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的实践进路与效果提升

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的实践进路与效果提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01 14:50:06 推荐访问: 河北 河北2022春季安全教育片观后感感悟范文 河北交通安全公开课心得体会

殷敬淇 张晓辉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承德广播电视台 电视广告中心,河北 承德 067020)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孕育的红色文化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属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大会议和地方考察时多次强调红色资源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1]。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依靠传统媒体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种种不足,微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形态在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运用好微媒体开展红色文化微传播,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切实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河北是一片红色沃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地处华北平原的河北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战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毗邻首都北京,河北人民众志成城、凝心聚力、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建设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涌现出了一批批不懈奋斗、可歌可泣的人物。河北有着种类多样的红色文化,每一处革命战斗遗迹、每一件珍贵革命文化遗产、每一个红色文学作品,都折射着革命先辈们崇高的政治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一)河北红色文化具有地域性

河北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也成就了它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独特的历史使命。河北见证了中国革命重大抉择的深厚伟力;
浓缩了塞罕坝人为京津重塑生态屏障的一路艰辛。作为红色文化大省的河北,红色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系统完整,各种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点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各个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与时代重要历史事件存在紧密联系。河北红色文化资源大体沿太行山、燕山,渤海一线分布,形成了“一地、两带、十区”的红色文化区域。这些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为河北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奠定了充实的内容基础。

(二)河北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性

不同的历史时期,红色文化的内容也不断地丰富发展,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时期,河北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河北人民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解放思想、自强不息不断开创新局面;
新时代,河北红色文化始终保持着其先进性和时代意义,坚定着河北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决心。

(三)河北红色文化具有传承性

每个时代的红色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但红色文化的本质始终没变,红色的传统和基因一直随着时代延续发展,不断传承赓续红色血脉。河北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河北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精神,并在实践中发展传承。从李大钊精神、太行精神到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河北人民开拓创新、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更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微传播”方式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微传播”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为载体,以包括并不限于微图文、微视频、微电影、网络直播为形式的新型传播方式[2]。微传播分为图文类、视频类、互动类三种类型:图文类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进行传播;
视频类别主要包括微电影、短视频、Vlog等;
互动类以小程序、小游戏等为代表。微传播的核心特征是“微”,以“微载体”为渠道,以“微形式”为路径,向“微受众”传播,在网络各圈层内形成裂变式传播,让红色文化“火起来”“活起来”。

(一)“微载体”拓宽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

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依靠线下的纪念馆、场馆的展览和宣讲,传播范围有限,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的微传播,能够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拓宽传播的广度。互联网时代,信息流动速度加快,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发生了改变,更倾向利用便携式可移动化的数字设备和碎片化的时间浏览信息。短小精悍、简洁灵活的微媒体内容受到人们的青睐。“微载体”不仅可以对红色文化信息进行短、平、快的传播,还将各类红色文化素材进行整合,选取小题材微细节进行阐述,将理论转变为有趣的故事,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受众对于贴近生活、人情味浓的需求。“微载体”可以集合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的优势,在互联网海量信息平台,低门槛、即时性、去中心化、扁平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可移动、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吸引更多人关注红色文化。

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大众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空闲时间获取信息,“微传播”满足了大众快餐式的阅读习惯,提供了一系列更便利、更生动的微传播渠道,大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APP、抖音、快手等“微载体”感受红色文化。这些“微载体”不仅可以对红色文化信息进行短、平、快的传播,还将各类红色文化素材进行整合,选取小题材微细节进行阐述,将理论转变为有趣的故事,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受众对于贴近生活、人情味浓的需求。

(二)“微形式”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效度

传统的红色文化展示,主要在展览馆、博物馆依靠实物或者照片的平面静态展示。实物不具备叙事功能,照片通常年代久远,单一的呈现手段难以生动再现红色文化内涵和精髓。利用微传播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多手段于一体,加强互动,打造场景,创设情境,营造“个体在场”的临场感,使照片“活起来”、音像“响起来”、场景“动起来”。

传统的红色文化偏宣教式,互动性不足、感染力不强,微传播依靠新媒体技术创新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以图文、短视频、微电影、微访谈、直播、微小说、H5、微课堂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通过制作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可以让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优质信息;
直播可以实现异地共享,通过生动形象、横跨空间、远程指导进行传播;
H5、AR、VR等形式让受众沉浸式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了受众对于红色文化的身份认同感。

如今年轻人已经成为使用微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更是文化传播的先行者,“微形式”的时尚化、潮流化,符合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根据红色内容的不同,选择符合不同红色文化类型特点的“微形式”,紧跟社会热点和新闻,利用幽默亲和的网络热词,以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受众能够立体化、全方位地感知红色文化底蕴,更容易激发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三)“微受众”延伸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

微媒体有别于传统传播单向灌输的传播格局,“万物皆媒、人人皆是传播者”,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了双向互动的传播新格局。一方面,受众可以通过点赞、留言、弹幕、评论、分享积极传播红色文化;
另一方面,受众还可以通过二次创作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内容生产。如,在热播的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中,受众把剧中人物、经典台词和画面截图等做成表情包或者将故事内容、历史人物进行混剪制作成视频转发分享,这种高能动性的传播,吸引受众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中,增强了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

利用大数据思维,可以瞄准红色文化目标受众,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微平台构建动态数据模型,绘制受众精准用户画像,将适合的内容精准推送给最有可能感兴趣的受众,提高手指接收红色文化的频次,吸引受众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播中,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微载体”可以进行实时点赞、评论和转发,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打破不同主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用户黏性。此外,“微载体”形成了以家人、朋友、亲戚、同事为小圈的形式,例如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可以实时分享信息,引发周围人们的探讨和情感共鸣,从而带来裂变式传播,带动更多潜在受众关注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文化认同。

微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其内容承载丰富、传播形式灵活多样,有着极方便的互动性。利用好微媒体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可以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时代感、感染性和教育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红色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也存在着效果欠佳的问题,比如:传播内容不足,形式单一,社会关注度不够,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内容有待整合

从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的实际来看,由于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发展水平、人文因素等影响,河北红色文化的微传播缺乏长久的规划,导致后续发力不足,一些已经建成的微平台内容枯燥、展示手段单一、更新缓慢,受众知晓度低。虽然,各地方政府机构和展览馆、纪念馆已经建立了以微信、微博和微视频为代表的微传播平台,但是这些平台上传播的红色文化内容,更多是阶段性的历史事件、当地的人和事,枯燥乏味缺乏感染力。各平台都没有立足本土特色创新红色文化内容,缺乏与受众的互动联系,形式和内容趋于同质化,清一色的“图文传播”,再配上冰冷的解说词,单调乏味[3]。传播侧重于“点”对“点”的传播,未能将各地方散落的“红色文化点”连成“红色文化线”、形成“红色文化传播面”,缺乏串联,缺乏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内容,形成由点到面系统化、连贯性的红色文化内容有机整体。河北红色文化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时要立足于本土核心竞争力,进行优质内容的不断创新,实现良性持久的发展态势。

(二)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能力较弱

近年来,河北加大了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也初见效果,但重开发轻传播的现状,造成了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能力不足的现实。河北红色文化还停留在利用传统媒体和线下讲座宣讲、馆藏展览、实地参观等方式开展传播,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用微媒体的优势展开传播活动。通过“河北红色文化”“河北红色传播”“河北红色新媒体”等关键词在互联网、微博、微信、抖音进行搜索,发现红色文化内容不多,比如:河北共产党员网站开辟了红色文化频道进行红色文化传播;
还有“红色河北”微信号、微博号;
在河北各地政府、各红色展览馆的官方微信号、微博号中也会发布红色史料、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景区等信息宣传红色文化。纵观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格局,其形式单一、不够系统、关注度不高,且缺乏官方统一的微媒体平台,各平台之间单打独斗,未能搭建立体化的红色文化传播矩阵。

(三)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效果欠佳

由于河北在红色文化微传播力方面略显不足,也导致了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不理想。通过微平台相关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红色信息的博主身份均为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机构,但发布微博数量和粉丝数量不多,影响力有限。从表现形式上分析,图文内容居多,短视频、投票、长图新闻、链接等形式使用较少,互动性略显不足,缺乏吸引力。在微信平台上,关于河北红色信息的公众号较多,领域涉及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产业、红色文创、红色信息还包括地方的红色文化宣传[4]。但也存在更新时间不确定、内容主题单一,时有景区广告内容,真正围绕红色文化核心深入挖掘的内容少之又少。通过浏览河北红色文化微平台,发现当前微媒体之间各自为政,独立运营,只传播与自己相关的红色文化,各平台之间缺乏沟通,无法形成传播合力。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众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也需与时俱进,借助微传播的优势可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一)加大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力度

1.深化利用微传播弘扬红色文化意识。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树立红色文化传播的微思维意识,打破传统宣传思维模式,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各级政府部门要立足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现有状况,从坚定文化自信的角度,统筹做好红色文化微传播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精心制定微传播部署方案以及实施细则[5]。增加河北红色文化的体量和质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收集红色史料、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尽快建立“河北红色资源网络数据库”,全面掌握关于省内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打造数字化数据库,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共享。同时构建“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以河北省的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博物馆、会议遗址为主线,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要理论、重要会议、红色作品进行详细梳理,发挥平台聚合共享效应,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实现红色文化传播效应的升级。

2.打通两个舆论场,实现红色文化传播常态化。互联网时代实现了消息的双向交流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界限,做好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要充分利用两个舆论场,发挥官方微媒体主流传播地位,确保红色文化传播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以民间舆论场为辅助,发挥其推手作用,传播红色文化的正能量。面对“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传播环境,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传播过程,以UGC为代表的用户原创内容,异军突起成为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力量。官方应联合社会力量,鼓励民众主动参与、主动创造、主动传播河北红色文化。在民间舆论场的“大V”“网红”,其中不乏一些粉丝数量多、影响范围广的民间意见领袖,他们对于红色文化微传播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可在其中培育民间红色文化传播舆论领袖,增加红色文化传播的关注度和参与度[6]。

3.形成微媒体传播矩阵,发挥联动效应。相比传统媒体,微媒体能够精准定位传播对象,互动反馈及时,提高传播有效性。网络空间的传播,依靠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媒体联动才能形成传播合力,在借力传播的基础上,形成聚力效应。河北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建设好、规划好自己的微媒体平台,创新设计及时更新内容;
同时,各官方微媒体账号要相互合作、互助传播,充分发挥微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优势互补打好“组合拳”。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需要在全平台发力,联合不同传播主体,打造“微传播”矩阵,借助多平台构建全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传播矩阵。通过官方主导、社会力量协助、民众积极参与,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有效促进红色文化的二次传播、裂变传播,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

(二)创新红色文化微传播内容

1.转变微传播话语体系。目前,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内容关注度、转发量、占有度不够,这与传播内容偏理论说教、枯燥乏味有关。要摒弃官话、套话,善用新媒体话语体系,在语言的使用上精心打磨,以亲民的姿态,用适合网络传播的新语言形态表达,吸引大众对红色文化的关注。以新颖的时代话语、多维的感官冲击,将抽象的文化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化为直观的个体体验,创新红色文化微传播形式,激发情感认同。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坚持知识传输性与娱乐趣味化相统一,让红色文化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

2.塑造情感共鸣。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依托史实资源,打造形式丰富、内容鲜活的作品,广泛传播。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时间轴为主线脉络,以党的重要历史时期发生在河北的标志性事件、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为线路节点,用心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以情感共鸣为切入点,打破传统的理论说教,从河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选取事实鲜活、内容生动的材料,对其进行整理、编辑、提炼,找到情感落脚点,在内容上产生共情效果,促使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真正内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3.建构话题引导舆论。要善于捕捉和选择特殊的时间节点,强化红色文化传播仪式感。如在国庆节、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与河北红色文化相关的特殊纪念日,通过创设话题,精心编排,及时推送微故事、微视频、微内容,形成议题引发讨论。河北红色文化微传播要善于根据受众在红色文化上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建构议题,形成热点,引发讨论,使受众自觉形成红色文化认同。同时强化意见环境,培育共识,形成热门议题、热门推荐、热门转发、热门评论,设置议程引导舆论,掌握微媒体的话语权,不仅能够形成强化红色文化传播仪式感,而且能够为河北微媒体平台导入用户流,提升微平台影响力[7]。

(三)丰富红色文化微传播形式

1.新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云寻访”。近年来,随着大数据、AR、VR技术、区块链以及5G技术的发展,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质变。依托数字化手段,创新河北红色文化资源展览形式。对红色教育基地、红色遗址、红色展览馆、博物馆进行数字化设计,建设河北红色文化线上体验馆,实现线上“云寻访”,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将红色文化搬上云端,把静态的红色实物转换为数字化传播符号,打破了以往现场参观的单一呈现模式。将多维实景通过微媒体展示,利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全息投影等方式,借助音频讲解、3D展现等先进手段,使人们突破时空限制,足不出户就能够实时、远程、多维度感受红色文化。

2.搭建场景,强化临场体验。以微传播为载体创设特定情境,依托大数据技术,算法分析进行个性化信息定制发送,增强用户的体验,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如将狼牙山五壮士故事,融合5G+VR全景体验技术、配合全息智能讲解,模拟还原当时历史场景,使用户身临其境感受当时情境,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受众带来了立体的感官体验。以场景还原的方式让红色文化在动态、活态中重现感染力。将河北红色文化中突出的英雄人物、革命事迹、红色故事、战争情景通过小程序、小游戏、虚拟项目等方式呈现,在沉浸式体验中潜移默化传承红色精神[8]。推动红色文化进驻抖音、知乎、小红书等平台,运用好直播、短视频、H5、Vlog、弹幕等传播技术,结合新时代传播特点,提升河北红色文化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四)优化红色文化微传播环境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微传播力量不容小觑,但同时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有些人出于个人的喜好或为获取流量关注在利益的驱动下,歪曲、恶搞、消费红色文化。比如,发布恶搞革命英雄的视频、搞笑视频,这些歪曲英雄人物和历史事迹的行为,破坏了红色文化本身的崇高性和严肃性,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严重违背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导向,应进行严厉的惩处。对于红色文化微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娱乐化、低俗化、化庸俗现象要加强监管,净化红色文化微传播环境。既要尊重河北红色文化自身的政治性、严肃性,拒绝消费红色文化、娱乐化红色文化;
又要结合河北的实际情况和民众的精神需求,不断创新微传播方法,增加内容供给,以扎实的红色文化基底,坚定的政治立场,结合时代特性,永葆河北红色文化生机活力。

河北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北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总结的经验、凝结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智慧成果。燕赵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立足河北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微传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构建红色文化微传播体系,赓续与拓展河北红色文化传播的新格局,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讲好红色故事,助力红色文化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河北红色受众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农机(2022年7期)2022-10-11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伙伴(2018年1期)2018-05-14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孙婷婷东方艺术·国画(2016年3期)2017-02-08用心感动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