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传统古筝作品的审美价值探析

传统古筝作品的审美价值探析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08 12:40:03 推荐访问: 古筝 古筝学后感 古筝演出主持词开场白

筝乐流传于全国各地,有“茫茫九派留中国”的说法。传统筝乐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形神之境、以小见大的妙韵、和谐之境等方面,与现代筝乐存在明显的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一、古今筝乐的差异分析

古今筝曲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创作来源,在乐谱上的标识不同,现代筝乐的标识以某某编曲、某某曲的形式为主。传统筝乐的标识则以某派筝曲、某某奏谱、某某传谱的形式为主。二是创作时间,传统的筝曲流传地域广泛,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相同曲牌被不同人传谱后,演奏的艺术效果也多有不同,而现代筝曲则无此方面的现象。三是创作手法,传统筝曲注重意境的表达,利用左手滑、按等辅助性技巧演奏出装饰音,强调突出韵味,以意取胜。现代筝曲注重情绪的表达和强弱变化,以情取胜;
促使乐曲的艺术感染力更加丰富;
注重张扬、含蓄等情绪的表达,主题明显易于理解,音乐元素更加丰富、和谐。

二、传统筝乐的审美价值表现

(一)融合性

艺术创作是个人修养的直接体现,艺术作品的技艺成熟度、技法表达意境的深刻性、审美情趣的高雅性等各方面,都与个人的才华、性格等方面密切相关。传统筝乐的审美原则与琴棋书画等技艺相通,不同点在于技法和表现方式上。在学习、欣赏、创作、演奏传统筝乐时,必须先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否则将无法确保理解的深入性和表达的深刻性。

(二)用简单演绎复杂

传统筝乐善于利用简单的旋律表达丰富的内容,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奥的,意在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高山流水》筝曲的《高山》部分,用浑厚的音色描绘高山雄伟的气势;
《流水》部分则表现出滚滚而来、细流琤琤的形态,乐曲营造出的意境韵味十足,全曲虽然没有华丽的乐章和宏大的场面,但在娓娓道来的诉说中,将高山流水与浮云幽谷等为之动容的意境流泻于在指尖,让听众仿佛惬意地置身于自然景象中,真正做到了用平淡表现淳厚,用简单演绎深刻。传统筝乐作品的主题丰富多样,可以表现秋高气爽,也可以表现江河的浩渺等,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独特想象,都意在表现演奏者内心的从容和怡然、适意,唯有做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才能切实理解传统筝乐作品的幽深、淳厚、高远的意境,与创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三、传统筝乐的审美元素体现

(一)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是中国艺术独特的创造方式,如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晓景》古诗,用三两枝桃花再现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将小中见大的妙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西方的交响乐开篇音符就呈现出大篇幅的景象,这与中国传统筝乐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汉宫秋月》的山东筝曲,利用“甲肉相和,取音温润”的技法,采取舒缓的节奏,缠绵的音调,凄凉的情感基调,表现出宫女在古代封建暴君的禁锢和压迫下,对月思亲、伤情的愤懑心情。整首乐曲听不到愤懑的表达,但却借助冷调诉说着悲惨的个人命运:在深宫没有自由的无奈、无尽的思念、对生活的希望期待之情交错,仿佛看尽了宫女的一生。除此之外,古典筝曲也常在宁静的氛围中透出清冷的气息,呈现出清、静的内涵,实现了个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二)动静结合

中国艺术注重动静结合,注重表现出静中蕴含的动、动中包含着的静。动静之境的筝乐表达方式,让整体曲目的哲理性特点更加突出。筝乐的律动感强,旋律能够唤起听众的情感记忆,给人一种静的感受。灵活转变乐曲的演奏技巧,实现音符之间的动静交融和相互补充。乐曲的发展走向通常采取静—动—静的创作思路,让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如潮州筝乐《寒鸦戏水》,乐曲结构包括快板、慢板、拷拍,活用几只鸦、一处水的稀少画面构图元素,在看似静态的水中,通过寒鸦戏水的浮、飞等动作,将生命轮回和冬春时空转换的主题传达出来。《寒鸦戏水》古筝曲描写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自在悠然与孤独不得志的生活情感。在古代诗词中,“乌鸦”的“鸦”比“鸭”的运用更廣泛,《寒鸦戏水》中的“鸦”是在水中凫游的鱼鸦,借用乌鸦的“鸦”,是因为乌鸦常给人以悲伤的情怀与愁绪,会让人联想起破败不堪的场景,属于一种侧面烘托的音乐语言。在曲式结构方面,《寒鸦戏水》作品共68板,全曲共分为八个乐句,每个乐句又有八个小节,剩下的四小节是在第五个乐句中扩充出来的。在特色技法方面,第一段的慢板为4/4拍,68小节。头板部分通常以慢速演奏。每一个板里有四个拍子,每板都以一个重音开头,也称为“一板三眼”,即4/4的节拍。头板部分是作品的主题,首句为主要音调。左手的演奏技法变化丰富,利用偏音奠定整首曲目的基调。第二段的拷打部分为1/4拍,68小节。拷打适用于演奏后半拍的节奏型,有连续跳跃的切分节奏特点。第三段快板部分为1/4拍,68小节。“三板”是由头板或二板曲进行高度浓缩,使每板只有一个板子,成为“有板无眼”,相当于1/4拍子的节奏型。快板的旋律流畅,是全曲的骨架。演奏时要求拍子不断变换,要注意强拍的强化,同时也要避免抢拍。

(三)和谐之境

传统筝乐的内容注重抒发和谐的意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天地等方面的和谐,涉及生命的和谐、道德的和谐等,也是指物我合一的境界,即“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和谐也是禅的一种境界,很多听众在听《蕉窗夜雨》时能够感受到此曲目中本身所蕴含的古朴和典雅的美感。其曲调本身给人一种极具诗情画意的感受,在聆听该乐曲时,仿佛置身于一幅极为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中,在该曲目中能够看到中国山水变化无穷的美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匠心独具、鬼斧神工,这也是天人合一的独特哲理体现。《蕉窗夜雨》这首乐曲最初源于宋代,所描绘的是旅居他乡的游人在夜色中感受到的深沉、悲寂、万籁俱静,听闻雨打芭蕉的凄厉声,进而引发出思乡之情。与《浣溪沙》中的“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沙窗外有芭蕉”的古诗意境相对应。《蕉窗夜雨》全曲只有三十四小节。罗九香先生通过抑扬顿挫的布局和徐疾转折的速度安排、旋律骨干音的灵活变化,利用宽广的音区与巧妙的旋法变奏,丰富了音响效果的立体感,发挥出古筝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点,使旋律更加充实和丰满。虽然全曲反复五遍演奏,但整体音乐风格却不显张扬、不吵闹、不冗长,让思乡之情和深夜景色的画面感更加清晰。

(四)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的观点由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需要画家借助丰富的想象力突出画面的神韵,从而实现以形写神,以神统形。以形写神的观点在传统筝乐在内的中国古典艺术中互通,如《梅花三弄》的筝曲,以梅花的傲骨凌霜来比喻中国文人的气节,让作品富有意象美。《梅花三弄》最早是一首笛曲或箫曲,将笛子声弄、高弄、游弄的演奏技法移植到古筝上作结合创新。作品主题在琴的中、低、高音区上做泛音演奏三次,来表现不同形态下的梅花形象。正所谓梅花一弄,弄清风;
梅花二弄,弄飞雪;
梅花三弄,弄光影。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一定的演奏技巧,将梅花在寒风中毅然绽放的品质展现出来,让人们感受到梅花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个性以及节节向上的细节。在进行曲目演奏的过程中,由于《梅花三弄》这首乐曲本身的节奏相对自由,并且音色可谓是极其婉转动听,给人一种极具诗情画意的感受。在进行曲目演奏以及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梅花三弄》曲目本身所具有的清远和雅致的意境,要做好泛音的处理,而在陈述主题时则需要明确该曲目所想表达的主题是歌颂梅花的高洁,同时通过借物抒情这一方式传递作者的情感。在演奏时,要在低音区充分地展现出古筝乐器本身所具有的深沉且浑厚的音色,演奏者还需要通过左手滑音指法模拟古琴所具有的古朴音韵。在进入主题演奏过程中,需要用泛音在低音区演奏一弄,要求频率从每分钟66次开始,直至每分钟72次前停下来。低音区在演奏过程中给人的感受是相对静谧的,需要配合灵活的节奏变换进行展现,营造出含苞待放却花开稀少的梅花形象。乐曲进入“二弄”后,右手加入中音旋律,延续“一弄”的泛音演奏形式,借助八度抓的旋律将其作明显的区分。低音有力的演奏配合泛音,体现梅花在寒冬中二度盛放的景象。通过旋律的切换以及在演奏过程中高低音的变化,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梅花所具有的刚柔并济以及红妆素裹的形象。在演奏到乐曲第三段时,要求演奏者左手伴奏低音,右手高音交替,形成一种强弱变化极为明显的状态,将整首乐曲在第一时间内推向演奏的高潮,同时也可以展现出梅花花落时落英缤纷的独特景致,而在尾声时则需要通过缓慢、自由的旋律与最初的旋律相互呼应。借助古典音韵烘托出清丽、刚毅的梅花形象,给听者带来无穷的回味与遐想的空间。琴曲《梅花三弄》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意境美结合演奏者投入的思想情感,让旋律的感染力更强,正所谓“以最清之音写最清之物”,让整首乐曲具备了音韻与意境等美学价值。在演绎该作品时,表演者需充分掌握古典筝曲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情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典筝乐的艺术魅力在于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古典筝乐多以写物寓情、借景抒情或借诗抒怀为主,需要演奏者充分了解创作者的真正情感和创作意图,融入自身对音乐内容的理解,通过把控右手的演奏指法与技术,结合左手按揉韵味,将乐曲真正传神地演奏出来。

(五)雅俗共赏

古筝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演奏技法丰富,有强大的音乐表现力,有“东方钢琴”的美誉,也是雅俗共赏的乐器,深受大众的喜爱。《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由古筝大师魏子猷完成初稿,经高徒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加工润色而成。乐曲以如歌的旋律描绘了一幅渔船晚归与渔歌四起的画面,让人不禁联想到夕阳映照的湖面,渔船随波渐行,渔夫满载而归的景象。曲目分为两个部分,乐曲的前半部分依托旋律呈现“唱”的自得与“晚”的意境,乐句为对答的“对仗式”规整结构;
乐曲的后半部分利用递升递降的旋律与速度、力度渐次变化的发展,表现出渔船晚归的欢快场景。在曲式结构方面,第一段慢板以平稳抒情、悠扬如歌的旋律,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法奏出滑音与颤音,营造出静谧自得的“吟唱”感,展现出湖光山色,湖面涟漪,夕阳西沉映出晚霞,帆影移动,渔民歌唱而归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曲者对景色的赞美之情和“唱晚”之意。第二段的音乐速度加快,欢快活跃的音乐情感取代了之前的悠缓宁静,表现出渔民乘风破浪与满载而归的欢快情绪。演奏时,利用按、揉指法配合奏出长音“fa”使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短暂的离调,并用“花指”奏法进行装饰渲染,使旋律的调性色彩得以变化。第三段快板的旋律用短小音型作“复式递升递降”,变奏的手法行进,音乐的速度加快,力度增强,音乐情绪随之高涨,直至达到全曲的高潮,刻画出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交织的欢快场景。演奏时,利用“花指”技法让旋律的生命力更强,叠用各种按滑奏法模仿流水之声,描绘出晚归的渔舟近岸与渔民们摇橹破浪、渔歌飞扬的热闹景象。高潮后的音乐速度放“慢”,旋律缓缓流出进入尾声,富有意境而含蓄的音乐节奏,将听众又带回了宁静的氛围中。传统古筝作品注重发展空间的拓展,在单调的独奏中融入新的音乐元素和时代特色,放大筝乐的艺术魅力,使其契合更多听众的审美情趣,从而展现出特有的传统意义与时代价值。

四、结语

传统古筝作品与现代筝曲在创作的来源、时间、手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古筝作品的主题明确,音乐元素丰富,便于理解和掌握。传统古筝作品由多种艺术元素构成,而融合、用简单演绎复杂是筝曲审美价值的核心,可从以小见大、雅俗共赏、动静结合等角度去挖掘作品的风格特点,分析古典筝曲深邃的意境表达,深入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充分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融入古筝乐曲所表现出的富有韵味的美学境界。

(作者简介:冒婷婷,女,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科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古筝梅花乐曲始乱读者(2023年1期)2023-03-06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梅花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期)2018-06-22第一次弹古筝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古筝宝藏(2017年2期)2017-03-20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我的古筝之旅学生天地(2016年26期)2016-06-15悲伤的乐曲语文世界(初中版)(2015年9期)2015-11-18梅花引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梅花锁小说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上一篇:苹果花开
下一篇:辛安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