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实现生态文明的深度转变

实现生态文明的深度转变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01 10:05:04 推荐访问: 文明 文明上网 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倡议书

王冠文 候凯 张凌霄

发轫于中国的生态文明运动日益在国际社会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2023年世界环境日前夕,第16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①暨第5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于北京时间5月26—28日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召开。论坛的主办方和支持单位为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匈牙利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柯布研究院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此次论坛的主旨意在探讨生态文明所亟需的深度转变,分别以“生态文明与自我的深度转变”、“生态文明与社会的深度转变”和“生态文明与青年的深度转变”为论题,进行了为期3天的深入研讨,为世界呈现了一场深刻的、具有建设性的生态文明思想盛宴,描绘了全球生态文明深度转型的宏伟蓝图。来自中国、美国、匈牙利、英国、斯洛文尼亚、德国、意大利、俄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哥斯达黎加等十几个国家的300余位生态文明专家出席论坛,其中包括: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博士(John B. Cobb, Jr.),斯洛文尼亚前副总理布吕克(Violeta Bulc),中国著名三农学者、“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温铁军教授,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圣杯与剑》作者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俄国《生态生成》杂志主编柯佩京(Alexander Kopytin),美国新经济运动的先驱海伦娜(Helena Norberg-Hodge),耶鲁大学环境学院塔克博士(Mary Evelyn Tucker),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齐兹马迪亚(Norbert Czizmadia),美国著名心路治疗高级专家布莱恩·奥唐纳(Brian ODonnell)博士,美国著名可持续研究专家克里福德·柯布(Clifford Cobb),美国著名华裔环保领袖、美国环保署原中美环保项目负责人杨仁泰博士,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博士,等等。此外,还有众多环保人士和生态青年积极参与了此次讨论,并有超过1万名听众通过百度直播间积极参与了该论坛。

一、实现生态文明的深度转变

在论坛开幕式上,被誉为“我们时代的生态圣贤”的98岁高龄的柯布院士、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斯洛文尼亚前副总理布吕克、匈牙利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主任阿提拉·格朗皮埃尔(Attila Grandpierre)博士、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安德鲁·施瓦兹(Andrew Schwartz)、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樊美筠博士先后致辞。

柯布院士指出,生态文明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它不是关乎少数人生死的议题,而是关乎人类物种存亡的议题,没有什么议题比“生态文明”更重要,也没有比“生态文明”更有价值的奋斗目标。他认为,人类正在利用文明的成就摧毁文明;
虽然工业文明有许多值得赞扬的成就,但无法否认它正将人类引向自我毁灭的这一事实——它正在削弱维持人类文明的可能性,成为“世界的毁灭者”,其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正在破坏世界上大部分居民的生活;
生态文明与迄今为止存在的其他任何文明都不同,它不带来战争、奴役、男性统治女性、残酷的帝国主义和破坏性的经济体系,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合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解决全人类发展问题的人间正道,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他还高度肯定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取得的可喜进步,热情称赞中国将“生态文明”定义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看到希望。

刘青松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希望所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已结出累累硕果,其中包括已命名的468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他指出,中国正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未来中国将继续优化示范创建遴选过程,持续加强现有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总结提炼,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宣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周晋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新阶段,要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范式的转型,离不开人类的参与。人类的参与是助力生态文明深度变革、实现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路径。他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建立了大約200个社区保护地和数百个“生态文明驿站”,并一直践行着“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他呼吁全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携手共进,为地球上所有生命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布吕克认为,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召开,意味着我们正在集体觉醒,对自身生命和存在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使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由机械转向更加动态、包容和相互依存。他认为,生态文明意味着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新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正向的、生动的改变,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改变,是能够帮助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最终实现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生命和解的改变。

阿提拉·格朗皮埃尔在发言中回忆自己访问中国浙江、云南等地农村的经历,赞赏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付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切实成效。他指出,尽管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乏误解,但中国之行的几次亲身经历使他确信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是坚定的,所取得的成就是斐然的。他还介绍了匈牙利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的深入实践以及所取得的相关成果。与此同时,他建议采用以生命、社区和自然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全面变革,将整体性思维贯穿于社会变革始终,进而遏制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安德鲁·施瓦兹在开幕式上特别感谢了樊美筠博士、王治河博士和麦克丹尼尔教授等组委会成员为论坛的成功召开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认为此次论坛的举办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意义重大。他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深层次变革,社会变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环境问题,但这种变革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完成,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尤其在生态环境日益急剧退化甚至影响到人类生存生活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樊美筠博士认为,进入21世纪后,生态灾难模式已经开启,且呈不可逆转之势,要完全阻止它为时已晚,人类能做的就是放缓自我戕害的速度,尽可能拉长作出改变和努力的时间。她认为,生态文明是一场全方位变革,需要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有机整体主义,从个体经济学转向共同体经济学,从工业化农业转向生态农业,从以职业培训为圭臬的专业教育转向培育全面发展的生态人的生态教育,这些转变需要在农业、教育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纸上谈兵,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分享和互动深化与会者对生态文明的感悟和理解,并将其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

二、生态文明与自我的深度转变

自我转型是指由自我向生态自我的转型,是把自然作为自我的一部分,把对自然的生态关切内化到自己的生命意识里,感同身受环境的兴衰,在这个过程中唤醒生态良知,具体包括生态认同、情感共鸣、生态实践等层面。生态文明深度转型离不开自我的转型,如果自我不转变,生态文明深度转型就无从谈起。生态文明深度转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变革,不仅包括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而且包括社会关系、价值取向以及自我模式的重大转变。人们精神内部新的自我模式的确立,既是实现生态文明深度转型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这场转型的先决前提。5月26日,此次论坛举办“生态文明与自我的深度转变”的专题讨论,由弗拉格斯塔夫学院院长珊卓·卢巴斯基(Sandra Lubarsky)博士担任主持,特邀作主旨报告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美国过程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日本大谷大学访问研究员裴勇先生,美国著名心路治疗高级专家布莱恩·奥唐纳博士,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宗教哲学和神学博士、非营利组织董事和电影制作人杰里米·法肯塔尔(Jeremy Fackenthal)先生,韩国宗教哲学家张旺植(Wangshik Jang)博士。

奥唐纳博士是长期专注于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内在转变的心理学家。他在发言中指出,心理疗愈与灵性觉醒是实现生态文明自我转型的关键,要实现生态文明自我转型,不仅需要心理治疗,更需要精神上的开放或灵魂的觉醒。他认为,当前生态领域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人不相信生态问题是存在的,否定生态环境问题本身,还有的人即便认识到生态问题的存在但是忽略生态问题,这是最危险的;
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產生麻木情绪,而麻木是滋生恶的温床,从而人们不愿意勇敢接受生态环境的改变。因此,必须积极关注正确的下一步计划,调节人们失去平衡的内心状态:首先是解决童年的创伤,使人们成为更有效、更富有同情心的变革推动者;
其次是唤醒人们活生生的觉知,使人们认识到在现实中我、他人和超越人类的世界是没有区别的,任何人与所有生命都是一体的;
最后是要建立与世界危机的联系,关注在自然界中所热爱和珍惜的东西,培养对自然世界的感激之情,同时尊重包容与生态崩溃有关的焦虑、悲伤和绝望的不安情绪,把这些痛苦感受转化为强大的力量,并实现自我转型。

杰里米·法肯塔尔是美国著名的电影纪录片制片人,在国际社会有一定影响力。他在发言中介绍了生态文明自我转型的过程,认为自己的转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思考生命走向的时候,认识到了生态转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项目和事业的重要性。二是他强调社区对于个人转型的重要性。他感受到与生态文明社区和社群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带来的安全感,这使得他在面对困难时充满爱和信心。对于如何实现生态文明自我转型,他强调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认为在怀特海的哲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在每一个时刻它们都与某一事物串联在一起形成无数种可能,所以世界存在无数可能性的连接,如果能够意识到这种存在、现象,人们将会更多地允许和接纳,允许事物自然地生长、生发,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张旺植博士指出,关于生态危机问题,要更多地关注一些内部的解决方式。从内在改变我们的意识和自我认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这是解决生态问题的起点。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很紧急的问题,新冠肺炎期间韩国很多人戴口罩不仅是因为疫情问题更多是因为环境污染问题。韩国推行的垃圾分类、垃圾循环等运动虽然繁琐但十分必要,这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对环境问题的逃避,主动加入到生态保护中来。他认为,要走向生态文明,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能量,打开自己的内心,面向自己身边的每个人、事、物,面向身边的世界,面向身边一些常见却变得视而不见的东西,意识到它们与我们有一种强大的能量彼此连接着,通过这种方式,在非物质层面找到一种支持,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力量。此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全世界是一个共同体,要寻求共同的力量来应对生态问题。

裴勇先生在发言中指出,我始终坚信建设生态文明,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实现共同的福祉。要想把生态文明变成现实,首先需要从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我、从我们的内心出发进行充分的深度的内在转化。实现生态文明,必须从心开始!基于对近现代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历史的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过程、全球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亲身体验,以及对当前强势主导力量领导的世界体系、发展方式的反思,他认识到人类必须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认知,实现一场深度的自我革命。他认为,博大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智的过程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思想的结合,将足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养料和思想武器,这将是创造未来人类生态新文明的伟大力量源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虔诚的守护者和实践者,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共同去创造生态文明这一人类的新希望。

三、生态文明与社会的深度转变

生态人的塑造,必将带来社会的转型,从而走向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社会系统及社会形态的变迁,具体包括哲学世界观转型、社会政治转型、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以及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模式转型等层面。没有社会转型,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系统众多关系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实现社会生态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应然之义,也是人类世界史的一个根本性变革。生态文明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当前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社会运动;
社会转型中教育与媒体的作用;
社会转型未来发展道路和实现路径等。5月27日,此次论坛举办关于“生态文明与社会的深度转变”的专题讨论,由韩国可持续系统研究院创始人朴淑炫(Sukhyun Park)女士担任主持人,特邀作主旨报告的嘉宾有:中国著名“三农专家”、“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温铁军教授,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女性主义者、《圣杯与剑》的作者理安·艾斯勒女士,阿利汉塔学院助理教授乔纳森·迪克斯坦(Jonathan Dickstein)博士,韩国生态宗教哲学家金熙贤(Hiheon Kim)博士。

乔纳森·迪克斯坦博士认为,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和国家都需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他呼吁保障动物权利,通过反对工业化动物养殖、利用食品科技寻求肉类替代品等方式缓解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维护生物多样性。除此之外,他还认为要实现生态文明社会转型,必须作出以下努力:首先要提升生态保护意识,重新思考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应该做什么。精神革命不仅对于我们共同思考社会组织的转变至关重要,而且还需要对种族、性别和阶级的普遍态度进行深入解构。其次要寻求合作,他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亟需地方层面的参与,地方层面的合作和团结在未来几年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最后他鼓励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跳出现代消费主义“陷阱”,回归传统,提振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为核心观念的传统消费理念,并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声,在行动上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带来一些转变。

理安·艾斯勒女士称赞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很重要,认为这是个有望从世界观的深度更新人们的思维和文明的重要论坛。她在发言中强调,要构建生态文明,要从解构性别偏见、关怀所有人的良好生活、回报大自然开始。首先,她感受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与周围的一切相互连接。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人类应该思考如何团结在一起,学会关注更广泛的和谐。这种和谐需要在意识深处进行更深层次的改变。其次,她提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价值体系,逐渐开始关注被忽视的边缘群体,如妇女和儿童。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女性所具备的温柔关怀品质,对整体社会进行宏观关怀。此外,她还提到深度转型需要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研究生态文明既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研究人与自我的关系,如果人与自我无法达到平衡,那就更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只有摒弃社会发展中破坏自然的习性,更加自觉地回报环境和无偏见的关心,才能使可持续发展获得文化源动力。

温铁军教授长期从事经济理论、“三农”问题研究,对“三农”问题有着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他指出,霸权国家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无法解决全球化自身的内部危机,因此,按照之前人类追求全球北方(Global North)①的发展路径已经走不通了。温铁军教授在面对全球化的环境危机时,强调了关注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和全球南方(Global South)②的重要性。他认為,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将受到更严重的威胁。全球北方模式下的生态保护经验已经不足以解决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全球环境问题,大多数没有进入全球北方模式的现代化的南方国家,他们在生态化的本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丰富经验,所以要更多关注南方国家在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经验。温教授指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施城乡结合的实践,重视本土化的乡村建设。例如,中国已经进行了超过20年的新农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将更多的投资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利的水路电网设施、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吸引城市中产阶级回乡支持乡村建设;
下放权力让乡村有更多话语主动权,不断提高乡村生态治理效能。中国已经建立了300多个生态村庄,这些村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并吸引城市人口加入其中。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最后,他还提到在面对全球大灾难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面对的情形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要学会反思,从内在寻找一种创造力,思考如何在全球大危机下找到自己的出路。

金熙贤先生目前在韩国进行有关生态问题、生态文明的研究,研究内容也涉及生态转型中的正义问题。他强调当前社会需要一种激进的转型,并向与会者介绍了韩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一些草根运动,主要是结合韩国传统智慧引领的一种新的自由方向。他还指出,当前韩国人认为生态危机是一种信仰危机,认为人类在认知上存在很大的局限,他们正在反思如何在当前情况下理解甚至超越这种局限。

四、生态文明与青年的深度转变

当代青年是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当代青年正经历生态价值范式的转移,已经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对自身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影响,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于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充满信心和期望。生态文明的希望在年轻一代,对于拯救整个星球于巨大的生态危机,最终完成文明的转型,青年人任重道远。青年深度转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青年领导力发挥变革性作用的表现;
生态文明转型过程中青年面临的挑战;
未来扩大青年变革影响力的实现路径等。5月28日,此次论坛举办关于“生态文明与青年的深度转变”的专题讨论,由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青年项目主任宋昕霖担任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中央阿肯色大学生物学硕士、生态农场经营者迪伦·罗曼(Dylan Romine)女士,“老土”创始人、“地球卫士青年奖”得主罗易女士,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项目发展工作人员杰西·格林(Jessie Green)女士,韩国韩信大学硕士研究生金玉英(Yukyung Jin)女士。

迪伦·罗曼女士在参加生态保护志愿工作的过程中与自然有了更加亲密的联系,由此开始思考食物安全、社区共同体话题。她表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种新鲜的思维,而青年人恰好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
当今时代很多年轻人也通过媒体获得的信息感受到世界的未来在年轻人的肩上,他们发起了很多可持续的学生运动,比如绿熊联盟等,这个组织关注一些食品浪费问题,会将一些可能被浪费的食物收集起来分享给低收入家庭,也会教大家如何将食物烹饪出好的味道,帮助大家珍惜食物;
他们希望把这个活动扩展到更多领域,把活动经验应用到更大的范围中。

金玉英女士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生态觉醒的契机。她指出,在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当代,环境公正已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审视社会公正的条件,环境公正是任何主体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上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样的义务,这不仅关系环境保护事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问题。工作上的不公正待遇让她开始反思,如果社会上出现结构性不公正,且所有人对身边人的生死、不公正现象都不置之不理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她指出,社会结构中的不公正问题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并加强代际间的沟通。她认为这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之一。她同时表示,青年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视角独特,可以创新生态政策及相关内容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希望能够创造更多空间帮助青年与前辈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让青年人自由发挥想象力。

杰西·格林女士首先对组织者在致力于生态转型过程中创造这样一个倾听和传播青年声音的空间表示感谢。她表示,看到今天的年轻人正在积极参与应对全球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令人鼓舞。当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他们非常清楚只有合作的、团体的、集体的能量才能产生更大的效果,她也相信这种合作意识在生态文明深度转型过程中将会产生更大的效果。此外,她还指出全球化带来的连接感,让青年人体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这些促使青年反思如何对待与周边人、周边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后,她总结道:虽然有时候未来的重担就像是难以承受的负担,但青年们一定会扛起它并茁壮成长。

罗易女士长期参与中国农村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是当之无愧的推动全球环境意识进步的青年领袖人才。她指出,自己转向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一次生态文明论坛志愿者活动中启蒙,后来受西方环保主义、历史发展逻辑、中国特有城乡关系的影响,开始思考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她发现生态文明建设中有越来越多的00后青年加入进来,而这些年轻人更容易突破思维异化、思维固化,他们可以通过参与生态论坛中关于土著社区话题的讨论,通过乡村生态保护与本地社区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到生态建设深度转型中来。但她同时也指出,当代青年人生活在工业文明社会,缺乏经验和资源,要想在现有逻辑下进行一些引领性探索还是比较难的。她认为全球化将是作出改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最后,柯布院士强调,在艰难的时代,这个世界需要共同体,希望大家都加入到生态共同体中来。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大家要一起携手合作,与身边的团队、共同体、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共同去面对生态环境问题。

除此之外,欧洲会场的代表们也针对此次论坛主題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俄国《生态生成》杂志主编柯佩京提到了生态艺术运动、数字技术、萨满传统和ESG(生态学、社会责任和管理质量)评级等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运动和策略。他强调了本地化和生态转型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和环境需求的考虑。他还提到了生态艺术运动先驱牛顿·哈里森的“Helen"s Town”项目和信任自然进程的重要性。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Philip Clayton)教授认为,以利润为重、忽视人民和地球的大型企业主导的全球经济是完全不可持续的,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本地生产,以及与本地生态系统的和谐,是生态转型的核心。著名过程哲学家杰伊·麦克丹尼尔(Jay McDaniel)博士则强调,年轻人为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变革,年轻一代在全球各地积极行动、创建小型社区,展示他们希望看到的改变,通过多种方式为世界增添善良,追求更慢、更轻松、更有爱的生活方式;
他们不仅支持全球层面的变革,还意识到变革需要新型经济和政治体系。

结 语

此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分析深刻,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和生态文明建设者们在论坛上围绕论坛主题、结合专业领域、聚焦现实问题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交流,均从不同角度积极回应了“生态文明与深度转化”这一问题,广泛分享了各自的思想理念、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或实践经验,为生态文明深度转型描画了清晰生动的宏图愿景。同时,该论坛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生态环境故事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中国更好参与全球生态文明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现实实践价值。

责任编辑:胡颖峰

猜你喜欢文明转型生态请文明演绎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漫说文明农村百事通(2020年11期)2020-06-27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4期)2020-06-16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转型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对不文明说“不”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42期)2017-06-06文明歌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