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要素及实施路径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要素及实施路径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5 19:50:03 推荐访问: 婴幼儿 婴幼儿心理学心得体会 婴幼儿早教训练包括哪些项目

孔凡云 张萍

随着国家对托育事业的重视,“回应性照护”成为热点词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颁布的《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指出:托育机构应遵循“尊重儿童、安全健康、积极回应、科学规范”的要求,同时要“提供支持性环境,敏感观察婴幼儿,理解其生理和心理需求,并及时给予积极适宜的回应”。这要求托育机构保育人员在照护婴幼儿时,不仅要知道何为回应性照护,更应该知道怎样去践行。将保育人员对婴幼儿的回应、互动、支持贯穿于日常照料中,是高质量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应有之意。

一、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要素

1.建立关系是回应性照护的前提

有句话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唤醒的力量发轫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关系源于日常活动。对婴幼儿而言,活动不只是为促进其发展而专门设计的活动,更多的是指每天都会发生的日常照料活动。[1]日常照料中,保育人员以尊重为前提的、双向的互动方式,有助于婴幼儿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对婴幼儿的尊重应体现在成人照护时的态度、行为,但婴幼儿需要被照护、被呵护的印象往往容易让成人忘记他们是需要被尊重的事实。比如在喂养12个月左右的婴儿时,保育人员如果忽视其自主进餐的需求,禁止其触摸食物,一言不发地将其抱到餐椅上,生硬地将食物送到其嘴巴里……可想而知,这时婴儿的体验一定是被动的、消极的。也就是说,尽管保育人员认为给了婴幼儿“关爱的照料行为”,但对婴幼儿而言,其未必获得了被关爱的感觉和被尊重的体验。

保育人员与婴幼儿之间的互动应如同两个乒乓球运动员,通过“发球—接球—发球”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互动链。保育人员在每次照护前先用恰当的语言及肢体动作向婴幼儿表明即将要做什么,等婴幼儿用表情、动作、眼神及声音加以回应后,保育人员再进行进一步解读与互动。这样的互动链有利于成人和婴幼儿之间形成以关系为核心的回应性照护,在这段优质的互动时间里,婴幼儿获得了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为其日后自主性、主动性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因此,建立“关系”是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前提。

2.学会观察是回应性照护的基础

在回应性照护中,保育人员既是婴幼儿发展的引导者,也是追随婴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其做出的回应都应基于婴幼儿的真实需要。由于婴幼儿年龄尚小,往往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需求。因此,观察是保育人员对婴幼儿进行回应性照护的基础,而如何观察则是保育人员首要关心的问题。

从理念上说,保育人员不仅要客观地用“鹰一样的俯瞰视角”关注婴幼儿的整体发展,也要用“蚂蚁一样的触角”敏锐细致地观察、分析婴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不仅要观察婴幼儿“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还要观察他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从言行举止、表情动作中了解婴幼儿的内心需要。在方法上,保育人员要在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目标)、观察谁(观察对象)、怎么观察(观察方法)以及确定观察的时间及地点(观察的场景)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在烦琐的生活照料中,保育人员很难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观察婴幼儿,这就要求保育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快速捕捉其行为信号,然后进行快速且细致认真的分析。如在日常喂养中,保育人员要敏锐地观察婴幼儿拿勺的动作、上厕所时的表情以及讲话时的音量、语气等外显行为,然后根据这些具体的行为线索细致分析婴幼儿的发展需求,并提供相应的照护支持。

3.精准解读是回应性照护的关键

回应性照护重在“回应”,但更注重回应的“适宜性”。怎样才能保证回应的适宜性呢?这就需要保育人员能精准解读婴幼儿的真实需求。首先,保育人员要熟知婴幼儿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这会直接影响对婴幼儿行为的解读视域。如果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持,保育人员可能会下意识地以为9个月左右的幼儿抢成人手中的勺子是不乖的表现,而忽视了其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自主意识的萌芽。准确解读婴幼儿发出的信号需要我们熟练、灵活地应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婴幼儿发展理论,将专业实践认知和婴幼儿的具体行为有机统一。其次,要在具体情境中解读婴幼儿行为。婴幼儿的行为总会受到周围各种环境、事物的影响。不同情境下,婴幼儿的同一行为或许有不一样的原因;
同一情境下,不同婴幼儿的行为反应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例如,同样是用餐过程的抗拒行为,有时是因为吃饱了,有时是因为想独立进餐,也有可能是受情绪影响而不愿意进餐。借助具体的生活照料活动,活用婴幼儿发展理论,才能让我们不断从“走近”婴幼儿到“走进”婴幼儿。

4.促进发展是回应性照护的落脚点

回应性照护旨在“促发展”。作为托育机构专业人员,保育人员要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首先,婴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要遵循其发展的自然规律。婴幼儿第一次照镜子的咯咯大笑、第一次撞撞跌跌地走路……他们从一个什么都要依赖照护者的柔弱生命,成长为逐渐能独立行走、探索周围世界、操作周围事物、与周围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独立个体,这样的发展并非完全是成人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结果,成人刻意教授的内容也未必是幼儿感兴趣的、需要的,因此要警惕过分强调教育意图的活动,而是要将发展机会融入婴幼儿的日常照护之中。[3]其次,我们要用耐心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婴幼儿的点滴进步。尚且无法用清晰的言语表达自己、动作慢吞吞、自理能力差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典型特点,这就需要成人耐心等待、细致观察,用心欣赏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精彩和美妙,感受婴幼儿内在成长的力量,进而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实施路径

1.创设真实、自然、可互动的日常照料环境

丰富适宜的环境能够充分刺激婴幼儿的感知觉,促进其社会性及情绪情感的发展,让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得到有效鍛炼。创设真实、自然、可互动的日常照料环境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真实”不仅意味着托育机构的环境创设要像家一般,给予婴幼儿亲切、温馨与舒适的体验,还希望保育人员能用一颗纯净的初心和婴幼儿一同感受彼此的生命历程,坦诚面对并接纳自身及婴幼儿的不足。“自然”一方面强调托育机构要尽量投放低结构、纯天然的自然物而避免使用过多技术加工后的材料;
另一方面还要求保育人员尊重婴幼儿发展的内在规律,专注于婴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引导其自然发展。“可互动”则要求托育机构保证环境、材料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比如高与低、干与湿、喧闹与安静、软与硬等维度,注重环境可能引发的婴幼儿互动行为和人际交往。此外,还要营造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引发婴幼儿与保育人员、同伴之间形成以“关系”为核心的积极互动,帮助其建立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发展自主性。

2.学会等待,设定适宜的日常照料活动任务

托育机构中的日常照料活动往往是重复而烦琐的,保育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看似重复的生活照料中给予婴幼儿不一样的经验。一方面,要适当放慢日常照料速度,引导婴幼儿专注并感受当下活动。托育人员要将生活照护视为需要与婴幼儿合作完成的过程。当婴幼儿出现“不合作”行为时,要谨慎使用成人惯用的转移注意力法以期更快地完成照料任务,而是要敏锐地觉察婴幼儿行为背后个性和独立性的彰显,放慢速度,不催促、不强加,鼓励婴幼儿积极参与当前的照料任务,以增强其作为主动参与者、合作者的体验。例如,面对9个月嘴里发出“哼啊”声、伸手着急要勺子的婴儿,我们应放慢喂养速度,让其尝试自主进餐,而不是拿玩具转移其注意力以便快速完成喂养任务。另一方面,可通过设定照料任务增加婴幼儿的参与度,让其逐渐从被照料者成为日常照料活动的主人。[4]例如,对于1岁半的幼儿,在脱袜子时我们可以示范性地只帮忙脱一半,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尝试脱下来;
对2岁左右的幼儿,在准备用餐时,可让其帮忙拿取餐盘和勺子。总之,尽可能地将照料任务分解成婴幼儿不同阶段属于“最近发展区”中可自主操作的活动。

3.重新定义自身角色,做婴幼儿“脚手架”的提供者

保育人员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会影响其对婴幼儿照料时的态度和行为。保育人员不同于幼儿园阶段主要承担保育工作的保育员,也不同于专注于教育教学的教师。他们是婴幼儿生活的照料者,是与婴幼儿抱持、共情的陪伴者,是跟随婴幼儿发展的守护者,也是与婴幼儿共同活动的互动者,这些角色定位都指向于促进婴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婴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在日常生活中会面对很多问题,如不能熟练地进餐、不能熟练地提裤、穿鞋……但这些“问题”都是婴幼儿发展的机会。保育人员要做婴幼儿“脚手架”的提供者。[5]首先,保育人员要准确判断介入时机,学会有选择地干预,既要避免打断婴幼儿的全身心投入,也不能因介入过晚导致危险发生。其次,保育人员要意识到“脚手架”不仅能激发婴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能支持其专注于当下并持续探究下去,使其最终获得实际体验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满足感是婴幼儿成长的内在精神奖励,它能够在下次遇到问题时被自动唤醒,继而成为问题解决的源动力。

走在践行托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思考对于0~3岁婴幼儿而言最好的生活照护是什么,警惕对婴幼儿行为的过度干预和包办代替,让婴幼儿在日常被照料中建立信任、获取安全感,让他们有不被打断、不被催促、不被强加的权利而充分游戏,让对他们的照护根植于自然流淌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倪雪菲,樊利春.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体系中的回应性照护[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01).

[2]许培斌,尹春岚.婴幼儿养育照护中的回应性喂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09).

[3]许培斌,奚翔云.养育照护策略与行动:解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框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07).

[4] 珍妮特·冈薩雷斯-米纳,黛安娜·温德尔·埃尔.婴幼儿及其照料者:尊重及回应式的保育和教育课程(第8版)[M].张和颐,张萌 , 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16.

[5]J.McHenry and K.Buerk, Infants and Toddlers Meet the Natural World,Young Children [J].January 2008(40-42).

猜你喜欢托育照料婴幼儿《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年2期)2022-08-17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公民与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内蒙古托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深耕“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用情用心用力推动托育事业发展
——内蒙古托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内蒙古统计(2022年2期)2022-02-06——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老龄科学研究(2021年10期)2021-11-04学中文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1年3期)2021-07-28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南方人口(2021年1期)2021-02-28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1期)2020-12-01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健康管理(2017年4期)2017-05-20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