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6篇

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6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23 11:10:02 推荐访问: 回归 回归母校的心情感想 意义

篇一: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WEN LI DAO HANG

  理科讲堂 / 物理

  注重三个走向 回归教育本质

  — —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

  文 / 董彬

  【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样一个新理念,既是课 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更是教育的回归。本文从 由知识课堂走向和谐课堂是学生素养发展的主阵地;由教 师主导走向学生主体是学生能力发展的落脚点;由静态预 设走向动态生成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生长点三个方面入手,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和 谐和健康成长而服务。

  【关键词】物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实验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 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的共识。新课程把过去那种单纯的对知 识与技能的关注,逐步转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 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即把物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促 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来。这种教育的回归体 现在“由知识课堂走向和谐课堂,由教师主导走向学生主 体,由精心预设走向动态生成”三个方面。探索以学生发展 为本的有效教学途径,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 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一、由知识课堂走向和谐课堂—— —学生素养发展的主

  .com.cn. Al阵l地Rights Reserved. 1.体验生活,感知物理,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潜意识 物理潜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过程 中。教师不仅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素材,还可以通过让学生 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动手做生活中的小实验,组织写实验报 告,分组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 到处存在着物理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物理的眼光观察和 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物 理问题。

  2.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一直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 的。物理教学中需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找 出变量与不变量,继而进行实验探究。例如:八年级第十章 《压强》一课,在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探究中,让学生先用手指 压铅笔,压气球,体验以后,猜想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再分组实验活动,得出结论。活动中,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 验,加以分组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

  3.言传身教,严谨治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 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及 良好的学习习惯。育人作用不仅体现在结合有关的物理名 人等内容进行的思想教育,还体现在教师为人师表的“师德 修养”方面。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 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楷模。

  二、由教师主导走向学生主体— ——学生能力发展的落 脚点 1.积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舞 台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 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

  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 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九年级物理《电路的连接方式》 中,学生将开关接入并联电路时,出现了多种情况:有的没 闭合开关灯就亮了一个,有的闭合后两个灯同时亮,有的在 没闭合时就两个都亮了,闭合后反而不亮了。这时,我让学 生先画出电路的实物连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出现各种情 况的原因,再叫学生进行自述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连接时的 要点。这样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和动手能力都在这一活 动中得到了锻炼,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 了他们集体感。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物理概念的形

  成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部的活动。为此,教师要根 据教材结构与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来建立高效的教学结构。

  按照初中生物理学习的规律,物理教学应突出以下三个方 面:一要抓住学生生活中的体验或经验结累,以便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二要在学生已经有经验的基础上质疑,以让他们 进入新知的探索;三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 其结果,而且了解自己所得结果或结论的过程,必要时能展 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 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 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三、由静态预设走向动态生成—— —学生个性发展的生

  长点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正颠覆旧的 课堂,越来越丰富复杂的课堂生成现象,使课堂充满了生命 的灵性和智慧的挑战。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 及时捕捉和利用,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一 颗美丽的流星。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测量》第一节时,原来设计是 把刻度尺学完后再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本的宽度,无意间学 生说,测量很简单,数学上学过,于是我便让学生在未学刻 度尺的正确使用前先动手测量课本的宽度,把测量结果记 录在手心,然后自主学习课本上的方法指导,进行第二次测 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书上,继而让学生分组讨论原来和现 在测量的不同地方,相互间说说原来错误的原因和测量中 要注意的细节。就这样,因学生的一个反映而放弃了原先预 设的教案,创造生成一节成功的课,正是在动态生成的课堂 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由此可见,学生创造性的生成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课堂最强有力的支撑点。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 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样一个新理念,既是课程改革的 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让我们抓住新课程物理教育的重 心,回归教育的本质,真正地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课 堂教学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和健康成长而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六中学)

  31 文理导航 2013/05

  

篇二: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回归教育本质

  东关小学 毕小雯 2016.11

   作者:林格

   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 育专家之一,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 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 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首席 专家,教育作品有《教育是一种大 智慧》、《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回 归教育本质》等。

   本书共有八章 :

   第一章《教育之困》 第二章《回归教育的纯真》 第三章《全面依靠孩子》 第四章《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 第五章《教是为了不教》 第六章《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 第七章《教育的最低纲领——培养能力》 第八章《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

   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反复成功培养天才, 反复失败培养庸才。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感应。

   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

   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 命生动而自由起来。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要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 这是最重要的。

   回归教育的纯真, 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

  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情。

   教育者,首先应该打开自己的 心门,然后用自己的心灵去沟 通、打开孩子的心灵,这才是 教育的真谛。

  

篇三: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去功利之心态,还教育之初衷 ——为什么说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

  作为一名本科生,我不敢妄谈教育,仅仅是就我自己的经历谈一谈我对高等教 育“回归常识”的看法。“教育”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 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在我的 理解中,在学校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是教育,儿时犯错父母对我们的批评是教育, 长辈的谆谆教诲也教育……但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教育,其重点在于其受众,即让被 教育者得到收获。优质的教育无疑是师者能够传道、受业、解惑,学生能够像《送 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那样“勤且艰”,并能学到真才实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十分朴素的道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懂得,即使是高等教 育,也常常流于功利而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由浙江工业大 学图书馆开展的一项针对国内外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出于兴趣 读书的仅占 33%,为考出好成绩而读书者高达 67%,而美、加、英、澳等国家大学 生出于兴趣读书者高达 76%,为考出好成绩而读书者为 34%。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

  身边刻苦学习的同学往往是为了拿到更好看的分数,追求更高的 GPA,目光放长远 一些,也无非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过上想要的生活。这种想法无可非 议,但是这些想法总是缺少一些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缺少一种“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使命感,确少一点“以天下为己任”的“天地境界”。仅仅就学习的动机而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已经和国际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有了相当大的差距,更不用说这样 的学习动机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教育是一个相互的过程,高等教育偏离正轨也有授业者的不足。

  由于大学生 课业负担较重,老师为完成教学目标,“满堂灌”在我国大学课堂上比比皆是。正如 生产工具落后导致劳动者虽然辛勤付出而劳动生产率低下一样,“满堂灌”的课堂教 学因教学方法落后而导致它是一种大学教师辛勤的低效劳动,这种教学无助于学生 进一步理解知识并体验运用知识的具体情镜;无助于训练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 神和逻辑思维活动;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精神;无助于增强师生之间 思想、情感交流;无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如此看来,高等教育“回归常识”已经成了时代的呼唤。高等教育去功利化,去 程式化已经成为提升高等教育品质的关键所在。在当代中国大学,我们读书要注意 读在书中,悟在书外,思想要能在书中书外跳跃,读的是书中文字,想的是国家和 人民,“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 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为了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水平,我们还应从各层面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

  我国一些大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已经采取了一些改革举措,例如一些大学开 始开设新生研讨课,推广研究型教学模式等,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共鸣和碰撞,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探索的快乐,也收获丰富的信息。

  去功利之心态,还教育之初衷。这是我自己对高等教育“回归常识”的理解,肯 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会多多学习国家的形势与政策,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篇四: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等待的艺术。允许孩子慢慢来,慢慢成长,这是教育常识。教育是良心事业,需要淡泊,需要宁静,需要从容,需要坚守,需要上善若水,静待花开”的教育情怀。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