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2篇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2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1-30 12:35:02 推荐访问: 均衡 均衡发展小学图书室借阅安排表 情况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2篇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教师资源  均衡配置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教师的资源合理化配置已经逐渐成为地方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2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12篇

篇一: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教师资源

  均衡配置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教师的资源合理化配置已经逐渐成为地方教育资源整合的核心,如何有效的深化县管校聘的方式,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就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为此只有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的均衡教师资源配置,才能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县管校聘;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下,不断深化县管校聘的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区域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师分配和管理方式、晋升方式的束缚,我国区域县管校聘的教师分配管理方式仍旧未能取得有效的成绩,因此只有不断深化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转变教师内部的制度管理方式,明确人事管理相关要求,才能进一步推动县管校聘的招聘模式能够按照既定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实现。

  一、优化教师编制管理方案,推动县管校聘改革机制落地

  为了进一步实现县管校聘的方式落地执行,作为地方教育管理单位而言,应当明确自身工作主体责任,对教师的实际人才当量进行一定的梳理,进而集合区域内部教育教学的整体结构和区域本身的总体教学质量,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实现人才总量把控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从教师编制管理方案出发,重新梳理当前教师编制管理方案的实际内容,从而不断转变教学管理方式,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质量、数量的实际情况,对师资情况进行梳理统筹,合理调配,进而符合当前的区域学校的内部需求。在传统的管理规定(《关于支持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要求,结合各地域的不同特点,按照不同省份的具体规定要求,按照三年以调整的方式进行改革调整,若遇到可能出现的生源、区域学校

  结构调整以及教学任务目标调整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序调整。编制的总量确定之后,应由教育管理部门统一核定审核,最终确定编制结果。

  二、实施教师岗位要求调整,加快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进

  教师岗位职责的设定,应当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内容和区域内部学校的各级岗位管理需求进行规划,最终按照先申请再审核的方式,由教育管理部门对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核批准,最后完成具体的实施。教师岗位职责的有效调整,能够有效的实现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岗位的管理调整,是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教师岗位的分配进行管理调整,对行政职务的分配进行宏观管理,对校长聘用制的推行方案进行改革管理。一方面对学校内部教师本身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以及岗位的分配数量以及统筹管理,最终实现择优而录的管理模式。一方面由上到下,统筹学校内部管理方式,通过学校内部的考核管理方式,实现行政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进而实现县管校聘改革的全面推行。

  三、梳理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推进相关教师身份管理机制

  为了服务教师群体,帮助教育管理单位加强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师队伍的建立健全和教师配额的合理化,在区域的教师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当前区域内部的教师资源管理需求和学校内部的配额管理方式,优化县管校聘模式,从而实现教师的管理和教师的分配二者之间有效的区别。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梳理,不仅能够保证教师队伍的分配更加的合理化,同时也能优化教师内部的管理方式,实现教师聘用的合理性,将学校与教师队伍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最终通过绩效、奖金、合同内容、考核结果的审定,进行工资的发放,这种方式不仅推动了教师人事管理办法的落地执行,同时也提升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补充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实现县管标准的的贯彻执行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县管校聘改革的有效执行,就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当前的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梳理改革,从而提升教师的管理质量,推动教师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从师德到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是县管校聘的

  考核指标,而传统的方式根本不能探究当前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教学管理单位应当通过不断的优化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将教师的教学管理实际情况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从入职到离岗,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考核标准,进而有效的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区域学校的不断发展。

  总结: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国家有关教育部门通过教师的合理分配管理,充分将教学管理与教师管理结合起来,不断转变区域地方教师资源的管理机制,将传统的教师、校长相对轮岗的方式转变过来,从而实现教育教学体制的有效转变,进而实现更高的教学价值。通过教师管理方式、教师管理制度、教师分配模式等几个方面,深入县管校聘的改革模式,探究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方案,进而提升区域教师资源管理模式,实现教学体制的有效改革,推动地域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利民.全域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创设教师交流新生态[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7).

  [2]邓熙.蒲江县基础教育公办教师“县管校用”政策实施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篇二: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在部分偏远或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失衡现象较为严重中小学部分主要科目的教师超编另一些科目则较为缺乏其中小学的科学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思品教师以及初级中学的生物地理历史等科目教师相当缺乏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小班制与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教师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小学的校舍建设、硬件配置以及经费等的差距也逐渐缩小。但是,教师资源在不同类别学校间的配置仍然存在广泛的不均衡,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到该地区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沿海地区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沿海地区的教师资源配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部分城区学校的班额偏大,教师工作压力普遍较大教育部对于中小学班额的规定是“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但在沿海地区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以及各镇街的城区中小学,班额普遍在50人以上,个别学校的班额甚至超过60人。另一方面,因为人口流向中心城区,导致一些些偏远学校的班额日趋减少,个别农村小学的班额只有20人上下。而由于交通不便、政府财力有限等原因,这些学校一时不能撤销。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这些学校还必须配备足额的教师。按国家规定的生师比来衡量,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已经超编,这无疑是对教师资源的浪费。2.借读生的大量存在,对教师资源的配置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就读,沿海地区的中小学中,存在大量的借读生。据笔者抽样调查的情况,2009学年,在广东顺德区的初级中学中,借读生占比为21.9%,小学借读生占比更高,为44.7%。有些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镇街,借读生比本地户籍学生还多。在长三角地区的学校中,类似情况也广泛存在。借读生由于其流动性较大,对各地教师资源的配置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不同学年的借读生数量往往相差较大,

  这为教师的稳定配置造成一定的困难。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将导致沿海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超编。实际上,教师队伍总体超编的情况,已经在珠三角的若干区域开始出现。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3.在部分偏远或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失衡现象较为严重

  中小学部分主要科目的教师超编,另一些科目则较为缺乏,其中小学的科学、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思品教师以及初级中学的生物、地理、历史等科目教师相当缺乏。这种状况,既与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关,也与学校的规模过小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学校规模过小,导致在教师配置上,一些科目教师出现“没有不行,一个太多”的情况。

  二、小班制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造了契机以上问题,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比如,采取教师交流,推动联片发展,骨干教师支教等方式。但长远来看,这些方式都属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要继续改善边远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边远学校教师待遇;二是要推进集约办学,通过撤并学校,扩大学校规模,为教师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足够的空间;三是逐步推进小班制,为教师资源的重新配置创造适合的土壤。本文重点就小班制谈几点看法。追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小班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小班制教学,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小班制对于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也有诸多的好处:一是缓解目前教师超编的压力,对部分班额较大、学生较多的学校,进行减员增班,同时将部分学校中超编的教师调整到这些学生较多的学校,对于平衡各校的生师比,缓解超编的压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调整学校各科目教师的结构,使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更趋合理。目前沿海地区的教师配备,很多地方是按照班师比来配置的。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基本是按照小学每班2.2人、初级中学每班3.6人来

  配置教师。实施小班制后,教师的配置势必增加,可以将多出来的编制用来引进音乐、美术、体育、思品及初中的生物、地理、历史教师。

  三是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的岗位安排更趋合理,教师资源的效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实施小班制,班额少了,班数多了,教师的编制多了,也为重新安排教师的任课年级、任课时数创造了契机。目前,由于部分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导致不少教师身兼数科,如小学语文教师兼思想品德课,数学教师兼科学课等情况都较为普遍。另外,有些教师虽然只任教单一科目,但由于班数少,导致一些教师跨级上课,不少教师跨两级甚至跨三级上课,这使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当沉重,精力分散,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都极为不利。小班制的实施,可以使教师任教科目单一化,同时减少跨级上课的现象,使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本科目的教学,这对于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都极其有利。

  三、实施小班制的若干建议小班制的实施,需要财政、人事等多方面的配合,目前尚不能在各地大规模推广。但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的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小班制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地区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日益均衡,交通条件日益改善,而且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后,使教师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工资待遇已经不再成为教师流动的障碍。这些背景,都使小班制的实施有了较好的社会氛围。实际上,早在2021年,广州的荔湾区实验学校、天河区华康小学就开始推行小班制,而荔湾区沙面小学作为该区的首个实验点,早在1998年便在一、二年级实行小班制。为使小班制能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各地政府尚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各校办学条件的差距2021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薄弱学校的改造上,在财政投入上对薄弱学校进行倾斜,努力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小班制的推行创造

  物质条件。2.加大集约办学的力度,推进学校的撤并,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小班制的实施,并非就地将现有班级进行分拆,而是要将学校做大

  做强。学校有了足够的规模,才能为教师的重新配置提供足够的空间。沿海地区近年来交通建设卓有成效,区域内的交通状况一般都较好,学校的撤并,一般不会影响到学生的上学放学。即便部分学生离家较远,也可以通过寄宿来解决交通问题。

  3.小班制的推行,必然伴随着大量教师的流动因此,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应该加大教师流动的力度,不能仅仅依靠支教、帮扶等小范围流动的措施,应该考虑建立教师定期流动的措施,使每一位教师在2~3个聘期内至少流动一次。

  

篇三: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教育公平视角下,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现状及路径研究

  当前从教育公平视角下看,我国义务教育出现各区域教师资源、办学条件等不均衡加剧现象。因此,政府应积极创新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确保资金配置均衡;统一个区域办学标准,缩小各地办学差距;创新教师聘任管理制度,均衡优质教师资源。

  一、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现状分析

  笔者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浙江、山东、新疆三个省份,从教育公平视角下,对各区域教师资源、设施资源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得出我国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现状。

  (一)教师资源的不均衡性加剧

  近年来,由于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环境,教育过程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区域义务教育的师资差异不断扩大。首先,依据2015年山东省的教育年鉴来看,小学阶段的生师比为17:1,专科及以上教师所占比例约为90%;初中阶段的生师比为12:1,本科及以上教师所占比例约为84%。2015年浙江省小学阶段的生师比为18:1;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约97%;初中专阶段的生师比12:1;本科及以上教师比例约94%。2015年新疆小学阶段的生师比14∶1,99.9%的教师是高中及以上学历;初中阶段的生师比10.6∶1。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占58.9%,99.8%的教师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据此可以得知各区域教师资源的不均衡性加剧,西部教师队伍结构中,西部教师数量上与中东部差距缩小,但是优质教师资源仍然缺乏。

  (二)办学条件的不均衡性加剧

  从办学条件来看,2015年山东小学和初中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为6平方米和13.4平方米,生均图书分别为25册和41册,每百人配置计算机分别为14台和20台。2015年浙江小学和初中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为8平方米和18平方米,生均图书分别为27册和47册,每百人配置计算机分别为17台和28台。2015年新疆的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有所增长,办学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全区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3473.3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16.9平方米。小学每百人配置教学用计算机7.5台,小学生均图书14册。普通初中每百人配置计算机13台,初中生均图书32册。据此可以得知,各区域办学条件的不均衡性加剧,西部办学条件与中东部差距较大。

  二、探索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路径

  (一)创新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确保资金配置均衡。

  当前,从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均衡教育经费是缩

  小区域义务教育资金配置差距,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创新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在经费总量上充足、来源上保障区域义务教育稳定发展。

  首先,建立义务教育财政“低保”制度,不断完善西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和基本发展的需求,制定国家生均教育经费的基本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以县为单位计算辖区内义务教育经费的总体需求,并核实县级财力资金缺口,确定各级政府的分担责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生均教育经费标准,使其在国家“低保”标准与地方“低保”标准达到均衡。

  其次,建立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体而言包括单列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确定各区域义务教育经费的收支标准、所需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经费数量;建立各区域义务教育收支缺口补偿制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共同确定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对无力负担的西部地区政府,中央设立专款保证进行弥补。此外,必须借助法律力量规范和保证教育政策的落实和经费的投入使用,防止出现挪用教育经费现象。

  (二)统一个区域办学标准,缩小各地办学差距。

  从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上统一个区域办学标准,为各区域教育提供均等的发展条件,實现中东部、西部中小学办学条件的统一。结合各地区支付能力情况,设立了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每年至少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支持西部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危房、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项目,从而为区域统一标准办学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制度保证,为保障西部适龄儿童的教育权利、缩小区域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措施。

  (三)创新教师聘任管理制度,均衡优质教师资源。

  首先,依据现有的教育政策,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西部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免费提供住房、优先晋升、安排子女学习与高中等,吸引优秀教师及各行业的精英到西部任教,并利用学校领导的办学精神、个人魅力等留住优秀骨干教师。其次,应逐步完善各区域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标准,推动西部教师待遇的“逆差距”,增强西部学校的“磁力”和稳定优秀教师献身西部教育的决心。最后,鼓励区域义务教育教师双向流动,中东部优秀教师到西部定期执教,西部地区教师到东部学校交流学习,实现区域优质师资的均衡配置。

  

篇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

  主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在今年8月下旬召开的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的报告》。为提高会议审议质量,2018年7月,廖军副主任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民侨委及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城区、泽州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以及二十多所学校,采取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主城区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供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政府报告参阅。一、基本情况我市主城区规划面积5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1万人。规划区内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1所,在校生89769人,教职工6490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48所,其中公办小学45所,在校学生31450人,教职工1586人。民办小学3所,在校学生751人。共有初中17所,其中公办初中16所,在校生16582人,教职工1425人。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66所,其中公办园16所,在园幼儿4213人,幼儿教师362人。民办园50所,在园幼儿10447人,幼儿教师1479人。高中教育阶段:普通高中9所,其中公办高中7所,在校生12354人,专任教师1678人。民办高中3所,在校学生3816人。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其中公办3所、民办3所,另有院校附设中职班7个,在校生总数9117人,专任教师558人。此外,市区还有1所xx技师学院,在校生9645人,教师800人。1所晋煤集团技工学校,在校生170人,教师296人。高等教育阶段:1所xx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5754

  ..

  .

  人,教师443人。二、主要工作及成效(一)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一是加大了财政教育经费总投入。2013年-xx年,市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市、区两级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总投入达536516万元,其中市直投入351106万元,城区投入185410万元。二是新建了一批学校。xx年以来,市政府和城区政府先后投资在主城区内新建了汇迁小学、书院小学、望川楼小学、颐翠小学、花园小学、爱物学校、颐翠中学、凤城中学初中部、xx八中、十一中、十二中等中小学校和汇迁、健健两所幼儿园。这些学校的建成,改善了主城区的办学条件,有效缓解了片区内适龄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难的问题。三是提高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xx年提高全市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到小学685元/生/年,初中885元/生/年。xx年,市政府又提高了市直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幼儿园达到年生均2200元,小学达到年生均1000元,初中达到年生均1400元,普通高中达到年生均2000元,中职达到年生均2000元,特殊教育达到年生均8000元,保证了市直学校的基本办学需要。(二)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一是严格控制班容量。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优质高中指标到校及阳光分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历史性突破。市区X围内小学新生班容量基本控制在50人以内,初中基本控制在55人以内,连续5年达到省定目标。在省政府开展的治理“大班额”专项督导中,我市排名全省第一。二是启动了校长教师轮岗交流。xx年-xx年,市直学校共交流校级领导12人、教师119人,城区交流校级领导30人、教

  ..

  .

  师532人,促进了校际间的师资均衡。三是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为探索解决“择校热”问题,xx年市教育主管部门尝试让晋师附小与城区古矿小学,凤台中学与颐翠中学实施“捆绑办学”,取得了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结对帮扶方案,在主城区内的所有中小学校推广实行,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均衡发展。(三)提升设备水平,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市、区两级政府借助XX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的契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教学仪器、图书、操场、实验室等教育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提升。在XX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城区为60所中小学校配备了教学设施设备,进行了校园环境改造提升,顺利通过验收。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中,市政府为市直10所学校补充了教学仪器、体育艺术器材、多媒体设备等。城区政府购置了计算机2229台,满足全区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用机需要,保证了专任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顺利通过验收。截止目前,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达6623万余元,共有图书363万余册,计算机20008台,运动场地约106万平方米,多媒体网络教室3037个,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一定提升。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一是中小学布点不均衡。主城区内泽州路以东面积28.38平方公里,共有中小学23所。泽州路以西面积25.22平方公里,共有中小学38所。数据显示,泽州路以东区域中小学布点明显偏少。二是新建住宅小区学校配套建设滞后。近几年泽州路以东片区已销售商品住宅3万余套(不含城中村改造回迁房和在建的商品住宅),片区新增居民近10万余人,但新建学校少,学位供给不足,

  ..

  .

  就近入学难已成为该片区内最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东南新区,新增居民近3万人,截至目前该片区内还没有建成一所中小学校。红星西街以北、景西路以西汇邦现代城已建成销售3500余套商品房,未建成配套小学。中小学建设滞后给爱物、星河、凤鸣等学校带来非常大的学位压力,凤鸣小学12轨严重超轨制办学,被省教育厅责令整改。三是低轨制小学数量多。主城区内共有小学45所,其中1-2轨小学28所,占62%。这些学校大多都是原来的村办小学,占地面积小,办学条件有限,学生人数少,同城市整体发展情况不相适应,亟需整合扩建或重新布点建设。(二)中小学财政投入和设施设备配置不平衡。一是财政投入不平衡。主城区共61所中小学,归属城区管辖的有49所。区属中小学共有38477名学生,其中有16975名学生为异地就读生,占44.12%。城区财政难以保障主城区义务教育的优质发展。以学校取暖费支出为例,取暖费按28.8元/平米缴纳,高于居民生活取暖费。市直学校是由财政单列支出,城区学校是从生均公用经费里支出。大部分学校缴纳暖气费后公用经费所剩无几,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虽然城区财政给予了适当的补贴,但远远不够。另外,区属学校教师待遇同市直学校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同一区域内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小学占地面积普遍不足。主城区X围内共有小学45所,60%以上的小学占地面积不达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城区二小生均占地3.4平方米,城区三小生均占地4.5平方米,东关小学生均占地7.4平方米,这些学校基本没有学生活动场地,远不达小学生均占地18平方米的国家标准。三是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达标准。城区大部分小学设施设备起点低,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

  ..

  .

  育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百名学生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等多项指标达不到国家办学标准。市直中小学校多年来没有大规模投入,运动场地、计算机、教学仪器、校园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已严重老化,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急需更新改造。(三)中小学教师队伍资源配置不够优化。一是教师队伍总量不足。中小学教师空编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市直和城区中小学教师空编达到874名,再加上办学规模扩大、自然减员、教师病产假缺岗、老龄化等因素,许多学校长期短缺教师,只能聘用临时代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中小学教师的学科、职称、年龄、性别等结构比例等不尽合理。音、体、美、计算机等专任教师短缺,兼课、转岗现象普遍。小学教师中男教师只占26%,有的小学全校只有3名男教师,性别比严重失衡,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三是优质资源分布不平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优质教师资源校际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学校,这些学校有条件培养和吸纳优质教师,优质教师又吸引优质生源,加剧了“择校热”和“高价学区房”的问题,造成了更大的校际发展不平衡。(四)学前教育公办园和普惠性资源不足。学前教育投入主体不明确,多年来市区基本没有投资新建公办幼儿园,公办园数量过少。目前,主城区66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只有16所,仅占24%。由于没有实质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新建住宅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大多未办成普惠性幼儿园。目前主城区幼儿园保育费为公办省级示X园398元/生/月,民办园平均800-1000元/生/月,最高达到2100元/生/月。“上公办园难,上民办园贵”的问题在主城区X围内普遍存在。

  ..

  .

  (五)高中与中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一是优质高中资源不足。目前,市区高中资源从总量上来说基本满足,但优质高中相对欠缺。xx一中、xx二中、泽州一中只能按照20轨上限办学,每年招生名额不超3000人,不能满足市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二是高中办学条件需要提高。目前市区高中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新高考改革需要,办学条件需按照高中办学要求进行提升。三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过剩。市区现有xx职院中职部、xx中专、xx技师学院、晋煤技校、泽州县职中、城区职中以及4所民办职中。城区职中和泽州职中招生困难。以xx年为例,城区职中招生规模500人,实招81人,泽州职中招生规模800人,实招260余人,且逐年下降,形成一定资源浪费。四、几点建议市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高度正视存在问题,统筹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解决我市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主城区教育资源。一是科学编制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要科学测算主城区常住人口规模、现有资源状况、不同阶段学校服务半径、建设标准、不同阶段学位需求等要素,合理编制主城区教育建设专项规划。通过在居民集聚区新建中小学改善片区就学困难现状,通过选址新建或整合撤并解决小学低轨制办学问题,通过迁出高中举办初中、撤销一部分中职院校举办初中,撤并低轨制小学在原址兴办幼儿园等方式解决中小学学位不足问题和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优化调整主城区学校布局,合理配置主城区教育资源。二是优先保障教育用地。要按标准足

  ..

  .

  额预留新建住宅小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建设用地,确保新建学校建设用地需要。要通过区域统筹的方式,结合城中村改造、区域用地功能调整,用置换、拆并等方式逐步解决老城区中小学校用地面积不达标准的历史遗留问题。对学校周边闲置土地,要优先规划为学校增容预留用地。三是抓好规划实施。要充分考虑主城区一些片区学位需求的紧迫程度,明确分阶段重点建设项目。要提高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督促建设单位加强项目建设和进度管理,落实责任分工,确保规划建设学校如期建成交付使用,快速化解主城区部分学校的学位压力,彻底解决部分片区因教育资源不足而造成的学校超负荷办学问题。四是补足学前教育短板。要严格落实《XX省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xx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的相关规定,责成教育、规划、国资、住建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把关履职,对不落实规定的开发商坚决不予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小区建成同时移交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同时,在市区未建设幼儿园的区域进行补救性规划建设,加大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市民“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二)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确保主城区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夯实硬件基础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XX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规定,加大投入力度,对现有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升级,着力提升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设施设备优质化水平,满足优质均衡发展需求。二是逐步缩

  ..

  .

  小市直和城区中小学办学差异。要提高财政转移支付或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加大对城区教育事业发展支持力度,补齐城区中小学校发展短板,彻底解决城区中小学缴纳暖气费后学校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逐步缩小市直与城区中小学的办学差异,实现主城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督促城区政府落实市政府会议纪要精神,由城区财政拨付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10%,解决主城区X围内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三是提升高中办学条件适应高考改革需要。要按照《XX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和《XX省教育厅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列出专项经费,逐步提升和改造现有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满足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三)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主城区教师资源实现优化配置。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教育领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市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是建立常态化的教师补偿机制。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普遍缺员的现实问题,在当前有编制而缺员的情况下,由政府统筹,核定年度用编情况统一招录,数量上适度扩大,质量上严格把控,时间上优先保证,力争在暑假期间完成新教师招聘及上岗培训,确保新学年教师到岗教学,逐步解决学校教师缺员过多、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二是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要借鉴先进地区“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队伍“局管校聘”“评聘分离”等有效经验,创新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进取心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

  ..

  .

  校长队伍,采取集团办学、扶弱结对等手段,逐步提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要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的编制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教师管理模式。扩大优质教师资源的统筹调配力度,从制度上、绩效上支持骨干教师交流到薄弱学校,促进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高。三是注重优质师资的引进。要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政策,拓宽和畅通教师队伍人才引进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市教育岗位工作,从而实现我市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提升。

  ..

  

篇五: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均衡教育中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之初探[摘要]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表现在:从空间结构看,反映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具有不同经济背景的家庭之间,具有不同学习潜质的学生之间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对待的差异的存在与扩大;从时间进程看,表现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同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事业,其本质属性就是公平。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制约着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均衡教育”理念的提出及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利于缩小基础教育中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化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还有赖于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此,本文就此方面淡淡笔者自己的一些学习所得。[关键词]均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生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首先要依靠教师将其“领进门”,其次才能谈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这些学子们的修行“靠各人”。因此,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能力的高低,也就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教育学科知识奠基的高下之别。换句话说:从一个大的层面上,师资力量存在差异,学生的基础教育水平就存在差异。目前,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师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这种教师资源的差异最突出地表现就是城乡间师资队

  伍的不平等。从现实情况看,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远远超过农村的师资力量,他们在知识构成、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个体主观上东西要极大地优于农村教师,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山区,师资队伍的不平衡就成为城乡学校之间最大的不平衡和最不容易消除的不平衡。而消除这一“不平衡”就成了实施均衡教育所要解决的一大任务。

  均衡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现阶段更是一种有法律规范的教育实践;包含着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也包含着发展方式的变化。

  在现实条件下,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均衡配置教育经费。实现校际间每名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配置标准的统一,校际间同职级教师工资待遇的统一。二是均衡配置办学条件。达到校舍建设的标准化,学校间教学设备配备的标准化。三是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形成教师在学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骨干教师数量在校际间的均衡分布。四是均衡配置学生生源。遏制择校热,落实“就近入学”原则。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发展均衡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尽快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优化人才培养与流动的机制。

  那么如何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探索:

  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公平的师资均衡配置制度予以保证:在师资引进方面,应优先满足薄弱学校的需求,鼓励新到岗的教师先到薄弱学校进行锻炼;为了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采取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策略。在教师调配上,应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倡导模范校长、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和经验交流,带动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共享制,促进学校师资均衡。规定教师在一个学校连续工作超过一定年限,必须轮换调整。通过师资轮换调整,可保证各校间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相对均衡;还可以通过区域内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结对子的方式,选派具有带教能力的优秀教师到普通中学定期任教,并将此作为重点学校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师资培训上,教育行政部门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为他们提供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具有教育公平的理念,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在职称评定上,为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样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支教教师的职称晋级;在福利待遇上,制定城市、乡镇办学条件、教师福利待遇统一的标准。如果制定统一标准并加以落实,可以促进师资流通的顺畅。这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将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要有政策上的保障,如教师流动期间,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等保留在原单位,工资、资金、福利、医疗等待遇不变,有条件的地区,还应适当增加

  支教教师的工资。同时,要加快教师“校本”培养、培训模式的构建,落实“以

  师范院校为基地,教学、科研、培养、培训四位一体”的新师资“校本”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立足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融学习、探索、教学于一体”的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确保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我县实行的教师轮岗制度,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必将促进我县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但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多角度、多思路、多办法,学习全国其他地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同时也需要我们九寨沟的教师的不断奉献和辛勤努力,加快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篇六: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一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我校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做到减负增效坚决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作调研报告

  正文第一篇: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作调研报告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作调研报告1、教育现状**区位于**市区西部,总面积682平方公里,人口为23.63万人,辖区有2个街道,5个镇。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在校生26969人。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7所,小学21所及农村教学点7个,在校初中学生6880人,小学学生20XX9人。全区共有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6所,占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9.7%,区级以上优质学位达24270个,优质学位率达90%。新华街道办事处、惠民街道办事处、龙归镇、江湾镇、西联镇、重阳镇已被评为省教育强镇(街),西河镇正在积极申报省教育强镇。20XX年3月,**区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区”的称号。二、措施及成效一是大力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际扶助联合体建设,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行城区学校、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的做法,在开展校际扶助联合体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省”千校扶千校”活动开展的契机,抓好校际扶助联合体建设,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大力推进,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促进农村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轮校际扶助联合体试点工作以第九中学、东岗小学、金福园小学、田家炳小学、红星小学为龙头学校,分别与部分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至今,共有28位教师进行了联合体内的岗位交流,上校级以上示范课78节,听课教师达549人次,听课、评课达183节,参加教师737人次,召开教师专题讲座(报告)18场,参加教师796人次,安排研讨展示课30节,参加教师173人,集体备课活动320多次,联合体内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有270多次。教师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73篇,教师论文获区级以上奖励343篇。各联合体学校共向区申报立项课题40多个,如红星小学的《基于教育叙事的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齿轮小学的《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及改良措施的研究》,**小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田家炳小学联合体邀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726项目研究中心王建、马严君教授到田家炳小学举办国家级课题《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与衔接》开题报告会。20XX年3月,红星小学联合体的《网络环境下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申报成为广东省67个重点德育课题之一。各联合体注重加强交流与借鉴,创新工作方式,有效整合资源,联合体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受帮扶的学校进步明显,原本办学基础较薄弱的龙归中学、重阳中心小学、**小学、齿轮小学、至和汤邓淑芳纪念学校、龙归中心小学、镇泰小学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加大对联合体学校的帮扶力度,使受扶助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新华小学、芙蓉山小学在新一轮的布局调整中分别并入东岗小学、金福园小学,增加了城区小学的优质学位。至和汤邓淑芳纪念学校、龙归中心小学、齿轮小学、镇泰小学先后获得”**区教学工作进步奖”;龙归中学、龙归中心小学、**小学、重阳中心小学、至和汤邓淑芳纪念学校先后被评为”**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校际扶助联合体”试点活动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的开展,是**区实施城乡教育均衡配置战略的一种尝试,有效缩小了校际间的差异,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XX年12月,**日报社、**电视台、**电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了**区”校际扶助联合体”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效。目前已开展了新一轮的校际扶助联合体帮扶活动。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教育投入体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管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归位使用,让教育发展”轻装上阵”。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得到贯彻落实。近三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12136万元、14018万元、170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3%、15.51%、21.47%,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3102万元、15130万元、18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15.48%、20.95%,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近三年,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2856元、3179元、3768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506元、675元、965元;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均逐年增长。同时,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每年都在40%以上,这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此外,我们倡导善举,发动驻区单位、企业、各界热心人士捐款助教,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筹措创强经费。据统计,自启动教育创强工作以来,我区共投入1.1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全区教育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区教育专用资金的使用做到四个”全部”: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及相关教育事业的开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总额按省核定的比例全部用于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按时下拨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全部到位。各种教育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没有发生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的现象。三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为标准,全面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近年来,我区按照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结合”校舍安全工程”,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区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意见》,区财政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社会各界捐资1500多万元,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是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新建**中学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扩建、维修沐溪小学、江湾中心小学、龙归中学等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功能场室,扩大校园面积476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2234平方米;二是投入2500多万元用于配置各中小学电脑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安装校园网,装备初中理化生实验室,补充教学仪器设备,安装校园监控系统。投入1300多万元改善龙归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投资596万元新建建筑面积为4205平方米的龙归中学教学楼;投入800多万元改善重阳镇学校的办学条件,投入1000多万元改善西河镇**中学的办学条件,将该校改建为一所规范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由创强启动前的3所增至目前的26所,到20XX年,全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率达到100%。四是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加强农村校长队伍建设。坚持办好每年一度的校长培训班,邀请国内着名的名校长等教育名家来我区授课,并积极选派校长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实施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工作,还开展了**区”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每学期举行评优课、示范课、论文评比等教学教研活动,实施”传、帮、带”,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和辐射能力的校长及教师。严把教师准入关,在向外公开招聘优秀教师的同时,充分利用我省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实行上岗退费的政策机遇,吸收和鼓励优秀师范生到农村任职任教,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近三年来面向社会择优招聘了134名教师,大部分安排在农村学校任教,优化了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建立了教师交流制度,把城镇教师到农村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支教纳入职称评定的条件之一,三年来,城区中小学先后有88位教师主动报名到乡镇农村学校开展为期一年以上的支教活动。同时也安排了141位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区各中小学进行教学交流。目前,全区学校有市级以上教育专家2人,市级以上的名校长6人,市级以上名教师15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05人。全区小学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88.8%;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9.1%,其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74.3%;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4.5%,其中研究生3人,占专任教师的1.8%。五是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启动创建省教育强区之前,我区有中小学58所(含教学点),布局分散,部分边远学校办学规模小,功能场室不足,教学设施设备比较落后,专业教师相对薄弱,素质教育难以开展,均衡教育差距较大。针对这一状况,本着整合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就近读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了《**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XX——20XX年)》及《**区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XX——20XX年)》及《**市**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20XX-20XX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明确撤并学校及撤并时间、方法、步骤、责任,近年来,我们先后撤并了新华小学、芙蓉山小学、一棉小学、龙归二中等28所学校(含教学点),使我区学校更好地适**市发展的需要,学校布局趋于合理。使均衡化教育有了较大的进步,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认同。六是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督导。制定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督导制度,每年组织由党委牵头,人大、政协参与的教育专项督查,重点强化对教育投入,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情况的监督,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专项检查,并将督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区对实现教育目标任务好的镇(街)进行适当奖励,对不能如期实现目标任务的镇(街)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三、存在问题1.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还存在一些差距。2.老城区人口逐年增多,住宅小区不断兴建,学位偏紧,城区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3.**城市西移,芙蓉新城开发,需新建一批学校。这些学校要按城市学校标准规划、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以城市学校标准配置,教育用地和教育投入都面临较大困难。4.新一轮的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四、意见和建议(一)虽然我区的房地产业不断发展,小区、楼盘纷纷建起,但配套建学校的却一所也没有,市民入住新小区后,常为了孩子上学问题而烦恼。越来越多的城市’新移民’令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压力不断增大,出现了部分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和入学难问题。因此,希望政府能够尽早出台相关文件,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成片开发的住宅区,应做到配套学校与建设项目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分期分批建设的开发区,要按城市规划要求和标准留足中小学、幼儿园规划用地,并由建设部门责成开发单位将配套建设学校资金存入市财政专户,在开发建设面积达到住宅区总建筑面积的60%时,必须动工建设配套学校。未能整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零星分散住宅区,由规划部门根据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统一安排建设用地,建设单位按建筑面积大小分担配套学校建设费用,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将资金上交市财政专户储存,统一管理,用于配套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同时,我们还要加大招生的透明度,预防开发商不建校,却打着可以入读名校的幌子卖房的现象的发生。(二)为解决城市”新移民”子女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减少”大班额”现象,减轻我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压力,拟在目前及未来几年学生生源集中地新建4所学校,扩建2所学校,改建1所学校。第二篇: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构建治理和预防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

  ——省纠风工作暗访片观后感

  在单位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们观看了广东省纠风工作暗访实录的影像,影片中反映出来的形式多样的、巧立名目的教育乱收费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

  几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教育乱收费蔓延的势头正在得到有效遏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一些省、市、县的教育收费比较规范,已不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取得这些成效的基础还比较脆弱,成果不很稳固,产生乱收费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教育乱收费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很严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教育收费规范问题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依然严峻。比如,部分学校借培训机构之名,在校外进行强制性补课,收取培训、补课费带来乱收费问题,以及个别地方和学校名目繁多“教材、辅导资料订购”的乱收费等等。我们应当清晰地看到教育乱收费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引起了学生家长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乱收费存在的原因的多方面的,其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是教育乱收费有体制上的深层原因。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策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城区的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资源配置很不均衡,教师福利待遇差距较大,给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群众对良好教育资源需求旺盛,已经不满足于“有学上”的基本需要,还迫

  切要求“上好学”、“上好校”,学校面临的择校压力与日俱增。建立治理教育乱收费长效机制,要做到两个“三管齐下”。

  第一个“三管齐下”,就是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一是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二是理顺合理收费的机制。理清制定教育收费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理清合理收费和乱收费的政策界限。三是要坚决纠正学校自身乱收费。要克服困难,顾全大局,艰苦奋斗,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违规擅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第二个“三管齐下”,就是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建立健全惩治与预防教育乱收费体系。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二是进一步完善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制度和机制。三是加强监督。各地要坚决把住学校春秋两季开学关口,普遍开展学校自查自纠与职能部门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活动。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由衷地希望我们能够建立治理教育乱收费长效机制,还校园一片净土,让学生、教育事业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罗柏荣20XX年9月19日第三篇:上海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上海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上海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市级统筹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缩小区(县)财政投入差距,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质量,办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保证全体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公平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该方案实施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XX年底,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与城市布局结构调整和人口流向变化相适应;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办出特色。第二阶段,到20XX年底,基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资源均衡配置,学校办学特色明显,质量显著提升。为做好试点工作,上海市出台了六项改革措施和六项配套政策。六项改革措施是:1.完成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所有随迁子女全部免费接收义务教育。实施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民办小学规范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2.实施郊区学校建设工程,根据城郊结合街镇的常住人口状况及未来增长情况,重新修订教育资源配置规划,新建公办学校。按照市政府规定,严格实施学校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同步进行。3.组织中心城区品牌学校赴成片经济适用房、动迁房基地公建配套学校开展对口办学,提高办学起点。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扩大受益面,提升工作效益。推进城郊学校结对考核、组建教育集团、教育协作共同体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方式。4.研究制定《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和资源配置标准》,定期对区县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完善市统筹管理、区县为主实施的管理体制,形成区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5.实施全市标准基本统一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健全与绩效工资制度相配套的义务教育教师准入制度、考核制度等。建立教师柔性、刚性流动机制,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使每所学校有一定比例的高级职务教师。开展农村教师培养行动计划,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工作。6.下沉管理重心,形成富有特色的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经验,下放管理权限,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研究制订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考核评估办法,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学校考核评估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树立一批“高质量、轻负担、有特色”的典型学校。通过学校特色创建,有效缓解择校矛盾。六项配套政策是:1.在城市布局形态调整中,以常住人口为基数配置学校资源。2.完善有关购买服务的配套政策等,解决局部地区突出的随迁子女就学问题。3.在试点扩大的基础上,对委托管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等进行评估。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4.研究和实施发达地区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和配置标准。5.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6.制订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的改革措施。为了保证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展开,市、区政府及发展改革、财政、人事、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和相关职责的履行。市教委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区县教育局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统筹规划和实践探索。试点情况第四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诸城市枳沟初级中学王培友“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要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在三个内容中,第一个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农村的孩子已经拥有与城市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就目前情况看,第二项是实现市域教育城乡一致均衡发展的关键。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将直接影响某一所学校、某一个级部、某一个班级、某一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已从希望“人人有学上”转向渴望“人人上好学”。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市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已由“普及”转向“双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市教育工作新的重要任务。有好教师,才有好教育。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各类人才的培育者,是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深深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也在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市。然而由于师资等原因,市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日趋明显:1(1)大批农村中小学生不断涌入市城,出现了许多学生家长托人情、找关系,进入重点或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市城中小学不断壮大、扩招,部分学校班额达50人以上,但仍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与此同时,又造成了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生源紧缺。凸显这些乡村学校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优质师资力量缺乏,形成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2)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农村学校,尤其是距市城较近的学校,生源的不稳定,导致经费更加短缺,办学条件愈加落后,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家长越发不放心,更多学生流失。造成不少教师情绪低落,上课没激情,教学质量提不高,学生留不住,教师队伍也不稳定。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因此,优化配置义务教育师资,才能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在教育硬件设施普遍优化的条件下,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更显重要。切实把推进教师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作为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多种方式统筹调配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另外,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闭塞就等于闭门造车。远程教育以它强大的优势进入了农村教学课堂,目的就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向农村学校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远程教育,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育教学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2)充分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音频、视频、广播电视、光盘录像和书籍报刊等多种形式收集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开展指导、辅导、答疑等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3)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这就需要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课题整合这种新型课程教学方式的兴趣。要想激发教师的兴趣,可以组织他们多观摩、多参观,让他们通过现代技术教育和传统教育效果的对比,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长处和优越性,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为了真正实现我市范围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进一步健全教师交流机制。着力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推动校长、教师在校际、市域内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建立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市域内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等制度,有计划地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部门,加大对市域内教师资源的调配力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逐步扩大交流比例。近几年来,我市教师、校长校际间进行了大量交流:一是农村中小学每个学校都选调一部分教师进城教学,城里的每所学校都有一大部分骨干教师轮流到乡镇中小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动了教师队伍,带动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的教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校级业务领导交流,城里学校的校级领导与乡镇学校同级领导对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少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成立了教研联合体,每所城里的学校与2-3个乡镇学校成立教研联合体,每学期一起轮流到各学校进行教研活动,包括听课、议课、说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大大带动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市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视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优化师资配置,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第五篇:关于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思考关于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思考

  20XX-1-30学习记录率先实现县域内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一是教师招聘录用政策。二是教师编制核定政策。三是教师岗位设置政策。四是教师工资福利政策。五是教师专业成长政策。六是教师交流轮换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的发展任务。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一、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新世纪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从以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达到基本标准为主要任务的基本普及阶段,进入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巩固阶段。在这一新阶段,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转变为推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这一问题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统计,20XX年~20XX年,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4562件教育建议或提案中,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869件,占19.1%。其中,关于义务教育教师问题的建议或提案从20XX年的3.3%增长到20XX年的6.8%,呈逐年上升趋势。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分布很不平衡,其中的“短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概括起来,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截止20XX年,全国中小学尚有30余万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其中26.5万是农村教师;农村小学具有专科学历教师的比例比城市低28.9个百分点,农村初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比城市低38个百分点。部分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相当数量的农村教(请你继续关注好:www.hAoword.COm)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2.优质教师资源“逆向流动”,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现实情况是:优质教师资源从农村到县镇,从县城到地市城市,从地市城市到省城,从中西部省城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持续呈现“逆向梯次流动”的趋势。3.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是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20XX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由于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收费,所以农村学校靠收费发放的教师津贴、补贴失去了经费来源,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有所降低。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4.农村教师补充困难一方面,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偏紧,限制了农村师资的正常补充。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布局结构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调整后,中师的大量停办、师专数量的减少,使农村小学和初中没有了稳定的合格师资的补充渠道。聘用代课人员的情况在农村学校比较普遍。二、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分步实现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办学资源的均衡配置,主要包括办学设施、办学经费和办学者三个方面。政府应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依法合理配置城乡、区域教师资源。《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笔者认为,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在全国2862个县(市、区),包括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374个县级市、852个市辖区,率先实现县(区)域内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第二步,在全国333个市(地、州),包括283个地级市、50个地区(州、盟),实现市(地、州)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第三步,在全国32个省(区、市),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实现省(区、市)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第四步,最终在全国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近期目标是率先实现县域内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这可以用下面六个政策指标来衡量:一是教师招聘录用政策。按照同样的标准招聘录用新教师,保证新补充教师的质量水平基本相同。二是教师编制核定政策。按照同样的生师比、班师比配备教师,保证教师的工作量基本相同。三是教师岗位设置政策。按照同样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设置教师岗位,保证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级别教师的比例基本相同。四是教师工资福利政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政策的均等,可以保证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教师收入水平的基本相同。五是教师专业成长政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指教师的培养培训政策)均等,可以保证教师成长发展的环境条件基本相同。六是教师交流轮换政策。教师定期交流轮换制度的建立,可将不同学校之间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三、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措施笔者将当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的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归纳为18项(详见表1)。综合上述政策措施,可以归纳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实施途径。1.教育法律手段是基础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属性和法律地位,是整体设计教师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基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属性还不是很清晰。如果能够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就为国家财政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等政策措施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已与公务员之间建立了比较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和联动机制,并且全额由公共财政来保障,这为将义务教育教师作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2.教师财政政策是保障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财政政策,是解决农村师资薄弱、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基本保障。其中,设立乡村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对乡村教师实行待遇倾斜政策,对于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3.教师人事政策是动力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和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建立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以及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和城乡对口支援制度等等,可以鼓励、支持和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4.教师成长性政策是突破口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好农村教师的培养补充和培训提高工作。当前的政策要点是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有效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完善和大规模培训农村教师等。借鉴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经验,建议在农村学校设立特设校长岗位,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聘优秀管理人员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国家保障农村特岗校长的待遇和相关的优惠政策。5.道德调节手段是补充政府调节、市场调节和道德调节是教育调控的主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应鼓励和倡导社会责任感强、有志于无偿支援农村教育的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支教。团中央等单位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农村教育工程”等项目代表了值得称道的理想价值追求。各级政府对于这样一些崇高的志愿者行为,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新闻媒体应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作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黄伟来源:《中小学管理》20XX年第12期

  本网向你推荐更多文章:均衡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七: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研究综述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要内容。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

  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是这方面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问题的研究亟待总结和深入。

  、研究成果综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从评价体系、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经费投入及政府责任分担、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人力资源政策等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关于均衡配置的评价体系

  袁振国提出要建立一套教育均衡发展指数来测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状

  况;[1]王善迈提出从受教育权和入学机会、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教育质量公平、群体间教育公平等四个方面设计正规三级教育的教育公平

  评价指标;[2]翟博(2008)对教育

  均衡发展的内涵、作用、理论基础、发展观念、指标体系、测度方法、政策选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3]

  二)研究师资配置不均衡的原因及对策

  成先中认为,现行教师资源配置模式具有强制性、

  等级性与

  偏向性,强制性有助于教师配置的制度化、正规化,等级性不利于级别低的学校教师的配备,从而迟延了这些学校教育的发展,偏向性导致弱势学校和

  学科教师配备严重不足;[4]杨军认为,教育投入的总量不足和区域间分

  配不均衡是师资配置不均衡的

  重要原因,应建立有利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

  体系、投入机制和教师培训机制;

  [5]谢小波认为,推进教师聘

  任制、切实推行评聘分开、建立科学的流动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

  村教师待遇等政策有利于区域内基础教育师资的均衡;[6]

  李均认为没有解决各级政府间财力与基础教育财政责任的不对称问题是农村教育落后和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主要制度根源,提出提升义务教育的财

  政重心,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教育政策和深化农村教师教育改革;[7]周

  冬祥认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属地教育财政管理的制约、城乡教师待遇差异大导致城乡师资不合理流动,生源减少、学校布局调整和人员编制标准不尽合理导致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水平下降,提出构建“全市统筹、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财政经费管理体制,深化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工资激励

  和保障机制;[8]冯文全等提出教师资源配置失衡根源于教师待遇的巨大

  差距,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必须调整城乡教师劳动力价格,建立教师流动

  的利益协调机制。[9]三)从工资待遇、教师培训、社会保障、教师专业管

  理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袁冬梅认为农村教师基本待遇低,社会保障资金缺位,社会保障形式

  和筹资渠道单一,社会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10]朱小蔓

  等发现“中心校”、“学区制”、“伙伴校”种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11]范先佐提出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定期交

  流轮岗制度,完善教师管理与培训制度,改善其教学与生活条件的建议;

  [12]杨建芳认为,教师相对收入水平是师资供给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会

  影响劳动者对于教师职业的从业意愿,而且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流失率,从

  而会对教师队伍的规模产生影响;[13]樊香兰认为,中小学教师收入

  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是现行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过度分权且重心偏低,教育法规政策的“弱法”地位不能有效控制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教育政策的“城

  市化”倾向扩大了城乡中小学教师收入差距;[14]陈成文等认为区域间及

  区域内教育投入不均衡严重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其原因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责任与财政能力失衡、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功利化、教育投入来源单

  一,提出扩大转移支付规模等建议。[15]还有研究人员分别对甘肃省天祝县(杨军,2005)、吉林省(邓涛,2007)、陕西省(侯耀先,2007)、成都市青羊区(徐江涌,2008)、武汉市(周冬祥,2008)、

  甘肃省定西市(常彦,2008)等地区的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情况进

  行了实证研究。

  四)对现行政策进行分析评价

  胡伶把近几年完善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概括为

  数量补充”、“地位保障”和“素质提升”三种类型,指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政策对相关因素考虑不充分,部分地区政策执行出现“走样”现

  象;[16]李建强等研究了河北省“特岗计划”实施情况,提出整合现有制度资源,实施“顶岗实习支教+

  特岗计划+教育硕士”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方案,打造优质教师队

  伍,改善农村中学师资队伍结构;[17]邬跃运用教育政策学理论从问题

  认定、执行评价、政策调整等方面对“特岗计划”试点工作进行分析,认为“特岗计划”创新了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有力地破解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两难困境,应继续深入推进实施并扩大规模和范围,建立完善农村教师的长效

  补充机制。[18]

  五)研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杨军研究了英国实施“教育行动区”计划、

  教育优先区”

  计划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认为对薄弱学校及差生的倾斜政策很有

  必要;[19]孔凡琴等研究了日、美、法三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

  实践与经验,认为美国的“教育补偿”方案、法国的“优先教育区”政策、

  日本的教师全员“定期流动制”政策在确保教师资源均衡分布上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20]

  国内方面,深圳市强化政府保障职能的“深圳模式”、杭州市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杭州模式”、寿光市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寿光模式”、铜陵市优化教育结构的“铜陵模式”、

  成都市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都模式”、沈阳市推动区

  域教育均衡的“沈阳模式”都具有借鉴意义。

  2006年以来,山东

  省泰山区、潍城区、沈阳市、成都市青羊区、蒲江县等地结合实践开展了

  

篇八: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

  析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平等问题调查及分析

  以xx市xx镇为例摘要: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免试与外地人的入学名额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贫困地区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亲属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市政建设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非常积极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矛盾激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

  一、调查资料xx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基本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36%。共有走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XX次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理想的幼儿园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太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贫乏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XX年是xx教育工作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亟需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工程项目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低成本范围,并且面向本市派位,让更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机构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

  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中专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健全资助体系,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而辍学;减小积分入学指标数,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公办学校。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德育的全球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教育均衡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全市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一是加大经费投入,拓展教育资源。不断加大城区义务教育经费耗用,采取相应教育资源整合、扩建和建学校等办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和扩建,城区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二是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展现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首要体现。二、调查结果根据连续两天的走访和实地调查,发现政府对新城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程度、本地人和外地人入学条件全部都不一样。还有现今教育制度不公平的体现。三、调查分析一、政府对两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程度不一样。走访的两间小学两者之间对比,东区水云轩位于xx市的城区,政府投放的资源政府自然相对来说多一点。而第六小学只是城镇小学,得到的资源出现明显比较少。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极其集中。由于各镇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现行办学体制、评价机制存在缺陷,市镇之间、平衡校际相交处存在一般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稀缺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初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在市是的层面主要名牌大学集中于名校,在镇的层面主要集中于少数公办重点校。但是政府每年都会对城乡的学校发放教育支出补助经费和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工作费用的补贴,XX年与往年相比,教育补贴经费大大上涨。XX年,xx市教体局XX年子项目支出经费一共有34428万元,分布在51个项目。其中预算数最多的三个项目分别是粤财教(XX)497号XX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补助资金8994万元,粤财教(XX)551号XX年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央奖励资金5299万元,市属幼儿园免费义务教育补助经费2149万元。而在XX年xx市教育局财政预算公开的项目支出中,粤财教(XX)356号XX年免费义务教育公办公用经费补助资金为6838万元,免学费教育补助经费为1545万元,没有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央奖励资金的相关项目支

  出。二、外国人市内本地人与外地人入学资格条件对比,外地务工人民子女想要在xx市上学相对要上学较为麻烦一点。XX年起,xx分数市实行流动人员积分入学入户。所谓积分制管理,就是对人员的素质高低和贡献大小,需要进行一个量化的评定。然后以这个评定为基准,直接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五方面差别待遇。规定流动人员子女需凭积分入户通知书入学的,实行新生入学融资需求信息登记管理,指明其申请积分入户时,必须登记亲属新生入学需求资金需求信息。建议各阶层积分申请者,务必及时登记入学信息。修改主要便于政府机构私人企业准确掌握底数,优化幼儿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积分入户入学指标安排指派的合理性;否则,镇区政府在落实“流动人员在取得积分入户选举资格3年内,子女可享受户籍居民义务教育待遇”政策时,由于对流动高密度人员子女入学需求时长和人数难以准确预测,实际操作中给公办学位预备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新的积分制政策文件,将参加积分对象由目前在xx连续最少工作一年以上修改为目前在xx工作并累积满1年以上的流动人员。的考虑到流动人员工作的不稳定性和生活流动性大充分因素,将工作空间时间的弹性空间放大,将那些其他工作以前在我区工作多年,近一年出现其他工作间隔,未达到连续工作尚未一年要求的流动人员,纳入积分制管理对象,从而使得积分科学配套措施更加科学、完善、公正。

  参考文献:《xx市XX积分入户政策》;;;;;;;;;《关于实施公平性派位,促进教育均衡的建议》;;;;;;;;;《百度百科xx市教育资源分配》

  

篇九: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探析摘要:追求教育公平公正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师资源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国家在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努力:第一,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第二,教师工资制度调整是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第三,优化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式和考核机制是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方法;第四,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的优化应该着力于自身的改革和农村教师的共同努力。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教育发展中的教师总量不足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同时,教师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青少年健康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一、对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界定教师资源配置,主要是指教师人力资源在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教育主体之间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平均发展,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1]。本文所指的城乡差距,是主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前提的地域

  差异。“城”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具有人口密度高,以工业服务业发展为主要经济基础,交通便利的特点。“乡”是指相对城市而言,人口密度低,聚居规模较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的地域。教育的相对落后是乡村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在城乡一体化的今天,已经迫在眉睫。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并不是简单追求单纯的完全的公平,而是在承认和接受现今城乡存在各种差异的前提下,致力于城乡教育的双赢发展,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优化[2]。二、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1.城乡教师资源在数量上存在严重差异当城市教师资源充足甚至出现超编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却面临着缺编的问题,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2.城乡教师资源在质量上也存在严重差异近年来,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水平相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资源在质量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农村教师素质整体上相比城市地区而言落后很多。主要表现在:学历不高,职称偏低,缺少必要的进修机会。相比而言,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甚至出现硕士、博士教学的现象[3]。3.农村教师向城市单向流动严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流向不合理,并造成了恶性循环。边远地区和农村教师的流失比较严重,这种不合理的流动加剧了义务教育

  发展的不均衡。4.农村教师资源本身存在着很多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其次,农村教师课业繁重,并且担负着与自己专业不符的包括音乐美术等课程。再次,农村社会的硬件设施不利于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因此,农村教师一有机会就向城市流动,而城市中一些不合格的教师也会被安排到附近农村学校。这加剧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2]。三、国家在城乡教师资源均衡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组织农村教师培训、城乡教师交流、顶岗实习等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教师差距,但是由于“许多教育政策的出台,大多没有调查研究和实验的支撑,这样难免偏离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4]。1.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工作,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但是教师培训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与农村教师的教学活动相关的培训较少。其次,培训内容大多脱离农村教师的实际。第三,教师自身对培训的重视度也不够。2.教师交流方面的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区开始了城乡教师交流活动,这一活动对促进城乡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在教

  师交流方面的各种条件还不成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认识不到位;交流中深层次的问题关注不够等。由于交流活动对教师个人及家庭生活带来的问题考虑不够,这也使得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再者,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假如对当地农村教育状况不了解,短期内很难有效进行教学,等到农村学生刚刚适应了城市教师的教学,教学活动开始变得顺利的时候,新教师又要走了,这种短期的交流活动,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农村学生适应不同教师的负担。四、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几点建议1.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实现城乡一体化只有城乡一体化的真正解决,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逐步缩小城乡各种条件的差距,给农村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此来吸引优秀教师,逐步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第一,要着眼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解决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大多数教师不愿留在农村教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提供的各种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农村相对城市而言,有着自己天然的优势,环境幽静,还可以提供绿色水果蔬菜和家禽,这些都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东西,所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使农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些都会慢慢改变城乡教师资源各方面的不均衡。

  第二,要着眼于改革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城乡统筹应着眼于消除现存的户籍制度及附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差距的制度。第三,在政府决策层面上,要彻底改变以往以牺牲农村利益来发展城市的模式,真正意义上去解决农村的经济,文化条件。实行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逐步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教育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5]。2.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教师工资制度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市场在调节教师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作用。政府应该运用行政手段重新调整城乡教师劳动力的价格,通过教师待遇来调控教师资源的城乡平衡。长期形成的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根源于城乡教师待遇的巨大差距,要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就必须改变这种局面,统一城乡教师待遇,使农村教师待遇不低于城市教师,甚至,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制度,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使偏远山区教师的工资高于城市同级别教师,这是农村学校吸引优秀教师的前提。3.实现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方法——优化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式和考核机制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方法,近年来的教师培训取得成绩的同时暴露了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从这些教训中总结经验,使得教师培训起到真正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作用。第一,应该从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水

  

篇十: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探析摘要:追求教育公平公正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师资源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国家在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努力:第一,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第二,教师工资制度调整是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第三,优化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式和考核机制是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方法;第四,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的优化应该着力于自身的改革和农村教师的共同努力。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51-02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教育发展中的教师总量不足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同时,教师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青少年健康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一、对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界定教师资源配置,主要是指教师人力资源在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教育主体之间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平均发展,强调的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1]。本文所指的城乡差距,是主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前提的地域

  差异。“城”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具有人口密度高,以工业服务业发展为主要经济基础,交通便利的特点。“乡”是指相对城市而言,人口密度低,聚居规模较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的地域。

  教育的相对落后是乡村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在城乡一体化的今天,已经迫在眉睫。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并不是简单追求单纯的完全的公平,而是在承认和接受现今城乡存在各种差异的前提下,致力于城乡教育的双赢发展,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优化[2]。

  二、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1.城乡教师资源在数量上存在严重差异当城市教师资源充足甚至出现超编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却面临着缺编的问题,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2.城乡教师资源在质量上也存在严重差异近年来,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水平相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资源在质量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农村教师素质整体上相比城市地区而言落后很多。主要表现在:学历不高,职称偏低,缺少必要的进修机会。相比而言,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甚至出现硕士、博士教学的现象[3]。3.农村教师向城市单向流动严重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流向不合理,并造成了恶性循环。边远地区和农村教师的流失比较严重,这种不合理的流动加剧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4.农村教师资源本身存在着很多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其次,农村教师课业繁重,并且担负着与自己专业不符的包括音乐美术等课程。再次,农村社会的硬件设施不利于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因此,农村教师一有机会就向城市流动,而城市中一些不合格的教师也会被安排到附近农村学校。这加剧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2]。三、国家在城乡教师资源均衡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组织农村教师培训、城乡教师交流、顶岗实习等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教师差距,但是由于“许多教育政策的出台,大多没有调查研究和实验的支撑,这样难免偏离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4]。1.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工作,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但是教师培训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与农村教师的教学活动相关的培训较少。其次,培训内容大多脱离农村教师的实际。第三,教师自身对培训的重视度也不够。

  2.教师交流方面的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区开始了城乡教师交流活动,这一活动对促进城乡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在教师交流方面的各种条件还不成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认识不到位;交流中深层次的问题关注不够等。由于交流活动对教师个人及家庭生活带来的问题考虑不够,这也使得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再者,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假如对当地农村教育状况不了解,短期内很难有效进行教学,等到农村学生刚刚适应了城市教师的教学,教学活动开始变得顺利的时候,新教师又要走了,这种短期的交流活动,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农村学生适应不同教师的负担。四、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几点建议1.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实现城乡一体化只有城乡一体化的真正解决,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逐步缩小城乡各种条件的差距,给农村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此来吸引优秀教师,逐步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第一,要着眼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解决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大多数教师不愿留在农村教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提供的各种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农村相对城市而言,有着自己天然的优势,环境幽静,还可以提供绿色水果蔬

  菜和家禽,这些都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东西,所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使农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些都会慢慢改变城乡教师资源各方面的不均衡。

  第二,要着眼于改革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城乡统筹应着眼于消除现存的户籍制度及附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差距的制度。

  第三,在政府决策层面上,要彻底改变以往以牺牲农村利益来发展城市的模式,真正意义上去解决农村的经济,文化条件。实行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逐步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教育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5]。

  

篇十一: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小班制与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教师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小学的校舍建设、硬件配置以及经费等的差距也逐渐缩小。但是,教师资源在不同类别学校间的配置仍然存在广泛的不均衡,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到该地区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沿海地区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沿海地区的教师资源配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部分城区学校的班额偏大,教师工作压力普遍较大教育部对于中小学班额的规定是“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但在沿海地区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以及各镇街的城区中小学,班额普遍在50人以上,个别学校的班额甚至超过60人。另一方面,因为人口流向中心城区,导致一些些偏远学校的班额日趋减少,个别农村小学的班额只有20人上下。而由于交通不便、政府财力有限等原因,这些学校一时不能撤销。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这些学校还必须配备足额的教师。按国家规定的生师比来衡量,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已经超编,这无疑是对教师资源的浪费。2.借读生的大量存在,对教师资源的配置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就读,沿海地区的中小学中,存在大量的借读生。据笔者抽样调查的情况,2009学年,在广东顺德区的初级中学中,借读生占比为21.9%,小学借读生占比更高,为44.7%。有些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镇街,借读生比本地户籍学生还多。在长三角地区的学校中,类似情况也广泛存在。借读生由于其流动性较大,对各地教师资源的配置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不同学年的借读生数量往往相差较大,

  这为教师的稳定配置造成一定的困难。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将导致沿海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超编。实际上,教师队伍总体超编的情况,已经在珠三角的若干区域开始出现。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3.在部分偏远或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失衡现象较为严重

  中小学部分主要科目的教师超编,另一些科目则较为缺乏,其中小学的科学、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思品教师以及初级中学的生物、地理、历史等科目教师相当缺乏。这种状况,既与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关,也与学校的规模过小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学校规模过小,导致在教师配置上,一些科目教师出现“没有不行,一个太多”的情况。

  二、小班制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造了契机以上问题,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比如,采取教师交流,推动联片发展,骨干教师支教等方式。但长远来看,这些方式都属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要继续改善边远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边远学校教师待遇;二是要推进集约办学,通过撤并学校,扩大学校规模,为教师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足够的空间;三是逐步推进小班制,为教师资源的重新配置创造适合的土壤。本文重点就小班制谈几点看法。追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小班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小班制教学,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小班制对于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也有诸多的好处:一是缓解目前教师超编的压力,对部分班额较大、学生较多的学校,进行减员增班,同时将部分学校中超编的教师调整到这些学生较多的学校,对于平衡各校的生师比,缓解超编的压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调整学校各科目教师的结构,使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更趋合理。目前沿海地区的教师配备,很多地方是按照班师比来配置的。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基本是按照小学每班2.2人、初级中学每班3.6人来

  配置教师。实施小班制后,教师的配置势必增加,可以将多出来的编制用来引进音乐、美术、体育、思品及初中的生物、地理、历史教师。

  三是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的岗位安排更趋合理,教师资源的效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实施小班制,班额少了,班数多了,教师的编制多了,也为重新安排教师的任课年级、任课时数创造了契机。目前,由于部分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导致不少教师身兼数科,如小学语文教师兼思想品德课,数学教师兼科学课等情况都较为普遍。另外,有些教师虽然只任教单一科目,但由于班数少,导致一些教师跨级上课,不少教师跨两级甚至跨三级上课,这使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当沉重,精力分散,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都极为不利。小班制的实施,可以使教师任教科目单一化,同时减少跨级上课的现象,使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本科目的教学,这对于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都极其有利。

  三、实施小班制的若干建议小班制的实施,需要财政、人事等多方面的配合,目前尚不能在各地大规模推广。但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的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小班制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地区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日益均衡,交通条件日益改善,而且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后,使教师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工资待遇已经不再成为教师流动的障碍。这些背景,都使小班制的实施有了较好的社会氛围。实际上,早在2021年,广州的荔湾区实验学校、天河区华康小学就开始推行小班制,而荔湾区沙面小学作为该区的首个实验点,早在1998年便在一、二年级实行小班制。为使小班制能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各地政府尚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各校办学条件的差距2021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薄弱学校的改造上,在财政投入上对薄弱学校进行倾斜,努力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小班制的推行创造

  物质条件。2.加大集约办学的力度,推进学校的撤并,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小班制的实施,并非就地将现有班级进行分拆,而是要将学校做大

  做强。学校有了足够的规模,才能为教师的重新配置提供足够的空间。沿海地区近年来交通建设卓有成效,区域内的交通状况一般都较好,学校的撤并,一般不会影响到学生的上学放学。即便部分学生离家较远,也可以通过寄宿来解决交通问题。

  

篇十二: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情况

 乡村中学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及效率提升

  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崆峒区为例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初级中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博士

  摘要:教师资源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和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研究有助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助于加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西部地区一直枕压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命线,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牵绊着西部义务教育的发展,研究西部地区农村中学师资配置现状及其效率,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提升国家教师结构布局和新一轮师资配置调整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资政。

  关键词:乡村中学;教师资源;效率提升;优质均衡

  教育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义务教育是民生工程,更是国家的奠基工程。西部教育一直枕压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命线,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东部落后,西部农村教育更是制约着我国西部教育发展。制约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学校的发展影响深远。[1]教师资源在短期内很难快速解决,农村中学作为农村生源和人才的输出窗口,对农村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西部农村中学教师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对推动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具有强劲的推动力。本研究选取我国西部的甘肃省崆峒区,对其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的教师资源配置和效率进行实证性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其现状

  1.研究对象的选取

  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之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本研究选取23所农村中学进行纵向研究分析,选取5所城市中学与23所乡村中学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崆峒区于2017年通过国家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乡村中学硬件和软件设施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本次调研不但对崆峒区教师配置现状和效率进行研究分析,而且对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后教师资源配置变化进行量化研究,有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结构布局和政策调整。

  2.乡村中学学生发展现状与变化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没有学生的学校一切都是空谈,教师资源是相对学生而言,所以在研究教师资源配置,首先要研究学生数量及其变化。调研发现,被试县域农村中学学生数量相对下降,自2018年到2020年三年时间,农村中学学生从9965人下降到7706人,学生数量减少2259人,减少人数占下降后人数的29.3%,城市中学学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不变。

  图表一

  3.乡村中学教师资源配置现状与变化

  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师资,任何一个国家在创办一项事业的首要前提是丰富的人力资源,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师资的合理配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农村教育振兴,然而,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是影响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提高教师资源配置效率对学校降低教育成本、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后三年的教师数量变化,无论是从教师学历还是生师比,农村中学教师资源配置都有所提升。自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后,崆峒区中学

  近三年无论是教师数量、学历、音体美教师配备还是生师比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的数量相对于学生而言大幅提升,生师比由12.2降至10.5左右。

  图表二

  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乡村中学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成因

  1.学科结构失调,素质教育后劲不足

  乡村中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某些学科教师偏多,而其它学科教师缺少。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崆峒区乡村中学教师734人,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332人,占45.2%;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教师165人,占22.5%;物理、化学教师95人,占12.9%;音乐、体育、美术教师96人,占13.1%。语文老师兼任政史地生物学科教学,数学老师兼任理化教学,对于专业的音、体、美、信技教师而言,全区乡村中学只有29名音乐教师、38名体育教师、28名美术教师、27名信息技术教师。经对乡村中学的实地教研,发现大部分乡村中学未开设音、美和信息技术等课,而是把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用作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教学,专业的音体美教师走上文化课讲台,从而就没有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素质教育可谓名存实亡,这就影响着学校专业的长远发展。

  2.学历结构失衡,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近年来,崆峒区乡村中学教师学历达标水平有所进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乡村中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在逐年递增,但总体上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教师所占比例较低,而且学历的提升往往是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获得。乡村中学教师主体是中师毕业和高中学历转正的民办教师,真正具有起点合格的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教师还是少数。数据统计,2018--2020年,在乡村中学专任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由79.4%上升到81.6%,可见乡村中学尚有近20%的教师仅有大专及以下学历。总体上,崆峒区中学教师学历数据说明

  城乡教师在学历上的差距不大,但乡村中学教师的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毕业的合格率仍然较低。

  图表三

  3.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教师资源配置效率低

  通过调研发现,首先,崆峒区在追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对教师资源配置完全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生师比、学历结构进行配置,而忽视了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这样配置教师资源看似公平,但是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这是教师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农村中学规模小,学生基数小,按照生师比进行教师资源配置,不可能是所有学科都能够配备齐全,这无疑就会导致有些学科专业化程度不高。虽然音体美教师人数相对于城市较多,但是分配到每一所农村学校就少之又少。再次,从学科结构来看,音体美教师极其缺少,又加上城区教师招考,专业教师开始流失,再次造成乡村中学音体美教学的缺失,给乡村中学结构配置造成了难题。最后,通过数据对比和走访发现,农村中学规模小,生师比对比农村中学占据优势,但是相对学校,教师结构和学科教师难以配齐,大多数老师都存在兼课现象。

  4.优质生源流失,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学生的大量流失,流失的生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家庭经济基础好的,在城市购房或者租房,孩子跟随父母进城生活学习;二是家庭文化背景有优势,从资本形式来讲,由于文化的代际传递性,有文化的父母以及好的家庭氛围在给子女择校方面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2]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转入好的学校,父亲或者母亲进城陪读;三是进城务工人员较多,随迁子女进城入学。调研发现农村中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一年或者半年才能见一次父母,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一周才能见一次父母,大部分孩

  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爷爷奶奶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学生长期处于无人管教的亲情缺失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仅仅依靠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学校的管教。

  三、农村中学教师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意见和建议

  1.合理核定教师结构和数量,提升学校发展内生动力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发展资源供给对教育需求的有效满足,它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发展资源供需平衡的问题。[3]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教师配置制度设计上,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时因地制宜,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农村居住人口分散,学生人数时多时少,因此,农村教师的编制宜宽不宜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以学校和班级为单位配备师资,以便让在职乡村中学教师人数少有富足,这样做一方面能在学生人数突长时不至于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在学生人数突降时可把富余教师用于流动交流学习,既能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也能通过交流学习来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改变过去在教师配置上城市偏宽、农村偏紧的编制政策,配足配齐乡村中学教师数量,提升学校发展内生动力。

  2.积极探索管办评一体化,提升教师队伍凝聚力

  为了提高乡村中学教育质量,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应对教师的管理、年度考核、评先选优、职称评审等方面,放宽条件,让乡村中学教师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还要给不同年龄段的老师提供条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要放宽和加强乡村中学教师的编制核定工作,针对乡村中学教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逐步建立起适应乡村中学实际需求的弹性管理制度。所以积极探索管办评一体化,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凝聚力。

  3.深化教师轮岗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应选派教师到城市、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除了本地区的交流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乡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发达地区中学与欠发

  达地区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对乡村中学、同时对城市中学都会有帮助。在城乡中学、教师以及东中部与西部交流方面,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而且从现代化的进程而言,应该看作是现代教育与现代文明的传播过程,应该认识到人员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所以深化教师轮岗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乡村中学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4.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减轻乡村中学教师负担,提高乡村中学教师待遇,构建合理的政府拨款机制,明确政府对学校的拨款规则,将一些隐性契约显性化,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4]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乡村中学的办学、住宿条件,提高乡村中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生活补贴、交通补助,设立专项奖励性绩效工资政策,增加市、区两级优秀教师奖励名额,还可以提前退休,增强乡村中学教师福祉,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真正的公平教育。同时减轻乡村中学教师的思想负担,使乡村中学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有地位,从而留在乡村安心从教,提高乡村中学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韦华玲,韦敬楠,曾丽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师资配置困境及改善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3):293-295.

  [2]李贵成,赵春萍,陈国芳.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80-84+88.

  [3]杨清溪,柳海民.优质均衡:中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路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89-96.

  [4]李贵成,刘云峰.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框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66-70+80.(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

  规划课题《崆峒区乡村中学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713)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