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语言景观功能研究——以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为例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语言景观功能研究——以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为例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04 18:40:07 推荐访问: 语言 语言与文化的作文 语言学

王旻晨

(皖江工学院 基础部,安徽 马鞍山 243031)

景区语言景观指的是景区公共空间中所有语言和文字的具体呈现,包括语言的种类、数量、翻译的质量,以及语言的位置关系,标牌文字的材料、颜色、大小等[1]。语言景观不仅有传达讯息的功能,还兼备象征功能,与良好城市形象的展现与构筑息息相关。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这个概念最早由信息经济学家Jacob Marschak提出。Jacob Marschak认为语言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经济特征[2]。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些从语言的微观角度出发,将阅读时效纳入外宣翻译策略的服务对象[3];
有些从广义的语言出发,将其视作为可开发的产业资源[4];
有些则从制作成本和效益角度剖析公示语的制作和翻译过程[5-6];
有些阐述了城市语言景观中语言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动因[7]。从以上文献可知,目前国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大多从成本、收益、效用这三个维度及经济动因的角度展开。本文将另辟蹊径,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将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8],在这个框架内以马鞍山市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以下简称为采石矶生态旅游区)为例,剖析旅游区标牌上的语言景观是如何体现语言这三个经济特质的,并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对升级旅游语言景观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为研究旅游语言景观提供新思路。

笔者从2019年开始陆续对采石矶生态旅游区实地调研,主要以手机拍照、录音、拍摄视频等方式收集整理出115条旅游语言景观,其中文字图片104条,语音资料8条,影像资料3条。采石矶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采石矶景区、采石矶古镇、望夫山、滨江文化园。笔者重点考察了采石矶景区和采石矶古镇。

采石矶景区旅游语言景观的质量通过图文并茂、自助导览、语音讲解等方式逐年改进,凸显了景区现代化进程。虽然多模态语言景观能扩大信息传播的覆盖率,提高信息体验的真实度,但语言还是语言景观的重要来源,依然是笔者关注的重点。据笔者持续关注,采石矶生态旅游区承载语言的公示语标牌材质经过多次改版,经历纸质、木质及便于保存信息的其他材质如大理石等。公示语内容也经过不同层面的扩充和删减。语言种类呈现多样化,包括中文单语、中英双语、中英日韩四语。其中单语情况主要出现在采石矶古镇商业街的商铺标牌和涉及到解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所;
在笔者的记录里,双语呈现比例较低,多为植物科普类信息,此类信息受标牌尺寸限制,多用中英译写;
绝大多数的场馆和景点介绍文字及路标指示语已完成四语改造。根据以上信息,可知马鞍山市对采石矶生态旅游区的重视和悉心程度,以及将它打造成国家5A级风景区的决心和努力。

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是人身上技能和知识的积累,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才能获得,并且它具有生产性,因为人们一旦习得某样语言知识,他们的交际范围就有机会拓宽,收入则有可能变得更高[8]。

笔者发现采石矶景区管理者语言意识的不断提高直接改善了语言景观的质量,带来了经济收益。景区内一些消费场所的标牌文字和标牌材质从曾经的杂乱无章到现在变得整洁有序。比如太白楼旁的咨询点和便利店,现在被统一命名“太白咨询点”“太白便利店”,并挂上四语标牌,字体规范,大小统一。2021年,采石矶景区新增了游船等收费项目,并设有四语介绍及双语收费标准。这些变化表明景区管理者意识到经济场所里规范的多语/双语标牌能推进景区语言服务质量。景区管理者对语言的高度敏感属于个人技能。这种在语言上的技能又内化为一种潜在的动力,促使他们关注外部环境中的语言质量,更加重视潜在的语言受众群体的视觉消费感受和语言习惯,进而改善景区语言景观,带动经济发展。各国游客一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消费信息,便不会另花成本搜寻其他信息渠道,自然会产生在景区内消费的欲望。

笔者在与采石矶景区私人商贩交谈中发现,大部分商贩对景区环境改造表示满意,甚至有部分商贩认为在商品上贴上中英双语标签是“挺好”的想法,并有兴趣与外籍游客进行双语交流。虽然在景区内普及语言教学是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但不难发现用心打造的语言生态环境对长时间在景区工作的人员的语言意识产生了良性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力资源投资。

语言被视为公共产品,是因为它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传播语言可以被视为消费一种公共产品,能带来溢出收益——降低不同语言群体的信息处理与交流成本以及因享受该目的语信息而付出的服务成本[8]。

旅游语言景观里的公示语是指旅游管理机构在公共场合为游客们设置的图示标识和语言文字,按其功能可分为四类:指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和强制性公示语[9]。

前两者传达信息,后两者规范行为。

采石矶景区指示和提示性公示语语言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多语态势不是很快形成的。首先所有的路标指示语由中文变成了四语——中英日韩,同时大部分的场馆和景点文字介绍变为了中英双语,自2020年这些场馆和景点的介绍逐步改为中英日韩四语。总体来说采石矶景区的中文地位没有动摇,多语及双语景观中中文也是排在首位。与其他景区习惯采用双语公示语不同,采石矶景区中英日韩四语并置的现象要多于中英双语。这与马鞍山市的历史文化分不开。马鞍山市素有“诗城”的美誉,每年都会举办“中国李白诗歌节”。受唐朝文化影响颇深的日韩两国游客较多。四语并置能让各国游客通过阅读自己熟悉的语言而迅速了解马鞍山历史文化特色。这样特殊的语言景观不仅侧面反映了马鞍山市面向国际的姿态,更表达了愿意增进不同国家间人文交流的情怀。

采石矶景区限制和强制性公示语的数量和语种发生了变化。游览须知由曾经的六条变为九条,其语言种类由中英双语更为中英日韩四语。规约制度、应急救援内容的增多体现出景区管理人员对景区整体环境的持续关注与维护。游览须知变为四语的形式使讯息的传达更为便捷,满足了更多游客群体的需求。景区公示语的及时扩充更新反映出景区管理人员教育意识、沟通意识、策划意识的不断加强,这有助于马鞍山市构建更加文明的市民形象。

采石矶景区的语言景观还有待改进的空间。部分展品,比如极具文化代表性的藏砚阁,只有单语中文介绍。但与文化相关的外宣材料从来都是翻译难点,它需要经过文本适用性分析、翻译策略选择、质量反馈收集、译文产出或重译等规范流程的层层把关[10],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公示语的规范译写是一个漫长复杂又小心谨慎的过程,与语言公共产品属性里的溢出价值有关。语言的溢出价值指通过知识共享去推动相关的社会和经济活动[8]。不准确的语言知识如果未能及时纠正,它的负面溢出价值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影响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化水平。

语言是一种基础的社会制度 ,因为它能规范人们的言说行为,并且其他社会制度必须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作用[8]。语言作为制度运行的方式是指在表达意义不变的情况下,语言的次级规则发生了变化[8]。人们会因自身语言偏好,选择不同的次级规则,继而造成理解误区,产生交易成本。笔者选用正反两个例子,解释遵循的语言次级规则一旦改变,语言制度效率便会发生变化。笔者在2019年底调研时发现“香雪坡”景点介绍中对梅花品种“骨红”的翻译错误:“‘Guhong plum" with wooden and red flower...” ,意思是“骨红是木质的、红色的花”。2020年景区标识更新后,“香雪坡”的文字介绍已有很大变化。中文只保留了前后两句:“香雪坡,也称‘梅园’,占地 30 余亩,30 多个品种的数千株梅树在此尽显风姿。每年2、3月间,香雪坡上数千株梅花竞相绽放,可谓‘采石矶迎春第一景’。”中文介绍的中间部分“木质含丹的‘骨红’,朱唇小口的‘台阁’,妖娆素雅的‘玉蝶’”等有关梅花品种的描写全部删除。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制度安排是否有效,在于它能否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8]。此处的删减便是有效的语言制度安排,遵循了文本的适用性,降低了语言的误解率。首先,原先有关梅花的描写使用了很多汉语中拟人的修辞。假如忠实原文进行翻译,译者会面临不小的难度。其次,“妖娆素雅”等表达其实是中文作者的主观感受,使用固定的语言偏好描写看到美景后产生的联想。游客看到美丽的梅花很可能会产生独一无二的个人体验,因而即便将“妖娆素雅”等词语翻译出来也很难让游客产生共鸣,还极有可能因为翻译难度而产生类似“骨红”的翻译错误。删减后的版本语言更加客观写实,也更适合翻译。

删减后版本中的中文着重介绍了“香雪坡”的由来、面积和特点;
“尽显风姿”“竞相绽放”等词语的选用表达了信息描述者对梅花的感情,号召游客前来,文字具有美学特征。通过分析,该处的语言可归为信息类+表情型文本[10]。莱斯认为信息型文本主要传达事实,因而翻译时语言要简洁直白,逻辑凸显,内容尽可能贴近原文;
表情型文本在翻译时要关注原文的表达形式和原文作者的态度,可创造性地使用修辞手法实现美感[11]。

删减后的译文如下:Xiangxue Slope, which is also known as “Plum Garden ”, covers an area of more than 30 mu. Thousands of plum trees of more than 30 varieties demonstrate their special charm here. In February and March, thousands of plum blossoms on Xiangxue Slope with distinctive styles and charm, which is worthy of the name “the first scenery of spring in Caishiji”. 语言经济学认为英语既然是一种语言制度,交流时就应该在确保信息传达无误的基础上言简意赅[8]。该译文囊括了“香雪坡”介绍中所有关键的信息,与原文表达的告知目的吻合。值得一提的是,此处译者没有盲目参考莱斯提出的“依循文本类型选择翻译策略”的办法,而是在保持语言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尊重实际情况,调整了译文语言的次级规则。景点标牌需要同时展示四语介绍,因而英文译文不可太长,原文中冗余的信息需要省去。译文的目标群体是外国游客。西方游客的文化背景与审美情趣皆异于中国本土游客,他们推崇客观描述,追求自然理性之美[12]。所以译者并没有采用增译或意译的策略对“尽显风姿”“竞相绽放”等词进行处理,尤其省去了“竞”的拟人意味,只是用动词“demonstrate”和“blossom”陈述了梅花开放的状态。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用逻辑清晰的陈述句,简单直白地突出了旅游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实现了交际目的。

综上所述,语言一旦被看作一种制度,有效的语言制度安排就应该被译者遵循,使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突出源语文本的关键内容,让游客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处理信息,降低和减少交流成本。

通过对采石矶生态旅游区的实地调查,笔者发现景区的管理者可以将自身的语言能力作为杠杆,扩大语言“人力资本”的作用边界,影响景区语言景观的设置。整洁规范的旅游语言景观会表达景区热情好客的形象,增加景区经济收益。同时,高质量的语言环境也会对身处其中的工作人员产生良性影响,优化他们的语言意识,产生个人思想收益;
语言作为公共产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领域。旅游语言景观从侧面代表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城市的形象,所以各类公示语的设置和译写都要谨慎规范,顺应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
语言多样的说法和译法主要由语言内部的规则带来。一旦将语言看作为一种制度,这些规则就可被视作为次级制度。景区语言工作者可灵活处理文本,采用多样的翻译策略,遵循有效的语言制度安排,将语言景观的信息和象征功能发挥到最大。

猜你喜欢采石标牌景区马鞍山市采石小学家教世界(2022年34期)2023-01-08郑杰文史杂志(2022年3期)2022-04-29隧道工程采石坑段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居业(2021年11期)2021-12-28暑假打工记小读者(2021年20期)2021-11-24暑假打工记小读者·爱读写(2021年10期)2021-11-05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采石废弃地景观评价研究——以新乡市凤凰山森林公园为例环境影响评价(2020年5期)2020-12-02『摘牌』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摘牌”杂文月刊(选刊版)(2019年12期)2019-09-10某景区留念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