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学习强国 >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强省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强省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6-27 09:45:04 推荐访问: 农业 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农业个人先进事迹范文

郭翔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三农”工作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10年的成就,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第一次提出了加快农业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强国建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概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对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作出宏观展望,强调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上处于领先地位,并细化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步骤和路径,重点部署了今后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为了支撑和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建成5个强国,即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
在未来五年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提出要加快建设8个强国,即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以上这13个强国建设,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完整战略体系。从时间表来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是本世纪中叶,其中,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和体育等5个强国的建成时间是2035年,其他8个强国没有明确具体的建成时间,但都强调要“加快建设”。“加快建设”这8个强国意味着,我们是希望并争取在2050年之前能够分批地建成,加上要在2035年建成的5个强国,这表明,我国现在进入了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和新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农业强国建设正式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的农业作支撑。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美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国、农业最强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欧盟的大国也是粮食强国。这些国家之所以强,是同粮食生产能力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由之路。农业强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地位重要,意义重大。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首先要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是供给保障安全可靠、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设施装备配套完善、产业链条健全高端、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农业强国应具有“四强一高”的基本特征,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提出农业强国具有“五强”特征,即供给保障能力强、农民收入支撑作用强、物质技术装备强、产业韧性强、支持政策体系强。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即体现我国经济体量和发展要求,满足大国人民重要农产品的基础需求,体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内在要求,资源要素得到保护并永续利用,提升我国在全球农业中的地位。把握好这些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确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以农业大省为载体和主要抓手,加快推进更多的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这不仅仅是对河南省农业发展提出的目标,更是给所有农业大省提出来的任务要求。中国多数省份都是农业大省,但还不是农业强省,其中,黑龙江、山东、河南、江苏、湖北等农业大省纷纷确定了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一)准确把握农业强省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把握农业强省的内涵,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农业大省。所谓农业大省,是指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省份,即农业资源、生产投入与产出在数量上达到较大规模的省份。农业资源数量和生产投入规模大,是指农用地、耕地面积大和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数量多;
农业产出数量和规模大,是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和农产品产量、农业产值高。农业大省是一个可以通过省际比较进行判断的相对概念,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量”,是一种追求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的“数量型、外延式”发展状态。

农业强省,是指在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和综合产能较高的基础上,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达到更高程度的省份,包括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化程度、农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农民收入等方面达到更高水平。农业强省既是一个可以通过省际比较进行判断的相对概念,又是一个应该通过自身动态比较进行衡量的“绝对”概念,强调的是农业发展的“质”,是一种更注重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质量型、内涵式”建设过程。

具体分析,农业强省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和基本特征:

(1)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农业强省首先应该是农业大省,必须具有较大的农业生产投入规模和产出数量。农业大省是农业强省的前提和基础,不是农业大省不可能建设成农业强省。

(2)农业发展质量更高。农业强省必须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大省不一定是农业强省。在一定时期内,农业大省要建设成农业强省,必须同时具备更高的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农业发展质量高,首先表现为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包括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组织化、信息化、水利化等;
其次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高,主要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等;
第三表现为农业产业化程度高,重点是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水平;
第四表现为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高,包括农业品牌竞争力、农产品出口创汇水平等。

(3)农民收入水平更高。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在农业强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富。因此,建设农业强省,必须使农民收入达到更高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

(二)科学评价农业强省建设程度

基于农业强省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可以首先分别评价省域农业生产规模和省域农业发展水平,然后将二者加权汇总得到农业强省建设程度指数。评价省域农业生产规模,可以从农业投入规模和农业产出规模两个方面选择农用地和耕地规模、乡村人口和农业就业人员、农业增加值、农产品产量等具体指标;
评价省域农业发展水平,可以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选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农田水利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农产品出口额重等具体指标。

运用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在农业生产规模方面,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省域农业生产规模指数为70.3%,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分别是山东、河南、四川、内蒙古、云南、河北、广西、吉林和湖南;
在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方面,上海市排在全国第一位,省域农业发展水平指数为66.9%,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分别是江苏、山东、福建、浙江、广东、北京、天津、河南和湖北。将这两个指数加权汇总后得到省域农业强省建设程度指数,其中,山东省排在第一位,农业强省建设程度为63.6%,江苏(57.4%)、黑龙江(56.6%)、河南(55.3%)、广东(52.8%)、福建(51.5%)、四川(50.4%)、湖北(49.7%)、内蒙古(48.7%)和河北(47.8%)分别排在第二至第十位。

根据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参考农业强国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我们认为,农业强省建设程度达到60%可以确定为建成了农业强省。当然,此时的农业强省还属于初级阶段,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当农业强省建设程度达到70%以上时,则进入到农业强省的中高级阶段,农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水平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评价结果来看,山东省农业强省建设程度指数超过了60%,已经进入农业强省的初级阶段,其他农业大省还没有达到农业强省的标准,但黑龙江与河南省比较接近了。这意味着,在实现农业强省目标过程中,各省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随着更多的农业大省建成农业强省,将会逐渐加快农业强国的建设步伐。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此宏观背景下,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基本思路上,要针对许多省份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通过指标均衡性和优劣势分析,找出各自的短板与弱项,坚持扬长补短的原则,在发挥农业生产规模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省农业加快由“大而不强”向“既大又强”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农业强省建设过程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在推进路径上,首先,要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质量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更高层次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基本要求。各农业大省要重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确保全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做出更大贡献,牢牢地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同时,要坚持大食物观,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要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农业强省需要以强大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物质装备为支撑。各农业大省,一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加快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上的差距;
二要加快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全面机械化,大力提高农机装备质量;
三要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四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五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投入减量化,加快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要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国际竞争优势。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的直接表现。要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第四,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农业产业韧性。我国许多省农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是农产品生产量大,但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和水平偏低。各农业大省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成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尽快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实质性融合发展,提高融合深度和融合质量,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第五,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进程。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是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农民增收问题,多次强调要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各农业大省,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省份,要在大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结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数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努力降低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补齐短板。

猜你喜欢大省强国高质量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中国发展观察(2022年8期)2023-01-02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华人时刊(2021年13期)2021-11-27纺织强国再出发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1期)2021-03-19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学习强国”礼赞青年歌声(2020年2期)2020-02-27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中国农村科技(2019年8期)2019-09-20“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