洞口(68.5万)、祁东(67.5万)、衡阳(60.5万)、安仁(59万)、新化(55万)、株洲(54.4万)、湘乡(53万)、桃源(52万)。二、(二)、今年农资分销业务经营的主要特色:1、项目营销有突破。

  今年以来,邮购分销各主要项目均有较大突破,各大项目充分发挥了主体的作用。特别是农药的分销,全省共计销售农药近1800万元;其中中邦农药销售超过1000万元,正邦农药销售超过700万元,共计实现收入600多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中邦农药在湖南的销售将近翻了一番,而正邦农药去年仅销售70万元左右,今年也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由省局组织营销的项目仅农药这一项在全省2200多万元收入中占比达28%。

  2、渠道分销有成就邮政“三农”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是终端渠道营销,重点抓好渠道建设,确保有效网点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是“三农”服务成败的关键。截止2006年11月底全省共建成“三农”服务基本网点__个,其中精品网点近1000个,全省农资分销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县(市)局达到48个。3、部分县(市)局农资分销业务成为第二大业务截止11月底,已经有14个县(市)局邮购分销收入超过了50万元,其中将近有10个县(市)局农资分销收入已成为第二大业务或接近第二大业务。从业务绝对数来看,这十四个县(市)局合计收入近800万元,占全省农资总收入36%左右。(三)、今年农资分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具体体现如下1、认识不到位尽管省局多次在强调要加强认识,但是个别市(县)局领导仍然不以为然,当然,目前不少地区农资配送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给县局带

  来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正是由于起步没有规模才导致没有效益的,应该看到,不少县局该业务已成为了第二大业务了,因此,只有将业务做大做强,经济效益也就越明显,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邮储业务不也是从无到有再成为支柱曲折而来吗!

  2、资金不到位资金不到位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而且正是由于各局没有严格带款要数或者没有将余款及时回笼导致厂家不能及时供货,从而影响了各局自身业务的发展。今年有的局反映省物流公司到货较迟或厂家出现缺货现象,正是由于回款不到位导致厂家供货不足造成的。3、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管理办法不健全、库存管理不到位、信息管理不到位、部分地区存在串货、管理人员不到位等方面。管理办法不健全体现在目前全省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三农”服务制度;部分地区库存管理把关不严,导致一些货物过期变质;全省信息系统上线率为零,无法利用信息化管理等手段进行监控;部分地区由于急于完成任务,甚至出现甲地货物到乙地低价倾销等串货现象;管理人员不到位,部分地区市、县级单位无专人专职管理,到基层支局这种情况更为普遍。4、农资项目不多,种类少统谈农资产品种类少,可供农民挑选的余地较小,很难全面满足大多数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我们经营的产品大多数知名度不高,基本没有大型农资企业的产品,在农民的消费观念中缺乏认知度,譬如除草

  剂,目前只有正邦公司提供了一个产品,农民在购买时得不到满足,也导致了部分地区难以打开农资营销的局面。

  二、07年农资分销业务的工作思路(一)、基本定位加快全省农资分销业务的发展,促进全省农资分销业务规模、效益同步增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充分发挥湖南邮政的网络资源优势,在全面履行邮政通信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资分销业务,使湖南邮政成为湖南农村现代流通业的支撑体系之一。(二)、07年农资发展的目标(1)全省07年农资分销收入计划4000万,目标计划5000万,全省农资销售额要达到1.2亿元以上。全省农资收入计划4000万的完成,只占到全省邮政业务总收入比重的2%。(2)渠道建设方面:农资分销普及型网点覆盖率达行政村60%,即有效“三农”服务点2万个,骨干网点5000个,精品网点1000个,骨干县50个。(标准:“三农”有效服务点年销售额1万元及以上,骨干网点年销售额5万元及以上,骨干县(市)邮政局农资分销业务量160万元及以上,且分销收入60万元/年及以上,精品网点年销售额在10万元及以上)(三)、主要措施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1)目前,在省局党组的关心下,拟组建各级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组织体系

  在省局成立湖南省邮政局服务“三农”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三农”办),;在市(州)局成立市(州)“三农”工作办公室;在县(市)局成立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其中,

  ●成立湖南省邮政局服务“三农”工作办公室“三农办”主任阎洪生“三农办”副主任符方元、解芳“三农办”日常办公室主任谭远日常协调管理付振翔、王斌、●成立市(州)邮政“三农”办公室各市(州)局主管经营的副局长为市(州)局“三农”办公室主任各市(州)局原“三农办”主任为各市(州)局“三农办”公室副主任市(州)局“三农办”设农资专干2—3人●成立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县(市)局主管经营的副局长为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主任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县(市)局“三农”服务中心副主任各支局设农资专管员一人●“三农”办日常办公设省物流公司邮购部,“三农办”下设三个组:◆农资组:◆节日营销组(含酒水、日化)◆综合结算组⑵省局“三农”办适时就湖南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向

  省经贸委汇报,争取得到政府对我省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特别在07年作为“万村千乡”工程最后一年将邮政服务网点纳入该范围。

  2、加快发展,机制到位⑴做大做强“统谈分签”几个大项目,充分发挥项目营销主体作用,以农药项目为龙头,引进大肥业务,继续做好小肥,兼顾和带动相关业务。在引入项目上做到做强一个,培育一个,瞄准一个。06年中邦农药销售达1400万,正邦农药销售700万,在07年要做到这两个项目都实现翻番;拟引进海利农药,该公司以生产原药为主,近年在转向生产成药,且为本地品牌,可作为培育项目。拟引进鲁西化工项目,做好大肥业务,实现大肥业务突破3万吨;继续做好喷实宝项目、保得生物肥项目,实现小肥业务创收500万。⑵加强渠道建设,做好“千万市局、百万县局、十万支局”工程,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网点建设。06年全省网点__处,但从完成收入2289万看,真正有效网点没有那么多,必须改造和提升,拟完成网点改造和提升5000处为骨干网点,年销售额为5万元;拟打造精品网点1000处,年销售额为10万元;拟在今年近25个县局农资收入达到30万元基础上要求均实现翻番,收入总量要达到全省农资分销收入的60%以上;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县局要实现突破10万元。⑶激励政策到位,省局分阶段组织竞赛活动,分四个阶段制定营销方案和奖励政策,要求各单位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一阶段:1月1日——3月31日,收入计划820万。此阶段为冬储春播筹备期,主要以种子、饲料、叶面肥为主,搭配以农药、复合肥、生物肥等促销。4月中旬

  开总结大会对完成计划任务进度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二阶段:4月1日——6月30日,收入计划1390万。此阶段为春播和田间管理阶段,主要针对农作物的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展开,以促进叶面肥、农药、复合肥为主,推动日化、饲料等销售。7月中旬召开电视会议总结表彰先进单位。三阶段:7月1日——9月30日,收入计划990万。此阶段为田间管理阶段,继续针对农作物的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展开,叶面肥、农药、复合肥等销售为主,可做好中秋月饼大订购活动。10月下旬组织召开总结大会并给予相关奖励。四阶段:10月1日——12月301日,收入计划800万,此阶段以饲料、叶面肥为主打农资,做好酒水、日化等营销。08年1月召开全年总结表彰大会。

  3、抓好落实,管理到位⑴抓好业务流程管理●切实把好产品引入关:对农资产品进入湖南邮政“三农”服务营销体系实行市场准入制;并对于进入该营销体系的产品保留一年内两次抽检的权利,由省局“三农”办牵头负责对各市州局的产品抽查,抽查产品送湖南权威质检部门,其抽检费用由厂商承担;●加强县局、支局农资分销业务管理:完善组织机构是农资分销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特别是加强县局、支局的业务管理,做到专人专职专管;使这项业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协调、有人负责。要建立网点管理制度,农户相关档案,切实抓好终端营销。●典型推介

  在典型示范上要远学“山东邮政”、近推“衡阳模式”,在学习山东邮政的经验上重点抓住争取政府支持、重奖重罚、做大做强项目等方面;在推广“衡阳模式”上要推广衡阳局网点建设经验,零库存零欠费的管理模式。

  (2)加强业务资金管理●为了保障连锁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各地市要设立农资连锁经营的专项资金,要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专款专用、控制风险”的工作原则,业务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广开思路,多方筹措。省市先期投入一点,业务利润提留一点,网点筹措一点,争取政策支持一点,保证业务顺利开展。●各市(州)“三农”办、县(市)邮政局“三农”中心为本区域设立的邮政农资分销服务点(含有效网点、骨干网点、精品网点),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等连锁规则开展农资分销服务。4、抓好信息化建设,实行分步推进。对“统谈分签项目”加强信息化管理既是中邮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省邮政加强农资分销业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局前不久发文《关于加强农资分销业务流动资金管理的通知》要求尽快运用信息系统规范管理各农资项目,对未纳入中邮连锁经营信息系统的项目,国家局不给予资金支持。省物流公司今年三月份就组织了上线培训,但收效甚微,在全国上线的十个省份中排名最后,指标完成率几乎为零。07年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第一步要求市(州)局实现“统谈分签”项目的上线;第二步要求所有县(市)局实现“统谈分签”项目的上线;第三步实现电子化支局和精品网

  点的上线。(四)、责权明确,严守“统谈分签”基本原则1、明确省局“三农”办职责:⑴、全面负责全省邮政服务“三农”组织、策划、经营管理工作。⑵、省局“三农”办对全省“三农”工作负有经营监管、规范秩序、检

  查、考核等职责。⑶、省局“三农”办对进入邮政服务“三农”体系的农资供应厂商负有规

  范职责。2、明确“统谈分签”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⑴、“统谈分签”的“统谈”指省局“三农”办负责同厂家对全省农资配送

  产品进行统一招商谈判并签定总协议;“分签”指市(州)局与全省统签的农资厂家就当地的合作签订协议,所有协议内容必须先报备省局“三农”办,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⑵、市(州)邮政局开发区域性项目时必须向省局“三农”办报批,经省局“三农”办审批后方可签约运行。没有经过审批而自行运作每次罚款__元,未经批准给造成不良影响及库存积压者要追究领导者相关责任。

  ⑶、适用“统谈分签”政策的项目只限于农资产品合作厂商,省“统谈分签”项目不低于各局收入的60%,“统谈统签”和新进项目由省局“三农”办根据各地情况安排试运作,根据运作情况决定是否推广。

  ⑷、节日营销、酒水和日化类产品由省局统一组织;各局不得自行组织,否则每发现一例将处罚__元。

  三、两点建议

  1、将农资分销业务的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和管理工作特别是资金上缴纳入绩效考核;占绩效考核分值5分。

  2、县(市)局农资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00万元及以上单位奖励农资配送车一台;县(市)局农资业务收入规模达到70万元且占该县(市)收入比重10%的单位同样奖励农资配送车一台。

  第二篇:三农工作汇报材料__市“三农”工作汇报__市位于__省西北部,面积623.5平方公里,耕地45.2万亩,辖3乡6镇4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总人口47.2万,其中,农业人口38.1万。1989年撤县建市,1992年被确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__年被确定为全省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市,__年被确定为全省35个扩权县(市)之一和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积极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设和谐农村的新路子,在农村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进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__年,我市有9个乡镇(办事处)的财政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同比增长13.4%。一、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有关情况今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及时把学习文件精神列入市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市五大班子成员认真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的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的重要举措。同时,制定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制定规划。结合全市“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指导乡村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尊重农民的意愿,从实际出发搞好乡村规划管理工作,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二)选好载体。结合__实际,提出了创建和谐新农村的目标,并将其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认真抓紧抓好。一是要通过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二是要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轮训,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是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发家致富的本领。四是继续加强宣传,在全市营造更加浓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五是组织各村街结合各村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实际情况,积极筛选申报项目,由市直职能部门和帮建单位帮助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六是市直有关局委要切实履行帮建职责,深入村组农户调研,帮助村街理清思路,并提供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帮助。通过和谐新农村创建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使全市农村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加快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新__的进程。(三)加大投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财政投入、市

  场运作等方式,加大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开展和谐新农村创建的有关情况(一)提出创建目标。我们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__农村现阶段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段性任务和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要求,我们提出了“经济实力强、生活条件好、文明程度高、村容整洁美、管理讲民主”的创建要求,从农业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等9个方面制定了16条标准和46条细则。采取市统一规划,乡组织协调,村具体实施,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以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为着力点,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乡村文明建设为重点,在全市营造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良好氛围。(二)制定创建措施。在和谐新农村创建活动中,我们主要制定了以下几项推进措施。一是实施部门帮建。出台了《__市和谐新农村结对帮建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了分批帮建工作制度,县级领导分包到乡镇(办事处),重点委办局分包到村,帮助农村开展创建活动,直至通过检查验收。二是建立投入机制。利用上级政策争取一部分、市财政拨付一部分、分包市直局委资助一部分、乡镇配套一部分、村街筹集一部分、由村街在

  外人士和企业家捐赠一部分等多形式的筹资办法,为和谐新农村创建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三是严格考评奖惩。将创建任务纳入各乡镇(办事处)目标管理体系。每年的创建工作,先由乡镇(办事处)组织各村街按标准开展自评、初评,市创建办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每年集中颁发“和谐新农村”牌匾。四是建立创建台账。统一印制下发了“__市创建和谐新农村(社区)工作台账”。台账内容包括创建村街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每月创建措施、帮建措施和问题销号情况等内容,明确了完成时限和乡、村、帮建单位责任人。

  (三)开展创建活动。为搞好创建活动,我们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发放建设和谐新农村手册等方式,深入宣传,精心组织,并在全市确立了69个村作为示范村,为其它村街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目前,全市创建活动已经初步掀起了热潮。一是围绕“生产发展好”的目标,我们在西向、柏香等乡镇规划了沁北工业集聚区、造纸机械集聚区、电动车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加强引导,政策扶持,提升乡镇工业的聚集效益,带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加快农村三产发展,利用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的机遇,改造和建成9家乡镇级超市和98家村级“农家店”,农村现代物流连锁网络初步形成,促进了农村三产的繁荣。二是围绕“生活条件好”的目标,各村街努力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

  西向镇二街、五街聘请洛阳专家,规划设计了现代化的别墅和欧式建筑风格的农民社区,现已建成200余座,商贸建材市场、文化娱乐中心近期也将开工建设。为解决农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我们建立了

  社会保障医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农民参合率目前已达到88%以上。三是围绕“文明程度高”的目标,我们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文明村街、文明乡镇创建等各类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的各种陈规陋习,着力创造一个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社会环境。全市96%的村街建起了高标准的文化中心,并使其成为集科普推广中心、普法中心、廉政文化中心、婚育新风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为一体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平台。

  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农民夜校等阵地,启动了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围绕“村容整洁美”的目标,我们及时将城市四创活动向乡村延伸,开展了创建“省级卫生城镇”和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大部分村街成立了环卫队伍,实行环卫保洁制度,基本上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__镇私营企业老板和农民,为支持和谐新农村创建活动,纷纷慷慨解囊,共捐资40多万元用于道路建设,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五是围绕“管理讲民主”的目标,巩固第五届村委换届成果。各村(街)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四民主、两公开”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深入开展了民主管理、村民自治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同时,我们把创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并通过创建活动,让群众看到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来展示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

  三、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和谐新农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预计第一季度,实现农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农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50元,增长27.7%。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农业作物长势喜人。目前,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约31万亩,其中一类苗占69.4%,二类苗占29.3%,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小麦将继续保持稳定高产。二是农业种植结构继续优化。通过多年来的结构调整,目前,__镇二郎庙、__村的植桑养蚕,__乡赵庄村的莲鱼共养,__乡后赵村的玫瑰种植,__镇__村的山前坡地万亩果园,__镇__村的中药材基地,环城蔬菜种植基地,__乡__村的绿色食品等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正在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涉农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力扶持华宝公司、新兴公司、中原制革厂、港龙怀参公司、麦研面业、×北黄牛毛驴市场等一批省、__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17家,农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7家,农产品购销企业和交易市场达28个,带动农户达4.1万户。四是畜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截止今年3月底,全市牛存栏3.79万头(其中奶牛存栏2603头),生猪存栏19.65万头,山绵羊存栏6.35万只,家禽存栏199.45万只,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五是春耕备耕工作准备充分。目前,我市供销社已准备各类优质化肥2.6万余吨、农药130余吨、农地膜180余吨、中小农具6万余件、农药械4000余件,基本满足了春耕备耕的需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农民种粮成本增加。尽管从去年起我省已经全部免除了农业税,实施了种粮直补政策,但是农用物资价格自去年以来不断上扬,并仍有上涨趋势。如1605等杀虫剂从每吨1500元涨至1575元,除草剂从每吨__元涨至2100元,农药价格平均涨幅5%;农地膜从每吨1.1万元涨至1.3万元,平均涨幅18.2%,化肥从每吨1800元涨至1830元,销售旺季增幅可能更大,导致种粮成本进一步加大。

  二是粮食价格不断下滑,农民种粮增收不明显。去年6月份以来,我市小麦价格持续走低,粮食市场购销不畅,种粮农民惜售心理十分严重,小麦价格从每市斤0.73元跌至0.68元,并仍有下跌趋势。虽然国家出台了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但由于地方缺乏资金,不能够很好的落实,造成农民种粮效益不高。

  三是作业成本高影响农机化进程。去年以来,柴油价格和农业机械价格的的持续上涨,仅柴油价格就连续上涨4次,从每吨4210元涨至4967元,平均每升上涨0.66元;农业机械以75匹马力的拖拉机和福田小麦收割机为例,拖拉机从每台7.55万元涨至7.93万元,福田小麦收割机从7.45万元涨至7.97万元,从而导致农机作业成本不断提高,效益持续下降,农民对农机的投资热情不高,影响了我市农机化进程。

  五、有关建议(一)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启动,尚未形成成熟的作法和经验,不少地方都在摸索阶段,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仍存在一些疑问,建议以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经济特区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确定部分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作为试点县市,在政策、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给

  予大力支持,树立典型,为其它县市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__是全国粮食高产区和种子主产区,但是由于人均耕地少,不在国家定义的粮食大县范围,不能享受相关待遇,建议国家在制定政策时综合考虑耕地面积、单产、优产及其它相关因素。

  (三)今年尽管国家出台了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但由于缺乏具体的配套措施及配套资金,仅靠县级财政很难将政策落实到位,建议尽快制定落实保护价收购的配套措施,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尽管我市全面落实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但是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严重影响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大型农机的积极性,建议实施农机燃油补贴,降低农机作业成本。

  第三篇:三农工作汇报材料三农工作汇报材料工作的简要回顾过去的一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努力做好“三农”工作这篇文章。三农工作汇报材料8月16日下午,“三农”工作情况汇报会召开,听取各县(市、区)和国家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今年以来“三农”重点任务、重点目标、重点项目完成情况,按照全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对下一阶段“三农”重点工作进行研

  究部署。市委副书记戴元湖出席并讲话,副市长吴晓丹作工作总结部署。戴元湖指出,各地要紧紧咬住全年目标,强化组织推进,确保各项目

  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切实抓好重点工作,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把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力抓好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招商引资,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位。继续提升农村环境,坚持一手抓绿色农业发展,一手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要全力以赴推动落实,以优良作风保障全市“三农”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三农工作汇报材料16日下午,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听取当前全省“三农”工作情况汇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全省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1+10”工程建设的意见》《__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和有关建设用地事项。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申联彬,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小鹏,副省长牛仁亮、陈川平、刘维佳、张建欣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当前山西“三农”工作总体平稳,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冬春连旱的影响,也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全省上下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要求,进一步抓好“三农”工作,努力实现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稳定增收。当前要重点抓好中央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并结合山西实际,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

  造,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实施“五个全覆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业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等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毫不放松地抓好抗旱保春浇、保春播工作,力争夏粮有一个好的收成,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议指出,近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能否抓好安全生产,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大考验,必须进一步明确《__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推动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地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整顿,严格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严格安全生产工作指标考核,坚决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1+10”工程建设的意见》,确定在全省服务业18个领域中,每个领域选择1个旗舰项目和10个示范带动项目,从市场准入、税收、土地、资金、价格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总投资约2700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带动服务业投资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促进全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确保服务业“1+10”建设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推动全省服务业迈上新的台阶。

  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全省就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各企业、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要多种渠道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要切实关注和做好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回乡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大力开展对转岗、待岗和新就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抓好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确保全省就业形势的稳定。

  三农工作汇报材料记者罗盘报道:近日,山西省委召开“三农”工作督察情况汇报会,听取情况汇报,分析“三农”形势,研究工作措施。省委副书记、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组长薛延忠同志主持会议并讲了话。

  从这次督察情况看,上半年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75元,同比增长%,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在认真听取情况汇报后,薛延忠指出,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全省“三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他强调,做好下半年“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强化工作措施,努力解决好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针对夏粮因灾减产的实际,切实抓好秋季农业生产,努力做到以秋补夏;

  要针对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在继续落实好省里关于稳定农资价格五条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以降低农业成本,减少农民支出,提高生产效益;要针对奶牛养殖业出现的牛奶销售不畅、价格下跌等问题,一方面要着眼长远,积极鼓励和引导养殖户改良品种,科学管理,提高品质,扩大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兼顾当前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保护和调动好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要针对当前正处灾情多发阶段的实际,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做好防疫、防灾、防汛工作;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年“三农”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1、要突出重点,不断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农村小康建设,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能力,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3、要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的改革、投入、领导力度,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切实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后的配套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征地制度改革,不断增强“三农”工作的活力。要切实增加对“三农”工作的投入,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强领导,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山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篇四:三农研讨材料

  根据市委要求和上级纪检部门的具体安排要求各单位各部门的正职领导干部在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进行述廉内容包括本人一年来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情况公务活动中收受礼金礼品上交情况住房使用公车情况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情况履行工作职能对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落实情况等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农信社“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调研材料

  农信社“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调研材料关于“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围绕“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问题,农行河南省分行深入新乡、安阳、许昌、营业部等4家二级分行和新乡长垣、安阳滑县、汤阴、内黄、许昌长葛、禹州、营业部新郑等7家县支行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对农业银行开展“三农”业务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开展情况(一)全省业务进展情况自8月份农行河南省分行开办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以来,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三农”业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8月31日,全省共发放惠农卡176.5万张,新增114.48万张;惠农卡授信31万户,新增27.44万户;农户小额贷款余额64.69亿元,新增52.78亿元,与系统内相比,新增发卡量居全国第3,新增授信户数居第1,新增贷款居第2,授信率居第5。(二)业务推进的主要做法和经验1.借助外力,打造“亮点”。农行许昌市分行探索出了“六个平台、

  六个抓手”的业务开展方式;安阳分行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不仅为安阳的“三农”贷款提供了风险保障,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构建“三农”风险防范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2.围绕特色,确定重点。各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所辖各主要特色资源带进行调查梳理,根据各地经济特色和农户资源情况,把特色村(专业村、明星村、信用村、小康村)作为开展业务的推进重点。

  3.八个到位,夯实基础。一是观念转变到位;二是队伍建设到位;三是硬件支持到位;四是责任界定到位;五是宣传营销到位;六是风险控制到位;七是考核激励到位;八是借助外力支持到位。

  4.六个强化、严防风险。一是强化制度保障;二是强化道德风险控制;三是强化资格准入;四是强化“四双”运作;五是强

  化风险赔付;六是完善担保方式。5.五种模式,拓宽渠道。一是“公司+农户”模式;二是“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户”模式;三是“党政机关、协管员+农户”模式;四是“信用村+农户”模式;五是“特色项目+农户”模式。6.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一是整村推进,集中连片;二是依据经济特色,分区域推进;三是分片包干,全面推进;四是以农村网点为中心整体推进;五是以城带乡,以县城网点包乡镇;六是依据网点布局,侧重业务重点。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一)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在调研时发现,部分“三农”业务

  推进不力的县支行,人员观念转变慢,思想不解放,心有余悸、过分谨慎,在办理农户贷款时,只发放公薪人员担保贷款,对“三户联保”、“五户联保”等担保形式贷款不敢发放。

  (二)农村网点少,服务半径不足。由于前期撤并网点因素,目前该分行县域网点覆盖率普遍较低,有限的物理网点与农村庞大的金融需求存在着突出矛盾。而该分行在县域小额贷款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覆盖面大,网点布局多,农村乡镇网点数量不足已成为影响开办“三农”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客户经理人员缺乏,素质有待提高。尽管该分行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充实了一批人员从事“三农”业务,但“三农”客户经理紧缺的局面仍无法得到根本改变,严重制约着该分行进一步支持“三农”的力度。

  (四)部分信贷政策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一是业务审批权限集中。该分行中型以上企业的评级、授信审批权限在一级分行,链条较长,流程复杂。与县域中小企业“额度小、周期短、频率高”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政策调整频繁。如全额质押承兑汇票,农总行有授权,而省分行却控制限额,不让县支行办理。

  (五)惠农卡使用率低。由于多种原因,惠农卡除农户小额贷款外其他加载项目很少,加上农村网点少,农民用卡意识不强,惠农卡使用率较低,并且,大部分农民认为惠农卡就是贷款卡,贷不到款就不会使用,造成大量睡眠卡。如果明年惠农卡收取年费,从卡上直接扣收,不仅增加农民负担,还会给该分行服务“三农”带来不利舆论影

  响。(六)绩效考核机制还需改进。一是综合绩效考核与任务完成情

  况联系不大。二是跟单计价政策执行难度大。如农行河南省分行对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许多产品出台跟单计价办法,却不匹配费用,导致二级分行兑现不力。三是专项考核占比高。如委托资产清收一项,占权重较大,并且对完不成行的双倍扣分,完成行不扣不奖,造成完成任务行和完不成任务行积极性不大。

  (七)服务“三农”交通工具和办公机具急需解决。在“三农”业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目前的办公设施、交通工具已适应不了加快支持县域经济的需要。如个别县支行部分机器已使用了8年,影响业务进度。

  (八)信息支持不到位,产品创新滞后。与他行相比,该分行金融产品品种单一,性能滞后,与同业在比较中失去优势地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一)树立“大三农”观念,抢占县域优质客户资源。从调研的几家经济强县来看,新郑、长葛、长垣、禹州等县域经济强县都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优质的客户资源。但从该分行的资产业务状况来看,目前的存量资产业务占比较少,与当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因此,树立“大三农”观念,精细实施蓝海战略,做大做强县域业务,强力扩大县域资产应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三农”业务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分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业务,因地制宜,方式多样,实

  行差别化的经营政策。一是把中部百强县前40名的县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发展条件,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支持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方式可由省分行直接定县或由二级分行确定整体推进的重点县,开展资产业务。二是对部分粮棉大县和贫困县或以农业为主体的县,要根据其优质法人客户资源匮乏、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少的情况,积极推进惠农卡的办理,加快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以此改变资产结构,提高经营效益。三是对农户小额贷款发展较快的整体推进试点行许昌分行和滑县支行,人均管户数量和管户金额已接近饱和,承受能力有限,要充分挖掘非试点行的潜力。四是政策制订要体现科学性,注重实际。在分配任务、进行转授权时,要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客户资源、农行服务能力等情况,进行类别划分,突出特色经营,不能搞“一刀切”。

  (三)加大利润考核力度,以利润为中心开展业务。发展可持续是农行从事“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核心要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利润为核心。调研的几个经济强县支行,利润增长幅度较快,有潜力可挖。建议对二级分行考核时要突出利润的核心地位,加大对利润的考核,引导各行以利润为中心开展业务,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

  (四)积极创新,拓宽合作渠道。调研发现,各行现在的“三农”业务推进方式均是根据当地的经济特点和服务能力探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借鉴性,可在全行推广。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创新,在现有发展模式基础上,充分借助外部人力资源,拓宽合作渠道。通过与组织部联手,抓大学生“村官”;与妇联会联手,抓巾帼创业;与

  共青团联手,支持青年创业;与政府联手,支持新农村建设。(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一是结合业务发展规划,

  开拓新的用人机制,建议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充实一批人员到一线业务岗位,置换出业务素质强的人员担当“三农”客户经理,提高服务“三农”的整体素质。二是保持所主任、客户经理岗位的相对稳定,两年一轮岗的规定,与实际脱节,调整频繁,不利“三包一挂”,建议延长管户客户经理的轮岗时间,为防范风险,可对其增加审计次数。必须轮岗时,原办理业务在未收回之前可暂不交接,仍由原管户客户经理负责到底。

  (六)加快网点建设,优化网点布局。一是对经济发展较快,资源丰富的重镇尽可能创造条件,有计划的恢复一些网点,以内部调整为主,扩大服务半径。二是在对网点的改造或装修等建设方面,要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审批进度,相关部门多加强协调沟通,切实解决基层所需。

  (七)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费用资源配置。一是单独切块配置“三农”业务大行工资和费用。由“三农”大行之间重点按“三农”指标、综合绩效,并适当挂钩经济增加值分配。二是当前省分行对经济资本回报率的设定的标准值高达35%,这对于经营任务重、业务拓展难、盈利空间小的“三农”大行压力极大,达不到上级行设定标准将在考核和资源配置中处于落后地位,进而影响到业务发展和员工的士气。建议省分行对“三农”事业分部序列的各级行绩效考核标准值适当降低。三是对重点业务的跟单计价,省行要拿出相应资源来匹配,不能光出政

  策,不出资源。或由二级分行依业务开展状况和自己能创收的资源自定标准。

  (八)理顺大额农户贷款政策,纳入考核范围。调研中发现,农户大额贷款需求量大,要求迫切,是该分行拓展县域资产业务的一项重要产品,而配套的政策要求,不利于进一步开展此项业务。建议省分行从业务发展角度考虑,慎重研究配套政策,并将农户大额贷款纳入“三农”业务考核范围。

  (九)对经济资源丰富、业务发展较快、利润水平较高的经济强县,在人员、费用、职数配备等资源配置上要适当给予倾斜。一是可定向增配大学生,提升人员整体素质,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二是提升机构层次,对班子增加一名职数,专司负责大“三农”业务,对“三农”部经理、二级支行行长可“低职高聘”高聘为副科级。三是穿透式配置效益工资和发展费用及业务宣传费,提高内存发展动力。四是增加贷款审批权限。将小企业评级、授信权限下放到县支行,中型企业审批权放给二级分行。五是解决客户经理的交通工具问题。建议以工作站或小组为单位配备必要的交通车辆。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篇五:三农研讨材料

  把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为服务提升的主要环节来抓在近几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由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10?48号和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73号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四统一服务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服务统一产品收购和销售进一步丰富了农业合作型服务5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服务的同时我们坚持统筹整合资源力量不断强化农业服务社会化促进机制培育多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交流研讨会典型发言材料

  目录1.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

  服务体系建设………………………浙江省农业厅(2)2.构筑新平台创建新模式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8)3.构建全要素服务平台助推新农村经济发展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18)4.架服务连农桥走合作共赢路

  ………………湖南省衡阳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局(25)5.建立“八位一体”模式创新农业服务机制

  ……………………………河南省固始县农经站(31)

  围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省农业厅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民创业创新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省以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和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建设为目标,突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按照公共性、合作型、市场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引领,推进农民协作和组织创新,深化产业分工与服务配套,着力构建体系复合化、服务产业化、促进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一、着眼于政府主导和引领,着力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切实承担起农民解决不了、市场和社会提供不了的服务供给需要,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我省把健全农业基层公共服务体放在重要位臵,在连续多年推进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上,2009年,由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农技推广为基础、集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于一体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取向,按照接点成线、结线成网的要求,着力构建省市县

  2

  乡四级有服务机构、村有服务站点和推广示范户的公共服务网。2011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的意见》,突出“多功能、一体化”要求,集聚服务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推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向“3+X”一站式职能配臵和服务模式提升。目前,全省县以下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机构1653个、农技人员8514人。并以农技推广体系为依托,着力打造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以农民信箱系统为主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05年开始,我省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通过实名制注册的形式,为普通农民、农业经济组织、涉农管理服务人员等搭建了信息交流、农产品推介的全天候、零成本信息服务载体,目前注册用户达254万户,日点击量200万次。二是以农博会为主的农产品公共推介销售平台。省里连续近10年举办全省农业博览会,各地积极开辟农展会、交易会、博览会、推介会等展示展销平台,建立了一大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展示展销中心,还组团赴省外、境外参展。组织开展“农超(市)”对接、“农社(区)”对接、基地对接、原料对接、银农对接、项目对接等机制,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对接活动。三是县乡村联通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指导各地积极创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全省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41.5%。四是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创业平台。2009年始每年联合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

  3

  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寻找优秀人才,并对大学生投身农业在报酬补助、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五是农业风险规避支持平台。以主要农产品的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为主体,以政策性支持为手段,逐步扩大农业保险产品,为减少农业风险开辟了有效的渠道。二、着眼于基础稳定和完善,着力打造合作服务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发展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承包制与家庭承包制上的专业合作制,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我们顺应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放大其对内部成员的统一服务功能,培育和扶持农业合作服务网建设。一方面,依托村经济合作社建设开展服务。2007年由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为村经济合作社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村经济合作社利用地缘和人缘优势,从当地实际出发,单独或联合成立农业服务组织,实现服务农业和发展集体经济互促共进。如嘉善县缪家村通过建立综合种苗基地,统一提供鲜切花种植、种子种苗培育等系列化、农业作业等服务,既带动农民发展现代精品农业,每年村集体增加收入100余万元。2011年,全省30058个村经济合作社实现收入259.4亿元,村均用于农业发展服务支出5.6万元。另一方面,支持合作社强化服务功能。把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

  4

  为服务提升的主要环节来抓,在近几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由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10‟48号)和《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73号),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四统一”服务(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服务、统一产品收购和销售),进一步丰富了农业合作型服务内容。全面推广以机耕、机插、机收为重点的劳动力替代型服务,代育秧、植保统防统治、机烘、初加工及包装等技术替代型服务。2011年全省102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作业服务收入6.49亿元,服务农户数84.7万户,服务面积785.5万亩。以畜牧产业组织重组和合作为契机,由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积极推广统一供精供种、饲料生产配送、疫病防治、,屠宰、加工等环节服务,涌现了公司带动型的义乌丰和模式、养殖场同类集聚型的萧山农法与龙游龙珠模式、合作社重组型的金东和丰模式、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合作型的国茂、科盛模式等服务模式,促进了畜牧产业主体提升发展。目前,57.5%的合作社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42.5%的合作社开展仓储、运输、作业、加工、信息等专项服务,服务和带动经营耕地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0.3%。同时,引导合作社加快兴办加工和流通业,兴建合作社联合社,促进全产业链经营服务。

  5

  三、着眼于主体多元和配套,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服务的同时,我们坚持统筹整合资源力量,不断强化农业服务社会化促进机制,培育多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发挥农业企业服务带动作用,鼓励引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稳固利益联结机制,以服务带动农户和合作社发展。全省发展农资经营店(企业)19000余家。二是发挥种养大户的示范作用,鼓励大户在搞好自我经营基础上,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指导和种子种苗、机耕机收等服务。三是发挥农村能人中介作用,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贩销大户,鼓励其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和技能,积极开展营销服务。全省从事农产品购销人员17.8万人,购销专业户经销额380亿元。四是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优势,探索建立“三农六方”协作机制、市校合作等机制,构建产学研、农科教联盟,为科技服务开辟了新途径。五是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签订银农合作框架协议,创新小额丰收贷款、订单质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产品。2011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21177.95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787.93亿元,分别比上年底增18.6%和17.5%。四、着眼于服务持续和长效,着力加强政策性支持保障农村服务的市场化要素不足,政策支持尤为重要。我们持续加强对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的资金扶持,以政策杠杆

  6

  撬动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农民信箱系统、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农产品营销活动、引进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等给予重点扶持。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农业基层公共中心,对引进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欠发达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发达地区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连补三年。加强对合作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省、市、县各级都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着重对带动面广的合作社开展服务项目和设施建设进行专项补助,将合作社列入农机购臵补贴的主要补助对象,且各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倾斜,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近4000万元。省、市、县均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切实增强村经济合作社服务功能。其中省级专项资金每年8000万元,自2012年至2016年连补5年。在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平台建设上,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在享受项目建设专项扶持同时,同步享受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臵补贴等补助政策。杭州市等地还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服务达到一定规模、组织管理规范、服务绩效明显的服务组织给予专项补助。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7

  构筑大服务

  创建新模式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农业现代化的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从安徽来看,分散、小规模、兼业化经营仍然是现阶段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服务的“小而散”与现代农业要求的“大且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解决和应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大服务”不足甚至缺失问题迫在眉睫。在系统梳理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农业一线的鲜活经验,提炼了一些观点与建议,力图为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省情与概况安徽省属全国南北过渡地带,农业资源类型丰富,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6个粮食调出省份之一,全省辖16个市、105个县(市、区)、1262个乡(镇)、1.6万个村委会,乡村人口5333.9万人,耕地面积6256.8万亩,农业专业户32.4万人。安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农民的合作服务体系和公司的经营性服务体系等三大体系构成。各级公共服务机构成为提供农业公益性服务的主平台。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

  8

  安全、农业机械等公益性服务职能界定日趋清晰,体制机制日臻完善,服务定位更加准确。省、市、县(市、区)、乡(镇)共有推广机构3074个,人员2.2万人。全省农业科研机构14个、教学机构2个,人员1769人。在农业技术推广上,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等重大农技推广项目为抓手,大力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和责任追究制。在畜牧兽医服务上,组织全省2000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推广适用技术,扶持100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和5000个规模养殖场,带动5万个养殖户,构建科技人员、示范场、饲养小区和农户多层互动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农村专业服务大户合作服务的基础作用更加强劲。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业已成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基本力量,基础地位十分巩固,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自上而下逐渐形成体系。目前,我省各类合作社2.1万家,成员138.5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340万户。为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规模,多社联合、社企联合、社村联合、社户联合等各类合作模式快速推进,自我服务领域由生产领域向资金互助、资源利用等多领域延伸。由我省亳州联发合作联社、凤阳小岗黑当家合作社等13家合作社发起成立的安徽徽润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社联合社成为全国首家省级联合社。农村专业服务大户活跃在农村各个领域,成为

  9

  农村短缺劳力户的重要帮手。全省农业专业户中有种养殖能手21万名、农机手7.9万名、植保员(机防手)4.8万名。不仅满足了农村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时农户用工需求,并且还能提供个性化服务。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专业化经营服务主体初步成为农业服务的内生动力。龙头企业承担社会化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全省现已形成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105个,聚集龙头企业980个。涉农企业有研发与推广机构740个,科研与推广人员1.2万人。龙头企业常年及季节性用工分别为200万人、500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二、探索与创新近些年来,安徽作为农村改革先行先试省份之一,始终把做好为农服务、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始终把构造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新型服务模式作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自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就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有关文件。为贯彻农业部的文件精神,今年省农委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和目标、工作重点、服务主体和政策扶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涌现出不少创新做法与成功典型。

  10

  以培育主体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社会化服务。公共服务机构代表政府实施公益性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是维护社员利益,开展互助性质服务,对外追求合作社利益最大化。龙头企业是统筹市场需求和农户要求的服务主体,其性质是营利的,目的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宁国市同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让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形成三位一体共生共赢的可喜局面。在该市港口镇山门村,五星公司、合作社和畜牧站,有机结合,有效运转,形成了服务全村、覆盖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星集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对农户实行三免费(免费咨询、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办理担保贷款)、三上门(上门勘察设计并协助建鸡舍、上门技术服务、上门调运成鸡)、六保证(保证苗鸡质量、保证饲料质量、保证药品质量、保证按时调运、保证准时结算)。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五星集团还联合华喜合作社开展了金融、保险服务,以企业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为抵押,为合同养殖户投保(含禽舍、器具、饲料、成品家禽等)。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险公司予以理赔。以“四代一管”为突破口,推进城郊多功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合肥市包河区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方向,按照“依托资源建基地、突出特色壮基地、连片开发扩基地”的思路,

  11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该区天禾种业基地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服务网络,设臵网上指挥系统与基地操作规程,实行“四代一管”服务模式,即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管理的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模式,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保姆式服务。通过指挥系统、“四代一管”模式、优质种苗培育三管齐下,实现服务科技化、网络化和全程化,不仅大大解放了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每亩还能增产50多公斤,增效100多元。以“四良”模式为突破口,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宿州市埇桥区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探索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四良”模式,即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田,即对基地内道路、河沟、涵闸、灌溉井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确保增产增效的物质优势;良种,即推广使用小麦和玉米良优新品种,确保增产增效的品种优势;良法,即实施土壤深耕、平衡施肥、化除化控、药效一体化、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确保增产增效的技术优势;良制,即进一步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新机制,搭建增产增效的组织优势。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合作社还制定出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耕旋、统一机条播(机插秧)、统一开沟、统一管水、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秸秆综合利用的“十统一”

  12

  种植规程。“十统一”即:明码标价,保底收成,农户“按单点菜”,可以选择一到十项服务。以土地托管为突破口,依托专业合作社开展全程农事服务。凤台县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生产的各类农事进行细化分解,开展“订单服务”和“土地托管”。在该县杨村乡店集村,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已托管农户承包耕地4753亩,托管的农户耕地每亩少投入了近220元,粮食每亩却增产近260斤,实现效益近260万元。该服务模式的特点在于改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口头合同为统一规范的土地托管合同。以往各项服务价格没有标准,都是到时间在地头商谈,而且很多生产人员都没有经过培训,凭经验干活,对服务质量没有承诺,农户粮食减产了也找不到人索赔。为了保证合同真实性,合作社对每户农民都设立了托管档案,并留农户影像证明。目前店集村的耕地全部进行了调整,田成方、路取直,更适应机械化耕种了。以“以钱养事”为突破口,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创新社会化服务。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特点,积极探索“以钱养事”新机制。按照“项目招标、市场运作,层层签单、政府买单,钱随事走、按绩取酬”的运行模式,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四定一统一”的要求,即定防区、定任务、定指标、定报酬、统一收费标准,明确“以钱养事”方式、内容和责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量化的动物防疫

  13

  任务,通过多种途径向全县具备动物防疫资质的技术人员公开招标。每年年初,全县统一安排春防集中免疫,布臵强免任务,将动物防疫工作方案和具体标准下发到各乡镇,由乡镇组织公开招投标。镇政府与中标的防疫员签订承包合同。根据防区大小和防疫工作量核定防疫员财政补助经费,动物防疫所需疫苗、物资和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实行财政补助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强制免疫注射一律免费。以统防统治为突破口,构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霍邱县从粮食生产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植保服务新机制,针对“谁来管、谁来投、谁来干、谁来验收说了算”等问题,统筹不同服务主体、性质和形式,探索和推进植保服务新机制。一是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尊重农民自主权。服务方式主要有3种:全包型、半包型、自防型。全包型,即植保队与农户签订协议,实施水稻、小麦生产全过程病虫害防治。半包型,即农户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自己购药,植保队员按劳取酬。自防型,即农户租赁药械,自己下田防治。二是先购后补,调动农民积极性。在统防统治工作中,县里不是简单地将政府补贴“一把撒”,而是集中资源,靶向投入,由乡村植保队向农户宣传,“谁筹资谁享受补贴,不筹资不享受补贴”,农户先出钱购药,防治结束返还。三是双向考核,确保统防统治效果。乡镇植保队负责对各村植保队监管,实行定期考核。所有植保队员由乡镇统

  14

  一登记造册,实行档案管理。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田、对接到户,划片包干”的原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对乡村两级植保队(含合作社植保队),实行工作一季一查,人员一年一审。队员服务手册由农户签字,乡村盖章,作为兑现报酬和奖补依据。同时,对农户的防治情况以村为单位登记造表,作为补贴清册,达到防治标准的足额返还预缴的防治费用,没有达到标准,追究防治人责任。三、问题与建议近年来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服务体系还是不健全、不完善,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多样性需求。从服务主体上看,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任务不清、运行机制不活、人员素质不高、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手段落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依托力量职能发挥不足。从服务内容上看,存在“两重视、两忽视”的现象,即:重视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重视生产技术服务,忽视金融保险服务。从组织结构上看,各类服务组织之间缺乏统一组织和协调,缺乏相互联动和配合,各类服务主体各自为政,尚未形成服务合力。从服务条件上看,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条件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随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好乡村步伐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必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此提出如下

  15

  建议:(一)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根本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过30年的改革实践,家庭承包经营理念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中已经基本确立,但是,在统一经营这个层面,与改革目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大多数农户尚未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统一经营中来,尚未享受到统一经营所带来的社会化服务。要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形成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整体协调、全面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是创新“以农为本”的服务机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由常规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根据公益性服务的不同特点和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多角度、多范围、多领域的公益性服务实现形式,将定岗服务、购买服务、派驻服务和委托服务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提供服务的多种形式,推进公益服务“进村入户”“进企入社”、,做到农民认同、农民接受、农民欢迎。(三)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出路在于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议通过政策鼓励、示范带动、

  16

  项目支持、金融扶持等措施,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在技术信息、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资金等方面进行自我服务、互助服务。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服务新机制,推行和完善为农服务政府承诺制、农业技术服务专家负责制、服务全程代理制等,逐步实现公益性服务和准公益性服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着力点在于强化财政扶持的靶向性和导向性。建议根据流转土地的实际使用和改造提升情况,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用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进行奖补,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田块,农民不愿投入,企业不会投入,要由政府先行投入进行平整和改造,吸引企业资本的后续跟进,避免低价、低值流转。(五)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突破口在于各项配套措施的差别化和创新性。针对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普遍提出想扩大生产但是缺少资金的问题。建议将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纳入农村信用消费业务范畴,按农作物生长收获期时间计算利息,期限内还款免息,制定出台“按揭买农机”的办法。

  17

  构建全要素服务平台

  助推新农村经济发展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平湖市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入手,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阵地,不断完善思路,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扶持引导,逐步形成了政府为主导、村级组织为基础、市场化服务组织为骨干、信息建设为纽带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格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平湖市也因此获得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商品油、商品粮、商品猪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非主产区产粮大县等荣誉称号。一、全面打造农业生产要素服务平台我想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我们的主要做法。第一个方面是:政府+集体+市场,强化组织要素服务农业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骼,一开始,市政府就抓住核心,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主导、集体经济支撑、社会共建的路径,着力构建完整的服务组织体系。一是健全三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按照提升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的总体要求,建成市镇村三级农业公共服

  18

  务体系。市一级设立综合农技推广中心,中心下设5个分中心,建立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镇街道按照“多功能、一体化”的职能配臵和“3+X”的服务要求设臵9个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项基本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如提供农业气象、农业保险、电力设施维修等。在村一级,借用村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延伸建立村级农业公共服务站95个,为各项农业公共服务和支农惠农政策“进村入户”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发展村集体生产性服务组织。为助推现代农业建设,我们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大力支持村集体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即可给农民提供低价优质服务,又有助于服务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如新埭镇9个村共同出资领办新联粮油专业合作社、新联生猪专业合作社和新埭农资专业合作社。新联粮油合作社通过整合财政项目,集中服务资源,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水稻育插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全镇粮食作物统一机收服务率98%以上,统防统治服务率46%,统一机插秧服务率25%。三是培育市场多元化服务组织。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市场、农产品经纪人等各类市场组织,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重视并利用供销系统所拥有的独特的系统资源、资产资源、人力优势及其群众

  19

  基础,在全市布局214个农资供应连锁店,建立市镇村三级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农资统一配送率80%以上。2011年平湖市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1个亿,全国供销系统排名第8名,迁建中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占地457亩,建成后将成为浙北地区龙头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二个方面是:平台+团队+机制,强化信息要素服务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以“12316”全国农业公益服务热线为依托打造为农服务大平台,农民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获得便捷、全面、及时、就近、权威的各项服务,有效解决分散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缺位问题。一是搭建便捷平台。将原来分属各部门的农技110、农机作业资源信息平台、土地流转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等近10个服务平台进行全面整合,在农经系统设立办事大厅,由农业专家及志愿者轮渡坐守接听来电、接待来访农民,并根据农民需求进行判别、分类转接到各服务团队,统一对外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生产要素、等六大类近百项服务,实现涉农服务“一线通”。二是构建服务团队。支撑为农服务中心的是三类服务团队:农技专家服务团队由农业政策、粮油、农机、畜牧兽医、海洋渔业等7个专业服务组形成;志愿者服务团队是通过基层组织引导、自愿申请等方式,由全市1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吸纳组成;社会化服务团队是通过公开招募方式吸纳237家有能

  20

  力、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经纪人、规范化农资经营店、乡村兽医人员、农机作业手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人员加盟组成的,并由为农服务中心根据农民对服务质量的反馈调整加盟团队。三是健全服务机制。在前期办理的基础上,完善专家坐席预告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回访制等工作制度,加强服务市场监管,规范服务行为。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来电来访2750多人次,发布信息量1400多万条次,接询到位率100%,农民服务满意率100%,促成农产品交易400多万元,对接土地流转30笔,下乡现场指导1260多次,为农民群众解决难题近3000件。第三个方面是:土地+资金+技术,强化生产要素服务我们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几大生产要素,出台政策,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平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供保障性服务。一是土地要素服务。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县之一,建立市、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首创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服务机制,由政府、集体、业主三方共同组成的风险保障金,切实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利益。创新土地规模流转机制,鼓励村级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引导土地整

  21

  村、整组流转。目前,全市常年性土地流转面积10.96万亩,流转率34%,11个村实现整村流转。二是资金要素服务。2004年,市政府出资600万元组建平湖市农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有效地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目前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3.2个多亿,现担保余额6328万元。2009年我们推出了平湖市“金土地”专项贷款金融产品,规模经营主体将合法取得的流转土地经营权及地上(含地下)附着物作抵押物取得银行贷款,全市已有16个经营主体通过2707亩承包土地经营权贷款金额2020万元。2011年我市成立平湖市新当湖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累计向社员发放贷款3500多万元,全部用于社员农业生产投入。三是技术要素服务。以272名全市农业技术专家为支撑,采取技术培训、技术辅导、技术资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效益的提高。加快农技示范效应扩张,全市已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确定主导品种56个(类)和主推技术48项。成立省内首家农机4S店,建成农机化服务中心15个,农机化示范基地64个,拥有各类农机具10万多台套,农机从业人员4655人。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代耕代种、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22

  通过全要素服务平台的打造,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跨上新台阶。一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地位巩固。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特别是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环节外包服务业,把一家一户小生产从“全过程”生产经营束缚中解放出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二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农民组织化、经营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已累计培育农业经营主体2080个,其中:平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8家,家庭农场2个,种养大户1946个。三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日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效益逐年提升。到2011年底,油菜、蔬菜、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占总产值的61.3%。接下来,我市将以满足农民群众服务需求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为目标,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努力形成粮油产业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其他产业以市场化服务为主,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进我市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

  23

  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4

  架服务连农桥

  走合作共赢路

  湖南省衡阳县农经局

  衡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全县辖26个乡镇,891个村,农业人口106万,耕地面积104.5万亩,其中水田90.1万亩,全县常年粮食生产面积165万亩,其中双季稻146万亩,单季稻5万亩。近年来,以发展扶持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对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了全方位服务,探索了一条破解种粮比较效益低难题的出路,有力推进了全县粮食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一、找准症结谋出路粮食是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但我县人均耕地不足0.8亩,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生产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纷纷选择弃耕外出务工经商,将承包地交给留守老人或亲戚朋友,导致耕地双改单粗放耕作,甚至弃耕抛荒。地由谁来种?怎么种才能出效益成为我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面临的主要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县政府递交了《衡阳县粮食生产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大胆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服务公司和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和闲臵土地流转给种植能手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等生产经营组织,在粮

  25

  食生产主要环节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统一服务,降成本、增效益,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县政府采纳了我们的建议,重点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制定政策,明确任务和措施。2009年10月下发了《衡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向乡村延伸、着力培育农业服务型企业、重点发展生产作业环节外包服务业、强化农业信息化服务、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等方面明确了任务和措施。二是理顺机制,统筹协调筑合力。成立了衡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财政、国土、农业、科技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国土、农业、农机、畜牧水产、林业、科技、农经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经局,由农经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纳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和现代农业发展考核内容。要求乡镇按规模完成引导培育一定数量的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任务,县直涉农部门完成引进培育农业服务性龙头企业的任务。二、强化服务促发展为了落实县政府下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文件,重点搭建三个平台,强化政府为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夯实统一生产服务的基础。为了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土地细碎化

  26

  不利于连片农机作业等统一社会化服务等问题,县财政投入80万元,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在县农经局设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开通连接乡村局域网,并在人流集中的船山广场建立了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26个乡镇站全部配备网络服务器,村依托远程教育平台与乡站互联互通,做到县、乡、村流转信息同步收集、同步发布。出台了促进粮食生产的土地流转奖励管理办法,对经营组织流转土地用于双季稻生产的每亩奖励150元。截止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84.52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为50.3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15%,流转耕地90%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构建各类经营组织孵化平台,为服务组织营造发展环境。采取财政、金融等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县政府对粮食企业实行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县财政提供信贷贴息,县国土提供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县发改和农业相关部门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对各类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给予1万元的开办经费,对经营效益好,组织管理规范的合作组织积极争取省、市、县5-30万元的重点扶持。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1家,其中:粮食生产及服务类专业合作组织53家,获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4家,粮食生产联合社1家。全县有各类农业企业和组织43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三是构建贴身服务平台,为组织发展提供智力支援。县委组织部从县直相关单位抽

  27

  调农业科技、经营管理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驻企、社服务,从制定目标规划、农业科技、协调关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贴身服务,并印发了《衡阳县农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发展规划(2010-2020)》,各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普、科技专项等方面给予派驻单位重点支持,全县每年派遣科特员达100人左右。县农经局根据服务组织发展需要,适时对其服务机制、服务模式给予指导,安邦公司原为单一农资销售企业,2009年春流转土地3500亩种植双季稻,直接雇用当地农民耕种,由于劳动监管难度大,2010年生产环节亏损500余万元。我们深入企业和基地调研,提出了公司专营农资配送、谷物烘干、加工销售等生产综合性服务,培育或联合粮食生产合作社,组织粮食生产大户进行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模式,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实现合作共赢。我们还与衡阳技师学院合作,对全县各类农业经营组织法人开展“精英创业指导”培训,就国家农业宏观政策、农业发展方向、生产风险规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共开办培训班六期,培训各类人才达1000余人次,为各类农业服务性组织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援。三、创新机制添活力思路决定出路,机制培育活力,大胆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当前我县各类农业服务组织的主要服务经营模式为:一是专业化服务公司+服务型合作社+生产大户,如安邦、现代、

  28

  角山等6家专业性服务企业的模式。二是综合型联合社+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如富农优质稻联合社的模式等。三是专业性服务公司+专业大户,如金鲲米业的模式等。其中最有本地特色的是第一种模式,下面以安邦公司为例进行介绍。安邦公司的组织构架上分三个层次,即公司,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大户。安邦公司拥有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点、立体育秧工厂、智能配肥站、谷物烘干中心等,主要负责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农机和病虫害防治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直接提供种苗、农药、测土配方肥、谷物烘晒等,与当地专业合作社进行点单或套餐合作,开展农机、病虫害防治和贷款担保等服务。农机、病虫害防治合作社分别由农机手和机防手组成,按照与公司签订的服务协议在机耕、机插和机防等主要生产环节开展连片作业服务,服务成员达5000余人,服务面积达150余万亩。种植合作社由生产大户组成,负责土地流转、制订分片规划、与企业、农户双向经营结算。生产大户负责除外包服务环节外的田间生产管护,独立核算收益,一般种植面积在300亩左右。公司主要在农资生产销售、组织外包服务、谷物加工增值等环节获得收益,每亩服务套餐收益约为100元左右,点单20元至50元不等,规模越大,收益越多;服务型合作社主要在生产服务环节获利,收益大部分返还给成员,仅提留少部分以维持运转和促进发展;生产大户从粮食销售中获利,由于公司统一提供从种子、配方肥、农药、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全套

  29

  服务,具有规模优势,套餐服务价格比农民自购服务价格每亩低150元左右,亩均收益达300元左右,又因减轻劳动强度,使管护面积扩大,生产大户的总收益提高。由于各层级分工明确,责权明晰,极大地调动各层级经营主体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堵塞了各环节的跑冒滴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我县经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通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借助土地流转的政策,以合作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为手段,大力助推粮食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减少耕地抛荒。衡阳县在安邦公司有力推动下,根本解决了耕地季节性抛荒的问题,扩大了双季稻生产面积,提高了耕地的复种指数。二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促进科技利用。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充分利用。四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生产服务企业通过向农户提供技术、农资、农机、金融、保险和土地流转等全方位现代化农业服务,组织农户开展产销对接,既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又降低了各自的成本,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最大程度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30

  建立“八位一体”模式

  创新农业服务机制

  河南省固始县农经站

  固始县是河南省第一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连续八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耕地面积173万亩,农业人口144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5万人。2009年,我们适时抓住信阳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机遇,积极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成立了固始县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林业局、水产局、特产局、工商局、民政局、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创新提出了“八位一体”运行模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的做法,“八位”合力抓服务

  近年来,固始县始终坚持“抓农业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社会化服务体系,抓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抓龙头”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财政、金融、保险、科技“八位一体”,这一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政府部门强引导。县里紧紧围绕优质稻米、豫南黑猪、

  31

  茶叶、竹木、固始鸡、菜籽油、柳编、固始鹅、水产、蔬菜等资源优势,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强引导,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成立专门的服务组织,搭建好多层次服务平台。例如我们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同时还加大宣传和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等积极参与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来,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产业发展。二是龙头企业搞实施。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各自产业发展需要,建立或加入服务组织,培养业务骨干,指导和服务企业生产、管理、营销。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固始鸡”和“豫南黑猪”产业开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专门营销公司,做到“五统一”服务模式,即统一引种、统一购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带动了2.7万多农户,提高了6000元收入。三是合作组织带农户。固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总社相继成立并发展迅猛。总社负责指导、协调和服务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机服务、茶叶生产、林果等6个行业联合社;联合社具体指导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合作社为种植基地或养殖基地社员提供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农产品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总社以合作社和行业联合社为主要服务对象,行业联合社为同类型的合作社提供业务指导培

  32

  训、技术信息服务、综合协调事宜等,使各个合作社经营管理有序,避免互相竞争,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入社农民抓生产。“生产在家,服务在社”是新时期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现象。围绕固始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这两大支柱产业,全县已形成种植大户达2.3万户,养殖大户达1.8万户,这些大户都成立或加入了合作社,参与了土地流转,实施了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在生产中不断接受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各类优质服务,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增强了素质,更得到了实惠。五是财政资金重扶持。县财政每年对土地流转大户、示范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同时,把油料倍增计划、高产创建、土地整理、农田水利、一事一议、财政贴息等项目一律向经营实体倾斜,用公共资源、财政资金、运行资本来提升各类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发展。六是金融贷款做保障。为破解贷款抵押难问题,县政府创新农村物权抵押担保方式,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五权”进行确权办证,需贷款的可持相应的物权证到县财政成立的金鼎担保公司申请担保,担保公司对其信用、资产等信息进行认证、评估后与农民签订担保和反担保合同,再向金融机构进行担保,金融机构即可放贷。这样一来就盘活了

  33

  全县资产,为农村发展改革注入了强大活力。七是农业保险解忧虑。为降低因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县里成立了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固始县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中介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和品种,积极鼓励农户、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参加投保,逐步建立应对巨灾风险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后顾之忧。八是科技服务作支撑。科技在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县科技部门积极扶持创办各种科技合作组织和民间科技服务实体,建立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涉农部门采取“结对子”的办法,选派高中级农技专家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把科技推广到生产第一线,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的成效,“一体”显现见规模

  在“八位”合力推进下,我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全县建立了34个县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34个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大厅、34个县乡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和601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成立了15个农

  34

  业协会、73个中介服务组织、8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农民专业联合社和1个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入社农户5.2万户,农户入社率14%;示范合作社100家,示范率达12%。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有1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了科研机构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的联合,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服务内容全程化。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组织、农民、财政、金融、保险、科技等“八位”形成合力为产前、产中、产后每一个环节提供相应技术支撑、配套服务,把服务贯穿于整个过程始终。产前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引导各类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全县已流转农地面积139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88万亩,千亩以上流转大户96个。产中提供农机农技服务,实现生产过程机耕、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全县农机服务能力达到250万亩次,机插秧面积达80万亩。产后提供产品售后服务,常年由农户和合作社生产的稻谷达100万吨,全部由企业订单收购,经过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对外销售,提升固始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利益最大化。三是服务质量标准化。建立了农机作业、农技服务、农艺指导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服务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农机作业操作规程、水稻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有机香稻种植生产技

  35

  术规程、机插秧育苗技术要点、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固始鸡、豫南黑猪疫病防控等标准化生产规程分别印发到各个种养大户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人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指标。同时,每年利用阳光工程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企业负责人和种养大户进行分行业技术培训,举办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实现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双赢”。

  我们的感悟,“八位一体”走对路

  固始县开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近四年来,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和有益尝试,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我们感觉这是一条适应县情、前景光明的路子。建立“八位一体”模式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正在由单位生产环节上的服务迅速向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管理、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综合性服务扩展,只有合力推进,才能彰显效果。建立“八位一体”运作模式是实现现代农业强县的基本要求。现代农业必须建立一个为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提供高效、优质、全方位服务体系,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八位一体”模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八位一体”模式建设内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益彰,步调一致,一脉相

  36

  承。健全和完善“八位一体”模式,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37

  

篇六:三农研讨材料

  **乡镇三农工作汇报材料

  (20**年11月)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一系列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为支撑,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全乡三农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一、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今年以来,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增长**%(县目标9.2%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8万的村达**%。(县目标92%以上)新增高效农业面积**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亩。新建高标准农田**亩,高效农业基地面积**亩,新培育农民合作社2个,新增家庭农场2个。1、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自项目启动以来,已流转土地2600亩、征收土地172亩,完成地面附属物的清障工作。葡之源四季果园项目已基本完工,新入驻的瑞德火龙果、晶都百核园、金肯蓝莓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国农科院东海试验站太空育种试验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西诺公司种球培育项目已签订协议,明年开工建设。2、农产品加工建设。一是澳牛屠宰加工项目。项目工程已竣工,10月份通过国家动检总局评估验收,11月份试生

  产。二是如意情金针菇项目。如意情一期日产40万瓶珍稀菌菇项目,我乡全程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已于今年8月1日初步竣工投产,现已可日产菌菇160吨。二期日产70万瓶珍稀菌菇项目的建设,我乡做好110亩用地保障工作,目前只剩2家征地未完成,将于11月底前完成全部征地工作。

  3、省投土地整治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区内的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完成建设任务总量的99.2%,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4、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根据省、市、县“263”专项行动要求,我乡抽调专人、拿出专项资金,对所有在禁养区的养殖户进行关停、整治或搬迁。对上报县里,在禁养区的11户养殖户,目前6户圈舍设施已拆除,5户已关停带搬迁,对剩下的在禁养区的292户进行了有效的治理整顿。已拆除村庄内散养户120余户,出栏关停规模养殖户60余户,转型规模养殖户50余户,部分养殖户已上环保设施。

  5、农业基础工作。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200亩,农田林网更新、完善、新建7000亩,四旁植树15万株,苗圃100亩,村庄绿化合格村1个。畜牧业方面,累计完成生猪8.5万头次、三禽35万只,黄、奶牛1.2万头,羊0.9万只次,共挂取耳标6.4万只,全面完成犬防疫任务。农机方面,秸秆还田补

  助面积3.24万亩,补助资金81万元;购置农机65台套,补贴资金64万余元。种植业方面,完成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发放。

  6、村庄环境整治。一是尤塘村创建美丽乡村,顺利通过省级评定。二是大娄等5个村的“五清、四改、三提升”百日集中整治,圆满通过市级验收。三是贺庄村、水库村的“美丽库区幸福家园”项目,基本完成项目工程。全乡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

  7、乡村道路工程。一是新拓宽改造农路2条6.1公里,完成环乡全部主要道路拓宽改造目标,乡道双车道率达100%;二是通过土地有偿使用费项目,完成硬化道路3条13500平方米。三是通过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新铺设水泥路32562平方米。全乡路网进一步完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8、饮用水工程。一是饮用水安全项目完成入户安装858户,切实解决了贺庄、金塘、小尤塘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二是党员爱心水站实现全乡全覆盖,为全乡居民提供深度净化饮用水。

  9、便民服务工作。一是新农村服务中心全面达标,贺庄、团池、大娄、石湖村新建的便民服务室投入使用,硬件设施大幅提升。二是新农村服务中心全部配备“代办员”,方便群众办事,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路”。

  10、精准扶贫工作。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0余户,大病保险报销3户,完成草危房改造30户。“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扎实开展,完成结对帮扶、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和录入等各项规定动作。扶贫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综合经济效益可达50万元,带动120户低收入家庭脱贫。

  2018年,我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轴三线”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一轴”即工业园区,以园区扩容升级带动农民就业。“三线”即南线、中线、北线,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南线:沿娄池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打造种养殖一体化基地。中线:沿**路,依托**农业、扶贫大棚等项目,打造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北线:沿跃进路,依托国开区、移民后扶等项目,高标准整治沿线村庄环境,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

  二、2018年工作措施及项目安排1、全力推进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以农业合作产业化为主导,以城乡统筹和农业建设为基点,着力打造集“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低碳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合作的产业园。一是加强与国土局、规划局、福如东海集团、农委等部门、单位协调对接,做好规划调整、资金争取、项目招引等保障和服务工

  作。二是加快中国农科院东海试验站建设步伐,帮助企业解决种植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

  2、以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建设农民培训中心,对接国开区人才需求,就地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国开区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有机衔接。三是争取建设**村特色田园乡村,依托国开区核心区建设,以创建全域旅游为契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集聚、田园风貌鲜明的特色田园乡村。

  

篇七:三农研讨材料

  三农问题认识研究论文

  一般认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资源会自动实现优化配置。根据微观农业经济理论讨论农业问题,也同样认为在市场的作用下,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个要素之间的互相替代和优化配置。现在我提出的问题是,假如要在这种学术语境中研究三农问题,人们首先应该讨论的是这种理论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否市场经济这种理论本身,就是讨论三农问题的内在前提呢?我看没有这么绝对。

  第一个要素看土地。在很多讨论中我都一再强调:事实上,我们国家农村的土地是不可能增加的,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在下降,再加上土地的不可移动性,使它不可能象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可以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这使我感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在中国农村很难找到适用的前提。一是由于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二是由于土地承载的双重功能。在农村政策研究领域中,人们都知道大包干以后国家不再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障,而转由土地来承担,这样就形成了土地的双重功能。中国农村的耕地不仅具有双重功能,而且越来越多地转变为以承担农民的生存保障功能为主。

  人们20年来约定俗成的共识是,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可以被简化为“大包干”。但什么是大包干?

  第二个要素是劳动力。农业人口和劳动力严重过剩,是清末以来的长期问题,本来不是建国以来才有的现象。其实,人们只是对中国近代史上追求工业化导致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差别扩大引起更多的关注。现在中国农村有五亿劳动年龄人口。另外,上到60岁以上的老头老太太,下到半大小子,他们只要能动,总要到地里去干活,所以,农村整、半劳动力加起来不止五亿,估计有六亿以上。农业需要多少劳动力呢?一亿多。那么

  总共有多少劳动力需要转移呢?至少三四个亿。往哪转移?因此,如果劳动力不能转移或者转移得不那么顺畅,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也不能增加,那么劳动力投入的边际效用只能递减到零以下。尽管如此,劳动力仍然不可能减少,怎么办?农民作为劳动力的拥有者,只能被迫减少劳动时间。按现行法律规定一个劳动力一年应该劳动300天,然而却只能在农业上劳动20多天,那剩下90%以上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呢,没有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力不吃饭,不消费,结果呢,一个活劳动所有的消费,也就是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过程,都得由土地产出来保证,假如他没有外出打工的话。因此,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就不可能提高,不仅不能提高,实际上这些年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下降,大幅度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在有些资源严重短缺的地方,农业甚至连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都不行了。

  第三个要素看资金。在上述情况下,作为龙头要素的资金当然就进入不了农业领域。因为资金投入必须要产生利润。但是,农户家庭经营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是负效益的,导致每年农业资金至少净流出几千个亿。为什么农业资金会流出呢?农业生产连平均利润都达不到,资金怎么会进来呢?有人说,可以通过政府的“农业投入政策”,用政策性的政府资金来加强农业投资,但这也是杯水车薪,且不说增加投入并不能增加产出,也不能增加产出效益,如果产出效益不增加,投资敢增加吗?就算政府真投了,那高度分散的2亿多农户到底应该投给谁,怎么投才能到那些真正需要的户?事实上这些年政府增加投入的结果是,投入大多数下达到有关部门,转变为部门收益和乡村基层负债的增加。

  而且,90年代以来农业的硬成本每年增加10%,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农业的主产品几乎没有国际竞争力,大部分高于国际价格。这是硬投入方面。

  软投入呢?软投入就是所谓服务,也同样有成本问题。例如加强技术服务,提高技术含量,等等。硬成本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每年增加了10%,软成本年平均起码增加了9%,其结果是农业的负效益越来越严重。农户调查显示,1997年以后,家庭经营条件下,农业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产出比逐年递减,纯收益已经是负值,1995年种植业亩均可以获得340多元的现金收入,而到了2000年,亩均只能得到161元,下降了一半以上。如果农民真的以土地收入为主,那么在那些占全国1/3的农村人均土地不足一亩的地方,实际上一年一个人就只能收入100多元,这还没有把劳动力的投入成本算在内。这样看来,农村种植业人均每年一两百块钱的现金收入水平,怎么能保证农业的正常发展呢?

  综上所述,人们现在之所以终于接受了三农问题的提法,是因为“好一个农业了得”。这么多矛盾错综复杂地搅和在一起,使得我们至少在政策层次上不可能再讨论纯粹的农业问题。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当前人们提出的失去解释力的那些认识误区。

  当前第一个重要的认识误区是私有化。切不要以为,只要土地私有化就能解决农民问题,就能成规模地集中土地,而只要规模经营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这个道理看上去逻辑完整,实际上似是而非。现在中国人均土地就是这么少,在南方有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都低于0.8亩,有三分之一的省人均耕地少于一亩。土地已经基本上转化为农民的社会保障,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把社会保障私有化?而那些人均耕地面积多于一亩的地方多在北方,然而北方缺水严重,旱魔肆虐,经常是数以千万亩的土地遭受干旱,中国水土资源都严重缺乏,总体上水太少。尽管有些地方土地资源相对宽松,但水资源缺乏,仍然不能以所谓的耕地私有化来形成规模经济,来提高生产能力,不可能依靠提高规模效益来参与国际竞争。这些所谓用

  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来考量农业问题的思路,在目前我们这样的资源环境中都要碰壁。

  有人问,为什么不革新农业技术?靠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效益。需知,任何一项技术都需要前期成本,这些前期成本谁来付?现在讲知识产权保护,因为前期成本高才要知识产权,技术是要拿来卖的。更何况,分散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哪个单家农户能够成为这种技术和投入的载体?

  又有人说,为什么不提高产业层次?只有搞产业化才能解决农业的出路问题。不错,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在我们这里,农业主要投入品中,资金、化肥、农药、种子等,以及产出品的加工、购销领域基本上被垄断了,产业层次如何提高?进一步看,能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与负效益的农业结合起来吗?当大部分涉农经济领域几乎都是被政府下伸的部门和政府控制的国有部门垄断、并且凭借加强垄断获取利润的时候,农业能产生利润吗?再说,搞产业化经营是要成本的,假如在不产生利润的农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组织成本从何而来?

  

篇八:三农研讨材料

  装载数据引擎失败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中心组学习材料

  “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揭示了“三农”问题和我们党、国家、民族内在的本质联系,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最大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最大的不充分,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形势任务、方法举措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从战略上考虑的。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防止粮食生产出现大的滑坡”。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篇九:三农研讨材料

  全区三农服务业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搭建“三农"服务平台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县“三农”服务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县情概况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北依阴山,南临黄河.全县总面积2492平方公里,辖7个镇、117个村委会、669个组,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农户5万户。五原县现有耕地200万亩,全部引黄自流灌溉,是国家著名的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葵花第一县,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甜菜、西瓜、甜瓜等,牲畜饲养总量324。2万头,其中:羊300万只、奶牛1。2头、猪20万只。XX年,全县GDP完成3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8:33:29。财政收入完成2。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847元。二、主要措施和做法五原县是典型的农业旗县,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对于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构筑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加工服务等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化网络,有效保障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整合信息资源,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一是组建信科服务中心,发挥网络传媒作用.XX年,我们从农牧林水等各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县信科服务中心,建成五原县电子政务局域网和政府网站,专门负责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求、产品价格、农牧业适用技术等信息的收集、筛选等工作,对外宣传五原产品资源、招商政策,联络各地商户;对下负责信息的发布和传输,反馈农牧业生产中的信息需求,成为农业信息化的一级平台.各镇依托已有的农科站、农经站、畜牧兽医站、林工站等机构和人员,组建镇信息科技服务中心,成为农牧业信息化的二级平台。同时在部分有条件的村组、涉农企业、农贸市场建立了信息服务站,成为农业信息化的三级平台,在全县形成了县镇村组四级信息服务网络基本框架。中心成立以来,从各部门及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共收集相关信息和文献4。7万多条,网上查询信息每年超过100多万条次,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现已成为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参谋领导决策、指导农牧业生产的中枢平

  台。二是开辟涉农服务专栏,发挥电视传媒作用。我们通过整合县级信息中心和电视台的人才、信息和采编资源,开辟了《乡村快车》专栏,宣传县内外种养致富典型,推广农牧业适用科技,发布市场供求信息,播报自然灾害预防等信息。XX年至今,共播出专栏节目401期,发布各类信息1万余条,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32项,推荐农畜产品加工项目36个,宣传我县及外地农牧业科技示范户200多个,进行科技讲座300余次。《乡村快车》栏目的推出,进一步开阔了农民视野,极大的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科技和信息的需求,及时解决了农户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得到了广大农民的高度称赞。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报刊、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了信息服务渠道,扩大了信息覆盖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创新服务机制,搭建科技服务平台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提高科技服务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力求科技服务真正取得好的效果。一是精心组织冬春科技培训,为全年的农业生产打好基础。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思路,认真分析市场和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形势,按照“引导农户制定种养计划在先,科技服务跟进”的原则,组织农技专家认真编写培训教材,确定主推技术,组成讲师团,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做到

  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确保了每户农户有一人接受培训,有效满足了农户对科技的需求。二是全面落实科技服务责任制,把科技人员真正推向生产第一线.我们对涉农部门的科技人员定项目、定任务、定指标、定奖罚,并为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使科技人员在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服务能够做到沉得下、蹲得住、有效果.同时,鼓励县级科技人员在牛冷配、羊人工授精、牲畜疾病防治、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开展有偿服务,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进科技与生产有机结全,实现双赢。近年来,我县每年普训农牧民10万余人次,128名科技人员常年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服务,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实现科技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显著提高.三是引导农资、加工、流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推进科技服务产业化。通过制定出台新品种推广目录,引导种子经销企业进行新品种的购销。同时对种子质量进行严格审检,对价格进行综合调控,既保障了农企双方的利益,又使得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同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实用科技服务,使科技推广更具针对性,效益十分明显.通过多元化的科技推广,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效益显著提升.针对我县近年来葵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由于长期种植,品种单一,轮作倒茬困难,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我们在引进番茄加

  工企业的同时,大力推广番茄种植,番茄种植从无到有,XX年达3.8万亩,XX年达到7.4万亩,XX年达到13.5万亩。番茄的引进,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作物轮作倒茬问题,亩均纯收益在1000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引进杂交花葵,XX年2万亩,XX年达到10万亩,XX年增加到28万亩,XX年达到54万亩。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的葵花基本实现良种化,有效解决了长年种植病虫害严重的问题,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市场价格大幅提升,亩均纯收益在800元以上,较常规花葵高出200元左右。全县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97万亩。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甜高梁、芦竹、桑树等8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并试种成功,为新品种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全县农作物新技术覆盖面达到85%以上,规范化、模式化栽培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90%以上,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61。8万亩。在养殖业方面,我们重点推广了人工授精、肉羊杂交、秸秆转化等技术,牛冷配、猪人工授精率达到100%,优质肉羊杂交率达到70%,秸秆加工转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培育龙头企业,搭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平台我们依托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建成了面粉、番茄、葵花、玉米、畜产品等一大批辐射能力较强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到9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县有面粉生产加工企

  业30多户,年加工能力20万吨,可带动绿色小麦生产基地58.6万亩。全县有新疆中基、富源、屯河、达蒙菲4家番茄企业,建成9个番茄制品加工厂,总设计生产能力达到日处理番茄1.6万吨,可带动番茄种植面积20万亩,五原已成为全自治区番茄种植加工第一县,正在全力打造全国番茄第一县。全县葵花炒货企业有真心、潘胖、玉林、美中达等企业,年加工葵花籽达到4万吨,带动基地种植面积30万亩.油葵剥仁企业有蒙源、呱呱叫、金鹿等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同时宏庆达商贸有限公司年产1.35万吨高蛋白饲料项目,远大集团内蒙古公司年产30万吨玉米淀粉及副产品加工项目,富源公司新建年加工20万吨甜菜制糖项目,东源羊绒新建年产100万条羊绒围巾等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的建成必将带动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

  为了实现基地和企业、市场的有效对接,我县组建了葵花、蕃茄、蜜瓜、蓖麻、奶牛、肉羊等六大协会,带动镇级协会48个、村级协会135个、涉农中介组织和流通协会70个,发展会员1500人。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推进农企联接、发展订单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市场建设,搭建流通服务平台我们高度重视农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从税费收取、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一大批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成运营,目前各类农畜产品专业市场达到20多个,形成了比

  较完善的农畜产品市场体系。我县鸿鼎农贸市场兴建于XX年,总投资9340万元,占地524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引进经营户369户。市场联结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并与国内知名炒货企业华泰、大好大、洽洽等企业形成了稳固的购销关系,成为全国最大的葵花籽集散和西部地区葵花籽集散的主渠道,成为全国重要的葵花籽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中心。葵花籽年交易量在5亿斤以上,平均每斤价格高于其它葵花产区0。2元,我县3亿斤葵花籽可增收60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元。我县蜜瓜种植面积较大,品质优良。过去由于蜜瓜上市时间集中、市场信息不灵等原因,一度出现卖难现象,给种植户造成一定损失.我们通过积极引导,沿国道两侧建设了12个蜜瓜专业市场,面积达16万平米,形成了布局合理的蜜瓜销售市场网络,有效扭转蜜瓜销售不畅的被动局面。市场辐射的蜜瓜种植全部得到及时销售。通过大规模有组织的销售,市场内蜜瓜销售价格每斤平均高出零散销售0。1—0.2元,蜜瓜亩均收益在XX元以上,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XX年我县依托县内的京原公司、生资公司、全正客隆超市等几家重点流通企业,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县城内建成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配送半径80公里,经营单品超过8000个。在镇村组建成各类“农家店”138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极大的改善了我县农村消费环境,降低了农民消费成本,促进了农村经

  济的快速发展.三、几点体会在加强“三农”服务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也取

  得了一定成效,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加强“三农”服务,必须要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为了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作用,我们先后投入近1000万

  元用于县级信息中心、电视台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更新及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在科技服务方面,每年用于推广肉羊杂交改良、青贮养畜、人工授精等技术近1000万元;每年列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冬春季农牧民科技培训,同时,足额保障科技人员下乡经费。每年投入经费100万元,用于各类科技示范园区和种养大户建设,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各类专业协会的运转及聘请专家。每年协调银信贷款1亿多元用于农户购买新品种、新机械、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在农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方面,落实兑现优惠政策,扶持流通服务企业,有力的带动了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市场流通。实践证明,政策的倾斜和必要的资金投入是推动“三农”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加强“三农”服务,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必须要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着眼点,把农户、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三农”服务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因此,在“三农”服务中,我们十分注重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农民为本,在认真考虑农民的现实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三农”服务的思路和措施,力求使“三农"服务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与农村的实际和市场发展需要相适应。在服务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方面,我们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当主角,政府当配角.政府在加强领导、政策支持、运行保障、环境营造等方面做工作,当好协调员、服务员,到位而不越位。鼓励企业当好主角,主动与农户、基地对接,共同发展。

  加强“三农"服务,必须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县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形成了“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积极鼓励信息、科技、金融、流通、加工等涉农服务业开展服务.强化政府的公益服务职能,鼓励市场主体开展营利性服务.既支持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又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拓宽服务领域。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