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林光朝文集版本考辨

林光朝文集版本考辨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04 13:55:06 推荐访问: 文集 林光 版本

郑腾尧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林光朝(1114—1178 年),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隆兴元年(1163 年),林光朝进士及第,历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中书舍人兼侍讲,以集英殿修撰知婺州[1]12862。黄宗羲《宋元学案》说陆景端“学于和靖(尹焞),学问精深,造履清白,横浦(张载)极称之”,“晚年以和靖之学传林艾轩”[2]1001。可见,林光朝为伊洛正统,是南宋理学发展史上较为重要的人物。《宋史》载:“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者,自光朝始。”[1]12862林光朝现有《艾轩集》传世,主要收录他与理学相关的文章,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其他著述则散佚不见。因此,现存的《艾轩集》成为其理学思想的唯一载体,深入研究该文集对研究林光朝本人及南宋理学的发展尤为重要。林光朝的著述及版本情况,祝尚书在其《宋人别集叙录》中已做考察,但有所未尽。笔者在祝尚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林光朝文集的传刻情况再做详细梳理。

林光朝的文集,南宋有四种版本。

(一)绍定年间所刊十卷本

此本陈宓作序,谓林光朝的文集在其“殁五十年”后“始传于世”。陈宓《〈艾轩集〉序》曰:

初,先生从子成季裒其稿,不轻以示人。近族孙同叔搜罗略备,得诗文若干首为十卷,急于垂后,不暇求序于名公,猥以属宓。[3]

由序文可知,此刻本为十卷。序文未署年月,但林光朝卒于1178 年,以“殁五十年”后“始传于世”推算,此本当刻于宋理宗绍定间,即1228 年前后。

(二)莆田刊二十卷本

此刻本有刘克庄所作的序。刘克庄在《〈艾轩集〉序》中云:

先生殁六十年,微言散佚,复斋陈公宓所序者才十之二三,外孙方之泰访求裒拾,汇为二十卷,勤于李汉、赵德矣。东阳范侯镕欲鋟梓,会迫上印不克就,毗陵张侯友慨然成之。余二大父实率乡人以事先生者也,序非通家子弟责乎,敬不敢辞。[4]

据此可知,此刻本为林光朝的外孙方之泰在陈宓所序十卷本的基础上裒辑而成,共二十卷,刻于宋理宗嘉熙间,即1238 年前后。

后世林希逸鄱阳翻刻本中有《〈鄱阳重刊艾轩集〉序》提及莆田刊本的编刻经过:

先生平昔既不著书,遗文仅数卷,身殁五十年,未有全稿。余同舍方君岩仲,先生外诸孙也,每想与扼腕此事。壬辰成进士南还,余别之汇征,曰:“太史公遗书,今责在杨恽矣。”岩仲归而求之。凡数年,方克集刊于莆……淳祐十年岁次庚戌良月朔,后学三山林希逸书于凤游堂。[5]

林希逸谓方之泰“壬辰成进士南还”,“凡数年,方克集刊于莆”。“壬辰”为绍定五年(1232 年),“数年”后刊,时在宋理宗嘉熙间,与上条材料所叙相合,可知莆田刊二十卷本刊于1238 年前后。

(三)鄱阳翻刻二十卷本

宋淳祐十年(1250 年),林希逸所作《〈鄱阳重刊艾轩集〉序》曰:

克集(宋刻莆田刊本)刊于莆,而四方学者未尽见也。春来鄱,过象山,友人汤君伯纪想与语曰:“昔艾轩使东广,道饶之余干,宿相岭,有乡耆儒李恕轩名兴宗者,尝侍先生谈一夕,至今吾里能传艾轩之言。若以公之书锓之鄱,邦人之愿也。”余喜曰:“是吾心也。”既成,将志。[5]

可知二十卷本又有林希逸鄱阳翻刻本。

(四)合刊本《三先生集》

明代黄仲昭《重刊兴化府志艾轩文集补遗》卷上《林亦之陈藻列传》载:

景定中,藻门人福清林希逸守莆,言其有道于朝,有旨并赠迪功郎。希逸又即成山立祠,以祀光朝及亦之、藻,而并刻其遗文为《三先生集》云。[6]1190

由此可知,林希逸于宋季将林光朝、林亦之、陈藻三人的文集付梓,称《三先生集》。《内阁藏书目录》卷三曰:“《三先生文集》十五册,不全。一为林光朝谦之著,曰《艾轩集》,凡二十三卷,今阙第三、第四、第二十一、第二十三卷……皆闽人刘克庄序刻。”[7]知此本有刘克庄所作的序文。

以上宋椠明代皆有传,但有部分残缺。正统六年(1444 年),杨士奇等所撰《文渊阁书目》载:“《林艾轩文集》一部八册,残缺。”[8]111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完成的《内阁藏书目录》载:“有《艾轩文集》三册,不全。”[7]私家藏书目对林光朝的文集也有著录,如叶盛(1420—1474 年)《菉竹堂书目》著录有《林艾轩文集》八册,朱睦《万卷堂书目》卷四载《艾轩集》十卷,徐所著《徐氏家藏书目》卷六著录有“林光朝艾轩集二十卷”[9]367,当皆为宋本。

合刊本至明朝初期犹存。《文渊阁书目》卷九云:“《艾轩三先生文集》一部二十册,残缺。”[8]111《内阁藏书目录》卷三亦曰:“《三先生文集》十五册,不全。”[7]此外,《菉竹堂书目》所载的《艾轩三先生文集》二十册,当是完本。

宋本林光朝的文集于后世皆亡佚,今传唯有明选刊本一系。林光朝的文集,在明代有两种版本。

第一种为明正德十六年(1521 年)郑岳刻本。前有林光朝族孙林俊于正德年间作的序,以及陈宓、刘克庄作的序,并有宋淳祐十年(1250 年)林希逸作的序。郑岳《〈艾轩文选〉后序》云:

幸其遗文梓行于宋者仅传录本,亟图再梓,而诎于力,乃属予择其尤关系者先刻之,附以遗事。凡若干卷,非辄有去取也。[10]

所谓“尤关系者”,乃指与理学相关者,由郑岳据宋本择要而刻。林俊《序》中有“梓文岩仲、伯纪也”[11]的记载,其中“岩仲”即林光朝外孙方之泰,“伯纪”即前引林希逸《序》中的“友人汤君伯纪”。可知,此本乃据宋鄱阳重刻二十卷本选刻。

此本虽是选录,然仍名《艾轩集》,凡十卷:卷一,各体诗;
卷二,奏状、札子;
卷三、四,策问;
卷五,记;
卷六,启;
卷七,祭文;
卷八,行状;
卷九,墓志铭;
卷十,附录。该版本每半页十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12]205、中国台湾“中央图书馆”[13]498-499、日本大仓文化财团[14]1562等有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九《〈艾轩集〉提要》曰:

既没后,其族孙同叔裒其遗文为十卷,陈宓序之。后其外孙方之泰搜求遗逸,辑为二十卷,刻于鄱阳,刘克庄序之。至明代宋刊已佚,仅存钞本。正德辛巳,光朝乡人郑岳择其尤者九卷,附以遗事一卷,题曰《艾轩文选》,是为今本。所谓十卷、二十卷者,今皆不可见。王士祯《居易录》称,尝从黄虞稷借观其全集,憾未钞录。未审即此本否也。然即此本观之,亦可见其一斑矣。旧本间有评语,盖明林俊所附入。皆无发明,故今悉删汰焉。[15]4095

可知《四库全书》收录的版本为明正德郑岳刻本,而删其评语。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明正德郑岳刻本影印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6]。

邓邦述所撰《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卷二对正德刊本亦有著录:“宋林光朝撰。明正德刻本。前有正德辛巳族孙俊序,又陈宓序,又刘克庄序,又淳祐庚戌林希逸序。有‘莲泾’、‘太原叔子藏书记’二印,‘劳权之印’、‘劳格’二印,‘乍川谢氏珍藏’一印。后七页劳氏补钞。”[17]324清吴焯《绣谷亭熏习录》亦曰:“宋工部侍郎林光朝谦之著,复斋陈宓、后村刘克庄并序,淳祐十年刻于鄱阳,林希逸序。案陈序族孙同叔汇为十卷。后村序云外孙方之泰汇为二十卷。今所传者,疑同叔本正德辛巳莆田重刻族孙俊序。”[18]576《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所载黄虞稷藏本亦为正德刊本:“晋江黄氏藏刊本。右宋集英殿修撰知婺州提举兴国宫莆田林光朝撰。正德辛巳族孙见素俊序。”[19]577

此外,还有一些刊本与正德本有关联。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十五著录有明刊本:“明刊本。陈兰麟旧藏。”[20]957-959陈兰麟为清代藏书家陈征芝。此本有陈宓《序》、刘克庄《序》和林希逸《序》,或亦为正德刊本。缪荃孙等人的《嘉业堂藏书志》卷四载有两种传抄本:一是《艾轩先生文集》十卷旧抄本,“由正德本所传录,凡十卷”[21]563上钤有“休宁汪季青家藏书籍”朱文方印、“古香楼”朱文圆印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书印”白文方印;
另一抄本亦由正德本传录而来,“脱雷应龙跋。结一庐藏本。有‘修伯所藏’朱文小印”[21]564。

第二种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林兆珂刻本,不分卷。此本仅浙江图书馆有藏。每半页八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

今传清代抄本若干,主要有五种。

其一,清味无味斋抄本,前有陈宓《序》、刘克庄《序》、淳祐庚戌林希逸《序》。该本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五字,无格,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正德本相较,此本无族孙林俊《序》及评语,且无郑岳《后序》。味无味斋抄本中,陈宓《序》缺“不”“故”二字,“旨”误作“音”,“他”改为“它”;
刘克庄《序》衍“则”“时”“然”“以”几字,缺“矣”字,“惟”改为“而”,“缪”改为“节”,“慨然”改为“乃绪而”,“敬”改为“故”;
林希逸《序》衍“前”“之”二字,“既”改为“昔”,“莆”误为“鄱”,“谈”改为“谭”,“册”改为“策”,“事”改为“即事”,“户”改为“克”,“读”改为“请”,“失传”改为“不传”,“许”改为“诘”,“人物”误为“大物”,“良月”改为“辰月”。此外,正德本卷五“杂著”类中《幸学诏书记事》一文不全,且无《书余庆集古赋后》《读韩柳苏黄集》《金山草堂述》三篇,当为后世残缺。清味无味斋抄本的文题与正德本有异,但二者文章内容一致,可知清味无味斋抄本并非据正德本传抄。

其二,清抄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藏[2]2206。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载:“集为复斋陈宓序,云族孙同叔汇为十卷,后载刘克庄序,云外孙方之泰汇为二十卷,二序皆不著年月。又有淳祐十年刘克庄序,亦为之泰作者,是同叔搜辑在前,之泰搜罗在后,故卷数视同叔本为多耳。此本仅十。”[22]750此二书当为同本。按,丁氏后人丁仁记:“宣统初,余家,为司筦者不慎,负公私帑至五亿之多,因举所藏以归江南图书馆。”[23]402

其三,清抄本,浙江大学图书馆藏,有古潭州袁氏及玉海楼藏印。该本半页九行,行十八字,无格。上有族孙林俊所作的序,但与明正德刻本有细微差别。此抄本林俊序题为《艾轩文集序》,明正德刻本题为《艾轩文选序》。又该本分别将“后村”“穉弱”作“后邨”“稚弱”。又有刘克庄《序》、林希逸《序》。此本中林希逸序题为《鄱阳刊艾轩集序》(明正德刻本为《鄱阳刊艾轩集》),又多一“耳”字。后有正德雷应龙识,郑岳《后序》。与正德本相较,该本将“焉”作“然”,且郑序中缺“由”“未尝”。据此,此本当为据正德本抄录。

其四,《振绮堂书目》卷二抄本集类载有林艾轩集二册。此本为仿明正德刊本抄本。《群碧楼善本书录》卷六载:“宋林光朝撰。钞本。前有陈宓序,刘克庄序,又淳祐庚戌林希逸序。有‘谦牧堂藏书记’、‘谦牧堂书画记’二印。”[17]207谦牧堂为清纳兰揆叙藏书室名。揆叙为康熙重臣纳兰明珠次子,编有《谦牧堂藏书总目》。据钮树玉《非石日记钞》载:“传是楼藏书大半归于明珠。”

其五,《持静斋藏书纪要》卷下著录有“《艾轩集》九卷。旧钞”[24]292。《持静斋书目》卷四载:“《艾轩集》十卷。旧抄本。团云轩由宋本过录者,精善。有金元功藏书记、金氏南楼书籍诸印。”[25]442《藏园群书经眼录》亦载有:“《艾轩先生文集》九卷附录一卷。旧写本,十行十九字。有陈宓序,刘克庄序,淳祐十年庚戌三山林希逸序,鄱阳刻艾轩集序。钤有顾侠君、蒋西圃诸家藏印。”[26]1228

此外,清代抄本还有:清抄本,有朱笔校改,浙江天一阁藏[12]205;
清传抄明正德刻本,李盛铎用金元功藏抄本校并题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2]205;
清抄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12]205;
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原属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27]2196。

综上所考,林光朝集宋人原编亡佚,经明人选刻,尚可见林集之大略。林光朝集现存诸本中,以明正德十六年郑岳刊本为最早,亦最佳。《全宋文》即用正德本为底本,另增辑佚文二十六篇;
《全宋诗》亦用作底本,另辑补佚诗九首[28]409。

猜你喜欢刘克庄鄱阳抄本省音协赴鄱阳、南丰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我等你在鄱阳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节序词浅谈文教资料(2016年35期)2017-04-14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戏剧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江西鄱阳明代淮王府遗址大众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4年0期)2014-02-13《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民族古籍研究(2012年0期)2012-10-27《十善福经白史》新发现抄本研究民族古籍研究(2012年0期)2012-10-27有关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1年0期)2011-02-16荧屏夕阳红老友(2010年9期)2010-09-16

推荐内容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