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历经全程,融会贯通,评价辐射

历经全程,融会贯通,评价辐射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5 19:50:03 推荐访问: 历经 融会贯通 辐射

黄玉红

[摘 要]阅读文章不仅是对信息的接受和内容的理解,更需要深入到文本内核之中,洞察其意蕴、体悟其情感、把握其中心。教师需要遵循教材编者的编排用意,引导学生尝试在阅读中学会批注,并与其他的能力进行融会贯通,再通过点拨与评价,将批注的语文要素落实到位。

[关键词]历经全程;
融会贯通;
评价辐射;
批注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7-0088-03

进入中年级之后,学生的思维开始逐步从直观性向抽象性转变。完全沉浸在文本的感性世界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为此,统编语文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门设置了批注单元,旨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用理性的文字将自己感性的认知表达出来,走进深度阅读的良性循环之中。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单元的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批注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批注能力。笔者以这个单元首篇课文《牛与鹅》的教学为例,谈谈落实批注这一语文要素的有效策略。

一、依循常态模块,让批注历经教学全过程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更是文章内在意蕴和情感的结晶。教师解题时,紧扣这篇文章题目的独特性——以“牛”与“鹅”两个基本不相干的动物为题,中间用一个“和”字连接,引导学生运用三年级学习过的预测方法进行猜想:“课文可能会写什么?”学生的预测无外乎两种情况:其一,可能是描写、介绍这两种动物;
其二,可能是写作者与牛、鹅这两种不同动物之间的故事。在学生对题目形成一定的感知之后,教师请学生圈画出“和”字,让学生不知不觉迈出批注的第一步,记录下自己批注阅读前的思考。

初步感知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符号,关注哪些部分是写牛的,哪些部分是写鹅的,又有哪些部分是两种动物都写到的,并将“牛”或者“鹅”这两个字,分别批注在对应的语段旁,借助最简单、最原始的批注,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梳理出文本的内容以及作者的行文脉络。这个过程,不仅将长长的课文读成了寥寥数字,还通过象征性的批注,消除了学生对批注这一阅读要求的畏惧心理。

细读文本是落实批注的重头戏。比如,教学课文中孩子们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学生概括、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提煉并板书“欺牛怕鹅”这个四字标题,学生纷纷自主标注在对应的内容后面。学生的自主摘抄和批注,是前面环节无形渗透的延续和拓展,在大致阅读了课文之后,批注演化成了学生的自然之举。随后,教师从表达层面入手,关注作者是如何描写这部分内容的。很多学生都直接聚焦语段中的动词,教师则借助前面板块的教学顺势而下,要求学生将阅读的体会和感受,以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的方式写在相关语句旁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交流。这样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鲜明的任务展开阅读,看似是在品味动词表达的秘妙,实际上已经是在借助品析词语落实批注这一语文要素。

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不仅对首次批注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初步感受到批注阅读的特点,形成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比如,阅读文章时,概括大意,以简洁的语言写出来,就是一种批注;
有了自己的感受或者疑问,及时标注出来,也是一种批注;
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相类似的语段的学习中,也是一种批注;
在课后作业中,继续运用批注的方式阅读其他的语段内容,这是对批注方法的运用。纵观这个过程,原本看似散落在不同板块、不同环节中的批注,逐步融入整个阅读体系当中,使学生获得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更新了语文知识体系。

二、统整编排体系,让批注融合多元化要素

学生正式了解“批注”这一概念,是从这个单元开始的,但运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却早已有之。比如,学生在三年级就接触过圈画关键词语、用小标题概括语段的大意的阅读方法。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批注的早期接触,还蕴藏在其他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教师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在整合、融通的过程中,将这些经验实践到批注阅读中,这是落实批注这一语文要素的全新路径。

比如,质疑问难就是批注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时也是落实其他批注形式的基础。为此,教师就可以将自主性提问引入批注实践中,为全面渗透批注方法、搭建批注平台奠定基础。以精读《牛和鹅》的第一、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师先示范自己的批注:“这句话中怎么会用冒号呢?冒号后面为什么不加引号了呢?作者为什么要将‘我们很相信这句话这一句单独列为一个自然段呢?”随后,组织学生自主品读,并尝试思考、解决教师批注中的问题,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新感受和新疑惑。教师以质疑的方式批注,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批注,师生之间围绕着批注展开了一次教与学的合作,教师既是教学批注的点拨者和引领者,又是学生进行批注实践的参与者和陪伴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策略,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总是习惯性地停留在文本信息的表层,无法捕捉与探寻文本语言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但运用批注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向着文本的内核推进,形成高质量、有碰撞的阅读成果。比如,对于“欺牛”这一片段的阅读批注,有的学生就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孩子对牛的亲近,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欺负牛”,而是对牛进行友好、善意地试探;
有的学生则认为孩子对牛的行为有些过分了,因为牛原本就很老实,甚至很可怜,所以他们写了这样的批注“真是得寸进尺,有点说不过去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批注,再适时地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帮助学生从另外不同的维度,丰富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批注中获取丰富的感知,真正尝到阅读的甜头。

正所谓“得能莫忘”,学生既已形成了能力,就会扎根于自身的认知系统,如果教师能够将所要学习的批注方法,与学生已经形成的能力、经验进行融通,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不仅给予了学生实实在在的批注空间,同时也搭建了彼此交流的平台,开辟了彼此分享的道路。教师不仅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内容层面进行批注,还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语言形式上和表达方法上秘密,进而在批注中洞察作者的表达秘妙,使学生认识到批注是多元的,视角是广泛的。阅读文章,就应该运用自由且多层次的批注,先实践,充分激活自身原始的经验和能力,再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丰富自我、调整自我,让文本阅读逐步迈入佳境。

三、强化主体地位,让批注依托评价巧渗入

学生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处于教学最中央位置。课堂教学就应该努力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批注的教学与指导,要在充分落实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学效能。这就需要学生在批注实践、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将教师必要的点拨、总结、评价融入其中,提升自己内在的认知效率,让批注浸润,甚至是镌刻在自己的认知过程中。

比如,在探究作者如何写“孩子们欺负牛”的语段时,一个学生的批注是这样写的:“作者写这一部分时,是依照鲜明的顺序来写的。首先展现孩子是如何挑衅牛的,然后具体描写了牛的反应,于是就有了孩子们后续的得寸进尺,最后落脚于‘我这个胆子最小的人身上,以衬托牛的老实与可怜。”这个学生的批注是极其有水准的,不仅仅是批注这一大段的内容和层次,也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一个细节上的表达上,而是基于整段文字的整体布局进行了批注,梳理了整个语段中语句之间的联系。教师就可以借助对这个学生的评价,将批注从内容层面扩展到表达维度上来。这样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批注学有所获的过程,更是经过教师点拨和评价之后的效果呈现。

再如,一个学生在评价作者写鹅的片段时,直言不讳,大胆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语句中,‘鹅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动物,更多的是一位可怕的魔鬼,简直可以看成是恐怖的代名词。”这样的批注,属于学生阅读文本之后的独特感悟,不仅中肯,而且彰显出鲜明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面对这样的批注,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价,并相机为其他学生学习批注指明方向:“你看,这位同学的批注非常棒!不仅写出了自己阅读课文之后的真实感受,还批注了自己对作者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的理解。大家不妨向他学习,同时我们还可以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评价。大家看,这样的评价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你们也可以试试,多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批注。”教师这样的评价和赞赏,不仅调动了学生继续深入批注的动力,激发了学生浓郁高涨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维度,看到了批注前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将教师导学效能中的评价作用真正地发挥了出来。

学生首次接触批注,即便有教师点拨与引领,也基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一些能力上的不足、方法上的缺失,甚至会始终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导致批注的范畴无法扩展,批注的深度无法深入。因此,教师需要借助自己导向性的评价,点出学生批注的价值,扩大示范性批注的榜样性价值,为其他学生能够快速、高效地迁移、运用批注奠定基础。

四、提供学习指导,让批注借助支架显深度

我们原先教学生批注,为什么会效果不明显?那是因为,我们常常把批注孤零零地扔给学生,让批注缺乏指导,更缺乏温度。所以,我们应想办法让批注阅读变得轻松愉悦,让学生觉得这是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当学生打开课本,读到鹅是那样的嚣张,也就有了要說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的欲望。教师顺水推舟,适时启发学生批注。水到渠成,教学流程自然而然就由读走向了批。学生静静地读、静静地思、静静地写,这一整个静思默想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真发生”的体现。

批注式阅读尤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让学生写批注时,教师要倡导他们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不人云亦云;
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结合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个人实际,形成个性化的、鲜明的感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多向思维的能力。

批注讲究质量,许多高质量的批注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促进作用。从最初的实践来看,学生的批注只是停留在肤浅的体会与认识上,缺少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批注式阅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不能把阅读的过程完全交给学生,又不能干预得过多,变成读讲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批注、鉴赏方面的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批注的质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结合正是批注式阅读的一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圈点批画,聚焦字词,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教师从锤炼字词、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感受情感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拨,并不失时机地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解读,以使其产生深度思维。批注的“厚度”可以从“一点”向纵深发展,写批注除了可以关注一个点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去观察、发现。比如,可以抓住这篇文章的一个非常鲜明的写作特点——对比,联系前后文写批注(如图):由金奎叔的“硬”和我的“软”,看出了鹅的欺软怕硬。如此,学生关注的角度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批注更是不拘一格。

这样,学生尝试从关注某个点做批注,到联系前后文发现文本多处运用对比,再据此写批注,学习重难点突破了,学生体会到“我”内心世界的变化,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可见认识的深度往往在细节上有所体现,把握细节就是挖掘文章内涵、锻炼思维能力、学习写作方法的关键点。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批注的方式展开阅读,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和新鲜感的思维活动。因此,对于批注单元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准备得更加充分和扎实一些,既要深入解读单元中的课文,又需要梳理、发掘课文所承载的批注教学价值点,以便于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体验中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只有将自己定位于学生批注阅读时的伙伴,才能真正推动学生批注意识和阅读能力的双重、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融会贯通趣味成语练习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3年2期)2023-02-15凝心聚力 融会贯通 北京联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化繁为简 融会贯通——例谈概率知识综合问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2年3期)2022-04-26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Effect of trapezoidal collars as a scour countermeasure around wing-wall abutments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年1期)2018-05-11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之融会贯通法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7期)2017-03-07英—汉翻译技巧在艺术英语文献中的运用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知识传递、融会贯通、拓展创造——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小议初中科学习题“一题多解”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17期)2016-07-04农林专业基础课学习策略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12期)2016-05-09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