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陕西中药材产业守正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陕西中药材产业守正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08 17:15:02 推荐访问: 中药材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药材合作协议书范本

李军 段杨 温艳

陕西科技力量雄厚,为医药大省,医药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秦药”品牌;
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轻重的作用。中药材产业是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新药研发及生产的源头,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系列中医药发展政策的出台,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陕西不是医药强省,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瓶颈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进程。如何在绿色环保、提质增效、高质量持续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为本省国民经济及健康事业作出应有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任务。

一、基本情况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历史悠远深厚;
中医药文化更加灿烂辉煌。这里孕育出了世代名医炎帝、扁鹊、孙思邈等,留下了众多的经典名方,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之称,故誉“秦地无闲草,三秦多名医”。全省有药用植物、动物及矿物等中药资源共计4700余种,其中植物药3291种,约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以上,在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364个重点品种中,陕西有283种,占77.7%,其中有473个品种被《中国药典》2020版收载。优质地产药材30余种,大宗药材400余种,广泛分布于秦巴山区、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目前陕西中药材年产销售约20万吨,值20余亿元。全省在72个县建有460万亩药源种植基地。丹参、山茱英、天麻、绞股蓝等数十种中药材,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道地药材。正在打造黄精、板蓝根、连翘、延胡索,麝香等67个道地药材知名品牌,在推进药用植物基地建设方面,陕西已认定16个“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药用植物种植面积达1000亩以上,推广面积达1万亩以上;
野生资源抚育面积达到了2000亩以上,推广面积达2万亩以上,珍稀濒危药材种植面积达100亩以上。林麝人工养殖数量全国第一。具有独特的“七药”资源,有品种140余个。

陕西省有医药企业200余家,其中中药企业约100余家,中药饮片企业30余家。2020年陕西规模以上医药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20.52亿元,西安杨森、力邦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汉王、幸福、金花、盘龙、兴盛德等制药进入500强。近年来,随着医药政策的调整和产业不断升级,陕西中药产业经济效益日益突显,涌现出以步长制药集团为龙头的中药产业群,其中步长制药、盘龙药业、康惠制药等企业已成功上市。全省有40余家科研院所,每年承担国、省中药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十三五”陕西有2个中成药重点品种(脑心通胶囊、生血宝合剂)和2个中药饮片重点品种(附子、款冬花)列入国家“新兴产业重大工程中药标准化项目,每品种各获中成药500万,饮片250万的支助。除此,以地产品开发的“绞股蓝”系列产品及“盘龙七”品种闻名士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他相关产品的开发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食品、保健食品(绞股蓝等)、化妆品以及食品加剂出口等。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 )基地推广工作在全国领先,丹参是我国首个通过 GAP 认证的品种,共通过认证品种七个。正在筹划的 GAP 基地近40个,中药大企业,如步长对拳头品种“脑心通胶囊”所用药材,均建立了自己的 GAP 基地,以保证其药品质量。具有国家批准设立的中药材交易市场1个(全国共17个)。

二、存在问题

1.政策问题。我省非常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工作,特别对中医药发展也出台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划,但由于受理念及体制机制等限制,往往造成:要么政策持续性不够,我省是全国较早提出“绿色”发展观念的省份之一。十余年前就发布中药产业现代化计划和发展规划等,还专文发布了陕南绿色发展——一中草药发展行动计划,但后期再无配套文件衔接,进行深入系统的延续发展,形成了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的“陕西现象”。要么工作重点不突出,由于体制问题,中医归中医药管理局管、中药归药监局管、中药材归农业部门管,而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管理的政策制订大多由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往往出台的文件大有“重医轻药”之嫌,中医药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工作重点不突出。要么政出多门。中药的管理涉及工信、发改委、科技、农业、药监、卫健委等诸多部门,可谓“九龙治药”,这样难免出现责任不清,相互扯皮推诿,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体制不畅,政出多门,严重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如此也造成中药材的种植,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管理,盲目种植引起市场混乱无序、滥施化肥、农药,生化激素、染色添杂作假、硫磺熏蒸等,使中药材质量严重下滑。此外,政策缺乏科学和前瞻性,中药材产业政策的制订,没有兼顾国家的“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环保”等大政方针,捆绑综合有效结合,战略性和全局性不足。

2.科研问题。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基于技术工艺的限制,目前所认知的有限,其中90%以上的化学物质未被发现或正在研究中。现有2/3的小分子药物最初来源于植物等,故植物是“隐藏”天然化学物的宝库,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健康观念的改变,植物更是新药研发的热土。但新药研发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故一般企业涉及的较少。据统计,世界十强医药企业,每年的研发经费为主营业务收入比值平均18%以上。而我国中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2%,陕西省情况更忧,大多数企业为中小型,经济效益一般,现1/3企业盈利、1/3企业持平、1/3企业亏损。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少,甚至为零。近几十年来,除开发出绞股蓝和盘龙七等数个品种外,其他均无建树。对道地药材和特色“七药”等研究工作,基础还很薄弱,现许多药材还未收入标准中。此外,对中药材种养业科技支撑不够,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工作落后,良种推广率低,种植过程机械化水平低,加工方式落后,开发和利用不充分,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资源优势未得到有效转化。

3.管理问题。中药材现属农副产品,管理政出多门,体制不畅,责任不清,工作效率不高,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是其典型写照。“药材好,药才好”,近年中药材质量问题一直是药品中的重灾区,不与此无关。从饮片到药片,绝不是一个简单转化过程,对 GAP 认证工作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多此一举,积极性不高。日本最大的中药企业津村,早在多年前已在我国建设了70余处 GAP 基地,而我国中药企业目前同仁堂,也仅仅拥有8处 GAP 基地,可见差距之大。

GAP 认证作为国际通用原则,从我国实施以来,对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中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意义重大。现国家对此由“认证”制改为“备案”制,并不是放松监管,而是“低进严出”,将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中药材种植没有建立质量标准化控制体系,种源混乱,优良品种推广低,生產简单、粗糙、机械程度低、加工方式落后、不可追溯等,缺乏标准、炮制规范及技术性文件等。

4.市场品牌等其他问题。在世界植物药市场,日本、韩国占据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中药材)75%由我国进口。我国现仅占5%的份额,且多为中草药,成药出口较少,海外中药市场,我国拥有的专利权仅为0.3%,日本占70%以上。2020年全球草药市场规模达1102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784亿美元,每年复合增长率为8.1%。陕西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均属药品类小型企业,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品种没有特色,产业链短,综合利用能力差,主要以出售原药材销售。市场以省内为主,占有率较低、缺乏人才,中药材种养殖涉及的专业较多,有农学、生物学、植物学、药学、土壤学等,由于中药材种植基地大都位于山地或荒凉偏僻处,再加上(企业效益)工資待遇不高,难以吸收和留住人才。不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没有品牌意识,至今还没有一家获得国家“中药材”地理标识绿色认证,注册商标也较少。虽有一个国家批准设立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但由于部门之间扯皮,再加管理及搬迁等原因,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效益近年来逐年下滑,远不如安徽毫州、河北安国、成都莲花池等的规模和效益。

三、思路和措施

1.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中医药作为我国的独特卫生资源,不仅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文化载体,中药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党和国家历来很重视中医药事业,我省也把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陕西省先后出台了“陕西中医药‘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十四五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规划”等。今年陕西省还专门召开了中医药大会,省上主要领导,对促进我省高质量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现在的工作重点是抓好具体落实,真抓实干。同时,不断细化实施方案,补充完善相关文件,持续发力,工作到位。如“规划”和“政策”中“重医轻药”问题;
“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规划”没有“中药产业”专章,更没有“陕北、关中”如何绿色循环发展?只要补充完善相对问题,有的放失,才能行动有力。此外还有综合协调相关规划问题,是否把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和“环保”等措施结合起来,协同发展。还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制订完善产业奖励政策等。另将中药材产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一核(西安都市圈)二翼(陕北能化,陕南生态)中,实施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做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2.科技领先,创新发展。近年来,陕西正在学习落实习主席来陕讲话精神,“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应充分发挥陕西的科技优势,尽快将“秦药”的发展研究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创建“秦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制剂中心、质量、安评中心和临床中心等),参照 ICH 、 WHO 、 FDA 、欧盟、日本等相关法规和技术指导原则,利用现代技术(生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半仿生萃取、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对其中药的来源、炮制、制备工艺、成品质量、临床应用等诸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新品种,提质增效,为陕西医药经济持续发展添加不竭的动力。以“强科技、有企业、建基地、创品牌、兴产业、富民生”为宗旨,发展中药材大基地,彻底纠正中药材产业“大资源、小产业”的局面。

3.标准引领,体系建设。陕西应在前期已完成《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和《陕西省中药材标准》基础上,尽快完善出台《陕西省道地药材标准》,起草制订《陕西省中药材炮制规范》以及中药材种子繁育到养护、运输全链条的技术性规范文件等,利用色谱技术、液质联用、核磁共振、离子色谱以及指纹图谱等先进技术参照汲取国内外经验,对其中药材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研究,建立特征图和地域特征谱,表现产品特色和质量。

4.质量第一,全周期无缝管理。中药材质量问题一直是药品重灾区,虽经多年重点监管,情况有所好转,但仍为质量问题的高发区。因此,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从源头管理,构建种源鉴定和良种选育与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把中药优质种子纳入国家战略资源管理,大力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GAP )工作,继续保持 GAP 工作在全国的领先性,实施中药材产地道地化、种源优良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发展集约化、产品品牌化、产业信息化、管理法制化,借助现代5G和信息技术对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流通、使用等全过程跟踪,强化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真正实现中药的“来可知、去可追、质可查、责可究”。

5.人才战略,秦药品牌。人才问题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问题,应高度重视。要打破惯性思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爱惜人才和培养人才。把引进和培养人才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任务,才能逐步克服目前企业普遍面临的人才缺乏的窘境。重视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工作,积极进行商标注册、专用权保护、中药材的原生地保护、道地药材认证等工作,把培育“名牌”产品当做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抓,共同开发“秦药”资源,打造“秦药”品牌,壮大“秦药”产业,使“秦药”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为人民健康事业和陕西医药经济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陕西省新药技术审评中心)

猜你喜欢中药材药材陕西河南道地药材河南农业(2023年2期)2023-03-03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中药材促农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陕西自贸区这四年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春季种什么药材好?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疯狂英语·新悦读(2021年5期)2021-06-08药材价格表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年4期)2021-04-19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