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创新发展策略探究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创新发展策略探究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3 18:35:04 推荐访问: 探究 探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论文 探究存在之谜的读后感

黄锋 冯丽丹

【摘要】本文基于“智慧交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分析当前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制、构建“联盟制 定制式”的职业培训模式、推行“互联网+培训”方式、实施“四维”培训质量评估等策略,实现校企资源互补、育训结合、科学发展,以期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的创新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 培训体系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109-04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随着“职教二十条”、《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的发布与实施,高职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这一职责定位同时得到了明确。推进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一体化建设,提升院校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也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增强办学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交通强国”是近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智慧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服务体系及设备技术不断升级完善,其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铁职院”)结合行业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等特点,深入探索职业培训体系与模式改革创新,为区域轨道交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以下,结合柳铁职院在改革实践中遭遇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提升职业培训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阶段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职业培训缺乏培训需求分析。近几年,“大智移云物”(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同时加快了“智慧交通”的发展进程,也同步促进了轨道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其生产经营模式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这些变革对轨道交通行业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很多职业院校一直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培训模式,在面临转型时缺乏详尽的培训前期调研和透彻细致的个性需求分析,导致采用的培训方案没有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未能很好地契合企业生产特点,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其次,培训的分级分类不足。承接培训的院校在设计培训体系的时候未能在培训学员的职级和类型上体现出差异性、针对性,培训实施过程往往忽视了受训学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所在岗位特点,通常是由专业负责人或相关专业教师自行安排教学模块及内容,或是将原面向本校学生开展的授课内容略做修改与简化后使用。这就造成了职业培训缺乏顶层设计,培训内容、培训资源以及培训考核指标体系分级分类不明确的问题。

最后,对培训技术方法的研究不科学。培训技术方法,既包括培训组织者和讲师在授课时的思路、手段和方法,如情景演练、案例研究等方法;
也包括学员受训时的思路和方法,如拓展训练、行动学习等方法。由于缺乏对培训技术方法的研究创新,很多院校的职业培训手段仍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导致培训手段和方法单一、培训资源陈旧、培训效果和满意度不佳。

二、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柳铁职院积极结合职业培训改革实践,从培训的机制、需求、手段、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现分述如下。

(一)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机制,激发职业培训发展新动能

一是构建“政产训研”多方协作模式。柳铁职院依据轨道交通发展的政策导向,针对区域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依托学校开发的轨道交通类专业科研平台,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共同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新模式,构建“政产学研”相互协作的职业培训发展机制。实行“培训项目化”运行机制,即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项目开展指导和监督,由轨道交通企業提出培训需求并参与培训考核,由学校职业培训学院开展项目的统筹规划工作,由学校教学部门承接落实培训任务并联合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由此在机制层面上厘清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强化各方的沟通与协调,以构建良好的培训环境和管理体系,促进形成职业培训工作良性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二是制订学校职业培训发展规划。柳铁职院从办学定位角度出发,积极会同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共同制订院校职业培训工作专项规划,设计职业培训体系,其中包含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分级分类的具体实施方案。该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保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为:首先,受训对象不止限于在校生和企业员工,还包括了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成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人群,不久的将来这类人群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受众;
其次,职业培训规划的方向紧密契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发展定位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受训学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三是建立并完善院校职业培训工作诊改机制。首先,柳铁职院进一步明确培训项目牵头部门和教学部门的职责,从需求分析、目标制定、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任务实施、培训考核等六个维度建立培训项目的诊断与改进体系;
其次,完善职业培训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职责,确保各项管理过程在制度规范下运行,可查可控;
最后,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营造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氛围,并让参与职业培训的教师所付出的劳动有价值体现。

通过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机制,对政府、学校、企业等各类培训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资源调配统筹管理,从而有效增强院校职业培训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

(二)面向企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构建“联盟制 定制式”的职业培训新模式

一是深入企业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柳铁职院积极回应区域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提升学员职业综合素质、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开展培训需求前期调研,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针对提升职业能力的分析。首先,进行行业分析。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对轨道交通行业的政策引导,研判国内外行业的发展趋势,收集行业未来发展态势的相关信息,判断行业面临的技术更新和运营模式变革方向,并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发展战略,以及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再度开展深度剖析。其次,能力分析。结合行业分析结果,教学团队预测对重设后的岗位所需掌握的相关核心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分类。再者,对培训项目分析。教学团队将培训类型划分为入职培训或职后培训、业务技能培训或管理技能培训、理论培训或实操培训、线上培训或线下集中培训等不同类型。再针对上述培训项目划分相应的培训目标,从学会、能应用、能创新等不同教学层次安排教学目标,确定培训学员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之后,按照项目的优先级将每个培训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按照每个任务的重要性和产出绩效进行排序,以便在项目实施过中重点关注优先级靠前的任务。最后,学院开展了受训学员分析。培训前,教师团队分析学员的技能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找出现有素养与目标素养的差距,有的放矢,瞄准人才素养中的薄弱环节。分析手段多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也可以引导学员采用自我分析、成果总结等方法。

二是建立“联盟制”培训师资团队。学校牵头成立了广西示范性职教集团——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教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和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建立“联盟制”培训师资团队,团队成员涵盖联盟成员单位的教学名师、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根据联盟成员的不同特点,组建类别不同、功能完整、多元合力的师资团队,明晰细化每位培训讲师承接项目的培训对象、内容模块、资源素材等要素,实现培训团队的优化配置,同时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联盟制”团队的运作水平与组织机构协调性。

三是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定制式”课程体系。“定制式”课程体系是指为使学员接受培训后的工作素质能达到的预期状态而制定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体系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校坚持以服务企业的“定制式”需求为导向,积极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共同研究,针对企业不同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设计分级分类、侧重点各异的培训课程,并开发典型工作任务的培训资源包,大幅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行业发展态势、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等开展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结合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及受训职工的能力发展需求,构建校企师资联盟、项目课程定制的培训模式,实现职业培训价值从“规模”到“效能”的转变。

(三)推行“互联网+培训”,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

一是更新培训理念和手段,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传统的培训侧重于“训”,通过反复的教育训练,使学员学以致用,这是训的立足点。学校推行的培训理念,更倾向于“培”,围绕培训项目的预期目标,针对岗位不同工作内容和特点,面向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编制微教材或项目式工作手册。从培训对象的类型、需求和潜力等方面进行区分,柳铁职院将业务技能常规培训与素质能力拓展培训相互融合,注重强化学员的履职适应能力、新知识学习能力和技能迁移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及学员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二是开发不同媒体类型的培训资源包,推行“互联网+培训”方式。制作涵盖微课、动画、音视频等各类多媒体资源的培训资源包;
校企联合开发虚拟仿真培训平台,构建接近真实环境的轨道交通作业场景。依托仿真建模等技术模拟作业场景中的设备故障及突发事件,以训练学员在不同场景中的应急处置实操能力;
采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使受训学员能够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和地点,大幅减少传统培训产生的场地成本和受训学员的差旅成本,同时也可以促进学员彼此之间、学员与讲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培训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更为持久。

三是应用监测数据可视化分析,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柳铁职院依托信息化培训平台,将学员的认知特征、技能基础、学习风格、受训意向、行为过程、考核测试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明确每位学员培训需求的特点和定位,并基于以上要素,在信息化平台中生成每位学员的数据可视化图形,即培训学员的“精准数字画像”,从而制定个性化培训策略,提供精准化培训服务。同时,在培训前期、中期、后期分别采集学员的各项素养指标数据,监测及分析培训过程各环节的实施效果,并根据效果的差异及时调整、修正培训策略。

“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产业升级转型的助推器,“互联网+培训”的应用凸显了培训方式方法的智能性、多元性和泛在性,有效促进了职业培训质量、提升培训覆盖率,同时也推动着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向数字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方向融合发展。

(四)构建“四维”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强化培训实效评估及结果反馈

培训评估是整个培训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考查培训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学校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体系,对培训活动产生的实际效用进行准确评测,同时也为下一轮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改进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柳铁职院联合行业企业、技术机构共同制定不同类别培训项目的考核实施办法和质量评估标准。基于“柯氏四层次”模式(Kirkpatrick Model),学校每年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估培训项目的质量和成效。第一层次:培训反应评估,即受訓学员对培训整体效果的满意度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管理等要素进行满意度测评。第二层次:培训目标评估。在培训活动完成后,评价机构评估该培训项目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主要通过理论及实操考试来评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将知识、技能、素质等作为指标,考查培训后的学员与其他同岗位的职工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由此分析本次职业培训的成效。第三层次:工作表现评估。在培训完成后的工作实践中,委培单位通过观察受训学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工作状态、工作积极性等,可检验出该培训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第四层次:结果与业绩评估,即培训效果验证评价。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实际的生产效率、工作成效等指标,评估这些指标如合格率是否提高了、生产速度是否加快了,成本是否降低了等。根据以上四个维度的评估结果和学员反馈的建议,对下一轮培训活动的顶层设计及实施各环节进行有针对的调整和完善。

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需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应分为受训学员的思想状态、业务技能、心理素质等维度,细化每个维度所涵盖的指标,明确测量指标的依据和方法,从而为培训管理的持续、良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提升职业培训水平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强化办学特色的一个重点方向。因此,需重点考虑如何解决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与企业适应性问题,通过人才支撑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有效提速,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效益,实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互为支撑、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http://www.gov.cn/xinwen/2019-02/13/content_5365377.htm.

[2]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Z].http://www.gov.cn/xinwen/2019-11/19/content_5453367.htm.

[3]孙诚.新时代新任务:推进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J].教育与职业,2019(7).

[4]王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19(6).

[5]廖兴灿.从人力资源优化看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的质效提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7).

[6]郑淳,张铎,任新红.“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行业高校国际联盟的建设路径与国际化能力提升策略探析:以“‘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20(3).

注:本文系2020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轨道交通国际化职业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2020B0670)、2021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研究项目“终身学习视野下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研究”(2021A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锋(1968— ),广西武宣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冯丽丹(1982— ),广西龙州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培训体系创新发展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2年3期)2022-08-12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3期)2020-12-25高校二级党校培训教育体系建设及办学质量提升探微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基于心理行为训练的警察培训体系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新闻界(2016年12期)2016-11-08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5年5期)2015-12-10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