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08 12:15:02 推荐访问: 流行病学 血性 败血症

辛启明

(夏河县曲奥乡畜牧兽医工作站 甘肃甘南 747199)

近年来,无论是在家庭散养还是规模化养殖,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数量及发病程度皆呈上升趋势,该病在发病季节、病牛品种及年龄上皆没有显著特征,做好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分析很有必要。

1.1 病原诊断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为巴氏杆菌,主要存活于牛体呼吸道当中,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体两端呈钝圆状,中间部分微微凸起,该菌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本身抵抗能力很差[1]。诸如在高温状态下便可迅速死亡,以光照直射20~30 min 也会死亡,在空气环境中通常最多能存活2~3 d,在血液中则会存活5~10 d,大多数消毒药剂皆可以将其消灭。病牛、带菌牛及其排泄物是最为主要的传染源,病牛食用过的饲料、饮水以及使用过的一应用具同样也会带有病菌,病菌可通过伤口、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侵入其他牛只体内,传播渠道多元。此外,在温差较大、圈内环境较差、空气流通不畅、饲料养分不均衡等情形下,很容易引起牛群应激,致使牛体抗病水平大减,此时出现出血性败血症的概率将会更高。一旦感染病原,如果牛只本身抗病水平较高,则遭受病症侵扰的概率较低,反之,如果牛只本身抗病水平较低,即便只有少数病原也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病症,对此,牛场人员在平时的饲喂中要有意识地以多种手段强化牛体体质。

1.2 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牛在发病后状态不振、反应缓慢、呼吸不畅,进食量大减,常常卧倒在地,粪便稀薄且有明显的异味,牛体多个器官及部位皆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基于实际症状的差异,可将病牛细化为三类。具体如下:

1)水肿型,病牛四肢、头、胸等部位皆出现水肿问题,呼吸不畅或者伴有咳嗽,牛口处时常流有白色黏液,双眼发红变肿,结膜出现炎症问题,粪便较为稀薄,病程大多会持续2~3d,直至病牛由于呼吸受阻或身体虚脱而死亡。

2)肺炎型,病牛呼吸不畅,干咳问题十分突出,有些病牛还会伴有呕吐,牛体温度高达42 ℃,鼻腔中时常流有脓性黏液,对其加以听诊可察觉其胸部出现明显的浊音,双眼肿大,时常流泪;
通常病程可延续3~10 d 左右,病症更为严重的病牛还会排出血便、呼吸衰竭、头颈前移等一连串症状,最终会因为牛体虚脱而死亡,这一类型也是临床实践中最为普遍的病牛类型。

3)败血型,病牛体温可迅速升高至41~42 ℃,神态沉郁,牛体虚弱,呼吸受损且伴有时不时的干咳,鼻中流有带血丝的黏液,直接拒绝进食,反刍行为中断,腹部异常疼痛,粪便中常出现血丝,发病时间可达2~3 d,病牛最后死亡。

1.3 病理学变化

病死牛的诸多脏器器官皆有显著的败血症变化,可发现程度不一的充血、出血问题,切开其咽喉以及颈前处肿大硬挺的皮肤后,流有许多颜色淡黄的浑浊液体,同时皮下组织也被血液状内容物浸润。打开病死牛的胸腔后,其中存有诸多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最为明显的是肺脏部位,肺脏组织表层还会附着一层纤维素性薄膜,去掉薄膜之后,可以看到在脏器上面长有诸多较小的出血点。发病时间有差异,病死牛的肺脏病变也存有差异,小叶间淋巴管有所加宽,淤血严重,心叶、尖叶处也有许多出血点,膈叶处还有坏死的病灶,切开肿胀的肺脏组织,切面呈现为大理石纹路[2]。上呼吸道黏膜肿大异常,于黏膜表层还能观察到大量脓性分泌物,颈前淋巴结受到炎症影响肿大充血,颜色变化为紫红色,此外,肝、肾、脾脏也皆有程度不一的肿大问题。

1.4 实验室诊断

基于病牛的病程长短、病症表现可以就具体的患病情况做出初步诊断,然而要想得到更为确切的诊断结果,还需依靠更为严谨科学的实验室诊断,可以收集病牛的病变组织,依靠染色镜检开展细致的观察。于镜检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将病料在培养基上接种,然后放在恒温环境中加以培养,24 h之后可以发现颜色呈灰白、形状呈圆形的小菌落。通过提取、分离操作,可以获取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将病料仔细粉碎之后,依托于离心处理程序可以制成悬浊液,将液体以腹腔注射的形式注射至小鼠体中,做好后续观察。如果在注射完24 h 后,发现小鼠已经死亡,并且小鼠皆表现出显著的败血症病症,收集到的病料通过染色镜检,得到同上述诊断相似的结果,则可以确诊为出血性败血症。

2.1 药物防治

考虑到这一疾病发病迅速且危害性大、致死率高,一旦察觉到有相似病症的病牛后,便要立即启动严谨规范的诊断流程,秉持及早发现、及早诊治的原则加以处理,选用高敏抗生素,于病牛一开始发病时便给以药物治疗。针对那些病情尤为严重,治愈概率较小的病牛,则要当断则断,及时放弃,在诊治的同时,对于病牛所在的养殖环境也要立即加以充分消杀,以免周围残余病菌继续传染给其他牛只。在病牛的治疗方面,可以选用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以肌注形式给病牛注射,用量为0.1 mL/kg·bw,注射频次保持2 次/d,接连用药3 d 便可见疗效[3]。另外,对发病牛肌肉注射青霉素钾320万IU/头,旨在将机体中的病原菌灭活;
无法正常饮食的病牛,需要补充机体营养,可静脉注射葡萄糖;
降温、镇痛可肌注10% VC、安痛定;
心力衰竭的病牛,为促进机体康复,可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安钠咖。对未发病牛可肌注青霉素320 万IU/头+10% VC 20 mL/头。在药物搭配方面必须格外谨慎,将具备协同功效的药物加以配伍应用,能强化疗效、降低用量、缩减开支,将相互拮抗的药物搭配在一起,则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致使病程延长,引发诸多损失。

2.2 免疫接种

做好上述处理后,可确保大多数病牛尽快痊愈,将疫情蔓延趋势控制住,平时也需紧抓接种事宜,现阶段,疫苗接种依然是最为有效的疫病预防方式,若是牛场病牛频发出血性败血症,便要为牛只接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4]。一般接种后的2 周时间内便可生成有效抗体,继而大大提升防控成效,通常于每年的春秋时节需分别接种一次,可以帮助牛只规避疾病高发期,但在接种时,必须注意剂量的控制:对于体重低于100 kg 的牛只,接种剂量为4 mL,对于体重高于100 kg 的牛只,接种剂量为6 mL,在接种时特别要注意不能同时接种其他疫苗。还需重申的一点是,疫苗接种并不是万能的,牛场人员在牛只接完种之后必须观察牛只的状态表现,以免牛只应激反应过度,若是察觉有牛只存在异常状态,必须及早妥善处理。

2.3 引种管理

强化引种管理和外源隔离,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前提下,牛场应当施行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尽可能地规避病源的侵入,此举在防范外来病原侵入,保证牛群的稳定性方面效力显著。若是不具备相应条件,必须自外地引种,则要一毫不苟地依循各项流程做好检疫处理,事先进行全面调查,明确种源地未出现出血性败血症疫情,做到规范引种,严格检疫。在牛只入场之前便要做好一应准备,引入之后需隔离在专门的牛圈,一应用具皆要单独存放、单独清洁,注意观察引入牛只的状态表现,必须确保无异常后方可继续混养。相关部门也需强化检疫,拟定详细的管理规划,强制检疫机构就那些外来引入的猪只加以全面检疫,判断猪只有没有携带病菌,未达到检疫要求的猪只,则需即刻施以必要的防范处理措施,避免其流入市场。

2.4 消毒管理

日常的消毒清洁亦不可落下,牛圈各处要加以充分消杀,84 消毒液、石灰、氢氧化钠溶液皆是较好的药剂选择,尤其是各个角落,饲槽、水槽等用具也不能略过,不忽视每一处细节,方能自根源上将病菌的蔓延渠道一一斩断。平时注意定期更换消毒药剂,此举是为了防范病菌生成抗药性,影响到药效的发挥,若是遇到疾病高发期则要加大消毒频次,在配备消毒药剂时,要一丝不苟地依循药物说明开展。为避免疾病自外传入,尽可能实行封闭化养殖模式,闲杂人员不允许入场,一定要入场时需逐一依循相应的消毒流程做好处理之后方可入场,同时也要避免各个牛圈的饲养人员的随意走动。牛场内还要配备专门的消毒室、更衣室,相应人员在进入牛圈之前务必要消好毒、淋好浴、换好衣,做好准备后方可进入,场区道路方面要将净、污两道分离,避免存在交叉问题。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提高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成效,便需一丝不苟做好流行病学诊断,然后基于诊断结果按部就班就一应处理、治疗事宜做好,为并参照上文提及的治疗方法将一应治疗要点一一落实到位。以期以更具针对性、更为全面化的治疗措施加快病牛的康复进程,平时的养殖中也要免疫接种、环境维护、养殖管理等多方面切入提前加以应对,尽量避免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暴发,为牛只供以更为适宜、稳定的养殖环境。

猜你喜欢牛体败血症出血性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5期)2022-09-28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11期)2021-12-21肉牛消化道线虫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兽医学杂志(2021年5期)2021-03-27立秋后养牛三注意农村百事通(2020年13期)2020-09-27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牛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兽医导刊(2019年6期)2019-02-12庖丁解牛周末·校园文学(2016年25期)2016-05-30库尔勒市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6年4期)2016-03-11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32期)2015-03-01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