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明翰范文网 > 思想汇报 > 杜威活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思想

杜威活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思想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30 19:15:03 推荐访问: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200字观后感 劳动教育500字心得体会

邓冉 郭志明

摘  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杜威的活動课程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是活动课程的重要形式,是“做中学”原则的具体实践;
劳动教育具有灵活变通、注重兴趣、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注重思维和社会精神的培养等特点。这些思想在杜威办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对我国今天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
杜威学校;
活动课程;
劳动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4-0046-04

劳动教育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劳动教育是一门课程吗?它应当以何种形式体现?我们在教育中应如何实施劳动教育?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已有研究进行简单梳理。

一、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对应的,它主张打破课程界限,强调在经验中学习,是对中小学学科课程的重要补充。杜威是主张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他的观点影响很大,经久不衰。他非常重视直接经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即“做中学”、通过活动课程而学。杜威也是较早主张劳动教育的代表之一,他虽然未直接对“劳动教育”作明确界定和系统论述,但他重视学生“活动”的思想,与劳动教育的内涵有一定的重叠。我们今天所说的劳动,是指在知识学习之外组织学生参加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1]。这虽与杜威所说的“劳动”不同,但却与杜威从经验中学习以及活动课程有共同之处。檀传宝认为“活动”“实践”和“劳动”,是前者包含后者的关系,即与杜威所说的“活动”与“生活”概念接近,并不专指“劳动”,“劳动”是杜威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

有学者认为,杜威的劳动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与休闲关系的深刻阐述上[2];
有学者从杜威“经验主义教育观”出发,阐述其中蕴含的幼儿劳动教育启蒙意蕴[3];
杜威生活教育主张的归结就是劳作教育,并对欧美劳作教育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4];
也有学者以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为线索,提出杜威是现代劳动教育思想中职业预备性劳动教育的代表,认为杜威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质上是职业教育,主动作业是杜威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体现,并由此形成劳动教育课程[5];
李申申和王凤英在其著作《大起大落的命运——杜威在俄罗斯》中,专门对苏联教育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与杜威劳动教育思想的差异进行了辨析。与苏联教育家相比,杜威更强调手工劳动形式和基于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独立探索[6];
李化方在《欧美劳作教育思想史》一书中将杜威的劳作教育思想归于经验主义的劳作教育思潮,并从哲学基础、教育目的和民主主义社会等角度出发,阐述了杜威眼中劳作教育的价值[7]。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杜威的活动课程包含了较多的劳动教育内容。

二、劳动教育是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

杜威的活动课程,是一些在社会生活、生产和服务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包含人类基本价值观的活动,涉及领域很广。如园艺、木工、烹饪、缝纫、印刷、纺织、建筑等,其实施的场所从学校到农场、车间、商店和实验室等。这些活动就是一系列的劳动任务。当前,我国的劳动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劳动实践,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这与杜威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有相同之处。毋庸置疑,主动作业包含大量的劳动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劳动教育意蕴。杜威学校中开设了大量活动课程,劳动实践贯穿始终。代表性的课程有烹饪、纺织、木工和园艺课,它们连贯、系统,在学校课程中占据显著地位。

例如,渐进式的烹饪课是小学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低年级的烹饪课要求儿童在午餐时间承担这些劳动任务,“安放桌面餐具、上菜、伺候、洗涤和收拾碟子”;
中高年级每周有1.5~2小时的烹饪课,前30分钟讨论劳动的内容与形式等,后面完成具体的劳动任务[8]。纺织课、木工课、园艺课都是贯穿小学始终并深受小学生欢迎的活动课,是学习化学、植物、土壤等知识的重要途径。

杜威根据学生的生长阶段和年龄特征,设置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学生可根据活动内容自主选择相关劳动。这些劳动与儿童的能力及经验增长过程相一致,对于儿童身、心与脑的协调发展必不可少。杜威关于活动课程的设计,始终围绕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而展开,尽可能地将生活融于教育过程,拉近了知识与学习者的空间距离。这样的学习更轻松、更有效,所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

三、杜威学校中劳动教育的特点

(一)劳动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变通

杜威学校劳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其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没有统一要求与限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首先,学生的劳动是围绕该阶段学习的主题和活动自主展开,学生自主从事相关劳动。如7岁学生的学习主题是原始人的生活,为了更生动地了解原始人的衣、食、住、行,学生会自然地进行与原始部落生活相关的具体劳动,如生火、烹饪、建窑洞、制造狩猎工具等,这些劳动都不是学校的硬性规定,而是学生自主选择、自发进行的。其次,劳动内容也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自主选择。如10岁学生在建造展览室的过程中,他们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分工,选择其感兴趣或适合自己的劳动项目。劳动的场所也随劳动的情境与需要变动,不拘泥于固定地点,学校、家里、街道、农场、山区等地方都是他们的可选场所。

(二)兴趣需要是劳动教育的出发点与推动力

杜威学校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并以此确定活动课程的内容以及劳动的种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对养羊和纺织感兴趣的学生,可参与纺织劳动;
对种小麦感兴趣的学生,可从事农业方面的劳动[8]。

(三)阶段性和连续性是劳动教育的实施原则

第一,杜威学校的劳动教育具有阶段性和过渡性。杜威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划分,并规定了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4~8岁,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背景,使其从事包括劳动在内的各项社会活动;
9~12岁,通过劳动等直接经验,培养学生读、写、算和操作能力,并使这些能力成为学习和探索的工具;
13~15岁,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二,劳动教育具有连续性。已经获得的劳动经验来自过去的实践,同时又会对以后的经验产生影响。教育必须要注意连续性,才能合乎儿童的发展水平,使其产生兴趣,从而学到系统的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好的习惯。如8岁学生模仿腓尼基人的劳动,得益于前一年模仿原始部落的劳动,也会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同一时期各领域的经验也应是连续的、兼容的。

(四)寓知识学习于劳动过程之中

杜威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使学生获得智力、道德和审美等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他看来,劳动涉及多种彼此有内在联系的学科知识,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综合视野。在劳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和美术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劳动时的需要与工具,是经验的有机产物,劳动中的主动学习对知识掌握更深入与扎实。比如,在烹饪劳动中,对烹饪食材的了解,就是获得生物学、营养学和卫生学等知识的过程;
通过对食材的称、量,可以获得数学计算方面的知识;
对食品和水进行加热,则需要物理知识。在纺织劳动中,材料的来源包含了纺织工业的历史发展,这是历史知识;
出产与制造地分布的路线,涉及地理知识;
棉花与亚麻的种植栽培需要生物学知识;
制作织机和梭子等纺织工具需要物理、数学和几何方面的知识;
染色劳动又涉及化学知识。杜威把劳动与系统知识融为一体,主张通过直接经验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五)思维参与是有意义劳动教育的必然前提

杜威认为,做与思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思维和知识都来源于经验,思维不可脱离经验而独立培养,且任何思维和理论的价值都只有在经验中才能被证实。当儿童亲身经历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才算真正在思维。另一方面,有意义劳动中必然蕴含着思维活动。它从儿童的自然冲动和本能出发,使儿童在劳动中运用并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发展思维,进行创新。如果劳动只是被动机械地执行命令,劳动就沦为肤浅的筋肉训练,没有创造性和教育意义。杜威学校的劳动教育处处体现着做思结合的原则。第一,教师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条件,通过恰当的引导,使之转化为精神层面上的有意义劳动;
第二,教师将困难、努力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给学生安排难易适度的任务,尽可能激发其思考;
第三,允许学生犯错,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培养其判断力和责任心。这与我们当下“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的劳动教育理念相一致。

(六)培养社会精神是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

杜威强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精神和劳动品质。各种各样的劳动内容代表了社会情景中的人类基本事务与共同生活的问题,其价值不在于使学生获得专业技巧和外部实利,而在于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社会方面的意义,使学生获得智力的、道德的和审美的发展。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通过主动、独立地完成具体的任务,掌握了一些知识、技能,也养成了尊重与合作等社会精神,体验了劳动背后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儿童按照他所处的集体环境来理解和判断事物,练习与他人的相处与互动,学会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采取行动。

四、在活动课程中体现劳动教育的精意

杜威的活动课程思想让我们看到了劳动教育在经验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把握活动课程的实质,充分发挥劳动的教育价值。

(一)活动课程应避免形式主义,劳动要落到实处

我国当下劳动教育的要义是使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目前,一些学校出现了“有教育无劳动”的局面,将劳动教育停留在理论阶段,采用学科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方式评价活动课程,没有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使学生对劳动的参与度和体验度不够,难以获得对劳动的真实感受。由于校内劳动教育设施不完善,劳动内容和形式机械单一,校外场所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学生只是在校内象征性地参加一些简单劳动,这些使劳动教育的处境尴尬,其价值与目的未被真正理解与实现。

要提高劳动教育的效能,学校的活动课程从数量到形式都需要做到丰富多样。因此,要积极投资劳动教育所需的软硬件配置,创设勞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还应充分利用校外的各种社会资源,使学生体验新时代的劳动新形态,感受时代发展带来的生活之美。

(二)加强教师培训,强化专业指导

并非所有的劳动都具有教育意义,学校要对劳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筛选与改造。打造一支专业型、规范化的师资队伍是落实好劳动教育的关键。首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质量评价,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教育能力,加强其劳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认同感;
其次,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活动课程,探索新的劳动教育模式,深化劳动教育改革;
再次,利用学校资源,将学科教师、行政人员都纳入劳动教育的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培训,开拓视野、更新理念,强化劳动教育意识,使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打破呆板模式,鼓励学生创新

杜威学校活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灵活变通,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劳动形式,且始终贯彻做中学、做思结合的教育理念,强调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我们的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呆板,视野不够开阔,学生的思维参与和自主创新意识不够。劳动如果没有思维与情感的参与,就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与潜力,还会影响其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劳动教育既应打破单一模式,开阔视野,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充分促进个体潜能的发挥;
又应强调智力的参与,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复杂性,鼓励创新性和有意义劳动,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发挥劳动的教育效能。

(四)避免边界模糊,有机融合渗透

劳动教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应避免边界模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不相同,学科教育不能以任何形式占用劳动教育的时间。但劳动教育也不能独立于学科教育之外,它应与学科教育有机渗透,结合德、智、体、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辅德、益智、健体、育美的功能;
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渗透劳动的教育精神,使各育之间互相补充,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

(五)与时俱进,打造本土特色

在劳动教育实践中,要摆脱两个“依赖”:一是机械模仿,即不结合当下的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简单照搬他人的经验;
二是内容陈旧,即不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一味保留传统,不做取舍。要突破这两种做法,首先,要在劳动教育的内容上进行改革,既要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对未来的劳动进行前瞻性思考,着眼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不断调整、更新劳动教育内容;
其次,要在劳动教育的形式上进行创新,结合劳动和产业新形态,将最新的知识与技术融入劳动教育,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其体验先进设备和技术,在劳动中学会学以致用;
再次,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发和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方案

五、结语

杜威活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思想仍然受到时代的局限,其内涵的深度与外延的广度都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劳动教育概念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应客观、全面地了解其思想内涵,取其符合教育规律的优点,摒弃局限部分,努力构建起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 (2020-07-07)[2020-07-17]. http//www. 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49. htm.

[2] 童宏亮. 杜威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时代启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1):135-142.

[3] 杨涛. 杜威“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觀”中幼儿劳动教育启蒙的意蕴与启示[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8):48-54.

[4] 严锐.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劳作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7.

[5] 徐辉. 从生产性到育人性: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 教育科学,2020,36(05):27-34.

[6] 李申申,王凤英. 大起大落的命运 杜威在俄罗斯[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7] 李化方. 欧美劳作教育思想史[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8] 凯瑟琳·坎普·梅休,等. 杜威学校[M]. 王承绪,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5):113-114+104.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活动课程劳动教育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文教资料(2016年25期)2017-02-22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11期)2017-01-14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30期)2016-12-26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新课程·小学(2016年10期)2016-12-12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教学月刊·小学综合(2016年11期)2016-12-05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激励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23期)2016-09-22漫谈少先队活动课考试周刊(2016年7期)2016-03-11中职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建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22期)2015-11-18

明翰范文网 www.tealighting.com

Copyright © 2016-2024 . 明翰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6031184号-2

Top